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539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成分的有关知识。

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液,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汗腺导管、消化管内的液体都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学生容易将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内液体也认为是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

2.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是()

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

【详解】A、肠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被分解,发生在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中,是发生在人体内环境的生理过程,B正确;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

D、mRNA经酶催化分解成核苷酸,发生在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故选B。

3.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或淋巴,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表分析:

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而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中,据此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

【详解】A、②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90%以上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A正确;

B、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③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

C、由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④细胞内液比①细胞外液量多,细胞质基质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正确;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D错误。

故选D。

【点睛】

4.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多种激素,所以它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下丘脑地位和功能:

①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

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

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

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

【详解】A、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多种激素,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A错误;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错误;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D正确。

故选D。

【点睛】

5.下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C.“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

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故A正确;

图中①→③→④→⑤过程需要下丘脑、大脑皮层和相关激素的参与,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故B正确;

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因此X”代表的主要生理变化是细胞呼吸增强,故C正确;

寒冷时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但产热和散热是相等的,故D错误。

【点睛】解答D选项,要注意只要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人体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就保持相等。

6.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感

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

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可见人体的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A、当人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使得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正确;

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B正确;

C、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另外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水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D错误。

故选D。

【点睛】

7.下列变化或症状可以确定内环境稳态已失调的是

A.午饭大量吃糖→尿液用斐林试剂鉴定出现砖红色

B.长时间营养不良→出现全身浮肿

C.从温暖环境到寒冷环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剧烈运动→汗液加速排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常见的稳态失调: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详解】正常人一次性大量吃糖会导致尿液中短时间出现葡萄糖,但不能表明内环境稳态已经失调,A错误;长时间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出现全身浮肿,这表明内环境稳态已经失调,B正确;从温暖的环境到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可促进机体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这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错误;剧烈运动时,机体通过调节汗腺分泌汗液增多,可带走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这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

 

故选B。

8.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效应器指的是运动神经元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在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传导方向可以是双向的;兴奋在突触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靠突触结构实现,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详解】A、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

B、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错误;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

D、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错误。

故选B。

【点睛】

9.下图是机体进食辣椒后,其中的辣椒碱引起人体相关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分析,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据图分析,汗腺分泌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C.图中不包含完整的反射弧

D.内啡肽分泌增多后,促进机体进食更多辣椒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进食辣椒后,辣椒素刺激相应的感受器,产生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神经中枢,而后神经中枢经过分析、综合将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汗腺,引起汗腺分泌量增加;同时兴奋还能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

【详解】A、由分析可知,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是神经调节的结果,A错误;

B、图中汗腺分泌调节过程不能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错误;

C、图中汗腺分泌过程包含了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内啡肽分泌增多后,引起人体愉悦感,进而促进机体进食更多辣椒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D。

【点睛】

10.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其中甲位于膜内,乙位于膜外,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电流计均置于膜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K+离子外流,细胞膜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当动作电位产生时,Na+离子内流,细胞膜形成内正外负的状态,动作电位产生的部位与相邻部位发生电荷移动,将会形成局部电流使神经冲动发生传导

【详解】由图1可知,甲、乙两处为负电压差,因此甲处为静息电位,乙处为动作电位,甲处虽有K+离子外流,但K+离子外流为易化扩散,内部K+离子浓度高于外部,因此甲处的K+离子浓度高于乙处K+离子浓度,A选项错误;图2中,测量装置的电极均位于膜外,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两处没有电压差,应该是0mV,B选项错误;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神经电流经过左、右两处电极时电流表均会发生偏转,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