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3845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WB含参考答案Word下载.docx

2.镇痛和抗炎机制:

(1)外周抑制PGE,借以抑制5-HT等;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炎性介质;

(2)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皮层下感觉神经传递。

7.简述沙利度胺(反应停)的临床应用进展。

反应停最初在欧洲作为镇吐剂用于临床,1961年明确发现该药可引起婴儿海豹肢畸形,导致该药迅速撤出市场。

随后的研究发现,反应停对许多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治疗效果。

如HIV诱导的疱疹性口腔炎、白塞氏综合症、移植物抗宿主病、难治性克隆病及肿瘤等。

8.简述抗氧化剂药物研究进展。

1.抗氧化剂药物的作用方法包括三方面:

阻止活性氧的过度产生;

清除过量产生的活性氧;

防止或减轻活性氧对机体的损害。

2.主要包括以下一些药物:

⑴维生素及及内源性物质,如VitE、VitC 、VitA、谷胱甘肽等;

⑵活性氧防御酶,如SOD、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辅酶Q类等;

⑶微量元素,如硒;

⑷植物药及其有效成分,如银杏、丹参、云芝等。

9.简述四环素类药物治疗牙周炎的非抗菌机制研究进展。

四环素类药物除了良好的抗菌作用外,还具有调节宿主反应的非抗菌作用机制。

1.胶原酶抑制作用:

四环素类药物通过与胶原酶活化所必需的金属阳离子络合,抑制胶原酶的产生与分泌,这种作用不依赖其抗菌活性。

2.对骨组织细胞的影响: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四环素类药物能抑制骨组织的溶解或吸收。

3.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小剂量四环素类药物就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结缔组织的附着,有助于已经破坏的牙周组织再生与重建。

四环素类药物在牙周炎治疗药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0.简述维生素B1在临床治疗中的新用途。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临床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亦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如神经炎、心肌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发现维生素B1有许多新用途,对其它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慢性铅中毒、婴幼儿腹泻、妊娠呕吐、早老性痴呆、顽固性呃逆、舌炎等。

11.简述孕激素对骨代谢的间接作用。

孕激素对骨代谢的间接作用有很多途径,主要有:

⑴可在体内转换成雌激素;

⑵与降钙素有协同作用,降钙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也可以防止其他细胞转换为破骨细胞,同时,可增加肾脏对钙离子的清除;

⑶与糖皮质激素相拮抗;

⑷可影响多种细胞因子。

12.简述碳酸锂的临床新用途。

碳酸锂可以抑制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促进其再摄取,因而具有抗躁狂作用,主要用于躁狂症。

其新用途有:

1.防治粒细胞减少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急性菌痢、腹泻,治疗贪食症。

3.甲状腺功能亢进。

4.月经过多、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13.简述雌激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1.体内长期高水平雌激素的刺激可导致某些组织的癌变。

雌二醇及其几种代谢产物均有显著的致癌作用。

2.雌二醇可通过诱导原癌基因活化、抑制抑癌基因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增强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及促进肿瘤组织、周围微血管形成而发挥其促癌效应。

3.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与细胞内蛋白质和DNA结合、或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间接损伤DNA来发挥其致癌作用。

14.简述基础药理学研究方法和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基础药理学方法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研究药物与动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临床药理学方法以人为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健康志愿者或病人,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体内过程及新药的临床评价等。

15.简述维甲酸类药物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对维甲酸类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已合成了三代维甲酸类药物;

第一代非芳香维甲酸类,包括维生素A自然代谢产物,在合成时改变了其末端极性基团,如反式维甲酸和顺式维甲酸;

第二代单芳香维甲酸类;

第三代多芳香维甲酸。

16.简述青霉素类抗生素用量加大出现的不良反应。

(1)中枢症状,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称为“青霉素脑病”;

鞘内或脑室内注入青霉素类,引发脑膜刺激症或神经根刺激症出现颈项强直、头痛、呕吐、感觉过敏、背及下肢痛等症状;

大剂量可致高热、惊厥、昏迷、尿潴留、呼吸和循环衰竭;

有的可致新生儿颅内压升高。

(2)连续应用几天可引起低钾血症,致精神不振、乏力、腹胀、心悸等;

也可无症状。

心电图检查可见有关异常,尚有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博、房性早博、血气分析异常及代谢性碱中毒等。

17.简述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机制的近代解说。

⑴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

细菌可产生β-内酰胺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等。

这些酶都可催化相应的药物分解而灭活,失去抗菌作用。

⑵细菌外膜的通透性改变阻止药物进入菌体抵达靶位。

⑶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青霉素结合蛋白是细菌细胞膜上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蛋白,其结合量及亲和力降低,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细菌改变靶蛋白的亲和力也产生耐药。

⑷改变药物传递通道:

减少抗菌药物的摄入。

以上各点尚具有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

18.WHO提出的合理用药标准是什么?

WHO早在70年代便提出合理用药标准,主要内容是:

“用适宜的药物,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品供应,正确地调配处方,在正确的剂量、用药间隔、用药日数下使用药物,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30多年来,合理用药观点已广泛被接受,开展了大量研究,采取了许多措施。

19.简述喹诺酮类药物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此阶段有萘啶酸等3个品种,它们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有活性,而对革兰阳性菌和绿脓杆菌几乎无活性。

第二阶段:

以吡哌酸为代表,其抗菌谱与萘啶酸大体相同,但抗菌活性更强,而且对绿脓杆菌也有活性。

第三阶段:

此阶段有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产品。

它们的抗菌谱扩大为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葡萄糖非发酵菌,并且其活性强。

均有很好的组织渗透性。

第四阶段:

此阶段有司帕沙星等3个品种,它们的抗菌谱与药代动力学性质同第三代产品相比无十分明显差异,但突出特点为抗菌谱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类抗菌药中最广的。

20.简述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按照应用范围不同,分为治疗深部霉菌病和治疗浅部霉菌病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后者有灰黄霉素等可供外用的药物,如水杨酸、硫化硒等。

近年来开发的唑类抗霉菌药,如咪康唑、酮康唑等属广谱的抗霉菌药,对深部或浅表霉菌病都可适用。

抗霉菌药都有较强的毒性,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酮康唑类和灰黄霉素的肝毒性,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21.简述咪唑类抗真菌药的作用及发展概况。

咪唑类抗真菌药为合成的抗真菌药。

抗真菌作用与两性霉素相似。

此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抗真菌药。

其抗真菌谱广,真菌对其产生耐药性较缓慢,毒性也小。

其临床上应用的药物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主要有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

第二代是酮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疗效优于第一代。

第三代是氟康唑,亦为广谱抗真菌药,主要用于念珠菌病与隐球菌病。

22.简述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作用特性。

新药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仿,但与红霉素相比,增强了对流感嗜血杆菌、粘膜炎莫拉菌等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其中以阿奇霉素为最强,其次为克拉霉素;

并加强了对厌氧菌、军团菌、衣原体等病原体的作用,罗红霉素、米欧卡霉素对诱导产生的某些耐红霉素菌株亦有抗菌作用,新品种与红霉素相仿,对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抗菌后效应。

与红霉素不同的是,它们对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亦有抗菌后效应。

23.简述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倡导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医师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药物基因组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药物总的药理学作用并不是单基因性状,而是由编码参与多种药物代谢途径、药物处置和药物效应的多种蛋白的若干基因决定的。

因此,依据病人基因组特征优化给药方案,真正做到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实现由“对症下药”到“对人下药”,即给药方案个体化,才能取得高效、安全、经济的最佳治疗效果。

24.简述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的临床新用途。

硝酸异山梨醇酯又名消心痛,用于心绞痛治疗已100多年,疗效可靠。

后来又用于高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

其在内科临床有如下新用途:

顽固性呃逆、脉管炎疼痛、支气管哮喘、咯血、急性肺水肿、门脉高压症。

25.简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胃肠道不良反应:

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和溃疡等,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2.皮肤反应:

如皮疹、剥脱性皮炎等;

3.肾脏损害:

包括急性肾衰、尿潴留、急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等。

4.肝脏损伤:

轻者为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细胞变性坏死;

5.其他:

如心血管、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

26.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

1.作用于受体:

许多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结合后所产生效应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效应相似,称为激动药;

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质的作用,并可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称为阻断药。

2.影响递质:

影响递质的合成、释放、转运、存储和转化。

27.简述维生素C用于治疗肝炎及合理应用。

维生素C可激活脯氨酸羟化酶,促进胶原纤维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出血的可能性。

另外,由于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均可造成维生素C的摄入量减少。

所以,维生素C作为肝炎治疗的辅助用药,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量:

每次100mg,每日3次口服。

28.简述目前治疗胃溃疡药物按作用方式的分类。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较多见,近年来由于对该病发病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其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类:

(1)抗酸药。

(2)抑制胃酸分泌药。

(3)胃粘膜保护剂。

(4)抗幽门螺杆菌药。

29.简述H2受体拮抗剂的药理进展。

H2受体拮抗剂选择性抑制胃酸分泌,并能拮抗胃泌素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胃酸作用。

H2受体拮抗剂的化学结构与组胺有相似之处,现已发现到了第三代。

1.第一代H2受体拮抗剂为西咪替丁通过数以百万计病人的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

2.第二代为雷尼替丁,由于该药临床效果比第一代的西咪替丁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小,将取代西咪替丁。

3.第三代药物有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已研制成功上市。

H2受体拮抗剂的换代产品还在研究发展中。

30.简述茶碱的时辰药理学。

茶碱的药动学参数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上午给药,F及t1/2均较高,故血药浓度亦较高;

下午及晚上给药,F及t1/2均有明显下降;

晚上清除率较上午、下午为高。

31.简述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剂型研究概况。

近年来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剂型研究包括眼内、鼻腔、口腔、舌下和直肠给药系统,主要有:

(1)胰岛素眼用液。

⑵胰岛素鼻腔用微球、粉剂、喷雾剂、胶浆。

(2)其他还研究了胰岛素微乳、胰岛素口腔贴、胰岛素直肠用软胶囊、凝胶栓、植入剂、微丸、微囊等新剂型。

32.老年人用药时产生药源性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是什么?

1.原因有:

⑴药物滥用;

 ⑵饮食失调和营养缺乏;

 ⑶慢性病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生理机能和器官功能减退.(5)各种原因引起的药物依从性差(如随意增减剂量、忘服、误服)及重复用药等。

2.老年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1)抗高血压药物;

(2)抗心律失常药;

(3)抗微生物药;

(4)强心苷类药物。

33.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是什么?

不少药物在老年人比在青年人更易引起副作用,所以用药一定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诊断确定用药;

 

2.用药从简,严格地遵循个体化原则,寻求最佳剂量;

3.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

4.加强药物监测;

5.注意老年人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

34.简述奥美拉唑的作用特点和适应证。

本品为壁细胞H+/K+-ATP酶(质子泵)的特异性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对基础胃酸和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都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强而维持时间久(持续24h以上),溃疡愈合率略高于H2受体阻断剂。

主要在肝脏代谢,约80%尿中排出。

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难治性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道炎、胃泌素瘤及胃出血。

35.何谓抗生素后效应?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当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其是抗生素药效学的一个重要特性。

1.粘液分泌促进药:

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反射性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

由于分泌物主要是浆液,故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2.粘痰溶解药:

粘痰溶解药是一类能改变痰中粘性成分,降低痰的粘滞度使之易于咳出的药物。

36.简述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类抗HIV药物的作用机制。

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首先被宿主细胞胸苷酸激酶磷酸化为三磷酸代谢物,与相应的内源性核苷酸三磷酸盐竞争反转录酶,并被插入病毒DNA,导致DNA链合成终止;

也可抑制宿主DNA多聚酶而表现细胞毒作用。

37.简述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1.科学发现用药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2.为药品临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合理用药。

3.建立用药人群数据库,是药品上市后的管理监测规范和实用,提高药物警戒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事件(ADE)。

4.通过对ADR因果关系的了解和判断,有助于改进医师的处方决策,提高处方质量。

38.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喹诺酮类药物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为作用点,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活性,造成染色体上不可逆损害,阻碍DNA复制,并且与DNA的SOS修复有关联,使细胞失去分裂功能而起抗菌作用。

除此之外,其杀菌作用的出现可能是喹诺酮类药物使细菌产生新的粘肽水解酶或自溶酶,最终导致细菌产生溶菌。

39.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细菌产生耐药性与酶对抗生素的修饰或破坏、膜通透性改变、细菌能主动外排抗生素、新靶位的改变或产生药物靶位的过度表达有关。

只有了解以上产生细菌耐药性的机理及相互关系,才能帮助我们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有目的地开展新的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保证抗菌治疗的成功。

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对策:

⑴合理使用抗生素。

⑵开发新的抗生素,改造现有药物。

⑶使用生物制剂。

40.简述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

1.胆碱受体:

能与Ach结合的受体为胆碱受体或乙酰胆碱受体。

可分为N胆碱受体和M胆碱受体。

2.肾上腺素受体:

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又可分为α肾上腺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

3.多巴胺受体:

能与多巴胺受体结合的受体。

4.突触前膜受体:

通过正反馈或负反馈来调控递质的释放,影响效应器官的反应。

41.简述血浆药物浓度与药效的关系。

血药浓度可划分为三个范围:

无效范围、治疗范围与中毒范围。

治疗范围或称有效血浓度范围是指最小有效浓度与最大耐受浓度之间的范围。

就多数人来说,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之内,药物显效而无毒。

低于其下限,疗效不佳;

高于其上限,常致毒性反应。

42.简述何谓表观分布容积?

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血药浓度和体内药量的比值是恒定的。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所用药物剂量,按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血药浓度来估计的体液的容积。

由于它并不代表真正的容积,故称表观分布容积。

可用于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的大小。

43.简述基因工程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品,这类药物是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分子组成重组DNA分子后转移到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并使目的基因在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表达,然后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大规模生产目的基因表达的产物。

44.遗传变异对药理学的影响有哪些?

近20余年的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变异对药理学的影响大致可归纳为两大方面:

(1)药代动力学缺陷影响,并最终反映在药效学上的变异。

(2)药效动力学缺陷,系指因效应器官,组织细胞或受体的遗传性缺陷,使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产生量或质上的变异。

45.简述什么是遗传药理学?

药物作用的差异有些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影响的学科称遗传药理学。

它是药理学与遗传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比较复杂,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是主要因素。

46.简述何谓药源性疾病及其分类

当药物作用到人体发挥药理作用时,有时产生一些与治疗作用不需要的反应,进而造成机体产生某些病理性变化,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症状,这种疾病叫做药源性疾病。

其分类如下:

(1)量效关系密切型;

(2)量效关系不密切型;

(3)长期用药致病型;

(4)药后效应型。

47.简述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和药物的时间-效应关系。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是指一定范围内同一药物剂量增加或减少时药物效应也相应增加或减少;

药物的时间-效应关系,从给药开始,到效应出现,效应达高峰,效应消失,直至药物从机体内完全消除,这段时间过程称为时效关系。

48.简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指在一定的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作用的差异性。

这种选择性决定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选择性强的药物作用范围窄,选择性差的药物作用广泛。

药理效应选择性强的药物临床应用时针对性强,无关的效应相对较少。

49.简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所谓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即药物一方面可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利于治病,称治疗效应。

另一方面可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改变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包括:

毒性反应、副作用、继发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1.简述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50.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

1.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具有独特的抗菌作用机制,与其他类抗菌药物无明显交叉耐药。

2.口服吸收好,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体液及组织内浓度高。

3.多数品种为口服制剂,其血浆t1/2较长,某些品种可供注射给药。

51.简述异丙肾上腺素不宜用于治疗休克的原因。

异丙肾上腺素主要舒张骨骼肌血管,而对休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肾、肠系膜和冠脉等舒张作用较弱,不能明显的改善组织的微循环障碍,同时该药显著地增加心房和心肌耗氧量,对休克也不利,故目前临床已少用。

52.简述我国流感疫苗的有关进展情况。

目前我国批准的流感疫苗有3 种:

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到目前为止,接种流感疫苗是防治流感的基本手段,可以预防同型流感病毒的感染,并降低死亡率。

目前广泛应用的灭活流感疫苗在同型免疫情况下,对健康人的保护率可达70 %~

90 % ,但对儿童和老年人的保护率仅40 %~60 %。

由于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

53.简述呋塞米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水与电解质紊乱,常为过度利尿所致,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碱血症等。

2.高尿酸血症和高氮质血症;

3.胃肠道反应;

4.耳毒性,呈剂量依赖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

54.利血平与普萘洛尔合用有何危害?

1.普萘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断剂,能与β-受体相结合,出现降压作用。

而利血平能使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耗竭,降低血压。

因此,利血平与普萘洛尔合用降压作用相加。

2.利血平又能使心脏的儿茶酚胺耗竭,增强普萘洛尔的β-受体阻断作用,导致心脏的交感神经冲动减弱,发生危险。

55.何谓首剂现象?

首次给药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称之为首剂现象或首剂效应.与药物本身作用强烈,使患者不能耐受有关。

如哌唑嗪可致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等,其发生原因可能是阻断交感神经的缩血管效应,扩张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所致。

56.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能同时应用麻黄素吗?

麻黄素为中枢兴奋及升压药物,多次滴用,可通过鼻粘膜吸收而使血压升高。

两者升压作用相加,能使患者血压大幅度升高,甚至可能引起高血压危象。

因此,不能同时应用。

57.简述作用于钾通道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1.分类:

作用于钾通道的药物包括钾通道阻滞药和钾通道开放药,它们通过阻滞或促进细胞内K+外流而产生各种药理作用。

2.钾通道开放药的临床应用为:

⑴抗高血压作用;

⑵抗心绞痛及抗心肌梗死作用;

⑶心肌保护作用;

⑷抗心律失常;

⑸充血性心衰;

⑹扩张脑血管。

58.简述应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注意事项。

1.常致胀气,多在继续用药中消失;

可通过缓慢增加剂量和控制饮食减轻反应程度。

2.与胰岛素或磺脲类合用,可增加低血糖危险。

3.就餐时与最初几口食物一起嚼服最适宜。

4.和胰岛素合用中,如产生低血糖,须服葡萄糖而不是普通食糖来调节血糖。

59.试述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 解热作用:

主要是影响散热过程,其作用部位在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表现为血管扩张与出汗增加等。

2.镇痛作用:

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能减弱炎症时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对末梢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对各种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痛、关节痛及痛经等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3.抗炎抗风湿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