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87648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

《《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怎样确立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Word文档格式.docx

要使事业单位法人享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在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可自主选人用人;

要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要扩大事业单位内部的工资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第三,要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

对职能单

一、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事业单位进行撤并,使合并后的事业单位具备法人条件。

要精简乡镇站所,将设置过多、过散的站所,尤其是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站所归并成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使其具备法人条件。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在审批成立新的事业单位时,应当把该单位能否具备法人条件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不得再批准成立不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

三、要建立独立法人财产制度

现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大弊端是,事业单位名义上有财产,但实际上由主管部门控制,导致事业单位财产所有权主体虚置,最终谁也不能对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

建立健全现代事业法人制度,解决事业单位法人主体地位不明确的问题,最基本的是建立独立事业法人财产制度。

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的产权。

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认真清理,明确产权关系,落实与其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并可独立支配的法人财产。

对没有与其开展业务活动相适应的资产的事业单位,财政或主管部门要划拨或授予相适应的资产,作为法人的开办资金。

事业单位开办资金数额须经会计师事务所验证。

其次,赋予事业单位独立核算权。

要切实落实事业单位的财务自主权。

事业单位一般应配会计、出纳,独立建帐。

如因单位规模小不能配备专门财务人员的,可以实行财务代理制,由主管部门或委托中介机构代理帐目,但财产、经费的使用权在事业单位,且帐目要单立。

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可以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

第三,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其业务主管机关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凡涉及到国有资产产权转移的,必须办理有关产权转移手续。

要逐步建立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离任审查制度,把审查结论作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重要依据。

四、要完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确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有效的事业单位法人运行机制。

即有人对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真正负责,具有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力,具有自我约束、规范经营的内在要求。

这几个方面都取决于事业单位有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完善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运行机制,更谈不上独立法人地位。

首先,要明确政府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作为出资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事业单位法人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权利和责任,调动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推动事业单位发展。

其次,要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利益与单位利益统一起来,让各方都能从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直接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利益。

要让所有事业单位的职工都能通过适当的形式,参与事业单位管理,根据自己对事业单位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依法享有各自的权益,这就使事业单位不仅具有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条件,而且具有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理顺事业单位内部各组织的关系,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当前事业单位法人可以通过建立组织章程,明确单位的名称、住所、经济性质、宗旨和业务范围、组织机构和职权,明确法人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职工的权利义务,明确单位的领导体制、财务、资产、人事管理准则、社会服务行为准则等。

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法人可以探索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以产权关系为基础,代理关系为纽带,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大家共同对事业单位的利益和发展负责,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规范有序发展。

第二篇: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语文是工具课,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它全面完成“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单靠教师讲授或繁琐的课文分析,是培养不出听说读写能力的,更完不成语文教学任务必须在教学实体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教师在观念上一般并不反对学生是主体,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却往往不把学生作为真正的主体来对待。

那么,怎样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教师应从思想上改变观念,相信学生有内在的主体能力。

教师不信任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主。

在课堂教学中,要么事无巨细包办代替,要么还停留在“提出要求——学生活动——反馈交流”的模式上。

如:

有位教师在教《看雪》一文,课堂的活动流程是:

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台湾小朋友想来内地看雪一词。

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台湾小朋友为什么不能来内地看雪。

接着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段,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整个过程学生的活动量很大。

即有全体自学活动,又有小组合作学习,但有一点明显不足之处就是学生的活动都是在接受教师“指令”。

所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在主观上改变观念,真正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的心灵放飞。

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等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如在一次低年级的识字课教学中,老师出示象形家,提问:

“这幅图像什么。

”一位男生就回答:

“它像月亮,还像香蕉,一根烂了的香蕉。

”教师随机点评:

“×

×

同学,真聪明,能用像„„还像„„”造句子。

它像月亮,像香蕉还像什么呢。

班里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还像水饺,有的说还像小船等等。

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心灵自由放飞。

自主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两个手指头伸出来,都会有长短,何况一个班六七十位学生呢。

在制定学习目标上,应该给学生自主权,每位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能力较强者可以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比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掌握本课生字,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在掌握本课生字的基础上,把本课的其他生字全部学会,或者把本课的课文做到会读、会背、会默写等。

学习方法也有千百种,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独立学习,或分组合作学习等等,充分放飞自己的个性。

第三篇:

作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作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几大缺憾: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脱节;

不善于从教材文本范例中得到启发;

不会从课内外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

疏于动脑深思;

学生作文远离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

因此,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提到的“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就流于空谈。

笔者认为,作文创新教学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淀为源,以创新思维的运用为突破口,使学生作文成为生命飞扬,情感灵动的展示平台。

使学生写作为愉悦而有意义的创造活动。

因此,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以下理念:

一、遵循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育思路

在作文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主动发展的学生。

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动手,引导和启发学生更多地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把自己观察思考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的指导,力求简练有效,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加以适当的点拨,唤起学生自我表现的热情。

教师要给学生灵活的训练,最大限度引发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的表达方式。

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收集素材、提炼观点、激发灵感、酝酿情愫。

空间上不必拘于课堂、课外、家庭、阅览室等它们都可成为学生写作的场所。

创新素质是学生最宝贵的一种素质,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

作文教学和训练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多表明真正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在情感上突出自我。

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带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拓展和深化学生的思考。

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情感表达,珍惜学生智慧的萌芽,珍爱学生个性创新的浮露,让作文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成为表述自己创造欲望的个性化活动。

二、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淀为源

不断扩大的知识领域和不断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作文是对生活的思考和记录,是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倾注于文字的一种创造过程。

生活经验是学生作文的直接养料,让学生学会观察,关注日常生活,把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

一切声和色;

一切山川草木、天空大地等作为留心的对象。

同时注重思考,把更为本质的联系寻找出来。

另外,要把生活、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阅读,从他人的优秀文章中,体味语言的使用,领略他人的深刻思想、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想像。

阅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其内容可成为作文素材的间接养料。

只有知识储存充足,生活经验丰富,善于思考,才能充实其文章的内涵,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三、以创新思维的运用为突破口

作文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劳动,投入之后,灵感、激情时时伴随美妙的语句衍生。

它是一种再认识和再发现的新阶段。

在作文创新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生活中多注重思考,不受固定思维的束缚,着意寻求事物现象中隐含的更为新颖深刻的含义。

学生具备了这种创新意识后,关键是处理好借鉴和创新,知识与创新的关系。

学生写作文,易受范文的影响,无论情节结构,还是语句都爱套用。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借鉴中创新,从类同的形式中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语句,并力求剔除作文中不成“文”的口语。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生动活泼、新颖有创意,是思维灵动有创新的体现。

古人的“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写作创新不是最好的证明和榜样吗。

创新思维具备发散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从发散性出发,应培养多层面、多角度、逆向性、求同性、求异性的思维模式。

如今的人教版新教材的以思想内容主题为单元编排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它让我们明白:

同一主题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表现;

不同的教材可以表达相同的主题等等。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融会贯通,在方法论上形成自己的感悟,活跃自己的写作思维。

从集中性特点出发就应训练学生把握事物,认识问题的准确度和深刻度。

总之,只有当学生以创新意识进行主动积极的写作活动时,学生才成为真正的具有主体地位的写作者。

第四篇:

浅谈事业单位的法人意识文章

来源莲山课

件5yk

j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六年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为大家所共识。

但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对于依法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重要性还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说到底,就是个别事业单位法人意识还不够强。

这里,笔者就什么是事业法人以及事业单位怎样提高法人意识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简言之,法人就是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

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事业法人是指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组织。

为什么要建立事业单位法人制度,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呢。

简要说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二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是事业单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有力保证;

四是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事业单位要与时俱进,严格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提高自身的法人意识。

事业单位应该怎样提高法人意识呢。

笔者认为,法人意识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中包含丰富的内涵。

具体说来,事业单位要提高法人意识,至少应从提高以下四方面意识做起。

一是“法制”意识。

个别事业单位法制观念谈薄,认为自己是国家机关举办的,是“有靠山的”,对“法制”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认识。

在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特别是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要根据依法治国的要求,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提高法制意识和守法自觉性,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二是“登记”意识。

事业单位要取得合法的法人资格,获得法律的保护,必须依法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同时要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要求及时办理变更或年检手续。

只有这样,事业单位才具有独立的民事法人主体资格,也只有这样,其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三是“自我约束”意识。

事业单位作为民事活动的独立主体,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约束自身行为,不做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事。

四是“维权”意识。

经依法登记的事业法人的各项合法权益不容侵犯。

有些事业单位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出于种种原因,不敢或放弃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样做是极不正确的。

事业法人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该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文章

j2

第五篇:

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的确立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可谓重大,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有效、持续开展的决定性因素。

丧失学生主体地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没有意义的,也是难以为继的。

然而,就我个人观察,更多的情形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只是外在形式上的虚假认定。

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要做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颇不容易的,关键是学生自主意识的扎根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在校园剧的创编排演活动中,我通过“选题——创编——排练——演出”几个重要环节,把学生投入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其自主意识,锻炼其自主能力,使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得到较为牢固的确立。

校园剧活动能作为课程纳入校本研究的周课时计划,这是学生自主选题的结果。

在人教版七下语文课本中有“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但戏曲与学生的生活毕竟有一段距离,就我校学生状况而言,戏曲并不具备作为一项活动课程的基础。

学生在对比中自主选择了戏剧,在戏剧中又选择了校园剧。

从本质意义上说,戏剧是没有类别可言的,它关乎人生。

这是唯一出发点,再没有比这更基础的了。

只是校园剧更贴近学生,一座校园的力不仅仅在于她给学生提供优美的成长环境,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留下美丽的成长故事。

校园剧,是学生喜爱的表现成长故事的艺术形式。

学生用这种形式自编自演,把生活与学习中的和谐与冲突、喜悦与烦恼、感悟与困惑等,用“现场”的形式加以表现,说自己心中的话,演自己成长的故事,解决自己亟待解决的问题,激起美好的情感共鸣。

她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加直观、生动、活泼,富于感染力。

学生对校园剧、对演自己的故事投赞同票,正是对自己主体地位的一种诉求。

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诉求,并以此为起点,进一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

在剧本创编之初,有的教师认为应该埋头于经典文本,让学生浸濡经典戏剧,并且坚信这些高雅文化注入学生的生活中,会取得比低级喜剧好得多的效果。

然而,根据调查情况显示,这种观念所导致的结果会错得离谱。

演出莎士、曹禺等大家名作不但会与初中生的实际思想状况有隔阂,而且也会产生风险——当表演没有达到与剧本同样的高度,往往是作品越伟大,演出就显得越糟糕。

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初步感知经典剧本的高度都很困难,遑论表演。

恰恰是没有大师、没有典范,倒使学生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气和执着,这不见得是坏事。

在剧本创编过程中,我充分尊重每一个参与学生的意见,最终讨论明确的剧本定位是反映自己校园生活的轻喜剧——《我选择,我喜欢》。

剧本情节简洁明朗,取材于我校的校本课程选修。

主要内容是写一个叫杨雪的女生渴望选修管乐,父母却不同意,以种种理由阻挠,在班主任老师和几位同学诚恳而耐心细致的劝导下,杨雪父母深受感动,转而赞同女儿选修管乐。

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粗线条的框架:

围绕矛盾冲突分为三幕,情节走向是“起——落——再起——再落——三起”。

其后是创编台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以说每一幕都有学生的妙句和奇想。

比如第一幕中,当众人在想办法劝说杨雪父母时,余枫却调侃杨雪:

“瞧你这可爱的小绵羊,人见人爱的,撒娇卖萌不就行了嘛。

”这句台词谐音和新词并用,使沉闷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喜剧效果顿显。

再如第三幕中,设计了初二年级一位学姐为实现杨雪的愿望,要利用课余时间教杨雪吹萨克斯的情节。

正是这一情节促成了杨雪父母的态度转变,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作为教师,我所做的事情主要是将各位同学的创作集中、梳理、整合、作进一步发挥以及稍有深度的开掘。

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创作原则:

生活和戏剧,两者毕竟不一样。

进入戏剧的生活不应该是原生态的,戏剧的时空是被压缩的,台词自然要比生活中的语言更凝练,而且更有可读性、更集中、更有张力。

我的引导创造了一个良性的活动空间,将各位学生的能量汇聚起来并有所提升。

我跟学生说:

“如果这个剧本的成稿要署名的话,应该有十几个人之多”。

对学生的自主创作充分尊重,为排练、演出做好了铺垫,吹响了前奏。

排练的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任何一个学生都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只有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才能有较为理想的排练效果。

我校聘请了南京市话剧团的一位演员和我一起指导排练。

剧本拿出来了,但要通过表演具体呈现剧本时,那就不能简单地模仿和硬套,需要在表演中赋予剧本血肉和情感。

初中生在组织和自控等方面毕竟不够成熟,一开始的表演并不自然。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是促使学生自我意识到问题所在,然后自觉修正。

我和南京市话剧团的演员进行示范表演,指导学生动作、语调的表演尽可能地道。

在比较中,学生自己体会到必须对自己的表演做出改动,否则看上去就像傻子似的,那是无法容忍的。

排练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创造剧本以外的台词和动作来改善剧本,因为剧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穷尽舞台表演的每一个细节。

但学生在排练形成熟套后就害怕改动,哪怕一点小小的改动都无法适应,搭建了又拆掉,会让他们找不到方向。

我觉得这和某些老师上研究课或赛课之类的情形很相似,一旦教学环节安排就绪,只要稍加改动,就会迷失自我,在上课时要么遵循老一套,要么就乱了套。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逐步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打破这种封闭的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合理地自主地扩大自由发挥空间。

还有一位学生,排练到最后阶段已经不耐烦了,说台词、做动作都显得浮滑,不够扎实,很难再保持情感的充盈。

这个问题在引导他看到更深入、更成功的表演后,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不管是创编剧本,还是排练演出,必须意识到每一个词,也许它显得很单纯,其实绝不单纯。

在这个词的内部,还有词与词之间无声的间隔里,都潜藏着复杂深广的内蕴系统。

成功的表演就是说出看似简单的词,却给观众强烈的生活的感受,仿佛与日常生活没什么两样却又着着实实地高于日常生活。

一些学生能朦胧地意识到这些道理,也许他们永远不能达到要求,但是能自觉投入到一次次的排练中而不觉厌烦。

排练中最难得的是这样的精彩瞬间——能够照亮舞台的“火花”,演员的原创力和表演的张力瞬间迸发,点燃观众的兴趣点和新鲜感。

在剧中,杨雪的一位好友——一个要选修搏击的“野蛮女孩”和两位男孩拉开架势,紧张对峙。

此时,一位男孩说道:

“搏击课还没上呢,你就学了厉害招式来了。

兄弟们……撤。

”“撤”这个词一说出口就营造由骤然紧张到骤然松弛的效果,但这位男生演员始终不能将这令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表现到位。

对于这些能照亮舞台的“火花”,我们希望能在舞台上多一些,但对于演员是初中生,又不可强求。

因此,在排练中,我们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自主能力,也懂得尊重学生自主能力是有限度的这一事实。

这样,我们就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戏剧可能是最难的艺术门类之一,因为它必须在同时完美和谐地建立起三种联系:

演员和他的内心,和他的对手(同台其他演员),还有和他的观众。

”带学生登台演出前的一刻钟,我对英国导演彼得·

布鲁克的话有了更深的感触。

登台演出而且参加比赛,评委和观众的审视会给这些初中生演员造成压力,带来紧张乃至恐惧,也容易导致自主意识的迷失,思维的短路和空白。

如果自主意识在心中扎下深根,在舞台上就能优裕自如地应对考验。

从演出现场来看,我感觉几位主角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在他们的表演中,清醒而稳定的自主意识流贯始终,紧张心理偶尔浮现但又在全情投入的表演中自然消除。

评委和观众在场是积极的挑战,但也会促使他们时时保持灵敏和警觉。

学生们在意识中既是和表演对手对话,也是在把台词和潜台词传达给观众,通过表演把观众的心带进来,也没有什么故意取悦观众的过度表演。

能达到这一步,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