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444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

《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docx

金属技术监督名词解释判断题

名词解释

1、铁素体:

碳原子溶入α铁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F表示。

2、奥氏体:

碳原子溶入γ铁中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表示。

3、珠光体:

是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通常呈片层状相间分布,用符号P表示。

4、石墨:

碳的一种同素异构体,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是铸铁中常出现的固相。

其空间形态有片状、球状、团絮状、蠕虫状等。

5、碳素钢:

含碳量为0.02%~2.11%的铁碳合金,也称为碳素钢。

在钢中不含有意加入的其他合金元素,按含碳量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6、优质碳素钢:

是指在碳素钢中含S≤0.040%,P≤0.040%。

7、铸铁:

碳含量大于2.11%的铁–碳–硅合金的统称。

此外还含有少量锰、磷、硫和其他微量元素。

根据碳在铸铁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形状和形成过程,可分为灰口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白口铸铁五大类。

8、铸钢:

碳含量低于2.11%的铸造铁–碳–硅合金的总称。

按合金元素的含量可分为碳素铸钢,低合金铸钢,中合金铸钢和高合金铸钢。

9、低碳钢:

含碳量小于等于0.25%的碳素钢。

10、合金钢:

为改善钢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在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适量合金元素的铁碳合金。

按所含合金化元素总量的多少可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

11、低合金钢:

在碳素钢基础上,含有一定量的硅或锰合金元素以及少量其他合金元素,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的合金钢。

亦可称为普通低合金钢。

12、中合金钢:

合金元素总含量为5%~10%的合金钢。

13、高合金钢:

合金元素总含量为超过10%的合金钢。

14、不锈钢:

具有抵抗大气、酸、碱、盐等腐蚀作用的合金钢的总称。

15、铸造:

将熔融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铸型型腔,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工艺。

16、锻造:

对金属毛坯施加压力或冲击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几何形状、尺寸和组织性能的锻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17、定桨距失速调节:

利用高风速时升力系数的降低和阻力系数的增加,限制功率输出的增加,在高风速时保持近似恒定。

18、变桨距调节:

高风速时,通过转动整个或部分叶片安装角以减小攻角,进而减小升力系数,达到限制功率的目的。

19、主动失速调节:

利用桨距调节,在中低风速区可优化功率输出,在高风速区维持额定功率输出。

20、强度: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21、塑性:

断裂前材料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常用的塑性判据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2、无损检测:

在不损伤构件性能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检测构件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能和组织状态,以及查明构件金属表面和内部各种缺陷的技术。

23、应力:

物体受外力作用后所导致物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内应力。

24、应变:

由外力所引起的物体原始尺寸或形状的相对变化,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5、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是金属在拉应力和特定的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破坏现象。

26、缩孔:

铸件、焊缝等在凝固时,由于不均匀收缩所引起的凹缺陷。

27、夹层:

钢板轧制时,由于钢锭中存在气泡、大块的非金属夹杂物和未完全切除的残余缩孔而引起的与钢板表面平行或基本平行的钢板分层,亦称离层。

28、均匀腐蚀:

在金属材料的整个暴露表面或大面积上均匀地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金属宏观变薄的现象,被称为均匀腐蚀。

又叫一般腐蚀或连续腐蚀。

29、局部腐蚀:

与环境接触的金属表面局限于某些区域发生的腐蚀。

按腐蚀形态可分为点腐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电偶腐蚀、选择性腐蚀、应力腐蚀等。

30、脆性断裂:

宏观上,断裂前几乎不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一般不大于1%),断口齐平,断裂构件的两边裂口对接时,裂口吻合完好,断面上常呈现出冰糖状结晶颗粒,微观上没有明显的塑性流变痕迹的断裂。

其断口分为两种:

与最大拉应力方向垂直的平断口和与最大拉应力方向呈45°交角的斜断口。

断裂时的工作应力往往低于材料的屈服应力。

32、塑性断裂:

宏观上,断裂前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构件尺寸有明显变化,断面对接时,裂口不能很好地吻合,断面上常呈现出暗灰色的纤维状特征,微观上有明显的塑性流变痕迹的断裂。

断裂时的工作应力往往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极限。

33、焊接:

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结合的一种方法。

34、手工焊:

手持焊炬、焊枪或焊钳进行操作的焊接方法。

35、母材金属:

被焊接的金属材料的统称。

36、热影响区:

焊接或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但未熔化)的影响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

37、熔合线:

焊接接头横截面上,宏观腐蚀所显示的焊缝轮廓线。

38、焊缝:

焊件经焊接后所形成的结合部分。

39、余高:

超出母材表面连线上面的那部分焊缝金属的最大高度。

40、焊接工艺:

制造焊件所有有关的加工方法和实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备、材料选用、焊接方法选定、焊接参数、操作、要求等。

41、焊接工艺评定:

为确保焊接接头的性能能够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按相关的焊接工艺评定规程,对拟定的焊接工艺进行评定的工艺过程

42、焊前预热:

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

43、焊接应力:

焊接构件由焊接而产生的内应力。

44、焊条:

涂有药皮的供手弧焊用的熔化电极。

它由药皮和焊芯两部分组成。

45、焊丝:

焊接时作为填充金属或同时作为导电体的金属。

46、焊芯:

焊条中被药皮包裹的金属芯。

47、药皮:

压涂在焊芯表面上的涂料层。

48、保护气体:

焊接过程中用于保护金属熔滴、熔池及焊缝区的气体,使高温金属免受外界气体的侵害。

49、焊渣:

焊后覆盖在焊缝表面上的固态熔渣。

50、坡口:

根据设计或工艺需要,在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并装配成的一定几何形状的沟槽。

51、未焊透:

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

对于对接焊缝也指焊缝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现象。

52、失速控制:

利用气流流经翼型时,随着迎角的增加,翼型上的气流边界层逐渐从翼型表面分离,并最终完全脱离翼型表面的原理进行的。

53、变桨距控制:

应用翼型的升力系数与气流迎角的关系,通过改变叶片的桨距角而改变气流迎角,使翼型升力变化来进行调整。

54、风轮直径:

风轮在旋转平面上的投影圆的直径。

55、风轮扫掠面积:

指风轮在旋转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56、机舱:

设在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顶部内装有传动和其他装置的机壳。

57、叶片:

使风轮旋转并产生空气动力的部件。

58、叶片扭角:

是叶片翼型几何弦与参考几何弦的夹角。

也可定义为叶片各剖面弦线和风轮。

59、风能密度:

气流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风能。

60、盐雾:

悬浮在空气中含有氯化钠的微细液滴的弥散系统,是海洋性大气运行的显著特点之一。

61、飞车:

风力发电机组制动系统失效,风轮转速超过允许或额定转速,且机组处于失控状态。

62、安全链:

由风力发电机组重要保护元件串联形成,并独立于机组逻辑控制的硬件保护回路。

63、底层处理:

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金属喷漆,涂层为60μm厚的锌或锌/铝。

然后用双组分复合环氧树脂漆在锌层上喷涂,涂层厚度约为20μm。

64、中间层喷漆:

用双组分复合厚膜环氧树脂漆喷漆,漆层厚度约为90μm。

65、面层喷漆:

用双组分复合聚氨酯漆喷封,漆层厚度为干膜50μm。

66、未熔合:

熔焊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

67、夹渣:

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焊渣。

68、气孔:

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

气孔可分为密集气孔、条虫状气孔和针状气孔等。

69、咬边:

由于焊接参数选择不当,或操作方法不正确,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

70、焊瘤: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之外未熔化的母材上所形成的金属瘤。

71、热处理:

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72、表面热处理:

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73、局部热处理:

仅对工件的某一部位或几个部位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74、酸性焊条:

熔渣以酸性氧化物为主的焊条称为酸性焊条。

75、碱性焊条:

熔渣以碱性氧化物和氟化钙为主的焊条称为碱性焊条。

76、电力技术监督:

在电力规划、设计、建设及发电、供电。

用电全过程中,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依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程,采用有效的测试和管理手段,对电力设备的健康水平及与安全、质量、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进行监测与控制,以确保其安全、优质、经济运行。

77、风力发电技术监督: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超前预控、闭环管理”的原则,以质量为中心,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程为依据,以计量、检验、试验、监测为手段的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对风力发电场规划、建设和生产实施全过程技术监督管理的活动。

78、发电企业:

从事电能生产及经营管理的企业。

79、电网企业:

从事电能输送和销售及经营管理的企业。

80、重要电力用户:

以110kV(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电网或对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的用户。

81、故障检修:

设备发生故障或其他失效时进行的检查、隔离和修理等非计划检修方式。

82、定期维护:

根据设备磨损和老化的统计规律,事前确定检修等级、检修间隔、检修项目、需用备件及材料的计划检修方式。

83、状态检修:

根据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态,在故障发生前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检修的预知检修方式。

84、状态监测:

通过对运行中的设备整体或其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以判断其运转是否正常,有无异常与劣化的征兆,或对异常情况进行跟踪,预测其劣化的趋势,确定其劣化及磨损程度等行为。

85、达克罗涂层:

由鳞片状锌、铝粉片、无水铬酸、还原剂、分散剂、pH控制剂、蒸馏水组成的混合溶液,经过喷淋或浸泡、甩干涂覆在零部件表面,然后再经过260~330℃烘干固化后形成的一种涂层。

86、主动偏航:

采用电力或液压拖动完成对风动作的偏航方式。

(JB/T10425.12004)87、被动偏航:

依靠风力通过相关机构完成对风动作的偏航方式。

常见的有尾舵、舵轮和下风向自动对风三种。

(JB/T10425.1-2004)

88、制动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中起制动作用的装置的总称,一般包括气动制动装置和机械制动装置。

(JB/T10426.1-2001)

89、电力金具:

连接和组合电力系统中各类装置,起到传递和机械负荷、电气负荷及某种防护作用的金属附件。

90、水平轴风力机:

风轮轴基本上平行于风向的风力机。

91、垂直轴风力机:

风轮轴垂直的风力机。

92、扫掠面积:

垂直于风矢量平面上的,风轮旋转时叶尖运动所生成圆的投影面积。

93、风力发电机组轮毂:

将叶片或叶片组固定到转轴上的装置。

94、塔筒筒体:

由筒节、法兰和其他零件组焊成一体的部件。

95、风机基础环:

埋入地基混凝土中塔体的支承部件。

96、塔筒塔体:

基础环以上、偏航回转支承以下所有的筒体和附件组装成的总体。

97、扭矩扳手:

扭矩扳手是一种带有扭矩测量机构的拧紧计量器具,它用于紧固螺栓和螺母,并能测量出拧紧时的扭矩值。

98、大型部件检修(DL/T797-2012《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

大型部件检修是风电机组叶片、主轴、齿轮箱、发电机、风电机组升压变等的修理或者更换。

99、风机制动器:

能降低风轮转速或使其停止旋转的装置。

100、切入风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