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会句子的妙处应用心去品读,并仔细揣摩句子所以含的思想感情,还要了解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
第1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桥”比喻成“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欠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第2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鸟儿不是在呜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文章中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如“你好,汩汩的溪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
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等等。
(3)草虫的村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和建筑工程师。
2.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说一说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表达作者独特感受的句子,认真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回忆自己亲近自然、观察小虫的生活经历,畅谈自己的体会。
文章的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如,作者将迷路的甲虫想象成行侠仗义的游侠,表达了对小虫的喜爱与赞美。
再如,作者把甲虫振着翅膀的声音比喻成“灵泉”。
在作者心中觉得甲虫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从山涧流出来的荚妙的泉水声,这声音像一首曲子,既动听又有自己的韵味,而且作者感到这声音“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对甲虫的喜爱之情。
我也有过很多这样美好的体验,例如,在夏日的夜晚,池塘里青蛙的”声仿佛是音乐家们进行的一场大合奏,而蜘蛛却无心欣赏青蛙的演唱,认真地织着网。
再如,每当春天到来时,一些候鸟就来到了北方,它们穿着各色的彩装,唱着美妙的歌声,为春天增添了无穷的色彩。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神俱美,是积累语言的良好素材,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
小练笔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
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
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这次小练笔是写自己熟悉的小虫,同学们可以调用生活的积累,也可以进行一次观察。
每只小虫都会有自己特殊的外形,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习性和生活天地,我们只有清楚地了解这些,文章才会写得生动、具体、逼真。
另外,同学们要充分利用本单元所学的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使笔下的小虫有情有意。
范文参考
螳螂
螳螂的长相十分特别,三角形的小脑袋上长着两只大大的眼睛,向外鼓着,细细的脖子下面连着长长的大肚子,背上拖着一双绿色的翅膀,尤其是胸前长着一对威武的大刀,时常挥舞着,活像一个得胜的大将军。
螳螂喜欢出没在草丛之间,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昆虫。
它那满身的绿装使人很难发现它的踪迹,有时它在草叶上静静地趴着,等待着猎物的出现,大多时候它会主动出击,悄悄地靠近猎物,当达到能够攻击的距离时,就闪电般地伸出大刀,活像一个快刀手似的,一下子将猎物制服,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慢慢地享用。
螳螂你真是昆虫王国里的勇士。
(5)詹天佑
和同学讨论:
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的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如,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
创造性地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等等,都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才能。
2、默读课文,试画一个示意图,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再借助:
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
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读懂课文内容,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试画示意图并解说火车的走法。
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
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
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
(6)怀念母亲
1.默读课文。
作者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
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作者所说的“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指自己的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
从以下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
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
”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人梦。
(“频来人梦”是什么意思?
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人梦”的原因吗?
)“频来入梦”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
因为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
因为作者身在异国他乡,远离了祖国和亲人,心中有忧愁,有思念;
但是在远离故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生活的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心中自然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与之相伴。
所以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虽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在我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
3.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读气读-,并抄写下来。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
天色阴得如黑夜。
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9)穷人
说说课文讲了二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出海捕鱼,他的妻子桑娜收养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归来后,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孩子,使桑娜内心豁然开朗,两颗善良、淳朴的心印在一起,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2.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有感情地读—读,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这篇课文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如环境描写: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卢中安静地睡着。
”人物对话:
“‘嘿,我回来啦,桑娜!
”哦,是你!
’……‘你怎么啦?
不愿意吗?
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心理活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广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盱!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夫妇是勤劳、善良、充满爱心的人。
3.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老师指导文章的第1自然段作者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同学们可以认真抄写下来,作为自己的语言积累。
(11)唯一的听众
说说“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略。
(2)说说“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解决这个问题要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我”的几次心理和行动上的变化,寻找导致“我”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
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老师指导
阅读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的阅读才更有价值。
这篇文章的很多地方都蕴含了“我”和老教授之间的真挚感情,仔细品读一下,把自己不理解或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一起研究解决。
(1)老人的耳朵并没有聋。
之所以说自己耳朵聋了,是因为老人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
出于对“我”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2)因为在“我”心中老人是唯一的知音,在“我”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3)因为从老人的眼睛里“我”读出了她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感到欣慰,读出了老人对“我”更高地期望。
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3.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
这篇文章语言真挚,感人至深,同学们找出打动自己的句子,反复品读,然后认真抄写在积累本上。
如“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13)只有一个地球
跟同学讨论:
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老师指导同学们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课文的知识点,理解课文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句与同学们展开讨论。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
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
最后告诉人们:
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说它可爱,是因为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裹着水蓝色的“纱衣”,她既像人类的母亲,又像生命的摇篮,既美丽壮观,又和蔼可亲,没有她,就没有人类和生命;
说它容易破碎,是因为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就像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而且它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不顾后果地滥用,地球很容易受到破坏,给人类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1)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老师指导理解句子,首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然后再结合词语的意思联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本来”即原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资源在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的情况下应该能够再生,长期为人类作贡献。
“本来”一词点叫这些资源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人类无节制开采和破坏却改变了它。
(2)“至少”是副词,最小限度。
“至少”一词点明了到现在为止,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警告人类,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我们应积极保护它。
3.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本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例如: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两句话都是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再如: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这里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读下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1)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2)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老师指导体会句子的含义,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思维空间,展开思维联想,认真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
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
(2)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风霜雨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
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人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3)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
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看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
3.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口叹息。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土地存留着我们亲人的生命。
选做题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
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水资源是我们地球上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我们身边经常见到的自然资源,然而,我们是否做到了珍爱这种虽然常见但又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呢?
在我居住的城市里,在一条步行街的尽头,有一口自来水的上水井,这可真是一口“神奇”的水井,无论春秋冬夏,细细的水流永不停息。
夏天流出了一条小溪,冬天淌出了一条冰河。
看到这白白浪费的水资源,我们怎能不痛心呢?
老师在平时常教育我们要随手关掉水龙头,可这支大水龙头谁来关呢?
难道就让它这样永远地流下去吗?
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共同珍爱水资源,一同来珍爱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吧!
不要忘记,当自然资源枯竭的时候,那也就是我们人类灾难降临的时候.
(17)少年闰土
背诵第一自然段
2.和同学交流:
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
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以“我”记忆中的闰土看瓜刺猹的形象为切入点,描述了“我”和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讲述了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通过这几件事的描写,一个聪明能干、知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乍形象,便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3.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同学们在理解过程中,首先要读懂课文内容,然后再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认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①“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慨的句子。
“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上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一小块天空,表达了作者对广阔天地、对农村生活的无限向往。
4.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
描写外貌的句子: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怕。
羞,只是不怕我……
体会:
闰土是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很受大人喜爱的海边少年形象。
描写动作的句子: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又,轻轻地走去……体会:
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闰土是个很勇敢的少年。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鲁迅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第一部分具体写送花圈、挽联的人多,说明鲁迅受到万众敬仰爱戴;
谈《水浒传》体现了他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
笑谈“碰壁”表现他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斗争的精神;
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反映鲁迅对劳苦大众深深的爱。
几件事都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相得多的高尚品质。
2.说说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的联系,试着给每,,部分加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后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
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
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因。
几部分的小标题分别是:
①深切怀念②谈《水浒传》③笑谈“碰壁”④救助车夫⑤关心女佣
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画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交流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①“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从这些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②“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4.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词句,如,“恍然大悟”“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读一读,想一想,并抄下来。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21)老人与海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2默读课文,说说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情”,结合课文容,跟同学讨论: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意想不到的事情”,同学们可以重点抓住课文第15~17自然段中描写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的动作来进行理解。
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同学们可以从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上去感悟。
“意想不到的事情”是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呜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发生这种事情的原因是:
十多年来,老人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所以当老人去世时,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3.读读下面的句子,交流一下从加点的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把句子抄下来。
(1)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它们大声呜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老师指导体会句子,首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透过这些词语,考虑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突出什么?
进而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第一句我们可以体会到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
从而再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
从第二句我们可以体会到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23)最后一头战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话讲讲这个故事。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
如,嘎羧要离开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
本文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比较远,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我们要善于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补己之短。
嘎羧要离开寨子时,披挂象鞍,是为了再现当年英武豪迈的气概,是为了追忆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场面,是为了缅怀一同浴血搏杀的同伴们。
值得同学们讨论的问题还有很多:
如,“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
”“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
”等。
3.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