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5008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1、在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

  2、熟练掌握竖式求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3、掌握竖式格式(小数点对齐)。

  寄书

  1、运用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灵活运用估算知识,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三年级下册《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点归纳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轴对称图形

  1、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镜子中的数学

  1、镜子内外方向相反

  2、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判断一些图形的位置与方向,例:

17页练一练

  平移和旋转

  1、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2、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例:

19页试一试。

三年级下册《乘法》知识点归纳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2、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从而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找规律

  1、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让学生经历交流乘法的过程。

  住新房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使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2、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

注意书写格式要理解对应值要对齐的道理。

  3、准确叙述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算理。

  电影院

  知识点:

  1、准确叙述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估算和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乘法进的进位。

  旅游中的数学

  1、租车活动中:

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思想,了解最省钱的策略是车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不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

  2、用餐活动中:

应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

复习应用小数加减法知识。

  3、旅游计算中:

收集数据,处理数据。

三年级下册《面积》知识点归纳

1、认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米 

(m2) 

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3、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

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

边长

  

4、面积单位的换算:

1分米2=100厘米2

  1米2 

=100分米2

  1公顷 

=10000米2

  1千米2=1000000米2

  1千米2=100公顷

  什么是面积 

(认识面积)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量一量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摆一摆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铺地面 

(面积单位的换算)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和使用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知识点归纳

  1、分数的意义:

像1/2,1/4,2/4,…都是分数。

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例:

读作:

四分之三。

  2、比较简单的大小,规则如下同分数比大小,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

分母不同,分子相同时,分子小的那个数大,分母大的那个分数反而小。

  3、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方法如下: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分一分

(一)

  1、初步理解分数大意义,像1/2,1/4,2/4…都是分数。

如:

3/4,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粉,取其中达份。

  2、了解分数大组成,会认、读、写简单大分数。

例:

  3、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分一分

(二)

  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并能找出谁是整体一,感受可以用分数表示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比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1、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小于10)方法如下: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小的那个分数就小。

  2、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如下:

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吃西瓜(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方法如下: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归纳

  1、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3、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奖牌给哪组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猜一猜

  1、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23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