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6314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干货初中数学定理公式汇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平方根的性质:

(t(2|aIU为任意实数h

6•直方根的性质

13.开立方: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4.平方根易错点: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

术平方根;

(2)4的平方根是士2,误认为4平方根为士2,应知道4=2.

15.二次根式:

(1)定义:

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6.二次根式的化简:

?

(1)ub--Ja*^fb(u^-0)i

17.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

(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8.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9.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

20..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

(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防止:

①该化简的没化简;

②不该合并的合并;

③化简不正确;

④合并出错.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

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21.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

为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

力口,仍得这个数.

22.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3•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

为0.

24.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同类项:

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系数相加作系

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整式

mnmn

1•幂的运算性质: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aa(m、

n为正整数);

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aa(日工0,m、n为正整数,m>

n);

③幂的乘方法则: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ab)ab(n为正

0.an—

整数);

④零指数:

a1(az0);

⑤负整数指数:

an(az0,n为正整数);

2.整式的乘除法:

1几个单项式相乘除,系数与系数相乘除,同底数的幂结合起来相乘除.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个项.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用一个多_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将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5平方差公式: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即(ab)(ab)a2b2;

6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

(ab)2a22abb2

3•分解因式: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4•分解因式的方法:

⑴提公团式法: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

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⑵运用公式法:

公式a2b2(ab)(ab);

a22abb2(ab)2

5•分解因式的步骤:

分解因式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一定先提取公团式,然后再考虑是否能用公式法分解.

6•分解因式时常见的思维误区:

⑴提公因式时,其公团式应找字母指数最低的,而不是以首项为准.

⑵提取公因式时,若有一项被全部提出,括号内的项“1”易漏掉.

⑶分解不彻底,如保留中括号形式,还能继续分解等

4.分式

AA

1•分式: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B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音为分式.

Aaa

注:

(1)若B工0,则B有意义;

(2)若B=0,则B无意义;

(2)若A=0且B工0,则§

=0

2•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

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团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通分: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

5•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6•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7•通分注意事项:

(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应为各分母系救的最小公倍数与所有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2)易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成了去分母,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8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9•对于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

第二节方程与不等式

一、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

ax+b=0(a^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一。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人消元法:

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一把“二元”变为“一元”,主要步骤是,将其中一个方程中

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岀来,并代人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人消元法,简称代人法.

(2)加减消元法:

通过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②解整式方程;

③验根;

④下结论.

3.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

⑴增根的产生:

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0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

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的值为0,那么就会出现不适合原方程的根I增根;

⑵验根:

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

式方程必须验根.

四、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

方程.一般形式:

ax2+bx+c=0(a工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

元二次方程:

ax2+bx+c=O(k工0)的一般步骤是:

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

2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

③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

④化原方程为(x+m)2=n的形式;

⑤如果n》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

如果n=v0,则原方程无解.

⑵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次方

程的求根公式是x—b4aC(b2-4ac>

0)

2a

⑶因式分解法:

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它的理论根据是两个因

式中至少要有一个等于0,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是:

①将方程右边化为0:

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

③令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⑴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要注意,强调az0.因当a=0时,不含有二次项,即不是一元二次方

程.如关于x的方程(k2-1)x2+2kx+1=0中,当k=±

1时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

⑵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注意:

①化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②确定a、b、c的值;

3求出b2-4ac的值;

④若b2-4ac>

0,则代人求根公式,求出xi,X2.若b2-4av0,则方程无解.

⑶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4)2=3(x+4)中,不能随便约去(x+4)

⑷注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

般顺序是:

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五、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

用不等号(“V”)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

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

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5•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为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

次不等式.

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易错点:

(1)不等式两边部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这是同学们经常忽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

(2)在不等式两边不能同时乘以0.

8.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①去分母,②去话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9•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可负整数解等特解,可先求岀这个不等式的所有解,再从中找岀所需特解.

10.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12.解不等式组:

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13.不等式组的分类及解集(avb).

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分别求岀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或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的解。

第二节函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

⑵象限:

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0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1

第專耀

P…_——

*

第三煞眼

图t

5-1

2.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工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b

2.—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点(0,b),(-r,0)的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原点(0,0)的一条直线,如下表所示.

3.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y=kx+b(k、b为常数k工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

当k>

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

当k<

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

当b=0时,y=kx_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由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沿y轴向上(b>

0)或向下(b<

0)平移的到一条直线,

3.反比例函数

1.定义:

的函数成为反比例函数

2.图象和性质:

利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它的图象是双曲线,反比例函

k

数y=R具有如下的性质(见下表)①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

ZV

到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小;

②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

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到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大.

1.定义:

一般形如y=ax2+bx+c(abc常数且a工0)的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2、_.

2•图象和性质:

函数y=ax+bx+c的图象是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⑵将y=ax2的图象向左(m>

0)或向右(m<

0)平移|m|个单位,即可得到y=a(x+m)2的图象.其顶点是(-m,

0),对称轴是过点(-m,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直线x=-m),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2相同.

⑶将y=ax2的图象向左(m>

0)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k>

0)或向下(k<

0)平移|k|个单位,

即可得到y=a(x+m)2+k的图象,其顶点是(-m,k),对称轴是过点(-m,k)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直线x=-m),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ax2相同.

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就是二次函数yaxbxc当函数y的值为0时的情况.

22

(2,当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yaxbxc有两个不

2.

相等的实数根;

当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时,则一元二次方程

yaxbxc没有实数根.

第二篇空间与图形

第一节图形的认识

一、点线面

二、角

1.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三、相交线与平行线

1.余角、补角、对顶角(相交)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2.垂直

(1)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直线外一点有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

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

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

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平行

(1)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

内角互补

(3)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

直线平行;

(4)平行的性质: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四、三角形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三角形的有关性质: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3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5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6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全等三角形

(1)定义:

两个能够重合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边角边(SAS;

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

边边边(SSS;

斜边、直角边(HL)

4.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5.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6.三角函数:

在Rt△ABC中,/C=90,SinA=A的对边,cosA=A的邻边,tanA=A的对边

'

斜边斜边A的邻边

sinA=cosB;

0<

sinA<

1,0<

cosA<

1,tanA>

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度、‘三角函-数

函数-

30

45

60

Sina

2

C0Sa

tana

<

3T

五、四边形

1.多边形

(1)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

3,n是正整数);

(2)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O

2•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图形,它是研究特殊四边形的基础,是研究线段相等角相等和直

线平行的根据之一.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个定值,不随垂线段位置改变而改变,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

(1)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除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外)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矩形的判定:

①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菱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除具有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外)①菱形的四边相等;

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菱形的判定:

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5.正方形

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

(2)正方形的性质: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6.等腰梯形

(1)等腰梯形的性质:

①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②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等腰梯形的判定:

①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

梯形。

六、圆

1.圆有关的概念:

(1)圆:

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2)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与圆还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弧: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

(5)弦: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2.圆的有关的性质:

(1)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