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6756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文档格式.docx

  但现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看到,粮食其实对于中国来说,还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前景。

第一从总量来看,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实际上尽管连续七年增产,而且去年是最高的水平,但是总的需求来看,还是存在比较大的缺口。

应该说这几年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的提高,农产品的消费量集聚增加之后,粮食产量尽管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实际上离我们的需求还是有距离的。

  从去年的情况看,我们进口的粮食包括植物油在内,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有一个概念跟大家说一下,就是中国的粮食概念跟国际上是有区别的。

国际上包括世界粮食署等等他们用的概念中没有粮食这个概念。

  谷物就是谷物,谷物就是我们讲的三样东西小麦、大米和玉米。

那么还有一部分叫粗粮,比如说高粱、大麦、燕麦做饲料用的,这是粗粮。

第三类就是豆类,大豆还是其他的各种豆。

第四类就是薯类,在我们国家把这些都概括在一起,都是把它合在一起称作粮食。

所以这个概念跟国际上是有所不同的。

  如果按中国口径来算,我们的粮食包括五大类,小麦、玉米、大米、大豆和薯类,薯类。

刚才讲到的去年10916亿斤,就是这五个东西加起来。

正是由于还存在着缺口,所以国内进口量这几年是持续的增长。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豆。

大豆去年的进口量达到了5480万吨,接近去年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0%。

那么我们自己能生产大豆多少呢?

去年大概是1500多万吨。

所以你能看出来,我们大豆的自给率,实际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四分之三以上的大豆要靠国际进口。

  进口这么多大豆干什么?

首先是产油,因为我们的植物油不够。

大豆不是一个油料作物,但是相对而言,它的油脂含量还是比较高的。

国产大豆的油脂含量一般在18%左右,国际上的一些进口的大豆油脂含量高,蛋白质比较低,油脂可能接近20%。

所以进口5千多万吨大豆,可以榨出1千多万吨植物油,剩下的4千多万吨就是豆饼,豆饼是饲料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添加剂。

  

  所以这几年大家能感觉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中国市场上的植物油的价格起伏波动比较大。

畜禽、蛋、奶类的产品价格波动也比较大。

  这实际上从侧面上反映了一个大的问题。

由于我们大豆产量满足需求的比重明显下降,所以大豆的价格基本上受国际市场控制。

我们自己能对它调控余地非常有限。

由此国内和大豆相关的其他产品的价格,实际上也被国际市场所控制。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涨,国内大豆价格也要涨,大豆价格涨了,豆油价格就涨,豆饼价格涨了,豆饼价格涨了,饲料价格涨及,饲料价格涨了,肉禽、蛋都要涨。

那么你能调控的余地非常有限,因为你的自给率不到十分之一,这是一个很突出的大问题。

  第二方面就是我们植物油也不够。

我们现在自己生产的植物油大约能接近一千万吨,但是我们需要消费的植物油,现在超过两千五百万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当然不完全是你自己家里炒菜,包括同学们吃食堂,吃饭馆还有一些食品中都含有植物油的。

人均消费植物油的水平已经比韩国比日本都高了,这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所以两千五百万吨以上植物油,自己只能生产不足一千万吨,那么当然就要进口。

进口的部分刚才讲了,大豆进口可以补充一部分,将近一千万吨,大概还差六七百万吨,那么还需要再进六七百万吨的植物油,所以植物油我们现在的自给率不足40%。

因此油价也是很难控制得住的。

  从这几个大品种的总量进口来说,我刚才说到,我们去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进口了其他的粮食就是大米小麦和玉米,去年进口的712万吨,再加上进口了二百多万吨的植物油,如果把进口的植物油,都给它折过来,折成大豆,折成菜籽,再加上我们实际进口的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那么有关部门折算的结果,去年我们实际进口粮食和油料作物7172万吨,就是要1400多亿斤,一算就很清楚。

现在全国人民平均每个人进口粮食和油类作物110斤。

  那么从这个角度去看,应该说我们进口粮食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国内自身消费的10%。

那么很多同志可能还记得,我们历来强调要保障粮食的基本自给。

基本自给大的概念就是1996年中国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

  当时李鹏总理提议宣布,基本自给的含义是保持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

那么现在的状况,口粮部分或者谷物部分,大米、小麦、玉米这个我们满足自己基本上没有问题。

小麦每年自给有余,大米粳米紧张一点,但是早籼稻,中晚籼稻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供应。

玉米应该说满足正常需求没问题,但是现在面临的突出的大的问题就是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所以粮食作物也正被一些企业家看作是能源作物。

大量的粮食开始不仅人吃、喂猪而且开始喂汽车。

  比如说去年美国生产的燃料酒精就消耗掉了1亿3千万吨的玉米。

我们国家现在燃料酒精的生产能力也已经达到了3800多万吨,但是生产就生产这么多,去年实际产能1800多万吨。

从国际上的价格比较来看,基本上用现在的燃料酒精的加工技术大概3斤多玉米可以换一斤燃料酒精。

那么当国际的石油价格超过60美元,实际上用玉米加工燃料酒精就开始有利可图。

  那么现在大家知道国际上油价又突破110美元,所以在这个局面下,可能会有更多的玉米去用来生产酒精。

那么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玉米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人的消费以及做饲料本来是可以够的,但是如果大量的被用来生产燃料酒精,后果就不太好估量了。

所以从谷物情况看基本上是这样的,它问题突出的就是我刚才讲的大豆和植物油。

  那么国际上的变化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美国是最大的利用玉米来生产燃料酒精的国家,去年用了1亿3千万吨,如果今年国际石油价格进一步上,它会用更多的玉米投入生产酒精。

那么用更多的玉米投入生产酒精的话,相对别的作物就会减少。

从以往来看最明显减少的是大豆。

大豆供应下降,那么国际上大豆价格就会上涨,国际大豆价格上涨,中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所以从这个局面去看,应该说粮食对中国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能说我们现在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自己的粮食的问题,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人口还会增加,耕地还会减少,粮食的供求关系,始终处在一个比较紧的平衡状态,而需要比较多的利用国际市场。

  所以无论是从粮食的种量看,还是从粮食的品种结构看,我们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尤其是人口进一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问题还会凸显出来。

  那么有些专家就提出来,既然大豆和植物油这么紧张,为什么不调整结构,多增加生产大豆和植物油?

这个问题问的是对的,但问题是资源只有这么多。

  按照2009年的统计数字,植物油的耕地是18.26亿亩。

18.26亿亩的耕地,有的地方一年种两季种三季,农业上叫复种指数。

介绍一下复种指数,我们现在大概可以一年播种农作物23.5亿亩。

  现在怎么利用的呢?

为了生产一万亿斤以上的粮食,那么粮食的播种面积不能低于16.5亿亩。

去年大概基本上是这个水平,那么你还剩下7亿亩可以种其他的作物。

这7亿亩现在是怎么用的呢?

其中2.7亿亩用来生产蔬菜,2亿亩用来生产植物油,8千万亩用来生产棉花,还有3千万亩用来生产糖料,那么还有其他很多小品种。

比如说烟叶、麻料、中草药,还有很多其他的瓜果、鲜花、等等药材都在内。

  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来看,几乎没有在土地上调整,做大的结构调整没人提。

  而我们现在进口的这些产品,如果拿到国内来生产,需要占用多少的地?

进口的5400多万吨大豆,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水平,每亩230市斤大豆产品,那么大约需要5亿亩播种面积。

进口的六七百万吨的植物油,按照我们的生产的水平,如果把它折算成菜籽油来算的话。

  那么我们现在一亩地的菜籽平均水平可以生产85市斤毛菜籽油。

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不进口这么多菜油,你自己生产的话,大约需要2亿亩地。

还有我们每年大概需要进口二三百万吨的棉花,大概也需要3千万亩地左右。

所以这个帐算过来,我们现在大概至少相当于,在境外利用人家的6亿到7亿亩的土地,才保证了我们现在这样的消费水平。

  所以我刚才讲到的,如果说讲自给率,如果仅仅讲谷物,我可以说基本上100%可以满足。

但是如果来讲粮食,就把大豆算进来,我们的自给率不到90%。

但是如果讲土地,我们23.5亿的播种面积,在境内如果用了6到7亿亩的话,那可以算,我们土地产能的自己率大约是80%,就是这么一个局面。

  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央政府反复强调要保护18亿亩耕地这个红线,不让突破。

为什么反复要强调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耕地进步。

就是说实际上我们人口和农业的资源条件相比,我们是全球非常紧的一个国家。

我们现在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一亩三分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我们人均淡水资源大约就是每年两千立方米多一点,相当于全球的百分之二十六七,但是要养活这么多的人。

目前全球一年可以出口的粮食总量两亿五千万吨,这个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五千亿斤。

  所以有些专家讲过,没有必要非要死亡18亿耕地,有那么多外汇,为什么不可以去拿来买点粮食,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光算经济帐是算得过来,但是问题在于什么?

你有钱,你即使把全球出口的粮食五千亿斤都买回来,不够中国人吃半年。

  所以从这个现实角度,我想农业问题不能放松,耕地保护问题不能放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能停止,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所以十二五规划明确的提出了。

  第一要建设现代农业,而建设现代农业要把确保粮食放在首位,这是从中国实际的国情出发的。

那么要想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就一定要坚持保护好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今年大家都看到,今年中国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

  第三个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所以我想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一方面要有信心,如果这些事情都做好,那我们的产能提高的水平还是很大的。

因为从单位面积的产量来看,都是种地,亩产水平差一半这个现象是很普遍。

所以真正能够如果把中国的种地产权改造好,那么我想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基本上做到自己,比如说自给率到95%、90%这个是可以持续下去的,但是只要松一松,地一没有,地流失的快了,地流失多了,那要再想补救来不及了。

  有两个字大家可能了解。

中国进行农业普查之前,耕地面积是按照历史上形成的缴纳农业税的土地面积来算的。

所以到1995年我们统计的数字是14.2亿亩,但我们知道的不止那么多地,很多地方叫黑地。

1996年完成了第一次农业用地普查之后公布出来的数字是19亿5千1百万,那么到了1998年1999年这个数字就降到了18亿2600万。

也就是说过去的12年时间中,中国减少了1250万亩耕地,一年差不多要减一千万亩耕地。

如果这个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我说粮食安全是存在问题的。

  现在现实的问题就是工业化,城镇化,不用地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几年实际上每年,再怎么严守,耕地也是在减少。

我们过去一年大概经国务院的批准的建设用地,一年大概在五百万亩左右,其中一半是要占农民地的。

  那么这几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在提高建设用地的总规模,今年是640万,其中也是一半,三百多万亩是要占用耕地的,所以完全不减是不可能的。

于是就得回过头来讲,我刚才讲到,有些专家提出你不必死守18亿亩。

因为作为经济专家,他的眼光更宽。

你粮食供应满足了,房子怎么办?

房价这么高怎么办?

你严守耕地是把房价弄高了,也有这种议论。

  但是我在想,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折算成亩就是144亿亩,但是被统计的耕地是18亿亩多多一点,占整个国土面积大约就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不是耕地。

  所以我在讲,有一条是大家常识的认识,能种粮的地,一定可以种房子,但是种房子的地不必都是需要可以种粮食的地。

所以能不能有一种思路的调整?

通过规划,通过基础设施的延伸,尽量避开耕地,推进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

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关系今后长远发展的大的层面。

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钱,就是刚才讲到的农民的收入。

农民的收入应该说在这些年来总体上是增长比较好的一个阶段。

  这个别的不说,你比如说十一五期间,过去五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十五期末,就是十一五开始之前,人均收入是3255元。

去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是5919元,增幅很明显,扣除税之后,在过去五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平均增长8.3%,也是历史上比较快的一个年份,这当然是自己跟自己比。

  但是有一个问题也要讲清楚,农民人均纯收入,其实城里也一样,平均数不一定代表大多数,这个事从统计上是可以讲清楚的。

实际上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人均纯收入按省计算,达到平均数,超过平均数的,我们有12个省市,有19个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最低只有3千多块钱,所以农村内部的差距还是要看清楚的。

  第二个就是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这是一个很敏感的社会问题。

应该说这个差距也困扰着很多人,尤其困扰着政策的制定者,困扰着决策者。

怎么千方百计让农民的收入增加更快,让城乡收入的差距能够逐步的缩小?

  但是应该说一直到现在,这个零界点还没有到。

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3255,那么那一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

所以那一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

3.224。

也就是说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当于3.224个农民的收入,那是2005年的水平。

  去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去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109,这么一个水平。

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

3.228,我为什么把这个数字算到小数点后面三位。

四舍五入你看出来都是1:

3.22,后面是1:

3.23,就是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十一五期末十二五开局的时候,其实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你通过十一五这五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去看,从五年前1:

3.224到五年后1:

3.228,可以有这么一个结论,就在过去的五年中,统算下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基本没有扩大,从3.224到3.228,就是略微有那么一点点,在千分位上大了那么一点点。

  那么这个迹象是不是能代表一个趋势,我觉得需要去判断,但我觉得出现这个迹象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现象。

  因为实际上中国的城乡居民的收入,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十五期末,2005年,一直是在扩大的。

改革开放初期那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缩小的,改革之前1978年,那一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134,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43,所以改革起点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1:

2.57,比现在还不小。

  由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率先取得成功,所以农民是先得益的,因为到1985年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缩小到1:

1.86,但是从2006年开始这个差距就不断扩大。

  进入新世纪(16.71,-0.47,-2.74%)以后,到2002年第一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突破1:

3,到2005年到了1:

3.224,这个趋势是很清楚的。

但是在过去这五年当中,五年统算下来,基本上没有扩大,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迹象。

  也就是说明在十一五中,多种因素构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状态相对是比较好的,至少它没有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有什么经验,我觉得需要认真的总结。

如果把握好,有可能十二五就会成为一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一个拐点,当然把握不好,稍纵即逝,很多机会和条件,又会陷入继续扩大的状态。

所以我觉得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刚才讲的。

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很多重大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主要的政策四个大的方面。

一个大的方面就是中央政府痛下决心,彻底免除了农业税。

农业税全部的免除,因为农业税的内容很多,实际上要讲起来,至少涉及到十几项。

  国家的税收其实并不太多,当初1999年的时候,农民的全部负担,农业税费合在一起大概是1350亿。

那么这里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土产税这四项税。

(核实)本来应该由公共财政支付的钱,财政力量不足,乡镇不得不向农民收五项,叫统筹。

  怎么统筹?

就是教育,乡村的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军烈属优抚对象的补助,以及农村架桥修路的钱,这五项钱。

在税收改革之前都是农民的负担,村里头也要收,村里收三项叫公积金、公益金、共同管理费,你这一算起来就12项了,12项农民还要劳役就是出两工,这样子这些钱加在一起,一年1350亿,1999年的时候。

那么经过五年的税费改革,中央下决心在2006年开始才全部免除了,这样农民受益了1350亿,不用交了。

  第二从2004年开始对农民进行生产性的直接补贴,种粮补贴,粮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以及后来由于石油价格暴涨,农业生产资料大量增长,所以推出了一个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

那么这四项补贴去年是1260亿。

差不多农民从这两项中就得益了2600亿。

  第三项大的政策,公共财政开始进入农村,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覆盖,首先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制度,和城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的孩子还可以享受免费的教科书。

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全覆盖的新型合作医疗社,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也是全覆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那么从去年开始又在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大概覆盖了40%。

那么这一块东西,实际上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它的标准比城里还低,但是制度建立了慢慢可以提高。

  第四项就是对农民进城务工。

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中央制定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四个大的方面的政策,应该说在十六大以后,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理念,逐步逐步建立起来。

当然基础也是建立在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财力不断的增强,不是说以前不重视,现在才开始重视。

  实际上我一比较,你比如说2000年,我们GDP总量不到十亿,九万九千多亿,但是我们去年GDP总量三十九万八千,十年期间如果不算物价指数翻了两番以上。

2000年的财政总收入13400亿,去年我们的财政总收入八万三千一百亿,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所以正是整个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力的增强才使国家可以去做那些,过去想做做不了的事。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了起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其中当然有财力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理念的问题。

  过去确实很多的同学大概都了解农村,我想我到农民去,一直到现在到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我还能看到那样的表演。

农村道路农民修,学校墙上刷的,农村学校农民建。

就是本来应当由政府承当的农村的公共事业,社会服务,当初国家没有条件所以都是农民自己来的。

  那么现在慢慢转过来了,国家开始对农村考虑到公共财政,公共服务问题。

那么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大概整个国家对三农的开支大概就是2400多,今年中中央财政2003年的时候是2400多亿元对三农的开支。

那么今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9884亿5千万。

大家都知道抗旱,一个抗旱中央就增加了129亿,实际上今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的开支突破一万亿。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实力,这个事是做不到的。

但是问题是,你有了钱往哪里花,这涉及到执政理念问题。

  所以我想应该认真的总结十一五乃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政策到底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正是政策保持了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的收入没有能够继续扩大。

所以总结好了,我想对农民的增收在十二五十三五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在农民收入当中,也可以讲它的结构。

5919元平均下来的结构,就是农民自己的家庭经营,就是种养业,一些手工业,这个收入大概占他的全部收入的50%。

  他的工资性收入,就是外出打工在当地乡镇企业打工大概占70%。

第三块就是农民转移性收入,这个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政府对农民各种各样的补贴。

我刚才讲了四项补贴是1260,其实还有其他的方面的补贴。

  所以我大概算下来,去年平均每个农民享受到的政府的补贴大概是214块钱,再加上亲戚朋友之间的转移支付。

那么他的转移性收入大概占他全部总收入的6.5%。

还有一块就是农民财产性收入,他的房子出租,农机具出租等等大约占3.5%。

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实际上最重要就是前两个。

那么前一块收入,农民的种养业收入,说实在话,量的增长必须是有限的。

  比如说刚才讲粮食大数不到1100亿斤,今年还能增加多少?

我心里是打问号的?

所以有的人说,你们这几年农业工作做的不错,粮食连续七年丰收。

一听这话我就紧张,你别盼着八年九年就老这么丰收下去,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丰收的时间越长,就意味这你离减产的拐点就越近了,因为市场变化,气候变化,不确定因素太多了。

  如果在量的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要靠种养业增加收入,就要靠价格了。

现在的农价,坦率来说,对农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利非常低,往往就是一亩如果种粮食的话,纯收入有三四百元钱就不错了。

纯收入就是包括他的工资和利润都在里头

陈锡文: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

2011年11月17日17:

06农博网

所以真正能够如果把中国的种地产权改造好,那么我想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基本上做到自己,比如说自给率到95%、90%这个是可以持续下去的,但是只要松一松,地一没有,地流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