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3654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9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

《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伏电站运行规程资料文档格式.docx

DL/T1040-2007电网运行准则

DL/T623-1997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调度自动化调度管理规程

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DL/T572-2010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639-1997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

DL/T603-200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断路器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

《电力系统调度管理规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调度管理规程》

DL/T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GB16806-2006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DL/T961-2005电网调度规范用语

逆变器技术手册、逆变器用户手册

相关设备说明书

3术语与定义

3.1设备状态定义

3.1.1一次设备状态

3.1.1.1运行状态:

指设备或电气系统带有电压,其功能有效。

母线、线路、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等一次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是指从该设备电源至受电端的电路接通并有相应电压(无论是否带有负荷),且控制电源、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满足运行要求。

3.1.1.2热备用状态:

指设备已具备运行条件,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满足带电要求,经一次合闸操作即可转为运行状态的状态。

母线、线路等电气设备的热备用是指连接该设备的各侧均无安全措施,各侧的断路器全部在断开位置,且至少一组断路器各侧隔离开关处于合上位置,设备继电保护投入,断路器的控制、合闸及信号电源投入。

断路器的热备用是指其本身在断开位置、各侧隔离开关在合闸位置,设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满足带电要求。

3.1.1.3冷备用状态,:

指连接该设备的各侧均无安全措施,且连接该设备的各侧均有明显断开点或可判断的断开点。

a)母线、线路等电气设备的冷备用是指连接该设备的各侧均无安全措施,各侧的断路器、隔离开关全部在断开位置。

b)断路器的冷备用状态是指断路器在断开位置,各侧隔离开关在拉开位置。

c)手车式断路器当断路器断开,手车拉至“试验”位置,即为冷备用状态。

d)电压互感器和站用变冷备用状态应为拉开高、低压侧隔离开关或断开断路器,取下(断开)高、低压侧熔断器(空气开关),如高压侧既有隔离开关又有熔断器,则熔断器可不取下。

e)母线冷备用状态时应包括该母线电压互感器同时处冷备用。

f)线路冷备用状态是指线路各侧断路器、隔离开关都在断开位置,线路与变电站带电部位有明显断开点,但线路本身处于完好状态。

线路处冷备用时,线路电压互感器、高压电抗器可以不拉开高压侧隔离开关,线路高压并联电抗器是否拉开高压侧隔离开关根据调度令执行。

3.1.1.4检修状态:

指连接设备的各侧均有明显的断开点或可判断的断开点,需要检修的设备已接地的状态。

a)手车式断路器检修状态:

当断路器断开,断开机构操作电源,拔出二次插头、手车拉至“检修”位置(无“检修”位置时拉至“试验位置”)。

b)断路器检修状态:

是指断路器处于冷备用后,在断路器两侧装设了接地线(或合上了接地开关)。

c)线路检修状态:

是指线路各侧断路器、隔离开关都在断开位置,线路电压互感器处冷备用,变电站线路侧装设了接地线或合上了接地开关。

d)主变检修状态:

是指主变各侧有明显断开点或可判断的断开点后,主变各侧装设了接地线(或合上了接地开关)。

e)母线检修状态:

是指母线处冷备用后,在该母线上装设了接地线(或合上了接地开关)。

3.1.2继电保护状态

3.1.2.1投入状态:

指继电保护装置工作电源投入,相应的功能连接片和出口连接片投入的状态。

3.1.2.2退出状态:

指继电保护装置工作电源投入,通过退出相应的功能连接片或出口连接片,退出部分或全部保护功能的状态。

3.1.2.3停用状态:

指继电保护装置工作电源退出,出口连接片退出的状态。

3.2操作术语

3.2.1电气操作术语

3.2.1.1倒闸操作:

是根据操作任务和该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按一定顺序将所操作的电网或电气设备从一种运用状态转变到另一种运用状态的操作。

3.2.1.2事故处理是指在发生危及人身、电网及设备安全的紧急状况或发生电网和设备事故时,为迅速解救人员、隔离故障设备、调整运行方式,以便迅速恢复正常运行的操作过程。

3.2.1.3倒母线:

是指双母线接线方式将一组母线上的线路或变压器全部或部分倒换到另一组母线上的操作。

3.2.1.4倒负荷:

将线路(或变压器)负荷转移至其他线路(或变压器)供电的操作。

3.2.1.5母线正常运行方式:

调度部门明确规定的母线正常接线方式,包括母联断路器状态。

3.2.1.6过负荷:

是指发电机、变压器及线路的电流超过额定的允许值或规定值。

3.2.1.7并列:

是指发电机(调相机)与电网或电网与电网之间在同期条件下连接为一个整体运行的操作。

3.2.1.8解列:

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或自动化装置使电网中断路器断开,使发电机(调相机)脱离电网或电网分成两个及以上部分运行的过程。

3.2.1.9合环:

是指将线路、变压器或断路器串构成的网络闭合运行的操作。

3.2.1.10同期合环:

是指通过自动化设备或仪表检测同期后自动或手动进行的合环操作。

3.2.1.11解环:

是指将线路、变压器或断路器串构成的闭合网络开断运行的操作。

3.2.1.12跳闸:

是指未经人工操作的断路器由合闸位置转为分闸位置。

3.2.1.13重合闸成功:

是指断路器跳闸后,重合闸装置动作,断路器自动合上的过程。

3.2.1.14重合闸不成功:

是指断路器跳闸后,重合闸装置动作,断路器自动合上送电后,由自动装置再次动作跳闸的过程。

3.2.1.15重合闸未动:

是指重合闸装置投入,但不满足动作的相关技术条件,断路器跳闸后重合闸装置不动作。

3.2.1.16充电:

使线路、母线等电气设备带标称电压,但不带负荷。

3.2.1.17送电:

对设备充电带标称电压并可带负荷。

3.2.1.18试送电:

指线路等电气设备故障后经处理首次送电。

3.2.1.19强送电:

指线路等电气设备故障后未经处理即行送电。

3.2.1.20用户限电:

通知用户按调度指令要求自行限制用户用电。

3.2.1.21拉闸限电:

拉开线路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强行限制用户用电。

3.2.1.22停电:

使带电设备转为冷备用或检修。

3.2.1.23×

次冲击合闸:

以额定电压给设备×

次充电。

3.2.1.24核相:

用仪表或其它手段检测两电源或环路的相位、相序是否相同。

3.2.1.25定相:

新建、改建的线路或变电站在投运前,核对三相标志与运行系统是否一致。

3.2.1.26相位正确:

断路器两侧A、B、C三相相位均对应相同。

3.2.1.27装设接地线:

是指通过接地短路线使电气设备全部或部分可靠接地的操作。

3.2.1.28拆除接地线:

是指将接地短路线从电气设备上取下并脱离接地的操作。

3.2.2操作常用动词

3.2.2.1合上:

是指各种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跌落熔断器、空气开关通过人工操作使其由分闸位置转为合闸位置的操作。

3.2.2.2断开:

是指各种断路器、跌落熔断器、空气开关通过人工操作使其由合闸位置转为分闸位置的操作。

3.2.2.3拉开:

是指各种隔离开关、接地开关通过人工操作使其由合闸位置转为分闸位置的操作。

3.2.2.4投入、退出或停用:

是指使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等二次设备达到指令状态的操作。

3.2.2.5取下或给上:

是指将熔断器退出或嵌入工作回路的操作。

3.2.2.6投入或切除:

是指将二次回路的连接片接入或退出工作回路的操作。

3.2.2.7验电:

用合格的相应电压等级验电工具验明电气设备是否带电。

3.2.3调度操作执行术语

3.2.3.1双重命名:

是指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的电气设备中文名称和编号。

3.2.3.2复诵:

是指将对方说话内容进行的原文重复表述,并得到对方的认可。

3.2.3.3回令:

是指发电厂、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或下级值班调度员向发布调度指令的值班调度员报告调度指令的执行情况。

3.3操作指令

3.3.1综合令:

是指值班调度员说明操作任务、要求、操作对象的起始和终结状态,具体操作和操作顺序项目由受令人拟定的调度指令。

只涉及一个受令单位完成的操作才能使用综合令。

3.3.2单项令:

是指由值班调度员下达的单项操作的操作指令。

3.3.3逐项令:

是指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按顺序下达的多条综合令或单项令。

3.3.4操作预令:

是指为方便受令人做好操作准备,值班调度员在正式发布调度指令前,预先对受令人下达的有关操作任务和内容的通知。

3.4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是具备完整的环境防护措施的、内部相互联结的、最小的太阳能电池片组合体。

4总则

4.1电站投运前的基本要求

4.1.1必须具备的设备技术资料

4.1.1.1新建、改(扩)建的电站投入运行前,设备竣工验收资料应符合DL/T5191要求。

应有设备试验报告、调试报告、交接验收报告及竣工图等。

4.1.1.2设备出厂的试验报告、质量证书,包括必要的检测、检验报告。

4.1.1.3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效版本的设备技术规范,包括设备主要参数、各主要部件的参数、尺寸、重量等。

4.1.1.4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效版本的控制软件、设备运行使用手册及相关图纸,设备控制软件应附有安装、使用和参数设定手册。

4.1.1.5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效版本的设备维护手册,包括主要部件的更换说明、电气及机械图纸。

4.1.1.6电站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中系统软件、监控软件的安装、备份介质应归档于设备技术文档中。

4.1.2必须具备的规章制度、规程、预案。

4.1.2.1电站投入运行前所有设备都应有经过审批的设备运行规程。

4.1.2.2依据公司所颁各项电站管理制度形成适合本电站运行工作所需的各项电站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工作规程、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交接班制度、巡视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度、运行分析制度、运行值班记录规定、培训制度、工器具管理制度、备品配件管理制度、中控室管理制度(监屏与调度电话管理制度)等。

4.1.2.3制定电站(设备异常处理规定)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满足电站安全运行需要。

4.1.2.4对电站所有设备的管辖范围划分、许可权限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4.1.3对运行人员的基本要求

4.1.3.1所有运行人员已经完成安全培训(包括电业安全规程)并考试合格,熟练掌握触电现场急救及高空救援方法,掌握安全工器具、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4.1.3.2所有运行人员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当地电力调度上岗资格证,且健康情况符合上岗条件;

新聘员工必须经过至少3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不得独立工作。

4.1.3.3熟悉公司各项制度及本场运行规程所有内容。

4.1.3.4掌握电站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的使用方法。

4.1.3.5掌握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运行操作。

4.1.3.6掌握生产设备各种状态信息、故障信号和故障类型,掌握判断一般故障的原因和处理的方法。

4.1.3.7熟悉典型操作票、工作票的填写。

4.1.3.8能够完成电站各项运行指标(容量系数、可利用率等)的统计、计算。

4.1.4对设备的基本要求

4.1.4.1所有设备铭牌及其它标示齐全、所有设备有唯一的双重编号。

4.1.4.2电站变电站设备区、场区内中控楼、保护装置室及主要通道等处应有可靠的事故照明装置,并具备断电自动切换能力。

4.1.4.3所有设备调试、试验工作全部结束,具备投运条件。

4.1.4.4设备资料文档满足2.1条的要求。

4.1.4.5电站所有防雷保护措施齐全,光伏组件的雷电引流回路良好,光伏组件及其它电气设备接地电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1.4.6电站与电网调度之间有可靠的通信联系,电站通信装置配备有备用电源,并定期巡视检查。

4.1.4.7“五防”装置正常投入运行。

4.1.5对工器具的基本要求

4.1.5.1所有工器具均已经登记造册。

4.1.5.2所有工器具均已检验合格,检验证书、报告均已存档。

4.1.5.3工器具种类、数量完全能够满足电站运行工作的需要。

4.1.5.4所有运行人员的工器具使用培训合格。

4.1.5.5所有工器具应定期校验。

4.1.6对电站内生产设备巡视道路的基本要求

4.1.6.1场内交通道路宽度满足运行维护车辆行驶需求。

4.1.6.2中控室和电站内的适当地区应设立交通路线图和交通标志。

4.1.6.3电站内应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设立机动车限速、限高、陡坡、坠落等警示标志。

4.1.7.2对光资源观测装置的要求

4.1.7.2.1安装地点应能代表该电站的光资源特征,尽可能选择周边没有遮挡物的地点。

4.1.7.2.2应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包括但不限于:

风速、风向、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太阳直辐射量、太阳总辐射量和大气压力。

4.1.7.2.3每个观测装置上应装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日照计(辐射表)、总辐射表和气象环境监测仪,数量按需要配置。

选择安装适合当地环境的气压计、温度计。

4.1.7.2.4光资源数据记录仪应具备通信接口,可将各气象要素的测量数据传送至电站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4.1.7.2.5光资源观测装置各传感器应定期校验。

4.1.8对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

4.1.8.1监控系统软件应有合适的对外数据接口,可允许其他软件获得系统内的实时运行数据。

4.1.8.2运行数据库有合适的对外数据调用接口,可被直接调用进行运行分析。

4.1.8.3监控系统软件具备数据自动备份能力,自动备份的时间间隔可人工设定。

4.1.8.4监控系统软件的操作权限分级管理,XX不能越级操作。

4.1.8.5系统操作员可对系统的参数设定、数据库修改等重要工作进行操作。

4.1.8.6监控系统调试工作结束,调试报告已经存档,具备投运条件。

4.1.9对保障设施及物资储备的基本要求

4.1.9.1按设计安装消防系统设备并通过验收。

4.1.9.2视屏监控、围墙、红外对射、电子围栏等设施通过验收。

4.1.9.3电站地理位置偏远,或位于高山、海岛、荒漠等由于自然原因(台风、洪水、大雪、沙尘暴等)可能导致与外界联系中断的,电站内应有相应设施保障人员安全,同时有相应的应急通讯方式、车辆和物资储备。

4.2电站运行工作的基本内容

4.2.1监屏

4.2.1.1通过监控系统监视电站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做好运行记录。

4.2.2设备维护

4.2.2.1按照规定对生产生活设施进行巡检。

4.2.2.2按照规定进行设备定期送检、设备定期切换、定期试验工作。

4.2.2.3维护管理

1.14.2.2.3.1日常维护管理:

1.2a)日常维护要做好工器具和备件、人员和车辆等准备工作;

维护前做好安全措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质量标准、技术措施进行工作;

维护完成后应做到工完场清,认真填写好检修交待。

b)日常维护工作应合资源情况安排。

c)日常维护可结合定期维护、年度定检完成。

4.2.2.3.2定期维护管理:

a)光伏电站应制定设备(设施)定期维护项目并逐年完善;

定期项目应逐项进行,对所完成的维护检修项目应记入维修记录中,并存档管理,长期保存;

定期维护必须进行较全面(对已掌握规律的老机组可以有重点地进行)的检查、清扫、试验、测量、检验、注油润滑和修理,清除设备和系统的缺陷,更换已到期的需定期更换的部件。

b)定期维护具有固定周期,一般为半年、一年,一些特殊项目为三年、五年。

c)定期维护开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进行复查。

d)定期维护施工阶段应根据检修计划要求,做好以下各项组织工作:

检查各项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工艺措施、保证检修质量;

随时掌握施工进度,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如期竣工。

e)严格执行维护的有关规程与规定。

各种维护技术文件齐全、正确、清晰,定期维护现场整洁。

f)定期维护过程中,应及时做好记录。

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技术状况、维护内容、测量数据和试验结果等。

所有记录应做到完整、正确。

g)定期维护完成后应编制定期维护报告。

4.2.2.3.3年度定检管理:

a)包括一、二次设备和绝缘工具定检及计量表计的校验。

b)按照电力行业规程规范及时定检。

c)可委托当地电力公司完成。

d)做好的台账管理工作。

4.2.3设备操作

4.2.3.1电气操作原则

4.2.3.1.1调度管辖设备的电气操作应根据相应调度机构下达的调度指令进行。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迅速消除电气设备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直接威胁,或为了迅速处理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实施紧急避险等,允许现场运行人员不经调度许可进行操作,但事后应尽快向调度汇报,并说明操作的经过及原因。

4.2.3.1.2接受操作任务时,必须互报单位名称、姓名,使用规范术语、设备双重名称,严格执行复诵制,并做记录,双方录音。

4.2.3.1.3下级值班人员接受上级调度机构值班调度员的调度指令,并对执行调度指令的正确性负责。

禁止不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电气操作。

4.2.3.1.4操作预令不具备操作效力,现场操作仍应以值班调度员正式下达操作指令为准。

4.2.3.1.5任何情况下都严禁“约时”停、送电;

严禁“约时”开始或结束检修工作,严禁“约时”投、退重合闸。

4.2.3.1.6电气设备转入热备用前,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必须按规定投入。

4.2.3.2根据电网调度指令进行设备操作。

4.2.3.3根据维护电站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进行的设备操作。

4.2.4事故处理的原则

4.2.4.1应在调度机构和值班长的统一指挥下,运行人员相互协调联系,按照规程规定主动进行处理。

4.2.4.2事故处理应遵循保人身、保电网、保主设备、保场用电、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4.2.4.3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下级服从上级、顾全大局、冷静果断。

4.2.4.4看清故障现象和保护信号,准确判断,尽快限制事故影响范围,消除事故根源,迅速解除对设备和人身的危害,必要时必须立即停止发生事故的设备。

4.2.4.5在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正常设备的运行。

4.2.4.6设法保证场用电源,如果场用电源消失应尽快的首先恢复场用电源。

4.2.4.7调整运行方式,使其恢复正常运行方式。

4.2.4.8要详细记录事故当时的现象、断路器跳闸的先后顺序、事故时的主要参数,特别是有关保护动作光字牌、保护掉牌和各项操作的执行情况及时间。

4.2.5设备台账管理

4.2.5.1设备台账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设备档案的管理。

4.2.5.2设备台账在设备全寿命过程中随时更新,保管期限与设备共存。

4.2.5.3设备台账中应包括设备竣工验收资料、使用说明等技术文档和设备运行维护记录。

4.2.6填写运行记录

4.2.6.1运行记录由当班运行人员按照规定及时填写。

4.2.7安全管理

执行光伏电站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4.2.8电站运行分析

4.2.8.1分析辐照度情况。

4.2.8.2分析发电量和发电设备运行情况,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有功电量、无功电量、发电设备运行情况等。

4.2.8.3月发电情况细化分析。

4.2.8.4场(站)用电消耗分析。

4.2.8.5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4.2.8.6设备故障及处理情况。

4.2.9应急处理

可能遭遇或者遭遇灾害性气候现象(沙尘暴、台风、低温冰冻等)、外力破坏等突发事件时,及时向上级公司、电网调度及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并及时启动电站应急预案。

5光伏电池组件

5.1概述

5.1.1电池描述

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

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

这个过程的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电池是收集阳光的基本单位,大量的电池合成在一起构成光伏组件。

太阳能光伏电池主要有:

多晶硅电池(包括单晶硅Mono-Si、多晶硅Multi-Si)和薄膜电池(包括非晶硅电池、硒化铜铟CIS、碲化镉CdTe)。

本电站20MWp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组件采用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BYD-260P6C-30多晶硅电池组件。

5.1.2汇流箱描述

汇流箱,每路熔断器额定电流15A(可更换)。

主要特点如下:

5.1.2.1可接入16路输入,每回路设15A的光伏专用高压直流熔丝进行保护,其耐压值为1000V;

5.1.2.2配有光伏专用防雷器,正负极都具备防雷功能;

5.1.2.3直流输出母线端配有可分断的直流断路器;

5.1.2.4汇流箱内配有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每个输入输出回路的直流电流;

5.1.2.5配有标准RS485通讯口,可与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讯;

5.1.2.6选用16路规格的汇流箱,支路输入电流为15A。

5.1.3光伏阵列布置方式描述

光伏方阵为固定式支架朝正南方向放置,竖向布置方式,倾角选为29°

,为了便于安装和检修,基本光伏方阵之间留有1000mm的通道。

5.1.5直流汇流方式

光伏组件22块为一路一一→逆变器(9串组件接1个逆变器)一一→汇流箱(6个逆变器接1个汇流箱)

5.2运行规定

5.2.1对熔断器的管理规定

5.2.1.1各种电气设备的保护熔断器,必须根据设备的特性按规定配置适当容量(额定电流)的保险(熔体、熔件),不得使用容量不适当的保险。

5.2.1.2汇流箱各负载保险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