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647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

《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docx

居民住宅楼深基坑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部分、编制依据

一、本方案的设计、编制依据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本项工程的招标文件及国家现行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行业标准等进行设计和编制的,主要依据下列文件:

1、河北宝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黎昌尚府住宅小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日期:

2010年9月);

2、甲方提供的《黎昌尚府住宅小区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及有关本工程技术图纸;

3、我公司企业标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有关工程的成功管理经验等;

4、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法律、法规及政府授权管理部门的规定及要求等。

二、本方案编制主要引用的规范及标准

本方案编制主要引用的规范及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规范和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基坑工程支护技术规范》(YB9258—97);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管井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GJ/T100-98)。

(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

(8)《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

(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江正荣编。

第二部分、总论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及建设概况

本工程位于秦皇岛市昌黎县一中对面,205国道南侧,原水泥厂院内,西侧拟建楼基础边距离热力公司办公楼最近处40米,北侧拟建楼基础边距离205国道南侧人行道边缘22米。

勘察时自然地面标高为18.11~19.15m左右,场地地形较平坦,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为6.5m。

集水坑处最深约9.1m。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条件评价确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2、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2.1岩土分布及工程特征

据河北宝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9月提供的《黎昌尚府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该场地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粗砾砂(Q4ml)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粉质粘土、粗砾砂(Q3al)。

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粗砾砂。

按工程地质分层原则将岩土层划分为7层。

现将各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

全场分布。

杂色,稍湿,饱和,主要由粘性土组成,砂土和卵石垫层、砖块组成,厚约0.6~5.6m。

②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切面无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含砂粒,厚约0.2~3.4m

③粗砾砂:

黄褐色,松散~稍密,长石石英质砂,呈棱角状,层厚0.5~2.6m,零星分布。

④粉质粘土:

褐黄~褐色,软塑~可塑,切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厚0.50~7.2m。

⑤粗砾砂:

黄褐色,中密~密实,长石、石英,棱角状,层厚0.3~3.6m。

⑥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硬塑,切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厚1.0~6.0m。

⑦粗砂砾:

黄褐色,饱和,中密~密实,长石、石英,棱角状,,层厚0.7~14.7m。

⑦1粉质粘土:

可塑~硬塑,切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厚0.3~3.2m。

2.2水文地质简况

勘察期间,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各钻孔均见地下水。

根据勘察期间所测水位,稳定水位埋深在8.0m左右,水位标高10.74米左右,为第四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粗砾砂层中。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一般年变化幅度为0.5~1.0m左右。

根据本次勘察zk240、zk265号钻孔所取水样水质分析结果: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弱腐蚀性,长期浸水作用下有微腐蚀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

二、工程内容概述

本次施工所含内容为:

黎昌尚府住宅小区工程34#~43#楼基坑护坡、降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其它事项。

第三部分、基坑护坡、降水设计

一、总体设计方案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一般为6.5m,局部开挖深度9.1m。

场地内地下水位距自然地面8.0m左右。

局部开挖电梯井、集水坑时,第粗砾砂层有地下水渗出,局部做好降水措施。

根据上述的技术难点和要点,我公司通过专题技术研究和方案讨论,最终确定了如下方案:

(1)基坑护坡:

根据拟建建筑物周边环境情况,即距离已建楼及道路比较远,而且无地下水,决定采用自然放坡开挖,边坡表面挂网喷灰进行简易维护,以防止雨水冲刷。

(2)基坑降水:

局部设集水坑。

由于电梯井较深,有少量地下水渗出,决定在电梯井外设集水井,将电梯井基坑内渗出的水引至坑外集水井内,经污水泵抽至地面排水系统。

二、计算参数

据河北宝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9月提供的《黎昌尚府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本地区岩土物理参数经验取值,本次设计计算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综合取值见表

地层土质综合取值(标准值)见下表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重度r(KN/M)

内摩擦角Ф(度)

粘聚力C(kpa)

杂填土

18.0

20.0

2.0

粉质粘土

19.2

9.0

15.0

粗砾砂

19.0

30.0

0.0

粉质粘土

19.3

6.0

20.0

粗砾砂

19.5

40.0

0.0

地面附加荷载取值,地面无加载,地面附加荷载取零。

由于在开挖前已把上部杂填土清除,而且层粉质粘土、层粗砾砂只是局部零星出现,所以在进行土坡稳定性分析时只按第粉质粘土(地下车库垫层底以上)及第粗砾砂层考虑(地下车库垫层底到各主楼抗水板垫层底)。

地下车库垫层底以上土坡按瑞典条分法进行稳定分析,当边坡坡度为1:

1.0时,最小稳定系数为1.35。

这时边坡是稳定的,可按1:

1.0坡度进行放坡。

具体分析过程见附录中稳定性分析图。

地下车库垫层底到各主楼抗水板垫层底之间土层按干的无粘性土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具体计算如下:

无粘性土坡的稳定系数Fs:

Fs=tgφ/tgβ

式中:

φ为无粘性土的内摩擦角;

β为坡脚。

Fs为土的稳定系数,取值为1.25

公式根据:

Fs=tgφ/tgβ

tgβ=tg40/Fs=0.84÷1.25=0.67

坡度为1:

1.49,实际取为1:

1.5既符合要求。

所以地下车库垫层底到各主楼抗水板垫层底之间土层坡度为1:

1.5。

三、基坑护坡方案设计

地下车库垫层底以上土坡采用1:

1.0放坡开挖,地下车库垫层底到各主楼抗水板垫层底之间土层坡度采用1:

1.5。

经边坡稳定性分析满足要求。

坡面防护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护坡,具体作法:

垂直坡面插入12钢筋,长400mm,水平间距2000mm,垂直间距2000mm,坡面铺14号钢板网,网格为60mm×60mm,喷射50m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护面。

(详见附件《基坑护坡设计计算书》及《基坑剖面图》)。

为配合基坑护坡施工,本基坑土方分2步开挖:

(1)先开挖4.8m深,即第一步先挖至地下车库垫层的底部,然后进行挂网喷灰护坡施工及基础打桩施工。

(2)开挖至基坑底部,进行挂网喷灰护坡施工。

四、基坑降水方案设计

1、基坑降水井方案设计

本工程地下水位埋藏较深,除局部电梯井部位外,其他部位无地下水。

基坑内排水主要为雨水,根据我公司的有关工程经验并经过计算分析,选择如下方案:

沿基坑下口周边设计集水井,形成明沟排水的方法进行降水,保证降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集水坑、电梯井等加深部位单独在坑外设集水井降水。

2、水泵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0台潜水泵及10台泥浆泵,其技术参数如下:

 

潜水泵及泥浆泵技术参数表:

型号

流量m3/h

扬程m

电机功率kw/h

口径

电流A

电压V

QY15-26-2.2

15

26

2.2

50

5.4

380

ZW32-10-20

10

20

2.2

32

5.4

380

3、排水设计

3.1基坑四周设排水盲沟,并连至集水井,然后经泥浆泵抽至地面排水系统,经二次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3.2基坑上部同样做排水沟一圈,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基坑内。

五.基坑位移观测方案设计

1、基坑观测目的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掌握周围环境动态变化,应用检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是施工过程科学化、信息化,确保周围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2、基坑监测内容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是对基坑护坡体系的水平位移实施监测。

3、监测标准及监测仪器

1)、监测标准

a、《建筑基坑护坡技术规程》(JGJ120-99)

b、《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c、《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d、《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监测仪器

坡顶水平位移,采用TOJ2E型经纬仪

4、监测点的布置

根据有关规程规范及设计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布设各监测点如下。

基坑护坡体变形:

在基坑坡顶处设变形体变形观测点20个,基坑边坡顶部采用置水泥桩设点。

随时了解护坡体变形情况。

观测点位置见《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5、监测基本方法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计算坡顶位移。

对各测点进行观测前,首先通过观测基准点核对工作站基点位置;然后再进行对各测点的观测。

六、监测周期及报告

①基坑开挖前先进行初始读数。

为保证起始数据的准确性,边坡位移首次均为双观测。

基础开挖期间,各阶段每开挖一步观测一次,遇降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则加大观测频率。

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根据位移变化调整监测频率,最长每月观测3次。

监测至主体结构出地面,回填完毕,所有监测工作结束。

②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报告。

工程结束时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a.工程概况;

b.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采用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监测结果评价。

③基坑开挖前设置测点和预埋测试元件,土方开挖之前监测2次,用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监测在基坑开挖当日实施,基坑开挖过程中每3~7天监测一次,基坑开挖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在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或监测数据异常时加密观测次数。

基坑监测原则上应持续进行到土方回填至±0.00为止。

七、基坑监测预警值

当:

a.坡顶的水平位移达到开挖深度的3‰,即19.5mm;b.坡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时,应停止开挖,分析清楚原因、风险大小,并采取措施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第四部分、施工总体计划部署

一、施工部署

1、各工序作业的投入时机的安排及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能否做到:

各工种穿插流水作业,合理安排各工种的投入时机、投入力量,组织科学、合理的施工顺序是本工程的管理关键,本公司就本工程特点策划、编制了如下总体施工布署:

(1)地下车库及各楼主体土方同时开挖,从地下车库东西向中心线位置分为北半块和南半块,先从北半块的西部开始向东开挖,然后再从南半块的东部向西部开挖,一次挖至地下车库垫层的底部。

(2)随挖土随着进行挂网喷灰护坡施工及基础打桩施工。

(3)待主楼基础打桩完后马上进行桩间土开挖,开挖至抗水板垫层的底部,并随着进行挂网喷灰护坡施工。

(4)最后从北向南依次进行基础施工。

二、地下部分施工计划

1、地下车库及各楼主体土方开挖计划用30天;2、坡面喷破施工计划用30天;3、地下车库及各楼地下基础施工计划用105天;4、基础四周土方回填计划用20天。

从挖土开始到回填土结束共计划用130天。

1、施工设备计划

计划投入施工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概要说明

备注

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