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551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 空气解析版.docx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空气解析版

空气

 

一、选择题

1.今年3月21日,我市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27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依据下表判断,当天空气质量状况属于(  )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Ⅰ(优)

Ⅱ(良)

Ⅲ(轻度污染)

Ⅳ(中度污染)

Ⅴ(重度污染)

A.优B.良C.轻度污染D.中度污染

2.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

B.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

C.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

D.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

3.分析人体从鼻孔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

B.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

C.人体能产生稀有气体

D.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

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放出热量B.生成物都是固体

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D.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

5.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  )

A.氮气B.木炭C.红磷D.铁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8.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9.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

B.反应不需要加热

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0.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11.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B.二氧化硫C.火山灰D.一氧化碳

12.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

13.下列有关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B.

C.D.

14.“低碳生活”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的是(  )

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

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

C.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

D.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

15.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16.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17.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18.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9.用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可用浓硫酸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0.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二、简答题

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利用此套装置可以进行哪些实验?

  .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D.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

22.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某校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实验室三种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普通漏斗)装配了A、B、C三套的装置,对固液不加热型气体装置进行探究.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B装置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H2、O2、CO2气体的发生装置.请写实验室用A、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

(2)C装置不能用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在C装置中加装一个小试管,把C装置改装成D装置就能制取气体的目的.则D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

23.采集空气样品时,如果没有专业仪器,我们可用矿泉水瓶装满水到采样地点倒掉,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  ;实验室制氧气时,也可用这种方法收集,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制备氧气装置内空气已排尽的标志是  .

24.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请问木条是燃烧得更旺盛还是熄灭?

为什么(液态氮沸点﹣196℃,液氧沸点﹣183℃)?

25.小强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

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的目的是  ;

(2)铝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引燃铝丝的办法是:

  ;

(3)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26.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并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  .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

(3)由此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

  .

2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其中小刚设计的有关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

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图A装置中的错误是  .

(4)确认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5)根据图B的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28.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海水的吸收.

请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CO2的途径

①  、②  .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成甲烷(CH4)和水,这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

 

三、实验探究题

29.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

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

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左右.

步骤3:

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

30.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  .

31.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

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

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只答一条)

(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

细纯铁铁丝、细含碳铁丝、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

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a.假设1:

  ,验证方法是  

b.假设2:

  ,验证方法是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四、分析计算题

32.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

观点二:

“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

(1)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名同学为对象,让同学们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350mL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诉他们喝的是哪一种水.同学们喝完水后被要求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