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沁园春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雪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只须在关键处点拨。
5.可以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这些诗歌的具体内容、感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把《沁园春·
雪》与《沁园春·
长沙》或《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进行比较。
6.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是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活动,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习焉不察的雨这种常见现象,来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同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开展。
课时划分
第1课《沁园春·
雪》:
2课时;
第2课《雨说》:
第3课《星星变奏曲》:
1课时;
第4课《外国诗两首》:
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
写作:
2课时。
第1课沁园春·
雪
备课资料
1.易错字
沁园(qì
n)妖娆(rá
o)稍逊(xù
n)今朝(zhāo)莽莽(mǎnɡ)单于(chá
nyú
)风骚(sāo)分外(fè
n)素裹(ɡuǒ)数风流(shǔ)
2.多音字
汗
(há
n)成吉思汗少数民族首领古称“汗”。
(hà
n)汗水是由汗腺分泌的液体。
看
(kān)看管守护照料、看押。
(kà
n)看待(动)对待,强调对人或对事物持某种态度和看法。
还
(há
i)还看今朝还要的意思。
(huá
n)还给把某物归还给某人。
折
(shé
)折本亏本的意思。
(zhē)折腾对事物进行翻来覆去、反复地做和折磨的一种动作形态。
(zhé
)打折优惠的意思。
数
(shù
)数量个数的意思。
(shǔshù
)数数指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计算数字的数量或某种物品的数量。
(shuò
)数见不鲜屡次、多次的意思。
3.形近字
沁(qì
n)沁园春“沁”的右边是“心”,而“泌”的右边是“必”。
“沁园春”是
泌(mì
)分泌词牌名,“沁园”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
竟(jì
nɡ)毕竟竟:
终了,完毕;
到底,终于;
整,从头到尾;
居然,
竞(jì
nɡ)竞争表示出乎意料;
竞:
比赛,互相争胜。
驰(chí
)奔驰驰的原意是赶马快跑的意思,所以是马字旁。
弛(chí
)松弛弛的本义是放松弓弦的意思,所以是弓字旁。
侥(jiǎo)侥幸侥是偶然地、意外地获得利益或躲过不幸,主体应该是人,所以是单立人旁。
饶(rá
o)富饶饶的本义是食物丰盛的意思。
所以是食字旁。
绕(rà
o)围绕形声。
字从糸(mì
),从尧,尧亦声。
“尧”意为“堆垒而高”。
“糸”为“线”省。
“糸”与“尧”联合起来表示“反复缠束使线卷变大”。
本义:
反复缠束。
娆(rá
o)妖娆娆是柔弱、妍媚的意思。
多指女子,所以是女字旁。
4.近义词辨析
词语
词义
不同点
巧辩
妖娆
娇艳美好
褒义词,侧重于娇美,常用作书面语。
妖娆美好人人爱(褒);
打扮妖艳惹人烦(贬)
妖艳
艳丽而不庄重
多用作贬义,侧重于不庄重。
5.词语释义
惟余:
只剩。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莽莽:
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顿失滔滔:
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须:
等到。
红装素裹: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
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的大地。
素裹:
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妖娆:
娇艳美好。
折腰:
鞠躬,倾倒。
输:
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文采:
和下文的“风骚”,本指辞藻。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秦皇汉武:
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唐宗宋祖:
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成吉思汗:
元太祖铁木真。
俱往矣:
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风流人物:
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选集》,收集了自1926年以来作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写的文章。
著有《七律长征》《沁园春·
长沙》《清平乐·
六盘山》《采桑子·
重阳》《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等诗词。
文题背景
【文题解说】
“沁园春”,词牌名。
“雪”,题目。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
曲调舒展大方,格调宏伟奔放,宜于抒发壮阔豪迈的情感,寄托光明磊落的胸怀,为豪放派词人所喜爱。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9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应诗人柳亚子之请以词相赠,不久,《新民晚报》根据传抄件刊出,一时间,广为传颂,好评如潮。
文章主旨
这首词描写了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励人们为了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课时教学详案
课文分析
雪》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侧重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历代英雄人物,借评古来论今,表达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的宏伟抱负。
通篇将抒情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和兴趣,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表达的感情,感受作者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
2.体会词作的修辞手法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诵读法:
通过朗读示范课件、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从字音、节奏、语气、语调、重音、情感上理解把握全文,感悟诗歌的意象、语言、意境美。
点拨法:
通过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解决难点,突破重点。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重点难点
【重点】
1.感知形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揣摩品味凝练、贴切、丰富的语言。
3.体会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准确恰当理解。
【难点】
1.认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价。
2.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准确恰当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准确、有节奏、感情饱满地朗读,熟读成诵。
2.反复朗读,体会词作的修辞手法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领略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伟大人格。
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的意境,领略毛泽东的伟大胸怀和伟大人格。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一: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与学生互动交流,易于引起学习兴趣。
]
(激趣型)
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写雪的名句,你知道多少?
(学生回答)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学过很多写雪的名句,可见同学们的基础都很好。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
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
导入设计二:
展现美景,设置疑问,激发求知的兴趣。
(设疑型)
(通过多媒体朗诵)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欣赏了塞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下雪盛景。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的词作《沁园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伟人怎样的情怀?
出示课件中的课题《沁园春·
雪》
导入设计三:
简介背景,了解因由,鼓动学习的信心。
(简介背景型)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二、快速阅读
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淸节奏,读出语调,读明语气,读出语感。
1.播放范读视频,同学们认真听,并标注字音与节奏。
2.学生自由仿读。
3.同学齐读。
4.教师范读(或播放范读视频)。
5.指名诵读。
6.同学齐读。
三、诵读活动
诵读是理解本课的关键,让同学们在诵读中感受语言、形象、意境、情感。
1.播放范读视频,师精当点评,以为示范。
北国/风光,(“北国”与“风光”间略作停顿,语气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千里”是重音,“千里”与“冰封”间略作停顿,“封”字拉长)
万里/雪飘。
(“万里”是重音,“万里”与“雪飘”间略作停顿,语气高昂)
2.同学听范读视频,感受语气语调、节奏情感。
3.同学自己仿读。
4.同学间互评读。
(同学之间进行适当的点评,从字音、语调、语气、节奏、情感的角度)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大屏幕展示)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明确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
上片:
描写北国雪景;
下片:
纵论历代英雄。
2.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理解上片内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下文,都写了到了什么?
用“望”字统领下文,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4.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哪几句是虚景?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5.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
以动写静: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以静写动: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6.上片运用哪种表达方式?
描写的表达方式。
7.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
它领起哪些句子?
理解下片的内容。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8.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对“秦皇汉武”用“略输文采”;
对“唐宗宋祖”用“稍逊风骚”;
对“成吉思汗”用“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
9.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0.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五、研读分析、突破重点(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现)
理解重点词句。
]
1.赏析下列句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比喻、对偶。
山”喻为“银蛇”、“原”喻为“蜡象”。
写出群山、高原蜿蜒起伏,突出活泼奔放的气势。
“山舞”对“原驰”、“银蛇”对“蜡象”;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突出群山、高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3)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2.体会句子加点词语的好处。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
“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略输文采;
“略输”“稍逊”,点明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措词委婉,含蓄准确,并不一概否定。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只识”,不仅有惋惜,更有嘲讽;
比“略输”“稍逊”的否定程度更大。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一句采用欲抑先扬的写法,在起伏的文势中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如果将这句中的“只”字去掉或改为“却”、“竟”,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只”在句中又扬而抑,带有嘲讽之意,很好地转入写成吉思汗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的形象,去掉后,语句过于平淡,达不到上述的表达效果。
“却”、“竟”有转折之意,使前后语义发生冲突,也与前文的“惜”不相吻合。
六、课堂小结
今天,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到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在理解内容基础上,体会诗人博大胸襟和豪迈气势。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课后习题第2、3题。
3.归纳全词的主旨。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全词主旨、写法。
1.全词主旨、写法。
2.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流程
一、检查作业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新课]
师:
1.全班齐背全词。
2.指名背诵。
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继续研读这首词的主旨句、主旨、写法。
二、研读分析
理解全词,体会主旨句,明确主旨、写法。
1.词的过渡句是哪句并分析其作用?
(大屏幕展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2.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人民群众。
这不但是一种坚定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
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和胸怀。
3.如何归纳全词的主旨?
4.全词如何做到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
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5.怎样认识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古代英雄人物的评价?
本词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范。
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生动可感,耐人寻味。
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
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
“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
有了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这个铺垫,下文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水到渠成了。
6.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7.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语言特色
课文示例
特色赏析
用词准确凝练传神
动词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用“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
用“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
这些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形容词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
“莽莽”,展现出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滔滔”,使人联想到未结冰时大河滚滚滔滔的气势。
形容词的使用,极富形象感。
修饰性
“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了;
“顿”字强调了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突出了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快。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用这些词语评价古代帝王,既不全盘肯定,也不一笔抹杀,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英雄人物肯定中包含批判的情感。
修辞巧妙
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千里”“万里”互见文义,表现祖国幅员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
比喻
对偶
妙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蜿蜒起伏,奋发竞争的态势,显得神采飞扬。
拟人
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拟人修辞,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和气概。
8.指导学生背诵,理解主旨。
齐背,进一步巩固理解主旨及主旨句。
下面,请同学们齐背,在背诵时候,进一步理解主旨。
在这基础上,我们背得要更有语气感情。
生:
齐背。
三、课堂小结
重点归纳了全词的主旨,理解了全词的主旨句,明确了写法、语言特点。
应该能声情并茂地诵读全词。
板书设计
教材习题答案
1.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一个“望”字,既准确地描绘了诗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远,又有力地领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
写想像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诗人视野的辽阔。
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
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同是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惟”字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
“顿”字强调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速。
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都是巧用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