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591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6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docx

版地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2城市化必修2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化

【高考目标导航】

最新考纲

特别关注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城市化

1.城市化概念:

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推力因素:

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②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③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因素:

①城市就业机会多;②城市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高;③文化设施齐全;④城市交通便捷。

4.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

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

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表示。

即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成熟阶段。

如下表所示: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中国家

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势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改变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二灭绝霍减少。

(2)土地质量的下降:

城市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堆弃于土地之上,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质量下降。

(3)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4)对气候的影响:

城市工业各种气体的排放和各项建设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的热容量,导致气温的变化,产生城市“热岛”现象,也使城市中降水发生变化,以及日照、风等。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

 

【要点名师透析】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目前速度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

【例题】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

(1)、

(2)题。

(1).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c—d—bB.a—d—b—c

C.c—d—b—aD.d—b—c—a

(2).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解析】

(1)选A,

(2)选C。

随着城市化的进行,郊区人口密度逐渐增大,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市中心区人口密度降低,人口向郊区甚至农村迁移。

城市的商业中心多位于市中心及交通干线两侧,城区边缘很少分布。

二、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污染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危害

大气污染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

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染;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形成光化学烟雾;硫氧化合物产生酸雨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腐蚀建筑物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过渡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50分贝的噪声

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

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

影响人类健康

光污染

城市建筑玻璃幕墙城市灯光

建筑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和夜晚灯光,构成炫目的光污染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电磁波污染

各种电磁设备

广播电视设备通讯设备,其他用电设备产生高频电磁信号

影响人体健康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

你认为此做法能否起到效果,并简要说明依据。

(3)试解释城市称为“混浊岛”的原因。

(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词,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基本研究思路。

【解析】第

(1)题,由材料可知,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是因为下垫面和人为释放热量多,因此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气温高,而农田、公园、郊区等绿地面积广,气温低。

(2)题,由第

(1)题可知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近地面由郊区输入城市,因此植树造林范围处于环流圈之内即可起到调节温度、净化空气的作用。

第(3)题,“混浊岛”指城市大气污染严重,能见度差,这与人为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内部大气运动密切相关。

第(4)题,问题研究思路应从确定主题词开始,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出某一效应出现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答案:

(1)①自郊区吹向城市

(2)能。

如造林位置处于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内,由郊区流向城区的空气经过生态林的调温和净化作用,可以调节流入城区大气温度,改善大气质量。

(3)城市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燃烧矿物燃料,排出大量大气污染物;大量尘粒使大气中凝结核增多,因此雾天多,阴天多。

(4)如①②主题词为“城市热岛效应”,③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④为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高考真题感悟】

(2011·广东文综·T3·4分)1.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题干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精讲精析】选D。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并不是城市人口数量的绝对增长,并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

 

(2011·江苏地理·T21~22·双选·6分)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B.②C.③D.④

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弄清各自的影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精讲精析】2选AC,3选BD。

第2题,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城市化影响地表水下渗,使洪水位提前,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后通过蓄水能调节洪水位,③是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

第3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

内容分析

A项

兴建污水处理厂能减轻水污染,不能防治城市内涝

B项

疏浚河道,能加大泄洪能力,防治城市内涝

C项

加强道路建设利于城市的对外联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不能防治城市内涝

D项

完善排水系统,能减少城市积水,有效防治城市内涝

(2011·浙江文综·T1~2·8分)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

完成4、5题。

表1

国家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4、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国家是()

A、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B、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D、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5、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低B、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D、人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精讲精析】4选D,5选D。

第4题,四个国家中英国作为工业化最早、处在后工业化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泰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起始阶段,城市化水平最低;日本的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沙特阿拉伯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是因为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城市化水平高于日本。

第5题,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较高;东南部临阿曼、阿联酋等国,不临海洋。

中部沙漠广布,城市较少,只有在有水源的绿洲才有城市分布。

(2010·江苏·T15~16·4分)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

7.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解析】本题以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判断三个城市圈所处地区类型(发达地区或发展中地区),解答该题需要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特点、城市化特点。

第6题:

因为乙城市圈70年代自然增长率超过1﹪说明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由此判断A正确.B、C、D项自然增长率都低于1﹪,与高自然增长率矛盾,因此B、C、D项与题意不符。

第7题:

因为丙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增长率小于零,说明丙城市圈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而甲城市圈迁移增长率超过1﹪,自然增长率大于丙城市圈说明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