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4602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

《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4章开始会谈的方法文档格式.docx

心理准备方面,临床咨询工作是有压力的,所有心理工作者都长期处在很高的压力之下。

咨询就如进行科学研究一样,不能确保所有时刻都不会遭受挫折,尤其是初学者,往往会因担忧犯错而感到紧张,因而咨询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接待

接待从咨询者与来访者见面的第一刻起便已开始。

在接待过程中,咨询者应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者的平和、热情,使其放松下来。

咨询者可以主动与来访者握手问好,自然地引导来访者坐下,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让来访者自己选择座位。

对某些来访者而言,指定座位会让其感到不舒服,甚至会有抱怨和反感,尤其容易发生在咨询的早期阶段。

同时也要注意来访者的偏好和敏感性,安排一个令对方舒适的相处空间,接着可以询问来访者是否需要茶水或饮料等。

(三)介绍

如果是第一次接触来访者,咨询者需要先做一个简明的自我介绍,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让来访者明确咨询者在从事此项工作之前已接受过相应的正规训练,使他们感受到咨询者有咨询的能力和经验。

如果是以特定的学派作为自己的咨询依据,在这里也可以让来访者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在介绍后应短暂停顿一下,以便来访者有机会对咨询者的资料提出质问,并释清疑惑,巩固信任和专业性。

在介绍时,要求咨询者始终是诚实和直率的,夸大学历或经历来表现自己是不符合伦理的行为。

(四)平定情绪

来访者往往会带有某种特定的情绪状态。

尤其是当来访者首次来到咨询中心,面对印象中神秘的咨询者及从未接触的奇异领域,他常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

此时如立即开始正式的会谈,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因而,在正式进入会谈之前,咨询者准备一些令来访者轻松的环境,减低其戒备性,放松情绪十分重要。

亲和的态度、微笑、适当的问候等,都能使来访者有所平定。

而更行之有效的,是一些主题相对不敏感,又能使来访者放松的小谈。

小谈的话题随机性很大,或谈论一下天气、最近的一些新闻,或一些引导性的话语“你怎么知道这里的?

”“是谁带你过来的?

”等,也可以是引导来访者介绍一般情况,如年龄、工作、家庭基本状况等。

(五)说明

这主要是初次会谈时需要涉及的步骤。

内容包括:

(1)向来访者介绍会谈的基本情况,告知其会谈的保密性及局限性,要尽量说得简单直接,并和来访者达成共识,确保来访者真正理解;

(2)向来访者明确会谈的目的,这不仅限于初次会谈,不同类型会谈的目的是不同的,因而要对来访者清楚且坦诚地讲述目的,这将有利于来访者的放松;

(3)确定来访者与咨询者的期望一致,通过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如“你对这次会谈的期望和我所讲的是不是一样呢?

”)便可以实现这一过程;

(4)如果咨询过程需要做记录,也应先向来访者解释做记录的目的,通常以记忆力不好的说法便可以了。

需要慎重处理的是录音和录像问题。

除了在打开记录仪器前须征求来访者的同意外(最好通过书面形式获得许可),还应尽量选取一个合适的解释,因为几乎所有人刚开始时都会对这一方式感到不舒服,较有效的解释是让来访者明白这是为了咨询者自身的进步,以及对确保来访者得到最好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当然也不能忘记向其解释这些记录将来可能的用处和怎样存放、处理和最终被销毁等事项。

说明结束后,咨询者也可视情况缓冲一下气氛。

(六)进入主体阶段

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步骤,与会谈的主体部分衔接,即谢尔的会谈结构分类中的开始阶段。

该步骤没有特定的指导性,咨询者主要是运用一些技巧和非指导性倾听来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用以收集信息并确定具体的讨论问题。

这一阶段所应用的技巧、方法将在下一节做详细的介绍。

三、初次会谈

1.目的

初次会谈是整个咨询疗程的开始,具有开创性意义。

要使初次会谈有效率,首先咨询者要了解和掌握第一次与来访者见面的目的。

一般而言,开始会谈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几项。

(1)说明并确定基本规范。

用简短的方式,向来访者说明什么是心理咨询,以及咨询是怎样进行的,需要遵守的原则有哪些等,取得来访者的同意并制订协议。

(2)收集资料,了解来访者的背景。

在初次见面时,咨询者需要掌握的资料有很多,包括来访者的基本资料(如姓名、年龄等)、家庭背景(如家庭成员及姓名等)、主述问题(即来访者自己认为自身存在的问题或困扰)、成长史(如影响身心变化的重要事件)、医疗史(从出生到现在的重大心理或生理的治疗史)、心理健康检查(通过对来访者的言行举止等对其作一个初步评价)、转介原因(如来访者是转介而来的,还需要了解其转介的原因)等。

(3)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注意接待来访者的方式、问诊用语与态度以及处理来访者的情绪与疑问的方式等,从外部物质条件到内在技巧,务求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4)评估心理咨询对来访者的适合度。

来访者的困扰是否适合心理咨询?

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预算?

如果来访者可以接受心理咨询,那么他/她适合使用哪一派别的理论进行咨询?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评估的重点。

2.内容分配

咨询者在熟记初次会谈目的的前提下,对会谈的内容进行分配。

初次会谈的内容将围绕上述目的所涉及的话题进行,说明应该交代的基本规范,而不是被来访者主导会谈的时间与主题。

原则上,前面部分是基本资料的把握,然后咨询者可以用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时间对来访者的问题和困扰进行了解,再用剩下的时间说明基本规范,进行心理健康检查,以及补充询问有关医疗史和诊断需要的资料。

3.细节问题

有的咨询机构会让来访者填写初次会谈的登记表。

登记表可以在来访者会见咨询者前利用等候的时间填写,也可以在开始会谈前请他/她先填写。

当遇到不认识字或书写有困难的来访者时,咨询者可以让来访者口述,代为笔录;

对于担心保密问题的来访者,咨询者不可过于坚持,使其为难,应在尊重来访者意愿的前提下让其尽量填写;

如来访者处于情绪极度不稳定或危机状况时,咨询者须优先处理情绪等问题,然后等到适当的时机再让来访者补填。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会谈,咨询者还应预留大约10分钟的时间做准备结束的工作,补充一些应该问而尚未问及的事情,或者用以回答来访者的疑问,最后对整个初次会谈作一个总结。

四、注意问题

1.准时开始

开始会谈的指导原则是尽可能准时。

虽然这看起来似乎显得有点儿死板,但准时开始表达了对双方的尊重。

如果迟到的是来访者,以完全取消会谈的方式来惩罚来访者是不可取的,但也不能因此而延长会谈时间。

最适当的做法是让来访者为其迟到负责,作为行为的自然结果。

咨询者应按照原计划结束会谈。

无论来访者因何而迟到,无论来访者为迟到表达的歉意多么真诚,咨询者在表示遗憾的同时,仍应坚持自己的态度。

如有必要,也可分析来访者迟到的真正原因。

同样,咨询者也应对自己的迟到负责。

一旦迟到了,应在会谈开始时直接、简要地向来访者解释延迟的原因,并向来访者道歉。

这时咨询者可以采取延长会谈或对剩下的时间按比例收取费用等方式对来访者被耽误的时间进行补偿。

有时,咨询者也会遭遇来访者于约定的时间之前到达的情况。

除非万分紧急的情况,即使咨询者没有正在会见其他来访者,也不能够提前开始会谈。

2.应对干扰

在开始阶段的准备时,咨询者就应考虑到环境的问题,努力营造一个可控制的会谈环境,但很多时候仍难于避免干扰的发生。

有的干扰是偶然的或短暂的,例如,未经训练的看门人可能会敲门,其他来访者可能的直接闯入等。

此时,需要咨询者婉转地告诉打扰者会谈是私人性的,或礼貌地请求他们尊重个人隐私;

有的干扰则需要一些时间去处理(前提是合理的打扰),那么咨询者应当向来访者道歉,告知咨询须暂时中断,其后才能去处理事情。

再次开始会谈时,咨询者仍应表示歉意并作出弥补,然后尽可能自然地继续刚才被打断的话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咨询者会采用每一种合理可行的方法来保证自己不被打扰,但一般情况下,都不建议使用锁门这种办法。

除了涉及到安全问题之外,锁门显得比较暧昧,会让人觉得咨询者关注的信息是自己感兴趣的类型,而非来访者的。

3.表现适度

开始会谈时要求咨询者表现出专家的素质并建立权威感。

纵然心理专业工作人员可能难以把自己想象成为权威,但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让来访者感到这是一个能干的专业人员却十分必要。

它能强化来访者对咨询的可信任知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程度的把握。

过多的专家性或权威性可能会降低共情和情感协调。

对于初来的来访者而言,面对咨询者可能会感到胆怯。

在他们心中这是权威人物,此时加强权威感容易提升他们的焦虑;

而有的来访者则可能比较敏感,过度的权威表现容易使其感到遭遇冒犯,从而贬低或抗拒咨询者。

通常,出色的咨询者会对权威作出适当的调节,做到权威性与同情之间的平衡。

与权威性相对应的,是一种过度的热情表现。

虽然咨询开始时咨询者需要向来访者表达欢迎和关怀的信息,以减轻其焦虑或防御性,达到共情和情感协调的目的,但过度的热情可能会让来访者产生“咨询并不正规”的感觉,怀疑咨询的可靠性,降低对咨询者的信任。

第二节 开始会谈的常用方法

一、不同类型会谈的开始

整个咨询过程按其任务可分为几个阶段,也即不同类型的会谈。

每个类型的会谈都有各自的目的和特性,因而在开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

1.初次会谈

基于初次会谈的界定(即整个咨询过程的开始部分,咨询者与来访者第一次接触的会谈),从来访者与咨询者接触时即已算作开始,因而在没有接待人员的咨询中心,很多时候是通过电话完成初次会谈的。

此时咨询者的任务是约定面谈事宜。

会谈时要注意电话礼节,向来访者清楚说明自己的名字、身份、就职场所等基本资料,随后约定双方见面的时间,确保来访者清楚如何到达会谈场所。

最后重复会面的时间,表示欢迎与期待。

如果是来访者直接到访咨询中心,接待来访者的方式因机构、人力和咨询者的方式而有不同:

较大的机构人力充足,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接待人员出来招呼来访者;

较小的机构有时则需咨询者亲自招呼,并带领来访者走进咨询室;

还有一些咨询中心规模非常小,其咨询室与等候室距离较近,也可以由来访者自己进入咨询室,这时可以在等候室设置信号灯按钮儿,请来访者到达时,按信号灯按钮儿告知咨询者他的到达。

由于第一次见面来访者可能会不知道如何称呼咨询者,因而咨询者最好事先想好如何适当地进行自我介绍。

通常咨询者会选择称呼自己为“心理师”、“咨询师”或“辅导老师”,具有医师资格的也可以介绍自己是某某医师,有时为了便于称呼,咨询者也会介绍自己是某某先生或某某小姐。

同样,咨询者也要注意以平等的方式称呼来访者,小名、绰号或亲戚称谓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来访者要求用特别的方式来称呼自己或咨询者,咨询者则应与其一起探讨称呼的含义,再决定是否同意要求。

2.评估性会谈

评估性会谈通常是在会谈的初期进行的,一般占用一次会谈时间,如果来访者的问题较为复杂,有时咨询者亦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评估。

评估性会谈有以下三个基本的目标(任务)。

(1)了解来访者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信息,包括家庭婚姻和性方面的历史、与现在问题有关的往事、来访者的交往方式等。

(2)评估来访者当前的生活状况,了解来访者现实的状态和精神状态。

(3)找出、评估、揭示来访者最主要的问题和治疗目标。

大多数来访者寻求咨询是因为他们感到不适,因而此阶段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找出这些不适感,进而确定咨询的目标。

该类型会谈中,通常咨询者会以找出主要问题为进入会谈的开场,如直接询问来访者“我能为你做什么”。

此后5~15分钟内,尽量倾听来访者的表述,努力使自己准确理解他/她来咨询的原因。

虽然我们都希望来访者能够简单明确地描述其问题,然而,事实上大部分来访者初来咨询时,所描述的问题都比较宽泛,这时需要咨询者作一个总结,并过渡到具体问题,如“我们已经谈了好一会儿了,我们谈到你最近感觉很不好,早上起床是多么困难,连过去最开心的事也高兴不起来了。

我想知道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还有什么让你非常关注的事呢?

”有时评估性的会谈也会与初次会谈同时进行,咨询者在第一次见面时完成评估。

3.治疗性会谈

治疗性会谈的目的便是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改变。

这是心理咨询中耗时最长、花费精力最多的一类会谈,也是整个咨询过程的主体。

咨询者需要运用不同的心理咨询理论、技术与方法来达到会谈的目标。

由于已进入正式的咨询疗程阶段,咨询者可以按照评估性会谈中制订的目标和计划进入会谈的主体,例如,询问与上一次会谈有关的特定话题:

“上次你提到很担心毕业后的问题,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怎样?

”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引导来访者进行咨询面谈,如“今天我们来聊聊你的童年好吗?

”这对于教育程度低、对自己感觉较陌生、不善于利用有意义信息或患有慢性精神疾病的来访者来说,是更好的开始;

有时也会是从来访者带来的问题开始,如,来访者于上一周中遭遇某一重大事情,对咨询计划产生较大影响时,便可以优先考虑讨论这一问题。

二、方法介绍

话题引入方面,咨询者可视情况选择不同的技巧。

由于面对的是背景特点各样的来访者,因而需掌握多种方法、技巧,并灵活地应用,这有利于会谈的顺利发展。

下面的方法是常用且有效的。

(一)绘画切入法

绘画切入法是咨询者通过让来访者随意做画然后对其画进行分析解释开始会谈的方法。

早在18世纪末,心理咨询学界便已开始注意到绘画在诊断中的作用。

隆布罗索(C.Lombroso)更是提出,通过精神病患者的素描和油画作品可观察到他们的心理状态。

20世纪40年代,人们越来越肯定绘画的作用。

这时期,绘画被作为内部心理状态的视觉表征来研究,随之出现了大量的投射测验。

绘画作为一个引入话题的手段,是因为它可以让自我表达出文字无法表达的信息,将来访者的内心或个性投射到所画的图画中。

较为常用的绘画投射法是巴克的房—树—人测验。

任务是画一间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

咨询者通过分析来访者所画房子、树和人的特征、细节、比例、颜色的使用等,对画的形象进行评价,发掘其内含的信息。

按照巴克的解释,房子反映了家庭或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树表现出来访者的心理发展及其对环境的感受。

有的研究者则对绘画测验给出更多维度的解释。

如画人物时,将画尽量画得漂亮的人常是追求完美的人,强健的人则会尽量把人画得强健,内心苦恼的人画出的人物会有较大的歪曲。

而画树时,树有根表示来访者执著于尘世、稳重、不投机、不做轻率之举,树干左边有阴影表示性格内向、拘谨,树倾向右边表示好交际、易激动、擅长表现等。

绘画分析是一个委婉的开始方法,也是来访者较感兴趣的方法。

但要明确,这只是一个开始方法,不能占时太多。

(二)笔迹分析法

笔迹分析法是咨询者通过分析来访者的笔迹开始会谈的方法。

开始时,可当场让来访者写一段文字,也可以分析其以前的字体。

笔迹是书写者用笔或类似于笔的书写工具,亲手书写后所留下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字迹(汪昌禹,2002)。

而笔迹分析法则是通过对这些字迹的分析,了解书写者的个性特点和书写时的生理、心理状态。

笔迹学家认为笔迹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分析字的线条、结构、排列等,可以从中透视一个人的某种特点。

如任性、好斗、盛气凌人、喜欢批评他人或者支配欲望较高的个体,所写的字体大多呆板生硬、棱角分明;

字体独特,表明书写者有可能是锐意进取的人;

字体简洁明了,表明书写者为人正直、可以信赖;

字与字之间间隔大,表明书写者羞怯、孤僻、洁身自好。

笔迹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外分泌系统以及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都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又会反映在书写上。

外界的刺激能够影响人的情绪,而情绪又影响着人的笔迹。

书写者的情绪兴奋、激动,笔迹就会显得明快而带有灵气;

书写者的情绪忧郁、苦闷,笔迹就会显得凝重滞涩、缺乏生气。

(三)梦的解释法

梦的解释法是咨询者通过分析来访者某个梦境的方式开始会谈的方法,也是来访者较乐意接受的方法之一。

与其他开始会谈的方法一样,不能占时太多。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的形成有两种方式:

一是内部受到压制的冲动在梦中找到了足够多的力量使其被自我知觉到;

另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存留下来的一个欲望,一个带着所有相互冲突的冲动的前意识思想流,在睡眠里得到无意识因素的加强。

通过我们醒来之后所回忆的梦,虽然它不是真正的梦的过程,却也反映了真实过程隐藏于其后的一个门面。

有经验的释梦者可通过短短的一个梦说出来访者的童年经历、目前的生活状况及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的信息。

尤其是对自己的内心冲突和矛盾较为忌讳的来访者,如果咨询者能够正确地对他的梦给予解释的话,会突破他的心理防御,得到更多的自我暴露。

在临床会谈开始阶段,让来访者讲述印象较为深刻或最近才做过的梦,通过对梦的解释使来访者产生兴趣。

而且,咨询者的正确解释也可以树立在来访者心中的权威感,增加来访者的信任,促进咨询关系的良好发展。

使用该技术需要注意的是,在释梦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尽量客观地理解梦。

虽然释梦要求有丰富的经验,但也同样忌讳自恃经验的主观。

如果解释不正确,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也有可能是来访者相信咨询者的错误解释,从而造成误导,使来访者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

所以释梦要谨慎,不应粗率、简单地下结论。

(四)自由联想

咨询者也可以用自由联想进入主体部分。

让来访者舒适且放松地躺着,并鼓励自由而随意地谈话,把他们所想到的一切──不论是多么荒唐可笑的意念还是微不足道的思想,都如实地说出来。

其目的是让来访者把压抑在无意识中的那些可能是引起来访者异常行为的原因述说出来,释放被压抑的本能力量。

如“请把眼睛闭上一会儿,并让头脑中不想任何事情。

然后把头脑中出现的任何思想大声说出来。

只是报告你正在体验的任何反应、思维和情感,不要去想它的内容是否清晰”(郑希付,2003)。

与梦的解释原理相似,自由联想亦是在减少审查与防御的情况下,透视来访者潜意识境界的精神材料,为咨询者提供大量的思想、回忆等,且这些都是受到无意识影响的产物或无意识的直接体现,由此能推断出来访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利于找出主题,进入会谈的主体。

(五)直接切入法

如果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了解,能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问题,在简短的寒暄之后可直奔主题,进行实质性的会谈。

这时咨询者便可以使用开放性的提问,直接进入会谈的主体。

这类问题被一些咨询者认为是最有用的会谈技巧之一。

通常以“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可不可以”等开始,促使来访者主动地、自由地敞开心扉,自然而然地讲出更多的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而无须搜肠刮肚地回忆、思考,或者仅仅以“是”或“不是”等几个简单的词就结束回答。

也可以是回顾性地切入,回顾前面会谈的内容,转入本次会谈的主题,如“上次见面时,我们讨论了童年经历对产生现在的问题的影响作用,而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

三、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特定来访者

咨询者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来访者,有些来访者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1)儿童、青少年。

首先,儿童、青少年来访者大多都不是自愿来咨询中心的,通常会有父母或监护人员的陪同,此时咨询者须考虑是否让陪同者留在会谈现场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决定应主要基于咨询者依据环境和有关临床会谈或机构政策作出最佳方式的评估。

其次,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咨询者要表现得友好、积极、有趣和乐观,且在与他们最初见面时,应先朝向年轻来访者,招手或一声友好的招呼都是一个好的开头。

最后,在开始探讨心理问题时,利用愿望介绍将是有效的办法,如“如果你拥有《阿拉丁》里的神灯,你会许三个怎样的愿望”等。

(2)伴侣或家庭。

咨询者在问候时应注意对来访者保持同等的热情,避免倾向于某一成员。

会谈开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获得充分信息,了解成员各为什么来咨询。

虽然不可能每个来访者都会同等地参与,但在开始阶段听听每个人的谈话是很重要的。

(3)残障人士。

总的来看,一个开放的、接受的态度是给残障人士进行咨询的最重要前提。

有时,当给一些有明显残疾的人进行咨询时,咨询者会故意忽略一些明显的特征。

然而更多的时候,对于来访者的特点直接发问往往会更容易接受,这可以为直接与来访者探讨残障问题铺平道路。

(二)文化差异问题

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来寻求帮助时,良好的咨访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而要求咨询者具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如有些文化背景的来访者把目光接触当成是感兴趣的积极信号,而有些文化背景的来访者则更习惯于较少的目光接触。

当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文化习俗不确定时,直接与来访者讨论什么类型的行为令他们感到舒服将会是更安全稳妥的办法。

一般而言,在我国更多接触的是亚裔文化背景的来访者,该文化中体现出较其他文化严格的等级制度,因而更有可能将咨询者看作是专家和权威。

在会谈中,对亚裔来访者礼仪上的尊重非常重要。

刚开始时“先生”、“女士”或“小姐”的称谓不能省略,除非来访者本人提出直接称呼其名。

当亚裔来访者面临不确定的情景时,往往不会直接表达出来,要么是礼貌地表示赞同,要么是保持沉默以示对咨询者的尊重,这就需要咨询者注意其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三)尴尬情境

很多时候咨询是不会以理想的状态发展的,当咨询者表示会谈已经开始,来访者会如何反应呢?

有时来访者会保留开始的权利,让咨询者决定话题,而来访者则保持沉默。

对这一类情况,咨询者可以先用眼神示意,由来访者决定话题,或者以开放式、非指导式的问题开始,如“今天想说些什么”。

有些来访者一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或者干脆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咨询者要先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对于他们所感到的困难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如果来访者依然感到困难,这时可以给予特定的提示。

有的来访者开场白十分奇特,会让你怀疑他们当前是否正常。

比如这样的开始:

“我想吃你的脑子,昨天做梦时真的吃了,味道很不错呢!

”“看到你还活着,这下我就放心了。

”“你是医生,你应该知道我有什么问题的。

”这时的咨询者不能保持沉默,即时的处理办法是透过来访者的话题了解其背后的本质。

如“吃脑”的开场白可能反映了来访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饥饿感,以及符号化的投射──想和咨询者一样有一个好的脑子。

知道背后的意义,往往能使咨询者更深入地了解来访者,将奇怪的开始有效地利用。

面对这三种情况,除上述应对方法之外,咨询者也可灵活选择前面所介绍的开始会谈的技巧。

如对儿童而言,绘画切入也是一个较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对沉默的来访者来说,解梦或自由联想亦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

第三节 不同治疗方法的开始模式

一、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贝克(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