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8798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习题 打印21份Word格式.docx

A.培根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

13.20世纪早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改造中国旧教育做出伟大贡献的教育家为()

A.蔡元培B.陶行知C.杨贤江D.徐特立

14.“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_____时期的教师活动。

A.封建社会B.原始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5.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

A.培根,夸美纽斯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C.培根,康德D.杜威,卢梭

16.______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A.《理想国》B.《雄辩术原理》C.《学记》D.《大教学论》

17.《学记》出自()

A.《礼记》B.《论语》

C.《孟子》D.《大学》

18.严格的等级性是___________教育的显著特征。

(  )

A.原始教育  B.古代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说文解字》  B.《论语》  C.《孟子》  D.《四书集注》

20.古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亚里士多德

21.“四书”、“五经”是我国______的教育内容。

A.现代社会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D.封建社会

22.认为“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提出“教师中心”观点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斯宾塞

2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多选

1.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有()

A、教育人文化B、教育化

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狄尔泰B.梅伊曼C.利特D.拉伊

3.教育学是研究______的一门科学。

A.教师教学  B.教育现象  C.教育实践  D.教育规律E.教育问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还决定着()

A教育年龄B教育目的C教育年限D教育手段

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

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文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人口

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的规律

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5、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文化传统

6、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

7、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舒尔茨D.洛克

8.教育可以________民主。

A.促进B.干扰C.决定D.带来

9、“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0.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_____。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育人选才功能D.文化功能

11.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C.学校文化D.物质文化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1.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

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哪一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

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______是主导。

A.环境B.教育C.遗传素质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B.家庭环境C.教育的自身状况D.社会发展状况

5.人的发展是指人的______的发展。

A.身心B.个性C.智能D.社会性

6.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7.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______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A.环境B.遗传素质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______是主导。

 A.环境B.教育C.遗传素质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9.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成熟C环境D学校教育

10.“白板说”;

“龙生龙,凤生凤”;

“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分别体现了儿童发展中的()

A环境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

辐合论B环境决定论;

辐合论;

遗传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11.“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个体差异性

1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

1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

14.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看,属于外铄论者的学者是()

A.洛克B.格塞尔C.孟子D.威尔逊

15.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6.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要(  )。

 A.坚持教师为中心   B.坚持教材为中心

 C.实施因材施教   D.实施标准化考试

17.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

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抓关键期D.扬长避短

18.“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A.顺序性B.不均衡性C.阶段性D.个体差异性

19.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个体差异性

20.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第四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指()。

A.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B.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C.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D.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2.______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计划  D.教学

3.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无目的论D.泛目的论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

C.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______,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及出发点、归宿。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政策

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德智体  B.德智体劳  C.德智体美劳  D.德智体美

7.二十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的具体体现。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

A.课程B.教育评价C.教学D.教育目的

9.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B斯宾塞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奇

10.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不一样,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以下不属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_____。

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使受教育者在德智、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C强调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D突出教育要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1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创新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科学文化教育

12.教育与______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B.科学技术C.生产劳动D.经济建设

1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14.第一次提出九年义务教育是在________中。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__年。

A.1951B.1978C.1985D.1986

多选:

教育目的的功能是()

A导向功能B选择功能C激励功能D评价功能

2.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1.二战后,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之一是延长_______年限。

A.中学教育B.义务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

2.我国颁布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六三三学制D.壬戌学制

3.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首次规定是在______年颁布的______中。

A.1902,壬寅学制B.1903,癸卯学制

C.1911,辛亥学制D.1922,壬戌学制

4.正规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

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初等教育D.幼儿教育

5.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

A.中等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幼儿教育

6.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

7.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三三分段B.4年一贯制C.5年一贯制D.6年一贯制

8.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宅.纳

9.教育学上把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为()

A.非正式教育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D.后制度化教育

第六章学生与教师

1.维护少年儿童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核心精神反映在联合国于1989年通过的()中。

A.《儿童权利公约》B.《儿童权利宣言》

C.《联合国宣言》D.《学会生存》

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儿童(  )。

A.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B.生存权利  C.健康安全权利  D.受教育权

3.“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

A.生存的权利B.安全的权利C.受教育的权利D.受尊重的权利

4.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

A.荣誉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身心健康权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的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

6.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的特点。

A.创造性B.复杂性C.示范性D.长期性

7.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

A.促进者B.研究者C.建设者D.开发者

8.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A.私人职业B.从属职业C.专门职业D.附加职业

9.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0.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B学科专业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职业素养

1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的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

12.当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教师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

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专断型 

 

 

民主型

放任型 

无法确定

1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特点。

A.复杂性B.长效性C.创造性D.示范性

1.我国法律规定,中学生的身份是()

A.国家公民

B.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C.国家和社会的成年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E.接受教育的成年公民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他既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又是()

A.示范者B.管理者C.朋友

D.服务员E.研究者

3.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的合法权利有()

A.受教育权B.身心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七章课程

1.__________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A.教育管理体制改革B.课程改革C.教材改革D.教学方法改革

2.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高中阶段课程以哪一类为主: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选修课程

3.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______的雏形。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结构课程

4.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称为()

A.地方课程B.学校课程C.一级课程D.研究课程

5.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6.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基础型课程

7.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B.目标评价模式C.过程评价模式D.CIPP评价模式

8.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

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

9.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A.均衡性B.综合性C.单一性D.选择性

10.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____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1.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其基本内容范围主要有()

①研究性学习

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③信息技术教育

④劳动技术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以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设计的课程结构是()

A.潜在课程

B.分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13.在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高中阶段课程以哪一类为主: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D.选修课程、

14.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A.课程文件 

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教科书

15.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________,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

A.杜威B.布鲁纳C.布卢姆D.乔伊斯

16.目前我国课程的基本结构从宏观到微观的正确顺序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科书

C.课程计划—教科书—课程标准D.教科书—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17.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唱B.唱、跑、跳C.读、跑、跳D.读、写、算

21.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

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18.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

19.被称为“科学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奇

20.课程评价中,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B布鲁纳C布鲁姆D泰勒

1.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以将课程分为()。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D.经验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A.社区服务B.社会实践

C.劳动技术教育D.德育E.信息技术

3.不同层次的课程文件有()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

D.教育规划E.课改方案

第八章教学

1.______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A.教学  B.课程计划  C.教育方针  D.教育活动

2.从教学过程的特点看,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社会经验B.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D.生活经验

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4.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

5.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洛克D、杜威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传授()

A.直接经验为主B.间接经验为主

C.生活知识为主D.生产知识为主

7.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成绩评定

8.目前,中小学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授课制 

C.分组授课制D.单元授课制

9.封建社会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

A.个别教育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10.___________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论》

1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练习法

12.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原则

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

15.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称之为()

A实验法B讲解法C讨论法D演示法

16.“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原则。

17.《学记》中提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体现了教学中的()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8.教学中教师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