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160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写字教案同名10444doc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按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稳)做好。

教师检查学生用品的齐备和摆放情况。

二、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要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书写毛笔字,即廓钩填墨的方法。

教师板书“廓钩填墨”四字,同时解释概念。

教师以基本笔画“横”为例在实物投影上进行演示。

教师演示时,除要一笔写准外,还要扼要说明廓钩与描红的不同之处。

特别是要及时提出填墨时的具体要求:

一是既要把墨填满又不能使墨溢出线外;

二是要一笔写成,千万不要缩手缩脚,反复描画。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课本中“军”与“字”二字的廓钩字形,并使学生了解廓钩字的主要特征:

1、字由双线勾出笔画轮廓,并且字内是空的;

2、字的轮廓线是封闭的。

(二)横钩的写法:

结合教学挂图讲解运笔方法,并分步示范。

1、落笔后调转笔锋,中锋右行成横。

2、行至转折处,略向右上提笔,随后用力向右下方顿笔。

3、逐渐提笔出钩,仍用中锋行笔,切不可侧锋抹出。

(三)学生用手指依课本图示体会横钩书写时的运笔方法。

(四)学生用手指在课本上按笔顺书写范字“军”和“字”。

(五)教师强调廓钩填墨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内容见课本)

四、布置作业:

书写练习册第一课“军”、“字”、“学”三字两页。

五、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六、课堂小结:

表扬学习认真的同学,并将较好的作业向全体同学展示,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横折钩的写法

掌握横折钩的填墨方法;

复习钢笔的使用方法,并能按要求书写课本上的范字。

廓钩填墨方法的掌握。

基本笔画横折钩出钩时的运笔方法。

毛笔、钢笔等书写用具、实物投影和放大的范字

教师检查学生用品的准备情况,特别是钢笔的准备情况。

(一)复习钢笔字的书写要领。

(二)参照范字在课本上练习书写。

(三)复习廓钩字的特征:

(四)复习廓钩填墨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启发学生回忆,并让学生口述填墨的方法。

(五)下面开始学习横折钩的书写方法。

横折钩的填墨方法:

(一)落笔后,中锋行笔成横。

(二)行至转折处,略向右上提笔,随即向右下方顿笔,然后调转笔锋中锋下行。

(三)至出钩处,将笔锋略向左下阔处,然后提笔出钩。

书写练习册第二课“月、同、闪”三字两页。

五、学生填墨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巡视时,教师要注意发现进步明显的学生。

表扬学习认真和进步较大的同学,并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

第三课横折提的写法

掌握基本笔画横折提的写法。

使学生对汉字的构成产生初步的整体感觉。

巩固钢笔的正确的执笔方法。

书写用具、实物投影、放大的范字及多种硬笔书写用具。

照常规进行。

我们已经学习了“横折”和“横折钩”的写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横折提”的写法。

(一)横折提的写法:

边讲边演示

1、露锋入笔后,中锋右行成横。

2、行至转折处时,稍提笔后立即向右下方顿笔,然后中锋下行,如写竖。

3、至转折处,略向右下方提笔阔出,随即向右下方将笔顿住,然后再向右上方逐渐提笔将笔锋挑出。

(二)学生练习:

可先用手指在课本上摹写,然后再用钢笔书写“横折提”四次。

此时教师应注意强调一下钢笔的执笔要领。

(三)字形分析:

1、“识、词、语”三个字,从结构上看,均为左右结构,而且左边“言字旁”所占位置较小,右半部分所占位置较大。

2、从字的整体形上看,上述三字都接近方形。

3、学生用钢笔书写练习,字形要方。

(四)认识常见的硬笔书写用具。

教师最好能依据课本内容找到相应的硬笔用具,向同学们做一展示,种类越多越好,可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一一加以认识,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书写练习册第三课“识、词、语”三字两页。

展示较好作业,并表扬学习踏实认真的同学。

..

第四课横折折折钩的写法

掌握基本笔画横折折折钩的写法,进一步体会中锋的运笔方法。

使学生对汉字的构成从外轮廓的形状认识上加强整体感意识。

1、中锋运笔;

2、字形分析。

笔画转折后仍能保持中锋运笔。

板书课题:

横折折折钩的写法

三、讲授新课

(一)横折折折钩的书写方法:

(边讲解,边示范)

1、露锋入笔后,中锋右行成横,至转折处,稍提笔后,立即向右下一顿,然后再转锋下行,写出横折。

2、行至转折处,笔锋略顿,然后再次中锋右行,至转折处,仍需先提后按,继而转锋下行,如横折。

3、行到该出钩处,笔锋略向左下外阔,然后提笔出钩。

可先用手指依课本笔画摹写,然后再用钢笔直接书写四次。

本课共出现“秀、绣、奶”等汉字,其外轮廓可分别概括为长方形、圆形和方形。

1、电化教学:

利用投影方法,对学生进行字形分析。

2、学生书写练习:

用钢笔临写课本范字,要求把握住字的外形,同时注意书写时的提按变化。

书写练习册第四课廓钩填墨“秀、绣、奶”三字两页。

五、学生填墨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较好作业,并组织学生评议,教师最后一定要做好评议总结。

第五课横撇弯钩的写法

掌握基本笔画横撇弯钩的写法。

通过钢笔和毛笔的书写练习,使学生对汉字的构成从外形轮廓方面进一步加深认识。

毛笔的中锋运笔和钢笔的提按变化。

毛笔运行中提中有折的控制。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基本笔画叫横撇弯钩,书写起来和以前有所不同,难度较大,希望同学们上课时能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和练习,这样,即使困难再大,也不难于解决。

(一)横撇弯钩的书写方法(边讲解、边示范)

1、落笔后右行成横,至转折处时,先提笔,随后便作顿笔,将笔锋调正后,在逐渐提笔成撇。

2、行至转折处,无需停顿,就势折向右下方,因为此时恰好笔尖着纸,只是折下时,行笔要逐渐加力,并使笔画成弧线型。

3、行至转折处,将笔锋向左下略阔,然后提笔出钩。

(二)学生用钢笔书写基本笔画横撇弯钩四次。

“陈、郑、阴”三字均为左右结构,其中“陈、阴”二字,字形见方,“郑”字字形为圆形。

(四)学生练习:

用钢笔临写课本范字,此时须提醒学生要把握住字的外轮廓形状,并注意用笔时德提按变化。

廓钩填墨练习册第五课“陈、阴、郑”三字两页。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对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因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可在班上树立几个小榜样,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练习。

第六课横折弯钩的写法

通过基本笔画横折弯钩的教学和学生对廓钩填墨的练习,使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钢笔字的书写练习,使学生从外形上加深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1、毛笔的中锋运笔和出钩方法。

2、钢笔的提按变化和出钩方法。

运笔过程中对“提中有转”的控制。

板书课题:

横折弯钩的写法。

(一)横折弯钩的写法

1、入笔后右行成横

2、行至转折处时,稍提笔,然后向右下方一顿,随即调转笔锋向下运行,至拐弯处,须提笔圆转,调顺笔锋后再右行。

拐弯处得线条可稍细一些,但不可过细,应圆转自如。

3、行至出钩处,应稍加停顿,使笔毫铺开,然后逐渐提笔调笔,将笔锋向右上方平稳送出。

(二)学生体会运笔过程:

可用毛笔在课桌上空写一遍。

四、布置廓钩填墨作业:

书写练习册第六课“凡、九、恐”三字两页。

五、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巡视过程中,应注意发现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以避免学生在练习中重复错误的东西。

六、字形分析

1、“凡”字为梯形,书写时要上窄下宽,字形较长。

2、“九”字字形为三角形,书写时要注意把字写的平稳。

3、“恐”字呈圆形,心字底大小应适中。

七、横折弯钩的钢笔书写教学。

(一)钢笔字出钩方法与毛笔字出钩的区别。

(二)学生书写基本笔画“乙”四次。

(三)学生临写课本上的范字,应注意观察范字中“乙”这一笔画的形态,然后按要求书写。

(四)教师巡视辅导

八、课堂小结

展示班上较好作业,可先组织学生评议,然后由教师做出总结。

九、课后反思:

第七课竖提的写法

掌握基本笔画竖提的写法,为下两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钢笔字的书写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把握住汉字的基本外形。

竖画的起笔方法以及中锋运笔的控制。

毛笔转折是运笔技巧的掌握。

二、作业评议:

教师把第一单元的学习情况,通过作业讲评的方式进行一次小结,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并能明确今后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把学生的作业分门别类的选出典型,以便课上有讲有评,做到有的放矢。

三、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竖提”的写法,(教师同时在黑板上展示出这个笔画)请大家想一想,这一笔画和我们前一段所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教师此时可安排复习,边说边写,在黑板上将一至六课的基本笔画一一列出)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上述笔画书写时的相同点,即是起笔都是从横画开始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并发现今天所要学的笔画与以往的笔画书写时不同点在于:

“竖提”是从竖画开始起笔的。

四、讲授新课

(一)基本笔画的写法:

通过实物投影进行示范。

竖提的写法:

1、露锋落笔后,向右下方轻顿,然后调转笔锋,中锋下行,均运用力。

2、行至转折处时,需提笔向左下方略阔,随即作顿笔,然后稍提并调整笔锋,向右上方逐渐提笔出锋。

(二)用钢笔书写基本笔画竖提,并体会运笔方法。

“钓、顾”字形见方,而“良”字较长,字形长方。

(四)用钢笔书写“钓、顾、朗、良、食”五字。

其中“食”字,应讲清上下两笔不可同时写成捺画。

五、布置作业

廓钩填墨练习册第七课“钓、顾、良”三字两页。

六、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七、课堂小结

了解学生课下练习情况,对主动学习的学生应予以表扬,特别是要着重表扬那些学习刻苦,成绩突出的同学,可结合作业讲评时提到的同学,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

八、课后反思:

本课是第一课以竖为起笔的笔画,虽与以横为起笔的笔画有所区别,但它和横折提有关系,只是在此笔画基础上去掉横,所以学生接受起来感觉很容易。

第八课竖折的写法

通过掌握基本笔画竖折的学习和填墨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中锋运笔这一基本笔法。

通过钢笔字的书写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提按规律,并加深对汉字外形的整体认识。

汉字外形的分析。

书写时,切实能够把握住汉字的整体外形。

二、导入:

上次对“竖提”的学习,大家掌握得都比较好,今天我们要学第八课竖折的写法。

(教师板书课题)

(一)竖折的写法。

(需安排投影示范)

1、学生根据笔画中的行笔路线图试说写法,教师小结。

2、落笔后向右下顿笔,随后调转中锋,均运用力下行成横,一般不宜垂直,而是让下方稍向左偏斜,使其上部有向右倾斜的感觉。

3、行至转折处,向提笔外阔,然后向右下方顿笔,并中锋右行,到收笔时,先顿笔,在提笔回锋作收,如写横画。

4、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书写方法。

(二)学生用钢笔书写基本笔画竖折四次,体会运笔方法。

(三)字形分析

1、出示范字“世、医、盲、泄”四字。

2、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字形特征。

3、教学总结。

四、布置作业

(一)用钢笔临写课本上的范字。

(二)廓钩填末练习册第八课“世、医、盲”三字两页。

五、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六、课堂小结:

表扬爱护课本的同学,并将他们的课本及练习内同向大家展示,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从小养成好习惯。

第九课竖折折钩的写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笔画竖折折钩的书写方法。

通过对汉字“与、弱、驻、强”的教学分析和书写练习,使学生了解到汉字构成时,内部结构的一般要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对汉字“与、弱、驻、强”内部结构的分析。

通过对上述汉字的教学分析和练习,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书写用具、实物投影、放大的范字等。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竖折折钩的写法(教师板书竖折折钩),请大家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个基本笔画有相同之处?

(学生答横折折折钩后,教师可将横折折折钩书写在竖折折钩的右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三、讲授新课。

(一)竖折折钩的写法(边讲解、边示范)。

1、落笔稍顿后,中锋下行,至转折处,换笔后写横,左低右高,呈竖折状。

2、行至转折处,轻提笔毫,然后向右下顿笔,随即调转笔锋,中锋向左下方自然运笔。

3、至出钩处,应将笔锋外阔,然后逐渐提笔出钩。

(二)用钢笔书写基本笔画竖折折钩四次,体会运笔方法。

(三)汉字的结构分析:

1、“与”为独体字,字形长方,基本笔画竖折折钩的右上和左下之横画均向右上翘起,呈左低右高状,并且上短下长,使字重心平稳。

课本中符号圆圈,表示笔画之间的距离相等、间隔一致。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正误对比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

2、“弱、驻、强”三字,在书写时,除字形方正外,还应考虑到它们都属于左右结构,其中“弱与驻”二字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都相近,各占半格,而“强”字则左窄右宽,不可左右等同处理。

四、布置作业。

(一)廓钩填墨练习册第九课“与、弱、强”三字两页。

(二)用钢笔书写课本上的内容。

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课上学习情况,并重点表扬课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同学。

第十课竖钩的写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笔画竖钩的写法。

通过对课本汉字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

对汉字“事、何、刹”三字内部结构的分析。

通过对上述汉字的教学分析,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今天开始学习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研究钩画的几种写法。

今天主要研究竖钩的书写方法。

(一)竖钩的写法(边讲边示范)

1、落笔后稍顿,然后中锋下行。

2、行至出钩处,应提笔外阔,然后逐渐提笔出钩。

(二)用钢笔书写基本笔画竖钩四次,着重体会出钩时的运笔方法。

(三)汉字的结构分析。

“事”:

为独体字,字形较长,横画间隔均匀,不宜大,并且注意要两端参差不齐,但有规律,竖钩要在字格中间贯穿上下,使重心平稳。

教师可举反例加以验证。

“何、刹”二字,虽都为左右结构,但“何”字左窄右宽型,而“刹”字为左宽右窄型,书写时要予以注意。

用钢笔临写课本上的范字。

廓钩填墨练习册第十课“事、何、刹”三字两页。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

表扬课上用于发言的同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第十一课弯钩的写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弯钩的书写方法。

通过自学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检查上两节有关汉字结构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毛笔在弧线运行中,中锋运笔的控制。

今天我们学习弯钩的写法,(同时板书课题),它难于竖钩的书写,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并努力掌握它。

三、讲授新课:

(一)弯钩的写法:

(投影示范)

1、落笔需逆入,然后折锋下行。

2、中锋行笔,并使笔画向右鼓起成弧形,要以腕运笔,并逐渐加力。

3、行至出钩处,稍停,随即逐渐提笔出钩。

教师演示书写方法时,将中锋和偏锋运笔的两种效果都都做一演示。

(二)用钢笔书写弯钩四次,体会运笔方法。

(三)汉字结构分析: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先自己分析,然后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总结时,可列举一些结体不美观的字加以验证。

1、手:

为独体字,字形长,课本中带圆圈处,表明笔画间隔一致。

在有就是要注意掌握好重心,即弯钩的上下两端都要压在中线上,使其左右平稳。

2、像和犯二字:

为左右结构,并且都属于左小右大型。

书写时,“像”字右半部分要高出偏旁,同时要上紧下松;

“范”字的右半部分应低于偏旁,竖弯钩要舒展。

(四)学生用钢笔临写课本上的范字。

四、布置作业:

廓钩练习册第十一课“手、像、犯”三字两页。

五、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表扬有突出进步的同学,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十二课卧钩的写法

通过卧钩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并注意腕力的提高。

通过字形与结构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书写时能把二者统一起来。

毛笔运行中能有意识的进行腕部力量的锻炼。

书写用具、实物投影、挂图、放大的范字等。

一、组织教学:

大家看黑板,(教师板书“心”字),“心”字中最长的笔画叫什么?

(学生回答:

卧钩)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卧钩的写法。

三、讲授新课。

(一)卧钩的写法:

1、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这是卧钩的双钩图,中间是它的运笔路线,谁能说说卧钩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生答)我们以前学习笔画时起笔多是先顿笔,这个笔画用吗?

行笔还是用什么锋?

出钩前怎么处理?

谁来试着说说它的运笔方法。

2、教师小结:

轻入笔,然后中锋向右下方行笔,并逐渐加力,笔画后端应稍向上翘起。

行至出钩处,笔锋向外略阔,然后逐渐提笔向左上方出钩。

在行笔过程中,一定要以腕运笔。

3、学生齐说并书空,教师示范。

4、学生说钢笔字写法,教师示范。

5、学生用钢笔练习卧钩的写法,书写四次,并用心体会运笔过程。

(二)分析“心”字。

1、卧钩这个笔画和心字关系最为密切,下面我们看看心字在书写时有什么特点。

谁来说心字的字形?

第一个点是什么点?

后两点呢?

高矮有什么特点?

距离是否均匀?

2、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谁知道我国到现在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是什么字?

那你们猜猜甲骨文中“心”字写法和现在的楷书一样吗?

知道怎么写么?

不知道没关系,就让我们一块看屏幕,看看甲骨文中“心”字是怎么写的,又是怎样演变成我们现在的写法的?

讲心字的演变历程:

这就是心脏的基本形状,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纯是心脏的轮廓外形,金文的写法和甲骨文的区别不是很大,后来,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书法上称秦篆,中国篆刻的篆就是秦朝的小篆,篆书的字形都是长方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体又发生了变化,这是汉代早期的心字的写法,这个字体谁知道,是的,这是隶书的心字,由于它是汉代比较成熟的字体,我们一般称为汉隶,那么,隶书和篆书相比,字形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生答)汉末以后,形体由扁变方,便演化成了楷书。

当然,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渐变、多变、错综交替的复杂过程,这几个阶段的划分,只是一个大概轮廓罢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讲学习汉字其它字体的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