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865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

《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达州市普通高中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Word下载.docx

A.甲、乙、丙分别代表脱落酸、赤霉素和生长素

B.与丙相比,NAA更容易合成但作用效果不稳定

C.激素通过调节基因组的表达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D.激素丙的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6.羊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XY性染色体,其中XY染色体有XY同源区段、X非同源区段、Y非同源区段。

某种羊的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F2代中黑毛:

白毛=3:

1。

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若出现基因型为XMY、XmY的个体,视为纯合子)

A.F2代白毛基因的频率为1/2B.亲本公羊的基因型为mm

C.F2代黑毛个体中纯合子占1/3D.白毛基因为隐性基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29.(10分)右图为人体细胞内核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分布的过程,其中a~c代表不同细胞器,①~③为不同物质。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物质①和②的基本单位分别是________。

起始密码位于物质①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

(2)细胞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若物质③是神经元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受体,该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引起细胞膜对___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而产生兴奋。

(3)受精卵的线粒体全部来自于卵细胞,但母亲与子女的线粒体蛋白的组成却不完全相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线粒体病变)。

30.(10分)调定点学说认为:

人和高等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类似恒温器的调节。

H7N9等流感病毒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直接经血-脑屏障而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发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H7N9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使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引起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2)有人感染H7N9后持续39℃高烧,此期间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患病期间病人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将引起________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有人在成功接种了H7N9疫苗后一段时间又患了流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1.(9分)某地区环境变化剧烈,一块弃耕多年的农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

生态学家对甲、乙、丙的能量情况进行了短期调查研究,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

105J)。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消耗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6

4.38

⑴甲、乙、丙在该弃耕农田中肯定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的是___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等于”或“小于”)24500×

105J。

(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因__________,其抵抗力稳定性可能提高。

(3)若该生态系统只有这条食物链,与调查前相比,种群乙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减少。

请结合表中数据说明其理由。

32.(10分)玉米有色糊粉(R)对无色糊粉(r)为显性,绿色植株(Y)对黄色植株(y)为显性。

一株无色糊粉黄色植株分别与植株1和2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现型

有色糊粉

绿色植株

黄色植株

无色糊粉

总计

植株1的子代数/株

90

10

200

植株2的子代数/株

20

180

400

(1)根据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写出植株1的基因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植株2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判断出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并说明植株2子代出现此比例的原因。

(3)假设植株1和2各自产生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相同,则植株1和2杂交,子代中无色糊粉黄色植株的比例最接近________。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为调查某地土质状况,科研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培养。

(1)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解尿素,而其它微生物不能,其根本原因是前者具有________。

为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以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

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由此推测分解尿素的细菌是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型生物。

(2)该研究小组将10克土样进行梯度稀释,在某个稀释度下涂布接种了3个平板(接种量均为0.1mL),经适宜培养后,3个平板均没出现菌落,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分析原因后,科研小组用先前制作的未使用的平板重新涂布接种完成实验,在另外某个稀释度下涂布接种的3个平板,经适宜培养后均存在多种不同特征的菌落,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科研小组从同一平板中挑选出A、B、C三种菌落进行梯度稀释并分别涂布接种在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上,经适宜培养后,均能检测到A、B菌落却始终检测不到C种菌落。

①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推测C种细菌与A、B等在同一个平板上能生长繁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8.[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图1是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细胞)的示意图,图2是在用MEF细胞制成的饲养层上培养胚胎干细胞(ES细胞)的示意图。

(1)图1所示,制备细胞悬液时,常用________酶来消化剪碎的组织块。

配制培养液时,通常需要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________等一些天然成分。

当MEF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就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

(2)ES细胞是由________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________。

(3)MEF细胞能够分泌某些蛋白质,其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是:

核糖体→________→囊泡→________→囊泡,再通过___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在培养液中单独培养ES细胞时,ES细胞容易发生分化,结合图2可推知MEF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

(4)在治疗性克隆过程中,细胞核取自患者细胞,这是为了避免向患者移入组织细胞后体内发生________反应。

 

达州市普通高中2018届第二次

诊断性测试生物试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IAA是生长素的缩写符号,它是植物激素中的一种,不能由人体细胞产生合成,但人体可以在摄食时吸收少量IAA进入内环境中,A符合题意;

乳酸、水和尿素都可以由人体细胞产生且存在于内环境中,所以B、C、D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细胞核中的mRNA、tRNA和rRNA都是遗传信息转录形成的,A错误;

同一个体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经分裂、分化而来,所以其细胞核中遗传信息一般相同,B正确;

染色体蛋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进入细胞核内组装形成染色质,只有一次穿过核孔,C错误;

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但没有螺旋变粗成染色体,D错误。

3【答案】D

............

4【答案】C

【解析】DNA复制后分布在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加倍,只是DNA分子数加倍,A错误;

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B错误;

两种分裂方式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

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比,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都减半,而有丝分裂是相同的,D错误。

5【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甲促进种子休眠,抑制植物生长,应为脱落酸;

乙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种子休眠,应为赤霉素;

丙促进植物生长和形成无子果实,应为生长素,A正确;

NAA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生长素相比,其特点是既容易合成,作用效果也更稳定,B错误;

植物激素都是通过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细胞内部基因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C正确;

丙为生长素,其极性运输过程中跨膜运输方式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所以是主动运输,D正确。

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羊的毛色遗传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但还不能判断出控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所以B错误,D正确;

假设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M/m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MM(♀)×

mm(♂),F1的基因型为Mm,F2中产生了MM:

Mm:

mm=1:

2:

1,则F2中白毛基因(m)的频率为1/2,而F2黑毛个体中纯合子占1/3;

假设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M/m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MXM(♀)×

XmY(♂),F1的基因型为XMXm和XMY,F2中产生了XMXM:

XMXm:

XMY:

XmY=1:

1:

1,则F2中白毛基因(m)的频率为1/3,而F2黑毛个体中纯合子占2/3;

显然根据假设计算可知,A、C错误。

29【答案】

(1).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左(3).内质网(4).钠(或Na+)(5).线粒体中的大多数蛋白质的合成受核基因控制

【解析】试题分析:

结合题意和图示过程分析可知,细胞器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高尔基体;

物质①为mRNA,物质②为肽链,物质③为囊泡(内含分泌物)。

(1)结合前面的分析,物质①为mRNA,其组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物质②为肽链,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根据核糖体上延伸肽链越长,与mRNA结合移动越远,起始密码是核糖体结合mRNA的起始端,从图中可看出,应在物质①(mRNA)的左端。

(2)细胞器b的名称是内质网,对来自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进一步加工。

若物质③是神经元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受体,该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引起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而产生兴奋。

(3)虽然受精卵的线粒体全部来自于卵细胞,但线粒体中的大多数蛋白质的合成受核基因控制,所以子女的线粒体蛋白的组成却不完全与母亲相同。

【点睛】注意(3)小题的分析,线粒体DNA不能完全控制线粒体中所以蛋白质的合成,部分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来源于核基因的控制。

30【答案】

(1).上升

(2).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3).等于(4).抗利尿(5).H7N9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或感染了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

或接种疫苗量太少,体内特异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

当寒冷刺激时,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级调节系统,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细胞代谢增强,增加产热,体温回升。

体温调节机制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当机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分泌产生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1)结合题意“H7N9等流感病毒感染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源,使体温调定点改变而发烧”可知,说明H7N9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升,使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2)人体持续39℃高烧,机体体温在此期间没有上升,说明此期间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患病期间病人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体内缺少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接种了H7N9疫苗后一段时间后还是患了流感,可能原因有:

一是H7N9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或者感染不是H7N9流感病毒,导致原来产生抗体或记忆细胞无法识别新的流感病毒;

二是接种疫苗量太少或者时间过久,体内特异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甚至没有。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注意机体体温调节机制和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31【答案】

(1).甲

(2).大于或等于(3).次生演替(4).物种丰富度增加(或营养结构趋于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5).丙的摄入量明显大于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乙的同化量与呼吸消耗量的差)

(1)甲作为生产者,乙和丙都是消费者,所以甲一定是第一营养级。

若该农田生态系统只含有甲这一种生产者,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等于24500×

105J,若不止甲这一种生产者,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大于24500×

(2)该弃耕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因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3)与调查前相比,食物链“甲→乙→丙”内种群乙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减少,主要原因是丙的摄入量明显大于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熟悉生态系统中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流向分配:

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同化量=呼吸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量;

生长、发育和繁殖量=下一营养级摄入量+尸体、残骸等+暂时未利用能量;

其中粪便和尸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利用。

32【答案】

(1).植株1的基因型为RrYy因为无色糊粉、黄色植株只能提供ry的配子,植株1子代有4种不同表现型,说明植株1产生了RY、Ry、rY、ry四种配子

(2).R和y在一条体上,r和Y在同源染色体的另一条染色体上(或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植株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部分细胞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R和r(或Y和y)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RY:

Ry:

rY:

rY=1:

9:

1(3).9/400

根据表中“无色糊粉黄色植株(rryy)分别与植株1和2杂交结果”分析可知,子代四种表现型说明植株1和2分别都产生了四种配子RY、Ry、rY、ry,再根据四种表现型的比例可推知,亲本植株1和2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比例分别为9:

9和1:

由于不涉及配子和某些表现型致死的情况发生,所以可推测植株1和2中两对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分别有少数性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根据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种类所占比例较少的原则,可推测植株1中两对基因是两个显性基因(R、Y)在一条染色体上,两个隐性基因(r、y)在另一条同源的染色体上;

植株2中两对基因是一个显性和一个隐性基因(R、y)在一条染色体上,另外两个基因(r、Y)在另一条同源的染色体上。

(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植株1与无色糊粉黄色植株(rryy)产生4种表现型,由于无色糊粉黄色植株(rryy)产生只产生1种配子,即ry,说明植株1应产生4种配子,即RY、Ry、rY、ry,所以植株1的基因型为RrYy。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植株2的基因型也为RrYy,但由于其产生的4种配子及其比例为RY、Ry、rY、ry=1:

1,所以植株2中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分别应该为一个显性和一个隐性基因(R、y)在一条染色体上,另外两个基因(r、Y)在另一条同源的染色体上,其中少数性原细胞在产生配子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可能是R和r或Y和y))。

(3)结合前面的分析,由于植株1和2杂交过程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比例分别为RY、Ry、rY、ry=9:

9,RY、Ry、rY、ry=1:

1,则子代中无色糊粉黄色植株(rryy)的比例最接近9/20(ry)×

1/20(ry)=9/400。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根基植株1和2杂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推断两植株的基因型以及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别位置,同时根据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计算相关子代表现型所占的比例。

37【答案】

(1).控制脲酶合成的基因

(2).尿素(3).异养型(4).稀释度过高(或涂布器灼烧后没冷却)(5).该土样中有多种细菌能分解尿素(6).C种菌落的细菌不能分解尿素(7).C种菌落的细菌可从A或B菌落的代谢产物中获得氮源

分解尿素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尿素分解菌能合成分解尿素的酶(即脲酶),而根本原因是具有控制合成脲酶的基因。

通常采用含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若A、B、C三种菌落能混合生长在同一选择培养基中,但C菌落却不能单独生长在相同的选择培养基中,这说明C菌落需要的营养成分可能直接来源于A、B菌落分解产生的成分(关键是氮源)。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分解尿素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的根本原因是具有控制合成脲酶的基因。

为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即能分解利用尿素的分解菌能正常生长繁殖,不能利用尿素的分解菌被淘汰。

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CO2作为碳源,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由此得出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

(2)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培养后,若有3个平板均没出现菌落,可能的原因是稀释度过高,导致涂布的菌液中不含分解尿素的分解菌或涂布器灼烧后没冷却,导致接种液中尿素分解菌被杀死。

若在某个稀释度下涂布接种的3个平板经适宜培养后均存在多种不同特征的菌落,说明接种用的土样中有存在多种尿素分解菌,而不同分解菌形成的菌落特征不同所致。

(3)结合题意分析,A、B、C三种菌落能混合生长在筛选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中,但C菌落却不能单独生长在这样的选择培养基中,说明利用A、B菌落分解利用尿素,但C菌落不能单独分解利用尿素,很可能就是C种菌落的细菌可从A或B菌落的代谢产物中获得氮源。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分析推测第(3)小题产生的原因:

A、B、C三种菌落能混合生长在同一选择培养基中,但C菌落却不能单独生长在相同的选择培养基中,这说明C菌落需要的营养成分有直接来源于A、B菌落分解产生的成分。

38【答案】

(1).胰蛋白

(2).血清、血浆(3).接触抑制(4).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5).全能性(6).内质网(7).高尔基体(8).胞吐(9).抑制ES细胞分化(10).免疫排斥

【解析】

(1)制备细胞悬液时,常用胰蛋白酶来消化剪碎的组织块。

配制培养液时,还需添加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当MEF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就停止分裂,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2)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分泌蛋白为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

据图推出,MEF细胞的作用是抑制ES细胞分化

(4)细胞核取自患者细胞,这是为了避免向患者移入组织细胞后体内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考点定位】胚胎干细胞、动物细胞培养、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