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316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7月

目录

一、全球汽车加速电动化,中国是核心市场4

二、全球整车厂新能源战略:

2020年,从量变到质变5

1、车型:

供给端全面打开6

2、2020战略:

全新电动平台,带来质变7

三、国内整车厂新能源战略:

加速抢占市场10

1、NEV积分指引销量12

2、车型:

产品线初步成形13

3、2020战略:

目标激进,抢占市场14

全球汽车加速电动化,中国是核心市场。

戴姆勒与北汽集团合资50亿人民币,于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2020年投产;吉利控股沃尔沃集团宣布从2019年起停售传统燃油车,只生产新能源车型。

全球汽车巨头加速落地新能源战略,加大中国投资力度,战略目标激进,将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前行,持续催化新能源板块热度。

特斯拉,领军开启全球新能源汽车超级周期。

特斯拉,产品出众、摆脱补贴、全球畅销。

特斯拉计划2018年50万辆、2020年100万辆产量目标,我们认为目标能够达成,加速颠覆汽车工业。

特斯拉扮演汽车界的“苹果”,传统巨头大众、通用、宝马等加速跟随,全球新能源汽车超级周期将在2018年全面开启。

我们预计202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00万辆,2025年3200万辆。

新车密集上市,新能源汽车供给侧全面打开。

全球汽车巨头2015年以前上市的新能源车型仅11款,2016年开始加快投放速度,我们估计2017年上市车型数量超过30款,出现类似Model3的爆款车型概率大增,为未来3年的销量增长打下基础;国内整车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产品线,不断加大车型投放力度,我们估计2017年上市车型数量超过50款,全球新能源汽车供给侧全面改善。

零部件切入特斯拉高端供应链,孕育十年投资契机。

回望智能手机产业革命,创造中国手机产业链投资红利。

电动智能汽车,孕育中国零部件龙头未来十年成长机遇。

中国的电池电机电控已具备全球竞争力,陆续切入特斯拉、大众、通用等高端供应链。

此外,我们估计核心元器件包括电池热管理、铝合金车身、车身电子、车载模块等也有望实现百倍增长,业绩弹性巨大。

一、全球汽车加速电动化,中国是核心市场

2017年7月,戴姆勒集团与北汽集团敲定全新框架协议,合资50亿元人民币于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计划采用国产电芯,开展动力电池的本土化研发和生产,于2020年投产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纯电动车。

2017年7月,吉利控股沃尔沃集团宣布从2019年起停售传统燃油车,只生产纯电动、插电混动及中性混动(小型发动机+大容量电池包)三种新能源车型,并计划2019至2021年推出5款新能源车(3款沃尔沃,2款Polestar),在2025年达到100万新能源车销量。

2017年7月,大众集团计划在天津变速箱基地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机,新工厂于2018年底投产,产能可达12万台,用于配套产能逐渐增加的在华电动车。

江淮与大众中国拟成立合资公司,总投资60亿元,设立全新品牌,年产36万辆新能车,将优先向大众及关联企业出售NEV积分。

全球汽车巨头加速落地新能源战略,中国是核心市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目标激进,有望带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前行,持续催化新能源板块热度。

二、全球整车厂新能源战略:

2020年,从量变到质变

2012-2016年,全球各大OEM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从试探到真正发力,既有外部排放法规、政府补贴政策的推动,也有特斯拉等新进入者带来的竞争压力。

根据网易汽车的报道,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00万辆,其中乘用车77万辆。

法规因素:

碳排放或者油耗法规逐年严苛,影响主机厂的技术路线。

比如,德国大众集团过去看重柴油机节油技术,因为“排放门事件”,制定激进的新能源战略,彻底转身;中国政府提出NEV积分政策,强制主机厂生产新能源汽车,并明确量化指标。

竞争因素:

传统汽车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主机厂按部就班推进产品战略,特斯拉从零起步,摒弃传统供应链,迅速成功崛起,向传统巨头施压。

比如,丰田一直主推HEV重混技术,2016年末成立EV部门,并由丰田章男亲自负责,弥补短板。

进入2017年,根据网上车市报道,全球将有超过40款新能源乘用车上市,供给侧全面打开,爆款车型概率大增,我们预计2016-202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复合增速66.6%,2020年销量接近600万辆,渗透率5.7%。

2020年开始,基于全新电动平台的车型将陆续上市,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消费者开始大面积接受电动车,我们预计2020-2025年销量复合增速52.3%,2025年销量3200万辆,渗透率26.3%。

1、车型:

供给端全面打开

特斯拉是全球率先从产品端打开市场的车企,Model系列车型的畅销证明电动车完全有能力摆脱补贴依赖,依靠产品力赢得消费者青睐。

2016年开始全球各大OEM密集上市新能源车型,车型数量更多、定位主流消费市场、智能化卖点足,将满足更多消费需求,提升产销规模。

新车数量大幅增加:

全球新能源车型的量产时间主要集中在2016-2017年,2015年以前上市的车型仅11款,新车上市明显提速。

新车定位主流消费市场:

2013年之前,新能源车型较少,大多作为技术示范用途,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如大众e-up!

、宝马MINIE;2013-2015年,市场定位更清晰、产品力更强的车型陆续出现,如TeslaModelS;2016年开始,全球主流OEM集中投放新车,A级以上轿车、B级以上SUV比例明显提升。

新车智能化程度更高,卖点足:

电动车电子电气架构具备天然优势实现智能化,特斯拉是同级别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车型,Autopliot2.0通过OTA实时更新,同时全液晶仪表、大尺寸中控IVI也成为新车重磅卖点,智能化标签与传统燃油车形成鲜明对比。

2、2020战略:

全新电动平台,带来质变

2020年之前,新能源车型大多基于传统汽油车平台开发,受限于空间布置、电气架构等问题,整车综合指标无法做到最优,对消费者而言吸引力不足。

但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增加,用户习惯持续培育,新能源汽车使用氛围改善明显。

2016~2020年,我们估计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从77万辆增至600万辆,复合增速66.6%,渗透率提升至5.7%,其中特斯拉、大众、通用、日产-雷诺、福特以及宝马、奔驰将是主力。

2020年之后,基于电动平台的全新车型开始量产,并上市销售,整车动力性、空间尺寸、智能化程度均领先汽油车,售价逐步逼近汽油车,经过前期市场培育,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将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推广提速。

2020~2025年,我们估计销量从600万辆增至3200万辆,复合增速52.3%,渗透率提升至26.3%。

大众集团:

2016年5月,提出2025战略,计划2025年前投放纯电动车型30款,全球销量200~300万辆,占总销量的20~25%,并投资100亿欧元海外新建电池工厂。

2015年10月,大众开始研发MEB模块化生产平台,适用于纯电动条件下续航里程达250公里至500公里的紧凑型轿车和轻型商用车,研发工作计划于2019年完成。

与MQB平台相比,MEB平台更加灵活,空间进一步升级(A级车拥有B级车的空间),底盘重新设计,重心更低,操纵稳定性更好,电动动力总成,加速更快,搭载智能感知和人车交互配置,使用更便利。

三、国内整车厂新能源战略:

加速抢占市场

十二五期间,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由政府补贴、专用牌照驱动,乘用车市场有效突破,商用车对电池等上游供应链拉动作用明显。

201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市场份额接近50%,其中乘用车份额超过40%。

十三五期间,政府补贴趋于合理,并逐步退出,同时构建技术壁垒,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受NEV积分推动,乘用车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我们估计2020年销量164万辆。

与外资OEM相比,自主车企依靠市场优势已获得先发身位,产品线基本成形,配合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崛起,我们估计2020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88万辆,市场份额接近54%,占据优势地位,北汽新能源、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众泰汽车等将与大众、通用的产销规模不相上下。

1、NEV积分指引销量

2017年6月,工信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2018-2020年,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12%。

假设2020年国内乘用车销量3000万辆,对应新能源积分目标360万,根据不同车型的积分标准,对应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区间约为75~180万辆。

对于国内乘用车企业,每100万辆销量,对应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介于2.5~6万辆。

根据NEV积分要求,反向推算新能源乘用车产量,2018年约70万辆可达标,2020年约为125万辆。

2、车型:

产品线初步成形

目前,国内自主OEM新能源产品线初步成形,部分领先车企新能源车型数量接近汽油车,比如上汽荣威在售8款汽油车,6款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在售11款汽油车,9款新能源汽车,产品覆盖轿车、SUV、MPV中多个细分市场。

从技术路线看,自主OEM车型以纯电动为主,主要企业有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吉利、奇瑞、江淮、众泰等,插电混车型厂家主要有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沃尔沃)。

我们认为2020年前新能源乘用车主要有三大细分市场,对应不同的车型需求:

1、代步市场:

替代A00/A0级汽油车、以及低速电动车升级需求,目标三至五线城市,预计2017年销量25万辆,2020年50万辆,主要需求A00/A0级纯电动轿车。

2、公共服务市场:

全国各级城市的出租车、分时租赁市场,预计2017年销量5万辆,2020年30万辆,主要需求A0/A级纯电动轿车。

3、牌照市场:

面向全国限购城市消费人群,预计2017年销量15万辆,2020年销量40万辆,主要需求A级及以上插电混SUV。

3、2020战略:

目标激进,抢占市场

截至到2016年,自主品牌OEM传统汽车业务规模不大,长安、长城、吉利年销量100万辆上下,其余车企普遍在30~60万辆之间,转型新能源的历史包袱相对较轻。

主要厂商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激进,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普遍介于10~20%。

为抢占市场,借助新能源汽车提升份额和品牌形象,自主OEM投入巨额研发费用,我们估计平均一家企业每年投资10亿元以上,不断提升新能源车型的产品竞争力。

回望智能手机产业革命,创造中国手机产业链投资红利。

电动智能汽车,孕育中国零部件龙头未来十年成长机遇。

中国的电池电机电控已具备全球竞争力,陆续切入特斯拉、大众、通用等高端供应链。

此外,核心元器件包括电池热管理、铝合金车身、车身电子、车载模块等也有望实现百倍增长,业绩弹性巨大。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17年25倍PE左右,建议优中选优。

特斯拉是未来供应链标杆,已供货的龙头未来空间广阔;未供货但卡位优势的龙头,未来有望切入特斯拉、大众、宝马等高端供应链。

目前公告特斯拉供应关系的有:

广东鸿图、天汽模、中科三环、安洁科技、中鼎股份等;未来三元电池放量,带动上游钴板块和碳酸锂板块,以及电池产业链长期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