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4974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考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作为文学经典,其教诲的功能都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反之,文学就难以成为经典。

这就是说,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其伦理价值,其艺术审美只是伦理价值的一种延伸,或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

因此,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

 

 

(摘编自聂珍钊《史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对现有的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其更完善和实用,就是文学经典的重构。

B.文学经典的重构不仅是推翻经典,更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增添与删除,接纳被历史确认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

C.针对现在或过去,对经典书目进行增删,文学经典才可以与历史同步,其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其质量才会得到保障。

D.文学经典书目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因为文学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布鲁姆认为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的文学作品都具有经典性。

但是对于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人们各有看法,没有定论。

B.布鲁姆认为,神性与人性的爱恨纠葛是文学成为经典的标志,但是作者认为,对此文学经典化的标准,大家难以共同接受。

C.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这些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却不能成为经典,因此,文学经典作品不必具有原创性。

D.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这是从文学起源上对文学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的审美功能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

作品教诲功能越大,其审美价值也越大。

B.荷马的史诗,希腊的戏剧,弥尔顿的诗歌,18至19世纪的英国小说等,这些作品形式、内容各异,但都具有教诲的本质特点。

C.文学的最早的源头是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是教诲,这是从文学的源头上探寻文学经典的特性。

D.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

发挥教诲的功能越大,其价值就越大,无法体现教诲功能的作品难以成为经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刘节:

史家风骨士子魂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

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

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

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

“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

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

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

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

刘节还曾对学生说:

“你们想学到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

”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

1952年到

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

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

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

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

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

“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

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

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

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

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

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

“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

”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

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

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

“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

”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

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

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

“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

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

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

【相关链接】

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

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

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与陈并称“二老”的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

B.文章第三段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

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

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

“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

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

5.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只见牛的犄角,富裕农民的长毛绒高帽,农妇们的头巾在集市上攒动。

尖厉刺耳的嘈杂声嗡嗡声一片,持续不断,气息粗犷。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

“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大声喊道:

“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

这个乡巴佬!

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

”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奥士高纳大爷,马朗丹先生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我不会相信他把这根绳子错当成了皮夹子。

这位老农气呼呼地举起手来,表示以名誉起誓,再次说:

“老天有眼,这可是千真万确,丝毫不假的啊,乡长先生。

我再说一遍,这件事,我可以用我的良心和生命担保。

乡长又说:

“您捡起皮夹子之后,甚至还在地上找了很久,看看是否有票子从皮夹子里漏了出来。

老人又气又怕,连话都说不上来了。

他抗议也是白费,别人不相信他。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奥士高纳大爷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跟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聊起了绳子的事情。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

”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只能再次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有人背后议论说:

“这都是骗子的歪理。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

“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开头的段落属于环境描写,同时也为奥士高纳的悲剧命运提供了社会背景。

集市气氛的描写,还增强了作品的乡土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B.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C.奥士高纳所面对的众人跟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所面对的众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有冷漠、麻木、缺少同情心等特点。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使全文呈现出含蓄清新的风格特点。

E.小说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对奥士高纳进行描写刻画的,塑造了一个勤俭、诚实、富有正义感而又偏执不知变通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

8.小说中置奥

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外部力量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9.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

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

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

谧系尚方署,孝武平京邑,乃得出。

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

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

即位,以为骠骑参军。

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

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

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

左丞孙夐重奏:

《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

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

射慈云十九犹为殇。

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

”博士太常以下结免赎论;

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

“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

准以事例,亦宜及咎。

”诏“可”。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

政治苛刻。

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

为有司所奏,征还。

明帝崩,遇赦得免。

为正员郎,右军将军。

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

性流俗,善趋势利。

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

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

寻敕曰:

“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

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

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

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

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请间曰:

“至尊非起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

”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

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南齐书·

列传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元徽末/朝野威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刀笔,旧时公牍称“刀笔”。

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案牍公务的事叫做刀笔。

B.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

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C.杖在这里指杖刑,用荆条或皮鞭拷打犯人,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

后世将杖刑与笞刑、徒刑、宫刑、死刑并称为五刑。

D.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

上古时期所谓"

布"

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平民之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谧做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

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骠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

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

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

世祖即位,

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2)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①

宋代刘过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璡者②,唱名殿陛③,玉川公子④,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

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⑤,十二金钗。

【注】①一本题作“卢菊涧座上。

时座中有新第宗室”。

“菊涧”是主人之号。

②汝阳璡者:

唐玄宗李隆基之侄李琎封汝阳郡王,借指新第宗室。

③唱名殿陛:

指殿试录取后宣布名次。

④玉川公子:

唐诗人卢仝号玉川子,借指宴会主人卢蒲江。

⑤三千珠履:

指门多宾客。

语出《史记·

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

⑥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

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

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

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

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三句以飞剑横空的壮采象征匡济天下的奇志,极写前来应试时意气之豪迈,落笔便有非凡气象。

B.“有汝阳”四句收敛前情,点明题事。

及第者与落第者同一宴席,咫尺荣枯,悲欢异趣,心情自难平静。

C.“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写出诗人落第后万念俱灰、借酒浇愁的无奈。

D.“未尝戚戚于怀”极见诗人平生光明磊落,不因穷达而异其忧乐的宽广胸怀。

E.创作这首词时作者心情极其痛苦,但词的格调却异常高昂,表现得大气磅礴,不但不见穷愁潦倒之态,反倒对“新第宗室”的及第表达由衷的祝贺。

15.这首词全篇都是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丰富,语言风格多变,请

简要分析这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淳朴的民风。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本届冬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②在常人眼里,一张普普通通的寻子启事,似乎并不会引出多少“题外话”。

但是日前,细心的宝鸡渭滨分局民警却刨根问底,从一张小小的寻子启事入手,成功地将一个贩毒集团连根拨起。

③经过4年艰苦谈判,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惺惺相惜,24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宣布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

④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投身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⑤记者发现,2016年企业招高端人才的胃口大过往年,不少民企开出二三十万元年薪吸引博士,还提供百万元以上科研经费,可惜上门应聘者寥寥无几。

⑥通常一本书的前言是要提纲挈领的,然而面对顾城,我却不愿这样下笔,并非不可为之,而是自觉资历浅薄,更重要的是顾城于我而言其实就是一部成长史。

A.①②④ 

B

.②⑤⑥C.②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日前批准在佛罗里达州开展转基因蚊子野外试验,这种转基因蚊子可帮助控制寨卡病毒、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B.近日,乐视正式宣布乐视超级汽车生态体验园将落户浙江,这也回应了业界一直以来对乐视造车的关注和质疑。

C.据2016年4月2日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当今世界的人口构成中,肥胖者首次超过羸瘦者。

D.为改善南海海域船舶航行安全保障设施、海上应急救助力量以及船舶溢油反应力量不足的局面,交通运输部自2015年5月起在南海海域开工建设大型多功能灯塔,不断提高南海民用导航助航、应急搜救设施的建设力度。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茅海建进一步说道,我们不能妄言梁启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存在着知识性的错误,其中固然有一些, 

①他在这方面的学识也远超今人,不过梁将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