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5676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

《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亚光彩小学初步设计说明59Word文件下载.docx

3.1规划设计目标

3.1.1通过确立校园文化主题和教学组织方式,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把育才镇明善村内光彩小学建设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气势恢弘而又充满活力的校园,满足21世纪可持续发展校园建设的需要。

3.1.2明确校园内功能分区,对下一层次的设计和建设起总体上的指导作用。

3.1.3景观性、标志性和人文性相结合,充满现代气息又具有传统文化特征,体现以人为本的校园风格。

3.1.4实现环境园林化、布局科学化、建筑个性化、设计现代化、管理智能化五位一体。

3.2规划设计原则

3.2.1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遵循市场规律,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相统一的原则。

3.2.2创造丰富而多层次的开敞空间和活动场所,增进师生间非正式交往及广泛相互学习与效能的机会。

3.2.3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环境,为建立健康的校园文化气氛创造条件。

3.2.4遵循美学规律,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建筑风格鲜明,单体建筑富于特色。

四、规划设计立意与创意

21世纪被誉为生态环境保护世纪,环境意识及其观念的发展对于规划设计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此概念,三亚市(夏热冬暧地区南区)育才镇明善村内光彩小学规划设计,将把握以下关键:

4.1新建综合楼与周边用地、原有建筑的关系有机结合,体现新的设计思想,保持原有环境的整体性。

总体布局应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创造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4.2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

4.3整个校园规划设计体现环境意念和绿色文化内涵,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创造有利于广大师生学习、生活、活动与教学科研的生动丰富的校园环境。

4.4建筑单体前瞻性,考虑整体性,平面设计有空调机位,考虑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总平面

一、场地概况

基地位于原育才镇明善村内光彩小学内,大门出入口向西连接314国道东面道路。

二、总平面布置

校园按使用功能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区域。

并按各功能分区的性质特点,分别相对独立地安排各功能区。

2.1行政教学区

于校园北面设置教学区,新建教学楼位于主入口北侧,与原校园教学楼相近,担负着教学、办公、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学等的多项功能。

学生从校门进入校园往北进入教学区。

根据地形将综合楼同教学楼设计为同一标高,处于整个用地中的最高点,与教学楼相距有20米距离。

并保证综合楼和远动场地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有着将近4米的高差,使教学区远离用运动场地的干扰。

2.3生活区

学生生活区布置在校园南侧,

2.4运动区

运动区布置在校园中西部,靠近大门入口。

为标准的室外篮球场。

运动区和生活区之间联系较为方便。

建筑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各组团之间以大片绿化带相隔,特别是生活区组团独立性更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均相应布置组团之中,以方便师生生活。

各建筑形态各异,并根据地形确定建筑的标高,台阶和人行步道与园林相互穿插,使教学楼与园林相合交融在一起,园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庭院。

三、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

3.1道路系统规划

校内道路按原有道路规划布局。

停车场分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停车方式以地面停车为主。

3.2交通系统规划

校园交通系统由原有机动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人行交通系统三大部份,它们各具特点,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共同组成了校园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依据“人车分流”的原则,按照“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的要求进行规划。

3.2.1机动车交通系统

机动车交通主要由原有规划道路和各区域内路网承担,在主校门出入口附近设静态停车场。

3.2.2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主要为自行车交通组织,非机动车全部停在原有非机动车停车带。

3.2以人为本的步行空间系统

步行系统改变了人行空间单纯交通功能为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空间,创造出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空间。

校园内的步行空间主要包括教学区的步行空间和周边区域的步行空间,包括不同标高台地之间的台阶及人行步道。

所有步行路相互连接,十分便捷,而且穿插在个建筑间的步行小道,为整个校园增添了不少情趣及景观层次。

尤其是连接教学区和运动区的人行步道,为师生的交流和活动提供了便利。

3.3出入口设置

由于地理条件原因,因此于西面国道路设一个主出入口。

四、舒适宜人的绿化景观

4.1室外环境规划

“学校是一个人度过其童年和青年时光大部分时间的场所,他将在其一生中永葆并珍藏这份记忆,学校并非一个暂用之地,而更象是提供一个人享受生活的空间”,由此可见,校园建筑环境设计意义重大,其外观与内部功能的关系、操场与教室的布局、教室与走道的气氛、窗及台阶的细节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对工作、生活、学习于其中的人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现代校园环境设计应充分考虑她既是育人的摇篮,又是具有独特气质的文化场所,校园生活的内涵更加决定了校园建筑环境应有的本质特征——整体性,因此只有把校园建筑环境视为一个整体的艺术品,才能产生更加感人的美学效果。

在规划设计时,以人为中心,充分考虑人的动线、人的视线、人的感觉及需求,整个校园中的点(大门、雕塑、中心建设、小品等)、面(建筑群组成的实面及围合空间组成的虚面)、线(指联系点与面、点与点、面与面的纽带)通过这两轴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根据现有地形,减少投资成本,形成立体绿色景观。

建筑布局时,主要采用庭院式进行布局,通过各建筑的庭院和收放有序的不同功能和大小的校园广场空间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丰富的室外空间,她那新颖的建筑、统一的风格形成了连续的整体感,同时建筑节奏及统一而有机的空间关系则加强了群体的连续感,灰空间的运用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及通透感,道路、铺地、绿化、雕塑及小品的综合设计,使环境既统一又有变化,既是整体又各有特色,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富有文化精神、格调高雅、优美感人的校园环境。

4.2绿化系统规划

遵循空间生态学习和营养生态学理论,维护生态平衡,形成合理的植度群落。

根据植物的林相与季相变化,注重群体的前后排比与组合,突出树木在季节中的个体及群体特征,形成乔木——亚乔木——灌木丛——攀援植物——地被的植物体系。

根据校园的美学特征,利用景点的固有美及人文属性,适当配置气氛相当树种以过渡空间,并对高潮空间形成一种强烈烘托力,创造一种精神文化内涵丰实,景观和情趣独特的环境空间。

充分保护并利用现代绿化,加强校园景观大道、人文景观区及其它各广场和庭院绿化,建立绿色走廊网络。

五、竖向设计

根据场地情况、场地地形及土方量最小的原则,将场地分为各不同标高的台地,局部采用护坡,不同的功能分区位于不同标高的台地上。

校内最低点为运动区区,略高于外围城市道路,不同标高使校内建筑高低错落,有良好的视觉形象,且为污水、雨水的排放提供便利条件,使雨水能迅速排到城市道路。

六、室外工程

6.1无室外工程原地貌和住宅不变。

七、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表

分类

指标

净用地面积

7223.86

总建筑面积

3819.12

计容建筑面积

建筑占地面积

1207.91

建筑密度

16.72%

容积率

0.52

绿地率

33.14%

停车位

27

新建规模

8个班,360人

第三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要求

如果说环境景观及其文化内涵是学校的灵魂,那么建筑创意中的使用功能、空间、风格则应是一种建筑语言过程的表达,建筑内在形式表达的创造手法是有等级之分的,最高的创意是空间的创造,唯有空间的美才能最打动人,而建筑内外空间的渗透、伸延与融合、美感与舒适就是空间塑造的重点。

因此,校园规划应从规划到单体,从室内到室外,创造一个尊重环境,以人为本,具有文化建筑氛围的作品。

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立意要求,校内建筑为多层建筑,建筑以灵活的组合方式,创造出丰富而形态各异的空间形态。

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学生聚集的地方,都与将园林环境风景为连接纽带,使建筑与园林环境交融在一起,使人们满目望去,郁郁葱葱,一片生机。

建筑立面形式简约现代民族风格表现,使得校园感觉年轻而富有朝气。

二、建筑设计

本项目主要建筑教学楼和食堂建筑工程等级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主要满足教学和办公、现代化多媒体学习的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形应简洁、清新,并有一个较好的室外环境。

4.2建筑设计

教学综合楼一半为5层,一半为四层。

教学楼底层层高为4.0米,其余层高为3.6米

垂直交通均为楼梯。

墙体以烧结页岩多孔砖为主,并采用保温材料以达到节能要求。

建筑外墙采用浅雅的色调。

主体建筑装修标准为中档,外装修材料主要以墙面漆饰面。

建筑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及总建筑面积详见经济技术指标表。

三、消防设计

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工程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用水为:

20L/s.

建筑主体相距学校大门不远,正面为运动场地。

消防车可以直接到达建筑下方,

2、本工程为学校综合楼用房。

建筑高度为:

19.3m.共5层、局部4层。

防火等级为三级。

每层设有室内消火栓和灭火器。

四、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在一层大门左侧设有无障碍坡度通道,一层能设有残疾人卫生间。

五、节能设计

海南省三亚市属于热带地区,本工程主体南北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光和空气。

设计上采用简单规整的体型。

尽量缩小体型系数。

有利于夏季降温,降低空调的能耗,外围采用保温隔热措施。

第四章、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小学综合楼,地上5层,局部4层。

底层层高为4米,其余层高为3.6米,屋顶为3米。

用途为办公和教室。

2、本建筑采用现浇框架结构体系,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屋面采用保温、隔热措施,结构薄弱部位设温度应力筋。

3、本工程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采用1.0。

4、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5、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按提高1度即7度设计,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采用0.10g。

6、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建筑砖砌体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一类,±

0.00以下为二类a,

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二、设计依据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7、《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12。

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9、设计辅助软件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网络版PKPM系列软件(2012年6月版)。

10、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有:

(1)11G101—1.11G101—2(平面标准法图集)

11、建筑及各设备专业提供的资料。

三、设计参数

1、楼面屋面设计活荷载标准值:

办公室:

2.0KN/m2

前室、走廊、门厅:

3.5KN/m2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

0.5KN/m2

楼梯:

教室:

2.5KN/m2

阅览室:

资料室:

图书室:

5.0KN/m2

门、窗自重(包括玻璃及塑钢支架)为0.5KN/m2。

2、基本风压Wo=0.85kN/m2。

3、地面粗糙属于B类。

四、结构选型

1、结构体系:

本项目建筑单体采用现浇框架结构体系,按建筑平面及抗震规范要求布置框架柱网。

从首层到顶层基本一致,竖向构件垂直,对抗震有利。

2、本工程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研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12年6月版)。

3、结构构件断面尺寸:

详后面所附各层结构平面图。

4、地基基础设计,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情况,基础选用砾质粘性土

为持力层,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qpa=180Kpa进行设计,基础埋深-1.5~-5.5米。

五、主要结构材料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基础、柱、梁、板为C25,各部位各构件强度以具体施工图为准。

2、钢筋:

梁柱箍筋采用HPB300,符号为“”,钢筋强度设计值fy=270N/mm2。

板受力筋、梁柱纵筋拟采用二级钢HRB335,符号为“”,钢筋强度设计值fy=300N/mm2。

3、墙体:

±

0.000以下用M7.5水泥砂浆,MU10烧结页岩多孔砖砌筑。

内隔墙采用M5混合砂浆,MU10烧结页岩多孔砖砌筑;

外墙均采用M5混合砂浆,MU10烧结页岩多孔砖砌筑。

墙厚见建筑图。

六、最外侧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板20mm,梁25mm,柱25mm。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范围

1、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84—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92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规程》CJJ29—8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1

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2、规划部门提供的设计条件和市政现状排水设施资料

3、甲方提供的设计参数

4、其它专业提供的图纸及文本资料

5、本设计范围主要是设计用地内室内外给排水及室内外消防设计。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室内外生活给水系统;

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外排水系统;

室内外雨水排水系统等。

三、给水设计

1、水源:

本建筑设有一根De50引水管从校园供水管引入,市政水压0.30MPa。

2、建筑可直接从室外供水管接水,室内供水管采用1.0MPaPP-R管。

3、生活用水量

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进行计算

各用水部位统计结果如下:

用水部位

用水标准

单位

数量

用水时间

变化系数

最大日

最大时

平均时

普通住宅

45.00

L/人·

d

120

10.0

2.30

2.25

0.518

0.225

未预见用水量

0.23

0.053

0.023

合计

2.48

0.571

0.248

总计如下:

未预见水量百分比:

10%

最大日用水量:

2.48(立方米)

最大时用水量:

0.571(立方米)

平均时用水量:

0.248(立方米)

4、生活给水系统

4.1生活给水系统竖向不分区:

由室外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不小于0.35MP)直接供水;

4.2给水管管材

冷水:

DN≤80采用PP-R塑料给水管,DN>80采用SPRE给水管。

四、排水设计

1、本工程的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小区排污管网。

室内排水系统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qu=0.3np+qmax(L/S)

2、屋面雨水由屋面雨水斗、雨水立管汇集排出室外,再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场地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降雨强度按公式:

q=2415p0.34/(T+8.24p0.327)0.725(L/S.ha)

重现期p=5

3、空调冷凝水尽可能利用雨水立管有组织排放,没有雨水管的地方单独有组织排放。

4、生活污水、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至小区污水处理站,小区污水处理站处理的污水、废水达标后方可排入城市市政排水管网。

5、排水管管材

室内污水、雨水管均采用U-PVC排水管,采用粘接,室外部分污水管采用FRPE双壁波纹排水管。

五、消防设计

2、消防用水量

用水单位

用水量标准

灭火时间

备注

室外消防用水

20L/s

2h

144m3/次

一次消防总用量

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3管材:

消防管DN<80mm,采用热浸镀锌钢管,丝扣连接,DN≥80mm,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法兰连接或沟槽式卡箍连接。

4、室外消火栓按规范设置,每个的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其个数考虑单体建筑的消防需要用水量,室外消火栓用水量20L/S。

5、消防设计参数:

消防用水量为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

室内按规范布置干粉灭火器。

第六章、电气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三亚市(夏热冬暧地区南区)光彩小学综合楼。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

2002.92m2。

共五层,建筑高度19.3m。

二、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的本专业规程规范。

《民用建设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建筑等工种及业主提供的设计条件和资料。

三、设计范围:

照明设计;

防雷接地系统及安全措施;

弱电系统设计。

四、220/380V配电系统:

1、本工程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估算总安装容量为:

226.6KW(教学楼96.5KW,饭堂126.1KW)根据建筑物一般用电指标,本工程教学楼用电约每平方20W。

2、本工程供电电源引自本单位低压配电房。

具体由业主与供电部门解决。

根据建筑物一般用电指标,本工程教学楼用电每平方20W。

3、线路敷设及选型:

3.1在照明平面图中:

实线表示线路采用BV-500V型铜芯线穿PC阻燃塑料管沿楼顶板(CC)或墙内(WC)暗敷。

虚线表示线路采用BV-500V型铜芯线穿PC阻燃塑料管沿楼底板(FC)或墙内(WC)暗敷。

3.2所有水平照明线路均采用BV-500V-2.5mm^U2^U铜芯导线穿阻燃塑料管暗敷,其配电线路管线配合如下:

1~3根穿PC16,4根穿PC20,5~6根穿PC25,7根及以上分2根管敷设。

3.3所有插座线路均采用BV-500V-4mm铜芯导线穿阻燃塑料管暗敷,平面中插座(箱)电源线的根数均为三根,穿PC20管敷设,平面上不再标出导线根数。

4各灯具安装方式详见各有关照明平面图,灯具型号由甲方自定。

5、建筑绿色照明节能设计:

5.1本设计照明仅做到初装修阶段,各房仅预留灯位,灯具型号规格由用户自行确定,尽可能采用节能型灯具和光源。

5.2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严格控制各个场所的照度值与照明功率密度值。

本工程教学楼的设计照度值与照明功率密度值如下。

5.3一般照明采用直接照明方式,所有照明灯具、光源、电气附件等均选用高效、节能型,提高照明效率。

5.4有吊顶房间采用细管径T8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

5.5直管形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五、接地保护:

本工程接地型式采用TN-C-S系统,要求电源于进户配电箱处进行重复接地,并于重复接地处引出一根PE线(专用接地线),所有电气装置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配电箱及插座箱外壳、各插座接地孔及金属灯具外壳等)应与PE线可靠焊接(连接)。

六、弱电设计:

1、本工程电话网络系统进线部分由甲方自理。

2、弱电电源就近接自专用弱电回路。

3、本工程弱电系统仅作线路管线预埋设计,设备选型及调试由专业部门完成。

4、弱电系统说明详见相关页次。

七、防雷接地设计:

1、本建筑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设施,建筑物的防雷设施应满足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2、接地体:

接地体为建筑物基础底梁上的上下两层钢筋中的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形成闭合的基础接地网。

接地体纵横相交处应可靠焊接,其经过桩(柱)基础时应与桩(柱)基础内两条主钢筋可靠焊接,其做法参见99D501-1有关页次。

3、引下线:

利用混凝土构造柱内二主筋(¢>16)通长焊接作防雷引下线,其下端与接地体焊接,上端伸出天面与屋面避雷带焊接、要求各引下线在经过每层纵横梁及楼板时,与梁或板内二主筋进行焊接。

所有防雷引下线在室外地坪下0.8m-1.0m处焊出一根¢12热镀锌圆钢水平伸出室外,距外墙皮的水平距离应大于1m,供雷电流卸流及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增加接地极时连接用。

4、屋面避雷带:

采用¢12热镀锌圆钢沿屋脊、屋檐和女儿墙上方敷设并焊接成闭合通路作为屋面避雷带。

屋面避雷带连接线网格不应大于10×

10m或12×

8m,屋面避雷带的安装参见99D501-1有关页次。

5、为防止雷电波侵入,凡进入本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缆的金属外皮等均应在进出处与接地装置焊接,为防止过电压侵入低压线路,在进线总配电箱处设有SPD保护。

6、本建筑物设有接地端子板“⊥”若干处,其做法参见99D501-1有关页次,其距地面0.5m暗装,供测量、接地及等电位连接用。

7、本工程应作总等电位联结MEB,建筑物内所有的金属管道、金属构件、接地干线、PE干线连接成一体,并可靠接地;

卫生间应作局部等电位联结LEB,等电位联结板应与楼板内钢筋网连接,平面不再标出;

以上做法参见O2D501-2有关页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