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471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柏拉图

①主张:

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②意义:

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关注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微点拓展】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构图解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

命题点智者学派的启蒙和苏格拉底的智慧

史料一希腊英雄们都是出现在法律尚未制定的时代,或者他们自己就是国家的创造者,所以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由他们制定出来的①。

——黑格尔

史料二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方,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②……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③。

史料三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是人类精神的奠基时代。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主要阐述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①认为正义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由希腊英雄们制定,表明智者学派强调个人的主观意志和作用。

(2)史料二主要叙述了苏格拉底案中所体现的苏格拉底的主张。

②苏格拉底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唤醒人们“认识自己”的主张。

③苏格拉底强调捍卫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3)史料三指出了中西方同时出现人类精神文明的奠基阶段。

④反映同一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演进。

■史料运用

1.史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结论的理解。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家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东西方先哲都重视“人”,关于人性的主张二者有何不同?

■史论归纳

1.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成为西方人文精神滥觞的原因

(1)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探索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智者学派的研究对象及影响

(1)研究对象:

主要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和伦理规范等。

(2)影响

①积极:

智者学派是古希腊社会发展的产物,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消极: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通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考点二文艺复兴

(1)经济: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

(2)阶级:

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

(3)社会: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4)文化:

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文化遗存和典籍。

2.实质:

一场宣传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要求肯定。

4.主要诉求

(1)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

(2)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3)崇尚和科学,追求知识。

5.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作品及思想

文学

    

《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美术

达·

芬奇等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

6.意义

(1)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挑战。

(2)促进欧洲近代的产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图解历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条件

【误区警示】文艺复兴时期虽然号称复兴古典文化,但只是借助其形式,内容主要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

【细微点拨】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但其过分强调个人意志,忽略了公共意志,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构图解史】文艺复兴

命题点文艺复兴的思想内涵及评价

史料一人生的目的不是追求死后升天,而是对现世美好生活的享受①;

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②。

——《世界通史简编》

史料二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在爱神面前我毫无防范,从眼睛到心灵全都门扉大开,双眼变成热泪流淌的通道和源泉③。

——[意]彼特拉克《歌集》

史料三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

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④。

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1)史料一阐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内涵。

①说明要追求现世的美好生活。

②表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性解放。

(2)史料二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热爱。

③反映了彼特拉克大胆歌颂爱情,表达了对幸福的渴望。

(3)史料三主要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特点。

④文艺复兴运动不敢公开反对基督教,不敢公开否定上帝。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三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的地位、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

2.全面评价文艺复兴

(1)积极方面

①思想方面: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政治方面:

为资本主义制度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

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消极方面

①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等。

②文艺复兴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性。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2017·

全国卷Ⅰ·

32

人文精神的起源

从时空观念考查人文精神起源的历史根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全国卷Ⅱ·

33

文艺复兴运动

从13世纪佛罗伦萨城市经济的发展切入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经济根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

 2016·

全国卷Ⅲ·

以古希腊的戏剧为切入点,考查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判断其历史本质的能力

 2015·

40

中西方法制思想(苏格拉底)

运用史料,从中西方对比角度考查苏格拉底法制思想的特点及根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

考题1[2017·

全国卷Ⅰ]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考题2[2016·

全国卷Ⅲ]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考题3[2017·

全国卷Ⅱ]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考向1 智者学派

1.在智者运动中,“智者”没有统一的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是较为一致的。

智者运动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

A.政治民主B.经济发达

C.学术氛围浓郁D.思想独立

2.古代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

下列各项与智者的观点相符的是(  )

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B.“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C.“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

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

考向2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3.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这表明他(  )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4.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

他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

A.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B.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

C.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将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考向3 文艺复兴

5.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

《十日谈》中也记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的故事。

这些都反映出(  )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6.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

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

这说明(  )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D.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第30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考纲要求1.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考点一宗教改革

(1)经济条件: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

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主要原因:

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

2.兴起:

首先从开始。

1517年,马丁·

路德发表“”,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高于教会权力。

4.实质:

是一场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5.结果:

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

6.影响

(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2)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构图解史】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

【误区警示】正确认识宗教改革与基督教的关系

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烦琐的宗教仪式,并没有反对基督教,而是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创新。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次意义深刻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构图解史】宗教改革

命题点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①……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②……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史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恩典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为人的任何行为③。

——马丁·

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主张与影响。

①主张虔诚信仰和阅读《圣经》。

②认为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2)史料二阐释了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③马丁·

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

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2.根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

路德和罗马教会在灵魂得救的方式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精神

(1)“信仰得救”,彻底否定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

(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

(3)马丁·

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实际上是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

(4)宗教改革的最大影响在于,成功运用了人文主义的世俗精神创造出新教伦理,把人的心灵从罪恶折磨、来世拯救和教会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世俗生活与世俗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考点二启蒙运动

(1)经济基础:

欧洲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统治和教会压迫。

(3)政治基础:

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5)斗争武器: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2.核心:

即主张人自己思考,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3.内容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的时代。

(2)抨击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自由和平等。

4.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代表作品

主要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      

 

(2)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

斯鸠

《论法的精神》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学说 

 

(2)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社会契约论》

 

(1)阐述了“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

 

(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1)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人非工具”

 (3)人要,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 

5.影响

(1)对欧洲

①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统治。

②为法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对世界

①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的斗争。

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概念辨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1)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理性主义:

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图示识记】启蒙运动的内容

【构图解史】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

【教材补遗】科学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谋取世俗的幸福;

他们以理性、宗教容忍和进步的观念向固守现状的旧观念发起冲击,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命题点一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

史料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①……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②。

”……在政治方面……卢梭主张……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③……“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④;

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史料从政治、经济、宗教三方面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①表明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

②表明启蒙思想家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

③④表明启蒙思想家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启蒙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西方文明的传统信仰和价值观进行了重建。

启蒙运动的四大特点

(1)从批判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伏尔泰倡导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其共同的本质就是反对专制主义。

伏尔泰以“天赋人权”反对教会作为第一等级的封建等级制度,卢梭用“社会契约论”对抗“君权神授”,都是对教权主义的批判。

(2)从批判方式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诉诸理性。

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强大的反映。

(3)从批判领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

即使是百科全书派,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说明了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运动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命题点二 17—18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的差异

史料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①……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②。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③。

史料主要论述了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的差异。

①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提出的思想存在时代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

②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在传统的封建政治制度内的修补;

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提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资本主义政治蓝图。

③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仍是封建性质的,西方启蒙思想已是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宣言书。

根据史料,概括说明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

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对比

欧洲启蒙思想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背景

 ①政治上,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文化上,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

 ①政治上,封建制度衰落,封建专制继续强化并达到空前程度,封建统治稳固

 ②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③文化上,封建传统文化占统治地位

主要

内容

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设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

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对未来社会的设计没有跳出中国古代明君加贤臣的传统模式

影响

 ①为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推动了欧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②影响了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①对当时的封建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②对后来的辛亥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③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

法国共和政体与启蒙思想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