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54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镇敬老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总 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市大峪沟镇敬老院项目

1.1.2项目投资人及主管单位

项目投资人:

项目主管单位:

**市民政局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资格等级:

甲级

工程咨询资格证编号:

发证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1.4研究工作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

(2)《民政部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民办函[2001]9号);

(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4)《敬老院和养老院设计指南》;

(5)项目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基础数据和材料;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改委);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1.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社会老龄化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稳定、发展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

当前,在我国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社会机构养老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如何赡养老人,使他们摆脱孤独感,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颇费心思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形势,有力地解决了社会养老问题。

同时,还在全社会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的建设一是可以通过为当地五保户老人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有效解决由于大峪沟镇政府养老院容量不足,近百名五保户老人无法进行社会化赡养的难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二是大峪沟镇及**市经济活跃、居民富裕程度较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社会会养老机构缺失,本项目可以通过提供以监护、助护和生活护理为主的社会养老服务,有效解决大峪沟镇周边地区老年人社会化赡养难题,替天下儿女尽孝心,为社会家庭解忧愁;三是大峪沟镇紧邻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等交通要道,区域交通优势明显,且项目所在地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通过集老年人住、养、护理、康复、托管等现代化老年休闲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设施建设,可大量吸引客人前来休闲、疗养,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1.2项目概况

l.2.1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大峪沟镇岳寨村凉水泉水库附近。

大峪沟镇毗邻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等交通要道,区域交通优势明显,且项目所在地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非常适合老龄人休闲、养老。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本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一次性容纳300人以上老人养老入住,年接待4万人次进行短期休闲疗养的老年人养老、康复疗养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捷、社会化、设施标准较高,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护理、康复、托管等综合性服务的现代化老年休闲养老中心,通过提供以监护、助护和生活护理为主的社会养老服务,替天下儿女尽孝心,为社会家庭解忧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2.3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占地面积14667平方米(约合22亩),主要建设窑洞式老年公寓、康复疗养楼、餐厅、浴室、及荷花池、音乐喷泉、景观长廊、沿湖人行步道、人工瀑布、水库垂钓场、停车场、老年人门球场等服务设施,新增建筑物总建筑面积8792m2,同时增设各种老年人康复、疗养、健身设备器材200余套。

1.2.4项目组织及劳动定员

本项目实行院长负责制,项目定员40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医疗人员5人,服务人员30人。

1.2.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179.7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40.98万元,流动资金38.81万元。

资金来源为自然人王宗森以自有资金投资1679.98万元,台商谭逸敏等社会捐助500万元。

1.2.6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

1.2.7项目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年容纳300人以上老人养老入住,其中以社会公益性养老形式解决大峪沟镇近百名五保老人的社会赡养难题,可切实解决大峪沟镇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将在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通过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捷的地方建设老年综合性的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护理、康复、托管等服务,既可方便老龄人的起居,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又可为社会减轻压力,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对有效处理好和解决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养老、助老以及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本项目可大量吸引客人前来休闲、疗养,还可新增就业岗位40余个,对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解决社会就业难题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投资系社会福利性公益事业投资,对社会、对政府暂不讲其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常年可为大峪沟镇100个五保户提供社会公益性养老服务,可提供180人的社会养老服务,年可提供4万人次以上的老年人休闲理疗康复服务和2万人次以上的餐饮住宿服务,项目满负荷运转时年可实现营业收入720万元,经营期内年均实现利润总额259.58万元;项目销售利润率36.84%,投资利润率11.91%;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3.90%,财务净现值520.93万元,投资回收期7.5年,项目具有稳定的经济收益,市场风险、社会风险小,综合效益理想。

1.3主要财务数据及评价指标

主要财务数据及评价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财务数据

 

 

1

总投资

万元

2179.79

2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123.78

3

项目资本金

万元

2179.79

4

营业收入(经营期平均)

万元

704.57

5

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期平均)

万元

0

6

总成本费用(经营期平均)

万元

444.99

7

利润总额(经营期平均)

万元

259.58

财务评价指标

 

 

1

销售利润率

%

36.84%

2

投资利润率

%

11.91%

3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13.90%

4

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万元

520.93

5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7.5

  1.4结论

(1)本项目符合中央、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老年事业发展政策要求,符合**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具备良好的政策、法律支持条件。

(2)本项目建设场址在**市大峪沟镇规划范围内,用地条件及给排水、供电、环保等配套设施配套条件较好。

(3)本项目实施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健全,经济技术力量较强,完全有能力组织实施好项目。

(4)本项目建设的技术条件成熟可靠,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及建设资金有保障。

(5)本项目具有稳定的经济收益,市场风险、社会风险小,综合效益理想。

总之,本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学医疗卫生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正逐年增加、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分析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4.5亿人。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善,科学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出生水平、死亡水平不断下降,科学平均期望寿命不断延长的结果。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型态的转型期,老年人消费观念的升华,老年人保健、康复和养老越来越多的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也成为社会议论的主题。

社会老龄化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稳定、发展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

因此,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都非常关注和投入巨资改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关心老人、关爱老人、也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

当前,在我国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社会机构养老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如何赡养老人,使他们摆脱孤独感,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颇费心思的问题。

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形势,有力地解决了社会养老问题。

同时,还在全社会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老人们需要照料,然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一对中年夫妇既要供养一至四位老人,又要忙于工作和养育下一代的矛盾日益突出。

传统的家庭作为惟一养老地,主要由子女照顾老人的“反哺”模式和观念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

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源自70年代北欧国家的敬老院,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首先发展起来。

与过去的养老院、敬老院以收养孤老居住不同,这些新兴敬老院里入住的大多数是有子女的老人,绝大部分是自费入住;同时它也不同于专门提供医疗康复的养老机构,这里注重营造家庭氛围,配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及室内、室外、娱乐室、健身房等等,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住、养、学、乐等综合服务。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学发展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是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养老、助老以及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何处理好和解决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随着老龄化现象的日趋严重,有关老龄人生活、起居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老龄群体的状况都将发生很大变化。

一是“四二一”式(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子女)的结构家庭逐渐增加,致使“三代同堂”式的家庭越来越少,纯老人家庭逐渐增多。

二是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自养能力加强,加之老人与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差异,致使老人与成年子女分居而独立生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强,年轻子女们的工作压力越大,很多家庭宁愿出钱,希望对老人们实行托管;以使让老人有一个较好的照顾和护理。

而现在的城镇商品房及各类宾馆在规划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老龄的生活起居问题,给老龄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生活起居带来不便,没有适合老人居住的综合性房产,更谈不上环境优势、无障碍设施、医疗救护、生活配套设施。

因此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捷的地方建设老年综合性的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住、养、护理、康复、托管等服务,既可方便老龄人的起居,有利于老人的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