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62068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位一体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新探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校企文化融通加速基地向教学延伸/P39

五、科研:

校企融合的提升

跨越校门建立应用型研究所/P41

放水养鱼创办学科性公司/P44

校企融合科研促进教学/P47

六、就业:

校企双赢的硕果

学校企业零距离拓宽市场就业面/P49

订单培养架桥梁占领就业制高点/P52

实践技能大提升广袤空间任遨游/P52

七、“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设定工作目标/P54

实施目标考核/P55

运用考核结果/P57

八、“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哲学认识/P59

实践理念/P60

前景展望/P62

一、五位一体: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主流趋势表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已是越来越紧密。

高职院校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接轨,将传统“经院式”的教育模式向市场调节的模式转变,加快办学模式的创新,就成了高职院校改革

的出路所在,也是高职院校实行规模发展的必经之路。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所构建的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凸显了“高职”与“特色”两大要素,把握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把握了校企合作的关键——建设紧密型基地,使校企合作从自发状态迈向自觉境地。

通过基地对教学、招生、科研、就业的辐射通过五个环节之间的互动和“五位”的“一体化”不断运作,促进了办学实力不断提升,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1994年,在金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金华大学发展基金会,开启了创办金华地方高校的序幕。

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立,成为国家首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一。

学校成立之初,就注重高职教育的研究。

研究发现,高职教育在科技要素与经济要素不断融合和重组中应运而生。

特别是二战后,高职教育在发达国家获得蓬勃发展,为所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国外高职教育看,凡是办学富有成效的国家无不构建了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

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日本的“产学合作”等。

这些模式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其共同特点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界有着紧密的关系。

由于国情不同,我们无法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只能结合我国特别是区域实际,探索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职教育有了迅猛发展,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事实不容置疑。

但是,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激增,不少学校招生与就业陷入困境,教学和科研脱离自身特点,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办学质量低下。

业内人士逐步认识到,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选择。

国内也产生一些基于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比较成型的有:

“订单”式、“2+1”式、“学工交替”式、“双定生”式。

这些模式各具特点、各有利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合作方式单一,未解决企业方动力不足的顽症。

1998年,学校工商管理系在社会调查中发现,金华地方经济发展中制药产业发展特别迅速,并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而既懂医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萌生了开设“医药营销”班的想法。

海南亚洲制药集团公司是集医药生产、经营、研发、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也急需懂医药的营销类人才。

因此,海亚公司与学校一拍即合,合作创办“医药营销班”,联合培养医药营销人才,开始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尝试。

其后,根据金华要建设成为浙江省亚经济文化中心、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目标以及金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继设置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市场营销、实用英语、畜牧兽医、房屋建筑、全科医学、高级护理、初等教育、音乐表演等专业;

着力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使学校的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又是新技术研发的带头人,企事业单位的专家顾问;

实行开放式办学,主动服务于地方众多中小企业,注重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推广与嫁接高新实用技术,为企业提供高科技信息咨询、产品研发服务,为众多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解决了技术难题;

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有用的人力资源,有力的推动了校企合作。

2002年,学校在全面总结前段时期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利用“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场”的区域优势,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接轨,形成了“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学校成立了校企联营领导小组,校企合作从自发状态迈向自觉状态,合作的思路更加明确。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的依据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一个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有其形成的必然依据。

1.“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

浙江省国有、集体和民营经济并存,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含量高、技术密集和高新技术突出的产业发展。

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需求都在快速的提高之中。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尽快地建立起真正能与区域发展联动的办学机制,以适应与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办学重点应及时转移到强化内功这一层面上来以适应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需求,即以“发展需求”拉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强调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下辖2区、4市、3县,土地面积10918平方千米,人口近500万,是浙江省中西部的最大城市。

金华也是浙江省陆路交通重要枢纽,并且还是浙闽赣皖四省九地市经济协作区最重要的物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金华市以机械、建材、建筑、电子、轻工、化工、医药、种养殖业等为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份,以“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场”为主要经营方式,具有强劲生命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级市之一。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金华经济结构,决定了众多的小企业主迫切需要既了解当地经济结构特点又安心于地方的高级技术人才,更需要地方高校有较强的人才与科技实力为这些小企业提供相对经济便利的高科技服务。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正是充分利用“小企业大集群、小商品大市场”的区域优势,主动与金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而探索出来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推动金华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加快金华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

2.“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需要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是在浙江工业大学金华分校、浙江医科大学金华分校和金华理工学院(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整合了金华师范学校、金华卫生学校、金华农业学校、浙江农机化学校、义乌师范学校、金华供销学校等6所具有半个世纪和近一个世纪悠久历史的中等专业学校。

这些学校在多年的办学中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有着良好的关系,也有许多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

如何改造中等专业,加速转轨,提升办学实力是学校成立伊始面临的主要问题。

校企合作成了首选,各专业(或学院)各显其能,形成了许多好的经验与作法。

诸如海南亚洲制药集团公司的“订单培养”,将医药和营销结合,创新了培养目标;

在金华多湖镇建立“全科医学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全科医疗实习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根据今飞机械集团要求修订教学计划定向培养学生;

与浙江香溢集团联合实施“1+1”的培养模式,即整个培养期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与到企业岗位培训实习各占一半时间;

还有根据企事单位急于提高员工素质的需要,学校相关专业群为他们开展了技术培训的“定期培训”。

这些经验和做法为“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提出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随着校企合作由点到面不断扩大,这种合作的基础就越坚实,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大。

从这个意义上说,“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既是零星的校企合作的提炼,也与这些中职学校的历史积淀有关,更是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标志。

3.“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多元办学机制形成的需要

金华素有“宁留子孙千卷书,不留子孙一间屋”的重教兴学优良传统,这为学校走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新路子提供了人文基础。

学校创办之初,由政府发起,广厦、尖峰、横店集团等一批著名上市公司为主的66家捐资投资单位(个人)成立了学校发展基金会,共捐赠投资8250.59万元,分别用于校园的基本建设和教学设施的配备,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开发区管委会以土地形式投资2063.48万元;

金穗公司和国资局各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教学大楼和图书馆,该图书馆同时对外开放,为全社会服务;

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投资370万元用于科技大楼的建设,楼内的实验室校企共享;

金岭集团投资200万元建立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01年已通过浙江省基础实验室的合格评估,等等。

基金会为学校的创办、教学配备的建设筹集资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些投资单位中的绝大部分又是学校的紧密型基地,与学校关系特别密切。

但是,办好一所地方高校仅有6000万元的基金显然是不够的,为加速学校发展,学校申请由民办转为公办,并于2003年初经教育部[2003]26号文件正式批准。

2004年,成立了以学校为资本金的浙江京华教育集团,注册资金6.047亿元,为校园的整体建设进行了有效的融资,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事实证明,地方高校主要办学经费来源应当依靠政府投入,但公办体制下的民营机制也是学校经费的重要补充。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能有效激发社会力量投资高等教育的热情,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来投资与捐资参与办学,形成多元办学、开放办学的格局,因为该模式强调与实现了双赢与多赢。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核心内涵

1.基本概念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是指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双赢、诚信、融通的基础上,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实现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一体化,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2.基本特征

以系统科学理论为依据。

基地、教学、科研、招生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密不可分,构成了系统化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科学体系。

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动力。

体现开放办学、社会办学的高职办学理念,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设置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符合社会需求,教学科研体现改革思路。

以教育资源整合为前提。

在办学理念上,不局限于学校的小范围,而着眼于大环境,充分利用社会对教育的热心与偏爱,多途径吸收社会资金和资源,并使资源优质化,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

以紧密型基地建设为重点。

抓住校企合作的关键,突破传统基地的学生实习单一功能,着重建设具有多功能的紧密型基地,把紧密型基地作为实施“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重要基础。

以拓展多元利益为驱动。

在校企合作中拓展多元利益,从思想感情和文化成分上,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糅合,达到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保持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

合作可以涉及双方感兴趣的所有方面,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为学生养成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理想途径。

3.基本要素

基地——校企联姻的基础。

创建紧密型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学校与企业的关系由松散转变为紧密,由“邻居”转变为“亲戚”,由单一到多体,使校企成了“一家”;

基地对学校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各个环节都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招生——校企互动的起点。

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进一步拓展“订单培养”,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密切关注人才市场和生源市场的变化,将基地建成招生宣传的窗口。

教学——校企合作的核心。

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贴近;

坚持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贴近;

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贴近;

坚持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贴近。

科研——校企融合的提升。

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与基地的建设,构建高层次管理体系,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实施评估考核,采取联办应用型研究所、合作建立学科性公司等方式促成资源共享,联合攻关,解决目前高校科研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目标隔离、人员隔离、经费隔离和成果隔离的问题。

就业——校企双赢的硕果。

培养“合格加特色”的人才是学校的追求,这种人才也是企业的需求。

通过校企双方共同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共同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共同实施市场化动作规模推进学生就业,畅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使学校与企业获得双赢的硕果。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构建,使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

实施“五位一体”办学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对此曾多次以大篇幅作了报道,引起社会极大的反响。

1.形成了公办民助的多元运作机制。

建立了由66家知名企业组成的学校发展基金会,累计捐资投资8200余万元;

通过组建以学校资产为注册资本的浙江京华教育集团,筹措基本建设资金数亿元;

紧密型基地通过多种方式投入资金1590余万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2.实现了紧贴市场的专业开发机制。

根据地方、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分专业、学院、学校三个层面研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本着紧贴市场、稳定发展、增调结合的原则开发与调整专业,由2001年的18个增加到52个专业。

学校规模的持续扩大,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也就更好地适应了地方的需要。

3.建成了规模效应的多元合作平台。

强调紧密型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在230家松散型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了76家紧密型基地,2005年底总数将突破100家,金华的知名企业均成了学校的合作伙伴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全面提高了职业能力。

4.优化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崭新模式。

强化“订单培养”,形成了先订单后招生与先招生后订单两种方式。

除进行正常的教学外,通过关联企业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引入关联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贴近。

通过先订单后招生方式的已有10多个班级,招生人数为550多人,而通过先招生后订单方式的更多。

为企业开办计算机操作、企业管理、数控加工技术等各种培训班,提高了关联企业员工的素质。

5.提高了学校应用型科学研究的水平。

利用学校科研优势,与企业共同研发课题,至2004年,与我校开展科研合作的企业达25家。

2004年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全省70多所高校中名列第18位;

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3项,在全省70多所高校中名列第16位;

科研到款数由原来的3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

应用型研究所与学科性公司日益发展壮大。

6.保持了毕业生持续较高的就业率。

在与企业互相沟通的教学过程之中,设定“合格加特色”的目标,双方共同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共同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共同实施市场化运作,规模推进学生就业。

由于注重把市场热点、企业人才资源买点、学生能力亮点有机结合,在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2005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8.67%。

7.增强了校企优质文化的相互融通。

设立“金信”、“基业”、“香溢”、“金华一建”、“金华监理”等16项奖学奖教基金500万元,每年进行奖学奖教金的评选与颁奖。

从2003年开始每年举办以“校企联姻,共图发展”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邀请紧密型合作企业参与活动。

学校与企业间的各种交流日趋频繁,增强了校企优质文化的相互融通。

8.取得了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

以校企合作为支点,获批金华市科技局、浙江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9项,撰写发表校企合作相关学术论文80余篇;

2004年,在省教育厅主持下,《“五位一体”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

专家组由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石伟平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马树超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戴文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吴锋民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钱景舫教授等五人组成,石伟平为组长。

专家组认为,该模式概念清晰、成果丰富、资料翔实,参与面广、参与度深、带普遍意义和可操作性,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具有开放办学、社会办学理念和可用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具有指导意义,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紧紧把握了校企合作的关键——必须建设紧密型基地。

松散型校企合作的基地仅仅是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紧密型基地才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建设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校企之间就能由一般合作进而成为亲密的联姻。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拥有紧密型基地近百家,其分布地域已从金华走向全省,合作方式也已从单一到多元。

紧密型基地对教学、科研、招生和就业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

教学、科研、招生和就业的成效又促进了紧密型基地的开拓。

紧密型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1.紧密型基地的界定

紧密型基地是指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等各级各类单位(以下称合作单位)与学校共同建立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场所。

校企双方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与合作、培训、文化等环节或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达成合作协议,进而互相渗透,最终建立起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能使双方获益的可持续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相比较而言,合作方式较为单一,仅在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并没有发生经费或项目往来关系的称为一般的松散型基地。

2.紧密型基地建设的措施

紧密型基地的建设不仅面要广,而且要有代表性。

为此,可以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建立信息库。

通过走访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以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与学校所设置的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需求。

高职院校对支撑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生产的产品和产量、技术含量、从业人员规模及工种、销售范围、盈亏情况等)要全面了解,并且建立相应的信息库。

这是确立紧密型基地的前提。

寻求“门当户对”的企事业单位。

对信息库里的单位进行深入分析,物色与学校办学实力相当的单位,主动与他们接触,寻求合作的切入点。

高职院校物色企业的困难在于:

找高科技的企业合作,往往企业看不上你;

找设备较差的企业合作,学生连实习都不愿去,更别说去就业了。

高职院校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合作的企业,在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不断更替合作企业、帮助提升合作企业的层次。

深化与“门当户对”合作单位的合作。

专业人员互动是合作的基础:

教授博士下车间、经理技师上讲台,学校对企业在职员工及未来员工进行培训。

项目互渗是合作的平台:

校企共同进行教学研究、技术开发、实验室建设、管理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项目合作。

工学交替是合作的方式:

时间、内容的工学交替,职业意识上学生与学徒的交替。

这种深化的校企合作,可使基地与学校的关系从松散走向紧密。

建成的标志是“一体化”运作。

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本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一体”。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招生设置什么专业、招多少学生;

招进来后学些什么、什么人来教、通过什么方法教、在哪里教;

做些什么科研、科研为谁服务;

学生在什么时候实训、在哪实习实训、在哪些单位就业等等问题,都必须围绕基地进行。

基地为高职院校的招生提供人才培养的市场信息,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持,为科研寻求着力点、落脚点,为培养“双师型”教师、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教学、科研、招生和就业质量的不断提高,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进入如此双向有机互动的一体化运作,紧密型基地的建设也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紧密型基地建设程序

紧密型基地的建设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般程序为:

(1)由相应专业学院或系寻找对应的合作单位,经初步协商对符合紧密型基地的条件,企业又希望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由负责联系的学院向校企联营办公室提出申请;

(2)校企联营办公室就申请的理由、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合作的项目等事项进行审核认定,报校企联营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3)由双方法定代表人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纳入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管理范围。

合作协议文本内容应包括:

学校简况介绍500余字;

合作单简况介绍300-500字;

协作项目内容与要求;

双方职责与义务以及其他必要的条款。

4.紧密型基地的管理

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要保证巩固与完善紧密型校企合作、建立规模化全方位合作的紧密型基地,必须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成立学校领导与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的“校企联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解决合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在该领导小组下设校企联营办公室,并由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检查、督促、评估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建设方面的运行情况。

各二级学院成立由学院领导、系主任、专业教师、企业(厂或车间)负责人、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直接履行合作协议规定的义务,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职后培训、实习实训等具体工作。

同时,由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协调与处理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推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校企联营工作、紧密型基地建设工作均纳入对二级学院的年度考核。

主要考核内容有:

一是是否建立了校企合作组织,能否积极组织师生与合作单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联营内容是否丰富;

二是对合作协议规定的合作项目,能否组织相关人员参与,按计划落实与完成合作项目,合作成效如何;

三是对新建紧密型基地、开拓新的合作项目工作是否能落实责任,及时完成;

四是能否积极开展调研,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有无创新与特色等四个方面。

紧密型基地的辐射作用

实施“五位一体”办学模式,以紧密型基地建设为抓手,把基地作为办学诸要素的载体。

几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基地由点到面不断扩大,至2005年底可望突破100家,这就为校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了紧密型的基地,校企之间不是一般性的合作,而是“联姻”;

不再是“邻居”,而是“亲戚”。

同时,这种紧密型基地对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对招生的辐射作用。

这种辐射主要体现于让高职院校清醒地认识社会尤其是学校所在的区域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应该设置什么样的专业,招收什么样的学生,招收多少这样的学生,从而调整自己的专业设置和明确招生的计划,促使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缝对接”。

早在1999年,学校与海南亚洲制药集团司达成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单列医药营销方向进行招生;

2003年,学校与浙江香溢集团合作开设“香溢旅业班”;

2004年,学校与浙江三环有限公司开设“三环技术骨干预备班”。

2.对教学的辐射作用。

这种辐射首先作用于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

在紧密型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发现自身课程设置的不足,重新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开发出了诸如《研究性学习》、《护理学基础》、《导游词创作》、《旅游策划》、《毕业综合实践导引》、《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一系列校本教材。

在紧密型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实践技能与实践指导能力的不足,这就促使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