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拷皮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李惠拷皮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惠拷皮阅读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朝垂拱年间,罗织之事兴起。
湖州的佐史江琛,窃取了刺史裴光写的判书,把字挖割下来,拼凑成文,伪造成一封写给徐敬业的谋反信。
武则天派
御史前去审查,裴光供称:
“字是我的字,话却不是我的话。
”前后共去了三个御史,都不能断决。
有人推荐张楚金善于辨案,武则天便命他再去核查。
裴光仍不改变先前的供辞。
张楚金忧愁烦闷,仰卧在窗边,见日光穿过窗户,透射进来,便拿了谋反信对着日光看,结果发现信上的字都是修补粘贴而成,平看看不出来,对着日光看就都看清了。
于是把州县的官吏召集在一起,要来一盆水,命令江琛把谋反信扔到水中,结果字字解散,江琛叩头认罪。
武则天命令将江琛先决杖一百,然后斩首。
这不是靠机智地推测案情所能解决的,只是偶然发现罢了。
荀卿说过:
“如今有人丢了针,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后来找到了,并不是因为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了,而是偶然低下眼睛看到了它。
心对于所思虑的事情也是如此,关键在有一片诚心,求之不已。
张楚金的研究案情,与此有什么不同呢?
这也是他尽心于事的结果呀。
四、《李德裕劾僧》答案
盗窃案;
原告:
现任主僧,被告:
前知事僧。
被告是原告的前任知事。
1、控告2、吞没3、一个接一个4、新卸任的知事5、落实6、才7、亲近8、依靠、依据
五、《苏涣疑奸》答案:
不是,文中说“而盗不获”,是弓箭手。
词语:
任知州;
问从哪里抓到的;
同辈、同类人;
捉到了这个人献上译文:
苏涣郎中任衡州知州时,耒阳县有个人被盗贼所杀,但盗贼没有捕获。
县尉捉来一人,指控他是杀人的盗贼。
苏涣观察后觉得可疑,问是从哪里捕到的。
县尉回答说:
“弓箭手发现草丛中有血衣凡招呼同伴们去看,捉到了这个人,并献上。
”苏涣说:
“弓箭手发现草丛中有血衣,就应当自己取了去请功,又何必招呼他人呢?
这一定是在弄鬼。
”于是审问弓箭手,弓箭手服罪。
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
六、《张咏察奸》答案
1、遇了一个女人
2、犯了谋杀亲夫罪
3、哭声“惧而不哀
4、赏劳了吏的妻子
5、此人后来又受到张咏的审讯
1,镇:
镇守2,委巷:
偏僻小巷3,卒:
死亡4,穷治:
彻底查究5,熟:
仔细6,略:
丝毫7,矜:
夸耀8,由:
原因9,鞠:
审讯推断:
她原来就是用同样的方法害死亲夫的。
张咏尚书镇守四川的时候,因为外出路过偏僻小巷,听到有人哭,哭声恐惧而不悲哀,马上派人去讯问。
哭者说:
“丈夫得暴病死了。
”张咏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彻底查究这件事。
官吏反复而又仔细地检查了死者,丝毫也没发现有什么他杀的痕迹。
官员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头发,应当会有证据。
官吏再去查验,果然发现有一枚很长的铁钉钉入大脑中。
官吏很高兴,就想夸耀妻子的能耐,把经过全部告诉了张咏。
张咏叫来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奖赏她,然后问她是怎么会知道这种杀人的方法的,命令与前杀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审问。
因为官吏的妻子曾经谋害过前夫,也用的这种方法,开棺验尸,死者头上的那颗钉子还在。
于是与那个哭妇一起在刑场斩首。
七、《金猫案》答案
原告是贫民;
被告是邻母;
有可能是,因无物证,且妇说不出赃物埋藏之处。
公。
宿迁有一个贫穷的人,控诉说,他曾在挖掘土地的时候得到金猫一只,其中的一个爪断了,换得十余千钱,他把那只金猫寄放在邻居老母的家里,老太太后来不认帐了,求官府追究老太太的责任。
审堂的时候,穷人大讲特讲那只金猫的金眼炯炯有神,光满一室。
而且有绅士来说,那个人掘出金猫的地方,夜里常能见到光彩。
公不能不相信,怀疑那位老太太要侥幸吞没这只金猫。
就对那老妇人用了很多刑。
那老妇人就乱说金猫藏在床下,公前往现场亲自监督挖掘,没有。
又责问老妇人,又说藏在厨房。
到那里挖掘,又没有。
公知道老妇人是冤枉的。
就叫下人用泥塑成一只猫,用金粉涂在外面。
再讯时,把金猫放在案桌上,对原告说:
“这猫是你的吗?
”那个原告狂喜地说:
“这正是我所掘获的猫啊。
”于是叩首认领。
公笑着说:
“你说那猫已断了一爪,可这只猫为什么四足俱全呢?
”那人无话回答。
公命鞭打他,而自己又深深后悔当初对老妇人用刑是用错了。
【篇二:
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class=txt>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含卷面分5分)
命题人和审核人城关一中初二语文备课组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1)山际见来烟,。
(吴均《山中杂诗》)
(2),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5)蒙曰:
“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6)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3.走进名著阅读(5分)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
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
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
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
咱们俩?
有什么了不起的?
”
(1)选文中“我”的名字叫,这段选文记录的是关于“我”的哪一段生活?
(3分)
(2)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他被誉为。
鲁迅把《昆虫记》奉为“”的楷模。
(2分)4.语文综合性学习(11分)
黄河,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骄傲的词啊!
她是中华大家庭里的巨龙,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去触摸她那历尽沧桑的面庞,去感受她博
大的胸怀吧!
【走近黄河母亲河】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
《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
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
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
50年代兰州市雁滩滩边林木环绕,水鸟翔集,如今这些鸟种已没有了踪迹。
60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着40余种土著鱼,如今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
就连兰州人引以自豪的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材料三: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1)材料探究题:
你能从上面材料中提炼哪些信息?
用一句话简要陈述。
(3分)【了解黄河母亲河】
(2分)
(2)在我们常用的俗语和谚语、成语当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你写出一个成语和一句俗语。
成语,俗语【保护黄河母亲河】
(6分)
(3)资料显示:
黄河在近10年来水质急剧下降。
粗放型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大量增加,黄河已经难负重荷,断流事件时有发生。
据2008年环保部的环境公报显示:
黄河水系为中度污染,尤其是黄河的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黄河“血液”已经不仅仅是裹挟着泥沙的水,海量的散发着刺鼻腥臭的各种废水成为其难以去除的“血液毒素”。
保护黄河是每一位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请你针对近些年来黄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严重的缺水断流及水污染等问题,给有关部门提两条治理黄河的建议。
(2分)
(4)请谈谈你在本次主题活动中的收获。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13分)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哪三个事例来表现。
请简要概括。
(3分)
6.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7.理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说”字的具体含义。
③旁边的人都在窃笑。
老人看了看女孩,像看一个奇怪的人一样,面无表情,眼神空洞,仿佛未听明白,又扭了回头去,不再理会女孩。
④女孩的脸更红了。
⑤我对这位老人顿时没了一点儿好感。
社会上像这样的人很多,无论别人为他做了什么,他们都是眼睛无神,没有一点儿感觉,对友善没有一点儿回应,对帮助没有一点儿感激,仿佛他们心灵的行囊里,没有“谢谢”二字。
⑥小女孩并不是等待一种回报。
她只是想要一种回应,来消除她心里的疑问。
我想,她心中的这个疑问悬而未决,这位伯伯怎么了?
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
或许她的老师教她,受到别人帮助时,一定要说声谢谢。
⑦小女孩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春风来了,没有一朵花响应而开,没有一棵草破土而出,春.
天又在哪里呢?
这个春天,小女孩一定找不到。
...
⑧一位朋友资助一位学生读完大学,直至参加工作。
其实他也并不富裕,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只凭他的工资养家。
后来,他跟我说,真是有点儿寒心。
我开始误解了他,一句话直逼他的内心,我问:
“你难道需要什么回报?
⑨“回报?
”他淡淡一笑,“需要什么回报呢?
只是需要一个答案。
这么多年,他没有给我发过一条短信,哪怕只发一个字,也能从这个字去揣测他心里的感受。
我心里总是有个疑问,这孩子怎么了?
是不是因为接受了帮助变得格外自尊,所以刻意回避我,可他怎么就不考虑我的感受呢,这是为什么?
我心里一直很纳闷。
我需要的不是回报,而是一个回应。
⑩友善的言与行,无疑是美好的,犹如一声呼喊,它同样需要回音。
冷漠与冰凉,只会消磨友善
(1)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者的美好初衷和道德激情。
.
(2)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⑾颔首致意,微笑并且感恩——这就是我们给予友善最起码的回应。
.8.体会“他,是口的巨人。
”此句的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给友善一个回应(19分)
①公交车上,一位小女孩腼腆地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一位刚上车的老人。
老人面容冷漠,低头坐下,看都没看小女孩一眼。
小女孩靠在座椅的旁边。
我坐在后排观察她,一开始,她为做了好事而快乐,还有一份因被人关注而生的羞怯。
渐渐地,她好像想对老人说点儿什么,几次欲言又止。
我感觉她终究会表达出来的。
②果然,在车驶过了三站地之后,她扯了扯老人的胳膊,声音很小,但还是让我及身边的人为之一怔。
她说:
“老伯伯,你怎么不说一声谢谢呢?
我一直等了三站地呢,你连对我笑都不笑一下。
为什么?
9.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的朋友所遇到的事情。
10.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文中小女孩的心情变化。
把座位让给老人,小女孩感到很()——因让座而被人关注,小女孩有些()——老人毫无回应,小女孩心中充满()——旁人窃笑,小女孩感到很郁闷。
11.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老人看了看女孩,像看一个奇怪的人一样,面无表情,眼神空洞,仿佛未听明白,又扭了回头去,不再理会女孩。
12.说说第⑦节中两个“春天”的含义。
13.联系实际,说说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你的感想。
(5分)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丰乐亭游春①(其一)(4分)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4.诗中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什么特点?
15.“明日酒醒春已归”中的“春已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二)伤仲永(13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6.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
(2)父异焉..(3)泯然众人矣(4)贤于材人远矣...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8.方仲永天资过人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19.方仲永最终变得“泯然众人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李惠拷皮(8分)
(宋)郑克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①曰:
“以此羊皮拷知主乎?
”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
“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凡所察究,多如此类,由是吏人莫敢欺犯。
①纲纪:
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
20.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1)为雍州刺史为:
_______
(2)顾州纲纪曰顾:
______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结合内容分析文中李惠的人物形象。
四、写作(60分)23.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鼓励多了一份关爱?
?
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
请以“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文章内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8.(4分)
9.(3分)
10.(3分)(),(),()11.(4分)12.(4分)13.(5分)
三、古诗文阅读(25分)
(一)丰乐亭游春(其一)(4分)
14.(2分)15.(2分)
16.(4分)
(1)
(2)(3)(4)17.(4分)①
②
18.(3分)
19.(2分)(三)李惠拷皮(8分)
20.(2分)
(1)
(2)21.(3分)
22.(3分)
四、写作(6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
文题:
【篇三: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
xt>
一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
(2)市鞍马()..
(3)长而益精()(4)木兰乃易男装()..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和事吗?
1、
(1)小时候
(2)买(3)更加(4)换
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略。
二好书之人有三病
好书之人有三病:
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
(2)徒为架上观美()..
(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
(2)
(3)
1、
(1)毛病
(2)只是(3)一样
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
3、
(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三卖柴翁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上初登位,禁之。
至大赦,又明禁。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
(1)给
(2)眼泪(3)通“值”价值(4)就
2、a
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四居安思危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
其欲,斯亦
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必固其根本()
(2)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3)戒奢以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3、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4、有人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世界也很和平了,不需要再谈什么居安思危了。
对这种说法你赞同吗?
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1、
(1)使?
巩固
(2)治好,安定(3)戒除
2、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不赞同。
理由略。
五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
①法令,制度。
②方法,做法。
③效法,仿效。
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3、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4、文中“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5、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③
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