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87920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全国校级联考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六校联盟学年八年级独立作业语文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3.名著阅读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

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1)这封信的内容由_____________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

信中父亲还要求____________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干净的习惯。

(2)回顾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

请你将《傅雷家书》的内容简要介绍给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

【答案】

(1).

(1)莫扎特,傅聪

(2).

(2)这是一个父亲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书。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傅雷家书》文学名著的掌握程度。

(1)根据文段中的重要信息点如“信”“父亲”、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等判断为《傅雷家书》。

这封信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

傅雷写信给他的儿子傅聪,还要求傅聪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干净的习惯。

(2)《傅雷家书》是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4.文句排序。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句组成一段语义连贯的文字。

(只填序号)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

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②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③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⑤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

【答案】②④⑤①③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分析语段的内容可知②句中的“那时”引起下文的回忆,应放在第一位;

④句点出回忆中的人物“祖父”,应放在第二位;

⑤、①、③句按照时间顺序写祖父的赶回家的情形。

所以正确顺序为:

②④⑤①③。

5.综合性学习

2018年3月20日(星期二)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

总理先生,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会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应该对华打响贸易战,来惩戒中国在国家主导模式下采取的不公平贸易和产业政策。

您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美方关切,防止贸易战打响?

您是否还认为对话可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威胁?

如果打响贸易战,中国能做什么?

李克强: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美要打贸易战的声音比较多,但是我认为中美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没有赢家。

而且如果用“打仗”这个词来形容贸易的话,也有悖于贸易的原则。

因为贸易嘛,总是要通过协商、谈判、对话来解决争端。

我希望双方要保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避免打贸易战。

去年中美贸易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800亿美元,能走到这一步是靠市场,是按照商业规则来推进的,否则的话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总量。

当然,我们不愿意看见有比较大的贸易赤字,不仅是对美国,我们希望贸易总体平衡,否则的话难以持续。

刚才我已经讲了一些中国继续推进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包括在服务业、制造业、商品等领域。

其实美方企业是可以抓住机遇的,但同时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放宽对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我们会严格保护知识产权。

希望美方不要丢了这个平衡中美贸易的重器,否则就是丢了赚钱的机会。

(1)请你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的身份向我们的李克强总理提一个中美贸易战的问题。

(2)请你站在中国总理的角度来巧妙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一)

布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

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

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

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

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

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

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

我娘一生勤劳,做的一手好针线活。

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

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

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

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

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

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

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

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

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

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

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

“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

”娘微笑着说:

“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

”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

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

娘经常笑着说:

“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

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

”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

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

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

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6.请从第③段中找出最能具体表现“我娘做的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认真品味文中第④段加线句子,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8.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

9.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6.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

7.勤劳(舍得吃苦)、细心、认真、关爱(疼爱、爱护)孩子。

8.这一动词生动形象(传神)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关爱的感激之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布鞋。

或:

“深感母亲做鞋的艰辛,深感布鞋的珍贵”。

“表现对母亲的惦记(惦念、怀念、想念、依恋)之情”。

9.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

如果删去此段,则收不到上述效果。

【解析】

6.本题是对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

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

从文章第三自然段可以找到:

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

7.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

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母亲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

从母亲的动作“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可以看出母亲细心、认真、疼爱、爱护孩子;

从“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可看出母亲的勤劳、辛苦。

8.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将鞋面贴在脸上”“贴”这一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关爱的感激之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布鞋。

点睛:

揣摩词语内涵,一定要根据语句内容、上下文内容、文章的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推断。

揣摩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合适的语句概括出来。

当然,有原文语句可借用的,也可借用原文语句。

9.此题考查结尾语段的作用。

其作用有:

语义双关,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

或者是回答文章开始提到的悬念;

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最后一段“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点明主旨,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表达自己要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如果删去就没有这种效果。

(二)

我害怕阅读的人

①不知何时开始,我害怕阅读的人。

②我害怕阅读的人。

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

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

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

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

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

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时代的录音机。

我最引以为傲的论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而且,还是不被荧光笔画线注记的那一段。

③我害怕阅读的人。

当他们阅读时,脸就藏匿在书后面。

书一放下,就以贵族王者的形象在我面前闪耀,举手投足都是自在风采。

让我明了,阅读不只是知识,更是魔力。

他们是懂美学的牛顿,懂人类学的梵谷,懂孙子兵法的甘地。

血液里充满答案,越来越少问题能让他们恐惧。

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习惯俯视一切。

那自信从容,是这世上最好看的一张脸。

④我害怕阅读的人。

因为他们很幸运;

当众人拥抱孤独或被寂寞拥抱时,他们的生命却毫不封闭,不缺乏朋友的忠实、不缺少安慰者的温柔,甚至连互相较劲的对手,都不至匮乏。

他们一翻开书,有时会因心有灵犀而大声赞叹,有时又会因立场不同而陷入激辩,有时会获得劝导或慰藉。

这一切毫无保留,又不带条件,是带亲情的爱情,是热恋中的友谊。

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节节的脊椎,稳稳地支持着阅读的人。

你看,书一打开,就成为一个拥抱的姿式。

这一切,不正是我们毕生苦苦找寻的?

⑤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总是不知足。

就连爱因斯坦这个世界上智者中的最聪明者,临终前都曾说:

“我看我自己,就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找到一块光滑的小石头就觉得开心。

后来我才知道自己面对的还有一片真理的大海,那没有尽头。

”读书人总是低头看书,忙着浇灌自己的饥渴,他们让自己是敞开的桶子,随时准备装入更多、更多、更多。

而我呢?

手中抓住小石头,只为了无聊地打水漂而已。

⑥我害怕阅读的人。

我祈祷他们永远不知道我的不安,免得他们会更轻易击垮我,甚至连打败我的意愿都没有。

我如此害怕阅读的人,因为他们的榜样是伟人,就算做不到,退一步也还是一个我远不及的成功者。

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知道“无知”在小孩身上才可爱,而我已经是一个成年的人。

我害怕阅读的人,因为大家都喜欢有智慧的人。

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能避免我要经历的失败。

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懂得生命太短,人总是聪明得太迟。

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的一小时,就是我的一生。

⑦我害怕阅读的人,尤其是,还在阅读的人。

(注:

本文是台湾奥美广告公司为某出版社25周年庆活动创作的文案,获业界著名的创意大奖。

10.结合全文来看,本文的标题有何特点?

标题和文中反复出现的“害怕”其实是什么意思?

11.参照下面对第②段阅读的人的特点的概括,对第③—⑤段进行概括。

第②段:

阅读的人博学。

第③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

第⑤段:

12.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两例。

1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一段读书日感言。

【答案】10.标题正话反说,用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语言告诉大家要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反复出现的“害怕”其实含有“敬佩”的意思。

11.

(1).第③段:

阅读的人高雅(或:

阅读的人自信从容)。

(2).第④段:

阅读的人精神充实(或:

阅读的人精神世界丰富)。

(3).第⑤段:

阅读的人不知足,充满进取精神。

(意思对即可)。

12.参考示例:

第②段以阅读的人知识渊博与“我”的思想苍白进行对比。

第④段以众人的孤独和阅读的人精神世界丰富进行对比。

13.参考示例一:

读书,使我懂得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

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怎样才能不辜负“生”的使命。

参考示例二: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参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10.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

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文中反复出现的“害怕”其实含有“敬佩”的意思所以。

标题“我害怕阅读的人”中“害怕”是正话反说,用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语言告诉大家要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

11.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

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可提炼出词语“自信从容”;

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可提炼出“精神世界丰富”;

根据第五段的内容可提炼出“不知足,充满进取精神”。

12.此题考查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如第②段将阅读的人知识渊博与“我”的思想苍白进行对比。

第④段将众人的孤独和阅读的人精神世界丰富进行对比。

1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

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

示例:

(一)课内文言文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

(3)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4)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答案】14.

(1).交错相通

(2).参差不齐(3).沿着(4).依据

15.

(1)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2)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注意“交通”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交错相通;

今义是运输事业的总称。

注意识记“扶(沿着)、因(依据)”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

“绝境”,与世隔绝的境地;

“比”,靠近;

“隐”,隐藏。

(二)课外文言文《徙木偾表》

商鞅①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

“有人能偾表②者,仕之长大夫。

”民相谓曰:

“此必不信。

”有一人曰: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往偾表,来谒吴起,起仕之长大夫。

自是之后,民信起之赏罚。

予谓鞅本魏人,其徙木示信,盖以效起,而起之事不传。

16.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

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一人徙之,辄予金。

(___________)

(2)来谒吴起(_______________)

(3)予谓鞅本魏人(___________)(4)其徙木示信(_____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

【答案】16.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于南门之外

17.

(1).就,便

(2).拜见,拜访(3).认为(4).给……看

18.我去放倒标帜看看,最多得不到奖励罢了,有什么关系呢?

【解析】选自《容斋随笔》作者:

洪迈年代: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他怕百姓不相信国家的改革法令,于是就决定在都城城门前,竖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且公开宣布谁能搬走那根三丈长的木杆,就赏给五十金。

这天,突然有一个人将这根木杆搬走,商鞅知道后,马上下令赏给那个人五十金。

并且施行法令,布告天下。

吴起在魏国做西河(今陕西大荔)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就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并在城中公开宣布:

“谁能将这根表杆推倒,就任命做长大夫的官。

”老百姓听到这些宣传,议论纷纷。

有人说:

“这是绝对不可相信的,哪有这样的好事。

”也有人说:

“不管是真是假,不妨去试一试,如果将那根表杆推倒,最多得不到赏赐,也没有什么妨碍。

”说完,就来到都城的南门外,一下子就把那根表杆推倒了。

之后,他去求见吴起,告诉自己推倒了南门外的表杆。

吴起当即宣布任命他为长大夫官。

经过这件事之后,魏国的军民对吴起实行的改革法令及赏罚不再有所怀疑了。

商鞅本来是魏国人,后到秦国做官进行变法,他的搬移木杆取信于民的做法,大概是仿效吴起的计谋。

而吴起立木示信的首创之功,却未流传下来,很少为人所知。

1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

谓宾之间要停顿;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根据句意“吴起在魏国做西河长官时,为了取信于民,就在一天夜里,派人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表杆”来划分即可。

17.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注意识记“辄(就)、谒(拜见)、谓(认为)”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18.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赏”,奖励;

“而已”,罢了;

“何”,什么。

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9.写作部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早晨起床,见园里一棵树的一根枝条被折断了.这是这棵树上一根最长的枝条,长得有点出奇.昨晚又没有刮风,它是怎么折断的呢?

“我知道它是怎么折断的.”站在我身后的父亲说,“它是自己折断自己的,是被自己没有节制的生长折断的。

要求:

(1)根据理解自拟题目。

(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拯救自己

上帝只拯救那些拯救自己的人。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很明确地告诉我一个道理:

在失败时,在逆境中,只有你可以救你自己,因为你就是自己的上帝,所以永不放弃——拯救自己。

失败,重新振作,然后获得成功,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些老掉牙的话题,是影视剧中的唯美情节,我们普通人只可以去接受失败,接受得心安理得,接受得无怨无悔,可是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再试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