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3056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至8课课文百花园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1w文档格式.docx

1.借助拼音自读诗:

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2.同伴合作学习“畔、莺、啼”三个生字:

看谁记得又快又牢。

3.教师检查生字学习:

开火车读字卡。

“江畔、娇莺、恰恰啼”。

4.指名读诗,师生共评议。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学生交流杜甫生前资料。

2.教师简介写诗背景。

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引起学生对古诗学习的趣味,以简练的语言激起学生乐于学习。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习方法的形成高于学习形式。

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并做扎实有效的检查。

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指名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重点指导理解江畔、独步寻花、蹊、压枝低、留连、自在)

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

(不用按照顺序)

试着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教师引导)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那杜甫都看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也来到江畔去看看吧!

(展示课件第三屏)

(板书:

花、蝴蝶、黄莺)

1.指名读描写“花”的诗句。

2.师:

这花真多啊!

多得

(展示课件第四屏)

用自己的话说出花的多。

1.谁能读出花得多?

指名读—评议—齐读

2.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花,你用什么?

(生自由说)(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欣欣向荣)

3.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

(蝴蝶,黄莺)它们在花丛中干什么?

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想象:

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

怎么读?

(读,评)

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齐读)春天在你们的朗读中变得更美了,此刻你

们一定知道了杜甫写这首诗正是在赞美春光的美好。

谁能把对春的赞美带给大家。

(指名配乐背诗)(展示课件第五屏)

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感受学习快乐的积极性。

语文的学习时刻离不开字、词、句的训练。

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练习说话,更是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

为指导朗读做好铺垫。

合理、大胆的想象建立在学生对诗句含义理解的基础之上。

这一环节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润物细无声。

有机的延伸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进诗句,走进诗人,感悟诗情画意。

四、课后延伸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

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

(画画,展示)

五、课后作业

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父母听,看谁讲得最棒。

六、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花欣欣向荣

蝴蝶翩翩起舞生机勃勃黄莺放声歌唱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

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二、学习古诗《寒食》

借助拼音自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师生评议。

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

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

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

温故而知新。

课堂上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学生学习的在机组成部分。

第一课时教师充分地“扶”着学生学,这一课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为下一课时学生的自学打好基础。

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

共同交流下列词句的意思:

“御柳、汉宫、五侯、无处、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

指名读第一句。

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

飞花御柳斜)

“飞花”是种什么情景?

“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

(落花随风飞舞)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谁能读出这种花飞柳摇的美。

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指名读第二句。

你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说的?

蜡烛轻烟)

同学们不妨多查查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

(五)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三、作业布置

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御柳斜

蜡烛轻烟

解诗句含义,并且以点盖面了解中国古诗词文化的严谨、深厚的文学底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辨别,学会总结,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生已熟练掌握学习古诗方法的基础上,大胆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但教师要有引导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有的放矢。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新知

检查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寒食》。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又一步加深了学

习古诗的方法。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还用这种方法来试试自学《泊船瓜洲》。

二、教方法引导自学

出示学习方法指导:

(展示课件第六屏)1.知诗人解诗题:

先在组内交流王安石写

诗的背景资料。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懂了什么?

三、交流自学成果,师生共同感悟

1.指名读诗。

重点落实“间、还”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2.指名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借助示意图讲诗的大意。

师设计如下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人:

(1)“一水间、数重山”说明了什么?

还有哪个字也说明了距离的近?

(只)怎样读这一句?

(2)诗人离家这么近,他打算回家吗?

你从“何时”读懂了什么?

(3)想象:

究竟是什么触发了诗人思家的愁绪呢?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

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心中会想些什么?

(4)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说说自

己的看法。

这首诗的难点在于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仅有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是不够的,师生围绕关键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大家理解诗的含义。

同是表达诗人的愁绪,学生的情感与诗人产生了共鸣,情感诵读将一气呵成。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

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四、师生共同诵读诗句

我们已经走进了王安石的内心世界,让我们通过诵读来说出他的心声吧!

五、课堂延伸

出示余光中的《乡愁》,读一读,议一议,读懂了什么?

(展示课件第七屏)

6桂林山水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1.认识“澜、瑕、攀、峦、骆、驼、障”等7个生字,会写“漾、镜、瑕、

峦、览、骆、驼、罗、障”等9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无瑕、水平如镜、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1.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图片音乐等。

2.学生收集的桂林山水的资料。

2课时

·

一、故事激趣导入

设计说明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

老师讲述自己的桂林见闻。

重点是对于山水的描述。

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

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板书:

桂林山水)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都想去桂林去看一看,在感受桂林山水美景的同时,用一句话赞一赞你眼前的景色。

1.看了这些图片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

学材料的兴趣。

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直观的图像刺激,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表达,利于发现学生对画面的观察能力水平,同时也使

林山水美景?

(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学生接受了一次言语表达的

2.学生小组互相学习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桂林山水的资料,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自主研读,认读生字

想一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吗?

(桂林山水)

(一)形式多样,熟读课文

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

”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寻找欣赏点,填写记录。

我最欣赏的(字、词、句、段、标点、其他)

(二)自主研读,读写生字词。

1.认读要求会认的7个生字:

2.出示会写的9个生字。

3.学生随文掌握词语:

“无瑕、泰山、骆驼、屏障”等。

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训练。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自主学习生字,让孩子们在快乐中理解其含义。

在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获得发展。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呀,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随文认读生字,可以更

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好地理解字词的含义。

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学生把这些词语带进句子中好好体会诵读,理解词语的含义。

(三)理解词语,写好生字。

1.讨论:

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重点提示:

除了要注意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以外,还要注意横要写平、竖要写直,更要特别注意字的横的长短变化。

2.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四)结合生字的学习,练习朗读。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1.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

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感悟内容,体会课文意境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

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书写时提醒学生,提笔就是练字。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让学生在走进教材的基础上走出教材,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林山水甲天下)(展示课件第五屏)

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

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

山水吧!

借助画面,丰富孩子们的个性化的感知,深化他们

对桂林的整体感悟。

(二)理解第二段,漓江的水的特点依图学文,读文悟情。

1.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

(展示

波涛汹涌的大海,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

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展示课件第六、七屏)

2.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静、清、绿)

“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

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绿”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

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

3.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展示课件第八屏)

(三)理解学习方法,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

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

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

1.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泰山和香山,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展示课件第九屏)

2.桂林山的特点。

奇、秀、险)(展示课件第十屏)

“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危峰兀立:

即高

峰耸立。

怪石嶙峋:

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四)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

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孤立地看,桂林的水很美,桂林的山也很美。

山绕水,水映山,山水相映成趣,浑然一体!

(一)以读代讲学习第四小节。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从桂林城到阳朔,这一路的风景怎是一幅画所能画完的呢?

这幅画有83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

这幅画是谁画的?

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

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

(板

《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多背,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

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书:

山水——空中——山间——江上)二、总结全文,总体升华

1.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

了感觉如何?

2.当代著名作家贺敬之这样深情地赞美桂林山水──我们来一起合作深情地读读。

(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师: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生: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生: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生:

水绕山环桂林城„„师:

是山城呵,是水城?

生:

都在青山绿水中„„

3.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了解桂林山水的

特点。

4.照样子,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例:

漓江的水很绿。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拓展知识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山水——空中——山间——江上

清绿奇秀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

三、板书设计

(1)公园里的花多香。

公园里的花,香得

(2)沙雕作品很美。

(3)妈妈的手真巧。

5.利用板书,指导背诵。

7走进丽江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7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

(一)展示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丽江的图片。

(二)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丽江。

(板书课题:

走进丽江)(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了解丽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

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景致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

(一)检查生字。

(出示字卡)

开火车回答出偏旁、结构并组词。

(二)检查词语:

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三)检查朗读。

(指名读)

(四)齐读课文。

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三、练习朗读

(一)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二)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词

句、问题。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观察图片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文,激发学习兴趣。

同时也有助于课下搜集资料这一习惯的养成。

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在读文的同时扫清词语障碍。

四、整体感知课文

(一)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二)思考:

丽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听到同学们的赞美,让我想起了郭沫若赞美丽江的一首对联:

“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

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通过网络或亲自去领略一下丽江那神奇而美丽的景观!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云南省西北部,距离昆明市六百余公里,有一座高原水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记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就是有着东方威尼斯美称的云南丽江。

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丽江,领略那独特的风光。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谈谈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些景点?

(相机板书:

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神奇而美丽)七月下旬,我终于走进了丽江古城,有幸

一睹了她的真面目,那是一片怎样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呢?

(二)自读自悟。

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3、4自然段,拿出笔来,边

读边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2.结合学生汇报、理解句子,指导有感情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自学,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地朗读,体会语言美。

①找出描写丽江古城的语句。

②结合这些语句思考:

为什么说是“高原姑苏”图景?

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3.带着赞赏的感情读3、4自然段。

4.小结:

刚才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清幽,伴着千年古城的神韵,奇丽的景色确实令人赞叹,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叹“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展示课件第五屏)

(三)学习课文5、6自然段。

走出古城,我们继续去欣赏丽江神奇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自读第5自然段,画出能够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通过过渡句你读懂了什么?

玉龙雪山是否也同丽江古城一样神奇而美丽?

1.四人一个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合作学习。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5自然段,细读本段的四句话,想一想玉龙雪山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词句中?

2.学生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