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728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7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实用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简介

(一)、项目承担单位情况概况

1、项目单位的基本

本项目单位为XX市XXX区民政局。

XXX区民政局承担着区域内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区划地名、殡葬管理、婚姻和社团登记等社会职能。

区民政局与区老龄办合暑办公,全区的老龄事业工作列入区民政职能工作范围。

2、项目单位近年工作情况

XXX区曾于1994年荣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市、区、旗)”荣誉称号,进入新世纪以来,除努力做好以上各项年度职能工作外,在社区工作方面,把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大力扶持和发展家政服务、居家养老、社区信息化建设等作为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2年,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3年,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先进单位”;2006年,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同年,为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编制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具有严肃性和计划性;2007年,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区民政局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的应有贡献。

3、项目单位的经费状况

XXX区民政局属财政预算拨款单位,资金构成分为上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拨款和区本级财政民政专项资金预算两大类。

经费支付科目包括城乡低保金、救灾救济金、困难救助金、优抚金、义务兵优待金、退伍兵安置金、福利彩票公益金、社会捐赠慈善基金、民政事业费等各项专项资金。

2008年,上级财政拨款总计3262.93万元,区级财政预算拨付1028.58万元,上级下拨福利彩票公益金167万元,全年累计拨款4458.51万元。

从2007年起,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建设,今明两年,该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我区社区服务体系。

另外,区财政每年下拔50万元社区特需费,每个社区1万元,主要用于社区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的临时困难救助。

(二)、新建项目的基本设想

1、基本构想

在XXX区现有的8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中心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三方个面:

家政服务、养老托老服务、社区信息服务。

由这三方面服务内容和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2、项目规模

每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房屋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并有约3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区民政局统一规划安排,统一招标建设。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落实选址和组织实施。

要求基本满足家政服务、养老托老服务、社区信息化服务的功能需要。

全区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总面积按照4900平方米规划建设。

3、项目投资总额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概算总投资为1700万元。

分项概算如下:

(1)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筑投资:

按照全区房地产建设市场均价,包括房屋主体建筑、内部装修等,按每平方米2000元综合价概算,投资为980万元;

(2)各社区服务中心室外活动场地投资:

主要包括场地硬化、绿化、美化、安全等内容。

按照每平方米500元综合价概算,8个中心平均每个中心300平方米,共2400平方米,投资为120万元;

(3)内部硬件投资:

每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均投资55万元购置硬件,概算总投资440万元。

包括电脑、打印机、网络敷设、桌椅用具、中心呼叫系统、家政培训、餐厨设施、娱乐健身、康复保健、书画阅览室、养老日托等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4)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完成后,仍然需要约两年的运行、健全、完善的维护期,其费用按每个社区服务中心每年10万元概算,每年需要投入80万元,合计160万元。

(三)、项目建设总目标和分年度目标

1、总目标

按照以上建设构想,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全区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在2011年开年,使全区每个街道办事处都拥有至少一个功能比较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为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建和谐XXX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2009年目标

实现现有试点的XX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完善提高,总结经验;各街道办事处落实好本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选址、建设思路、向区民政局提出建设报告等工作;区民政局完成对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

3、2010年目标

完成全区各街道至少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总结现有XX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使我区居家养老在具有服务平台为依托的条件下全面开展。

二、项目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1、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当前,老年人口迅速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已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性问题,这在发达国家尤其明显。

2009年8月27日,《长江商报》刊载了新华社记者26日在长春召开全国18个城市老年大学第10次工作研讨会上获得的最新资料:

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另有数据显示:

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

数字表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

2、我国的家庭结构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不得不长期执行一项十分严肃的“只生一孩”的计划生育国策,从而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赡养四个老人的所谓“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模式。

当年,首批响应计划生育国策的公民目前已进入老年,日后也将会有一大批人陆续进入老龄行列,从而导致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速和社会养老问题突出。

因此,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特殊的“四二一”家庭人口结构,使得空巢老年人不断增多和依靠子女、亲属照顾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遇到困难,给养老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

3、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介绍,我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发展到年均增长800万人。

吴玉韶说,伴随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也大幅增加。

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我国已开始进入少子老龄化的新阶段。

由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下同)的比例已经达到49.7%。

研究预测,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的“先富后寿”相比,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前提下“未富先老”,时代的发展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和经济条件。

“老龄化社会”的来势迅猛令我们措手不及。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

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

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

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

从有关机构对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的空巢家庭比例已经上升到56.1%,其中独居老人占12.1%;仅与配偶同住的占44%。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必然趋势。

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呈现“空巢化”。

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XXX区的基本情况

1、社会历史概况

XXX区原为县级XX市,1997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XX市设立XXX区,现为XX市辖中心城区。

XXX区历为XX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全区总面积595平方千米,城区面积43平方千米,全区辖8镇8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约54万,其中城市人口约31万。

XXX区是一座拥有众多荣誉的中心城区,曾先后荣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酒文化名城”、“全国十佳绿化城市”、“全国两基达标县(市)”和“国家级科技先进区”等光荣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各族人民秉承长征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200万人口城市的需要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总体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国民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为中心城区,XXX区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事业相对发达,具有比较全面的科研体系、教育体系、医疗卫生防疫体系、文化广电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各项方针政策的落脚点。

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提出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服务的压力不断加大。

因此,加快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成为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2、XXX区人口状况(老龄化趋势)

联合国规定:

0——14岁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到30%以下,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或老少比超过3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目前,XXX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4%以上,标志着该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调查,该区老龄人口呈以下特点:

一是10年来,全区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比人口自然增长速度高16个百分点,远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二是老龄化人口城乡分布不均匀,居住在城市的60岁以上人口近5万,居住在乡村的约为3万,城市老龄人口比重远高于乡村;三是呈现“四多四少”的特点,即女性多、男性少,且随着年龄的升高,女性人口的比重还在逐步升高;丧偶的多、身边子女少;经济来源依靠子女的多、获得社会保障支持的少;闲暇时间多、精神文化生活少。

全区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深刻,思想准备不足,尚未意识到占总人口14%以上的老年人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且是一项综合性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涉及到全区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二是老年人生活保障制度不健全,各种关系不顺,传统养老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养老保障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老年事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老年福利设施发展滞后,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福利设施不仅数量缺口大,质量也急需提高,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多元化的老年事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四是老龄工作法制管理不完善,对已颁布的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普及力度不够,特别是老年法律法规执行主体的部分中青年人,对有关内容知之甚少和落实不力,成为老年群体法制管理的薄弱环节。

当前,XXX区家庭养老仍是养老的主要方式。

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小型化、“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模式。

一方面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口增加,另一方面其供养的子女后代人数减少,由两个劳动力赡养4个老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