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7890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文档格式.docx

5.辛亥革命首义是( 

武昌 

南昌 

广州 

镇南关

6.“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国民大革命

7.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

“……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

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8.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乙: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丙: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丁:

辛亥革命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戊:

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甲丙戊 

甲乙丙 

乙丙丁 

乙丁戊

9.“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下图中却写为“囻”,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

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是( 

人民主权 

三权分立 

分权制衡 

责任内阁

10.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理由是

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确认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11.辛亥革命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国家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资本主义国家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资本主义国家不赞成暴力革命的方式;

资本主义国家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资本主义国家找到袁世凯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这反映了该约法( 

①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②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实行总统制

④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13.辛亥革命前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有( 

①章炳麟

②邹容

③陈天华

④邓世昌

①②④ 

①③④

1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

共8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之区别

③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喊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以上均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分析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原则?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

曰: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人何以尊于禽兽!

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

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请回答:

(1)材料一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

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体现了什么原则?

(4)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

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18.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郡下设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

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孙中山认为“吾国昔为君主专制国家,因人而治,所谓一正君而天下定。

数千年来,只求正君之道,不思长治之方。

而君之正,不可数见。

故治常少,而乱常多,其弊极于清季。

”为防止人治,《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在得到袁世凯拥护共和的承诺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无可因袭”的理由宣告临时约法无效。

——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主张以法治取代人治的原因。

据材料二指出《临时约法》规定的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临时约法》“命途多舛”的原因。

19.阅读材料: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

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纸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

“我非中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

——范小方等《戴季陶传》

(1)据材料一,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2)据材料二,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为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材料四: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材料四与材料二的评价是否矛盾?

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保障公民权利,实行三权分立,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B材料无法体现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排除B;

C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而非君主立宪政体,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透过材料看本质的能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的是主权在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体现的使民主反对的是专制,进而得出结论,难度不大。

2.【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故A项分析错误,但与题意相符。

题干所给出材料中“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思想;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故B,C,D项分析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3.【答案】A

【解析】【分析】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1912.4)时,表示将民生主义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表明孙、黄二人都认为革命后,国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中华民国的建设,而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尚未真正改变,对民国形势的评判过于乐观,故A项正确;

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材料中没有指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故B项错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国很快进入黑暗、动荡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将此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没有指明民主革命方向,当时的革命应该是反帝反封建,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孙中山在解除临时大总统时,表示将民生主义作为“效力”的方向,“黄兴也曾表示‘吾党……以后当纯带一种建设性质’”,结合所学即可得出二人都未能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尚未真正改变的结论,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难度适中。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记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D项说法错误。

根据所学可知ABC三项均正确。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需要掌握的

5.【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

辛亥革命首义是武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清政府的统治很快的土崩瓦解。

故选A。

BC项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武装起义;

D项是在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中的重要的战役。

【点评】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

它是以武昌起义作为开端的,最终引发了全国的独立运动,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但是建立的新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6.【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摧毁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正统。

故选B。

【点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初民国成立,建立共和政体,2月清帝被迫退位,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因此选C。

【点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8.【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甲错误;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戊错误;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用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因此乙丙丁观点均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

依据教材知识即可。

答题时注意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上徘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9.【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考查了汉字的演变特征,根据所学,是中华民国时期使用的,“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右图中却写为“囻”,这是要表达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挫折作文材料10.【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美国式”的共和国能够推出是指美国的政体即以三权分立为指导思想的民主制国家,其次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根据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建立的,其权力分为行政、考试、监督三权。

而A选项错误;

B不符合,是辛亥革命的影响;

D选项错误;

因此本题选C。

11.【答案】C

【解析】【分析】外国列强将中国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并不想让中国自由发展,虽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同情中国革命,但只是安抚以攫取更大的在华既得利益。

故选C。

A项明显错误;

B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关心的是自己的在华的权益;

D项为从根本上分析。

【点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12.【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参议院“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国务员“须副署之”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①正确;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说明该约法规定了实行责任内阁制,故②正确,③错误;

分权制衡和责任内阁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反映的是对大总统的约束,是责任内阁制,本题难度中等,需区分总统制、内阁制的特点。

智能文明答案13.【答案】A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要【解析】【分析】结合所学,辛亥革命前期著名的民主革命宣传家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

而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爱国将领,排除④,故排除BCD。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小,依据辛亥革命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4.【答案】B

【解析】【分析】注意理解题干,所给出的情境的时间是民国二年,那时清王朝已被推翻,但农村还出现这种感激皇恩为内容的春联,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即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尤其是对农村的影响不大,A项表述违背史实。

C项根本无法考证。

联系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才称帝,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描述现象放到当时的大背景中分析。

15.【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掌握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准确理解“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的区别。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只是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而封建制度的废除是到解放以后才完成;

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故答案为B。

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从而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因此C、D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结束了封建专制,建立了共和,颁布了《临时约法》,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称呼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辛亥革命也带动了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

(1)主权在民;

人人平等;

三权分立.

(2)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描写学校的成语【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法院行使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分析。

(2)依据材料二“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从责任内阁制以及限制临时大总统权力角度归纳。

故答案为:

(2)通过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难度较小。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直接目的是用权力约束权力,防止权力的专制独裁。

难度较小。

love87421|755EF1B1ED57422C17.【答案】

(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

法律的核心是刑罚。

(2)立法权应归人民大众;

主权在民;

法律至高无上。

(3)性质: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立法权属于参议院;

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只答临时大总统亦给分);

司法权属于法院。

体现了三权分立或者分权制衡的原则。

(4)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分析】

(1)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故法者,王之本也”表明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

题干所给材料一中“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表明法律的核心是刑罚。

(2)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

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及材料三中“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