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9318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进口倾向分析Word格式.docx

中国的服务几年来出口结构虽有所变化,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中国在旅游、建筑、咨询等方面有竞争力,但是在金融、保险、专利费等方面缺乏国际竞争力。

3、进出口不平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4、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强。

中国对外服务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的是旅游、海运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发展滞后。

图2:

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和现状分析

1、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2)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和零部件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增长明显。

从1995年到2006年,我国消费品出口所占比重从48%下降到3l%,资本品出口比重从约为12%上升为27%,中间品出口比重保持较为稳定的40%。

(3)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尤为迅速。

从1995年到2006年,机电产品所占比重从不足30%增长到56.7%。

其次,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

从1995年到2006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从6.8%上升到29%,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制成品。

2、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制成品进口呈稳步上升趋势。

(2)进口中短缺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上升,机械设备比重上升。

(3)以中间品为主的格局未变,资本品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中间品和资本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进口,其中,中间品进口增长最快,在进口中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68%增长到2006年的74%;

资本品所占比重则从1995年的26%下降到2006年的19%。

同时,资本品所占比重的减少也说明我国资本品替代生产能力的增强。

二、进口指标体系

图3:

进口指标体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进口衡量指标主要包括结构管理和总量管理两个部分,其中结构管理由进口倾向组成,包括平均进口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

结构管理部分体现在进口倾向的产品划分。

对边际进口倾向,本文将进口商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

工业制成品指经复杂加工的工业产品和商品,年鉴中该类包括了SITC的后五大类,依次为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未分类的(其它)商品。

初级产品(即原始产品),是指未经加工或因销售习惯而略作加工的产品,主要是农、林、牧、渔、矿业产品,如矿石、精矿、籽棉、皮棉等。

对平均进口倾向分析,则分别从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方面进行分析。

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

加工贸易方式多种多样,可分为:

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协作生产。

一般贸易指单边输入关境或单边输出关境的进出口贸易方式,其交易的货物是企业单边售定的正常贸易的进出口货物。

三、进口倾向分析

(一)平均进口倾向分析

我们将平均进口倾向定义为进口支出与国民收入之比,即

1、按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划分。

将平均进口倾向分为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平均进口倾向,将有关数据处理得到下图:

图4:

我国平均进口倾向

图5-1我国平均进口倾向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2009,其中进口产品(单位:

亿美元)经过年平均汇率的调整,转化为亿元,平均进口倾向为进口支出与国民收入之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初级产品的平均进口倾向变化不大,同时占总平均进口倾向份额的五分之一左右。

而我国对工业制成品的平均进口倾向更高一些。

从1990至2008年我国的进口产品平均进口倾向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

(1)1990至1998年,平均进口倾向在0.15左右波动,这表明我国GDP每增长一个单位,我国进口额平均增长0.15个单位,其中初级产品进口额平均增长0.03左右,而工业制成品平均增长0.12左右。

(2)1999年至今,平均进口倾向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基本水平保持在0.25,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平均进口倾向增加了0.1左右,算上我国巨大的GDP增量,每年进口贸易额的增加量是很可观的。

2008年我国GDP为300670.0亿元,则当年进口同比增长16.9%,则我国进口增加103亿美元。

2、按贸易方式分货物进出口总额。

图5:

我国进口贸易结构

图5-2我国进口贸易结构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一般贸易经历了一个减缓的过程,而加工贸易发展较迅速。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与国际间经济联系得以加强,这为我国加工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使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口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一般贸易的比例被加工贸易部分取代。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国际经济一片惨淡,我国加工贸易也受到一定影响。

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占进口总额的38.5%,而2008年则只占33.4%,减少了5.1%。

(二)边际进口倾向分析

边际进口倾向是指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行进口的比重。

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则表示每一单位增量国民收入中用于进口的比重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乘数效应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就会较小,反之则较大。

根据凯恩斯的IS-LM模型,其中国民收入表达式为:

Y=I+G+(X-M)。

在此式中,本国的出口即外国的进口,本国不能左右。

假定出口为外生变量,即X=X0,而进口则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主性(自发性)进口需求,它由收入水平决定,收入水平越高这部分进口需求越大。

因此,进口需求函数为:

M=M0+mY,边际进口倾向为

图6:

我国初级产品边际进口倾向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我国进口的初级产品,几种类型的进口产品边际进口倾向变化较为散乱,无规律可循。

这主要由于食品、饮料、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植物油脂及蜡等受到国内外太多因素影响,包括替代物较多、消费者倾向、国内外政策导向、消费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对进口产品影响较大,随意性较强,所以多种初级产品的进口情况变化较大。

图7:

我国工业制成品边际进口倾向

对于我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除未分类的外,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机械与运输设备、杂项制品等其边际进口倾向与工业制成品这一整类产品的边际进口倾向变化基本相同,几条边际倾向线基本重合。

这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对于这些类别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影响相同。

图8我国边际进口倾向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我国边际进口倾向,工业制成品的边际进口倾向线与之基本重合,而初级产品则有一定偏差。

这说明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对我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贡献较大。

归其原因,是由于我国进口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占据优势地位,构成了我国进口产品中的绝大部分,而初级产品则比例较小,对进口总量影响远远不如工业制成品。

四、总量指标

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出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逐年提高。

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公布的GDP数据和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数据计算,从1985年至2008年,出口占我国GDP比重迅速增长,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通过国内/国外市场容量、国内/国外市场占有系数4个方面对近年中国的净出口增长进行全面分析。

1、国内市场容量。

市场容量是指在不考虑产品价格或供应商策略的前提下市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吸纳某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数目。

所以国际市场容量实际上就相当于需求量,它由使用价值需求总量和可支配货币总量两大因素构成。

在此,我们定义国内市场容量即国外吸收A,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减去该国净出口得。

,因为

所以可以得到中国的国内市场容量。

根据上市可以计算出1990年至2008年的国内市场容量变化趋势如下所示:

图9:

我国国内市场容量

中国是一个容量很大并不断扩充的大市场,由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1990—2008年我国国内市场容量或说国内吸收稳步上升,而在2002年以后上升速度更快。

这要归功于中国近年来近10%的经济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迅速增长,使得中国国内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我国市场容量的扩展主要归结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不断增长以及可支配货币收入的不断增加;

其次,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投资欲望不断增长;

最后,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开放,部分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对外投资,进一步扩张了我国的市场容量。

随着我国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张,可以吸引大量的外资,进一步扩充市场容量。

2、中国国内市场进口占有系数。

由一国用支出法计算的GDP减去净出口得到一国的国内吸收,而一国国民的产品需求主要由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两条渠道来满足。

所以一国进口商品额除以一国的全部产品需求额比例为

,这表示的是中国国内市场进口占有比例。

根据上式我们计算得1990至2008年国内市场进口占有系数如下图所示:

图10:

进口需求比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国内/国外市场占有系数波动较大,其中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波动最为明显。

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进口占有系数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

而从1990至2008年整体大趋势来看,国内市场进口占有系数呈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国内市场容量有越来越多的比例开始通过进口产品满足。

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进口关税水平的下降导致人们偏向进口产品。

2、人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导致对相对价格较高的进口产品需求比例增加。

3、国外市场容量。

国外市场容量是指除却中国以外他国居民每年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或者叫做他国的国内吸收。

一般而言,其他条件不变时,外部市场容量越大,对一国的出口就越有利,即与出口应呈正相关关系。

从经济意义而言,某国的国内吸收这个概念比该国的GDP和进口总额更能反映其居民的总体需求能力。

因为就GDP而言,它包含了一国的出口并减去了进口,而出口不是该国的需求却被计入GDP,进口是本国居民的需求但却被剔除了。

就进口总额而言,它本身只是一国居民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部分,即通过外国产品满足的部分,不能体现其整个国家居民的总体需求能力,还需考虑其通过国内产品满足的产品和服务需求。

因此,他国的国内吸收之和,也就是本文所称的一国的外部市场容量才是真正反映其外部市场需求总量更合理的变量。

由于一国的国内吸收(也就是市场容量的概念)等于一国支出GDP减去净出口,那么我们将世界除中国以外的国家看为一个整体,则这个统一国家的GDP就是世界GDP(用GDPW来表示)减去中国GDP(用GDP0表示),其进口额就是世界进口总额(用IMW表示)减去中国进口额(用IM0表示),其出口额就是世界出口额(用EXW表示)减去中国出口额(用EX0表示)。

根据以上方法,则中国外部市场容量可以用以下公式得到:

如果不考虑统计误差,即世界总出口等于世界总进口

上式就可化简为:

根据上式,中国在1990年至2006年国外市场容量如图所示:

图11:

国外市场容量

上图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出,从1990年至2006年中国国外市场容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出口的不断增长。

但由于一些数据的缺失,1990年至2008年国外市场容量的具体变化趋势难以全面反映。

4、一国的国外市场产品需求由本国出口产品满足比例系数。

k反映一国的国外市场产品需求由本国出口产品满足的比例。

其量化思路与A完全一致,只需要把世界除了本国以外的国家看作一个统一市场(国家),这个统一国家的GDP就是世界GDP(用GDPW来表示)减去本国GDP用GDP0表示),其进口额就是世界进口总额减去本国进口额。

依此类推,就得到:

根据上式,计算得到中国1990年至2006年国外市场占有系数的变化情况如下:

图12:

本国出口满足国外需求比例系数

由上图可以看到,1990年至2006年中国国外市场占有系数处于稳步上升状态。

这意味着国外产品需求正更多地通过进口中国产品来满足,或者说外国居民在产品需求不变的前提下正越来越偏向购买中国的产品。

其可能的原因如下:

1、跨国公司利用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大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拥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国家,使得各国人民对“中国制造”的产品依赖度不断上升。

2、我国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促进了外部市场占有系数的上升。

3、影响我国国内市场占有系数的实际汇率低估同样也影响我国国外市场占有系数。

五、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从结构的角度,我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通过掌握不同的产品分类下贸易结构的变化,为下一步产业结构的升级提供依据。

从总量的角度,我国进口消费的市场容量在不断上升,而国外市场容量也在扩大,对我国商品出口市场有积极。

 

参考文献:

【1】杨胜刚,姚小义,国际金融[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王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No.13.20l0。

【3】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文献评述,[J]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8期。

【4】张亚斌.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研究[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5】傅钧文,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与中国外贸的结构型风险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4):

24—29。

【6】黄黎清,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福州大学,2005。

【7】汪利平,我国贸易结构现状及对策探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12月。

【8】吕延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决定因素——产业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6月。

【9】黄蓓,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迁的统计分析,[J]市场广角,2010。

【10】马光明,金融危机下中国进出口变化的多层面分析及预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9)。

【11】马光明,仲鑫,中国产品内外市场占有系数研究——模型、测量与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责任编辑:

李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