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2771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

《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含解Word文档格式.docx

由于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以及RNA复制、逆转录等,而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所以三者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有关,C不符合题意;

因为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故没有端粒,而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同有的细胞器,D符合题意。

3.牵牛花的颜色可随液泡中的酸碱度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液泡中的花青素在碱性时显蓝色,中性时显紫色,酸性时显红色,生理机制如下。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用牵牛花朵做实验材料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

B.图中a、b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同时进行,也能够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C.牵牛花在清晨时开蓝花,中午转为紫色,傍晚则可能为红色

D.蛋白R是一种载体蛋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据图分析,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

生成的蛋白质R作为载体,可以协助H+进入液泡,进而使花青素显现不同的颜色。

牵牛花朵的一般细胞不分裂,所以不可以用牵牛花朵做实验材料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A错误;

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在真核细胞中它们不是同时进行的,B错误;

清晨,牵牛花经历了一个晚上,因为没有光,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清晨的牵牛花含二氧化碳较多,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故牵牛花中的花青素显红色,C错误;

蛋白R是一种载体蛋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4.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

C.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D.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4

【详解】由图可知II1和II2都没有甲病但生出的男孩有甲病,且I1和I2生出的男孩没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III3和III4没有乙病但生出的孩子Ⅳ2和Ⅳ3有乙病,而III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故乙病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A正确;

根据III2是甲病患者,所以其双亲II1和II2都是甲病基因的携带者,由于Ⅳ2和Ⅳ3有乙病,推出其母亲III3为乙病基因携带者,进而推出II2也为乙病基因携带者,因此II2的基因型为:

AaXBXb,B正确;

III3没有甲病但其兄弟有甲病,III3没有乙病,但其儿子有乙病,所以III3基因型为1/3AAXBXb或2/3AaXBXb,C正确;

IV1其父亲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其母亲为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因此IV1是携带者的概率是1/2,她与一个正常男性(XBY)结婚,生一个患乙病男孩(XbY)的概率是1/2×

1/4=1/8,D错误。

5.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效果不同

B.植物的顶端优势和胚芽鞘的向光生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均有关

C.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和侧芽生长素的产生量不同无关

D.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果实可促进其成熟

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也有两重性,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效果有可能相同,A错误;

胚芽鞘的向光生长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均为促进作用,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无关,B错误;

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和侧芽生长素的产生量不同无关,而与生长素的积累有关,C正确;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果实可促进果实的生长,不能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

6.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一次饮入大量水,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和尿量增加

B.若A代表洋葱表皮,a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则b、c可分别代表液泡体积和吸水能力增大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D.若A代表小鼠机体,a为胸腺发育不良,则b、c可分别代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一次饮入大量水,则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同时尿量增多,故A错误;

若A代表洋葱表皮,a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则液泡体积缩小,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故B错误;

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棉铃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故C错误;

若A代表小鼠机体,a为胸腺发育不良,则小鼠体内无T淋巴细胞,所以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下降,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下图Ⅰ处放一盆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Ⅱ处为一U型管,Ⅲ处放一只健康的小白鼠,V使装置中的空气以一定速度按箭头方向流动。

根据装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如果不给光照,装置内空气中_____________(物质)含量减少。

较长时间后C处液面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这与____________________(填“植物”或“小鼠”或“植物和小鼠”)的______________(过程)有关。

(2)与

(1)相同条件,给装置Ⅰ中绿色植物适量的水、矿质元素,同时给以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B、D两处的成分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同样光照条件下,Ⅰ中植物叶肉细胞的C3含量____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或“不变”),C3产生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3)中条件下,Ⅰ中生物刚开始产生O2较多,但随时间延长,O2产生量越来越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使光反应减弱。

【答案】

(1).氧气

(2).降低(3).植物(4).无氧呼吸(5).B处氧气浓度高,D处二氧化碳浓度高(6).减少(7).叶绿体基质(8).氢氧化钠将小鼠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吸收,使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暗反应减弱

试题分析:

分析装置原理可知,装置Ⅰ中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可进行光合作用,Ⅲ中小鼠能进行呼吸作用,Ⅳ中NaOH溶液可吸收CO2,装置中“U”型管两侧的液面可随密闭管内气体体积变化而改变。

(1)开关①打开,②③关闭,如果不给光照,绿色植物不产生氧气,与小鼠一样,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装置内空气中O2(物质)含量减少;

较长时间后,由于氧气逐渐减少,小鼠和绿色植物都要发生无氧呼吸,但因为绿色植物的无氧呼吸要产生CO2,此时整个装置中产生的CO2多于消耗的氧气,密闭管内气体体积增加,C处液面降低。

(2)给装置Ⅰ中的植物适量的水、矿质元素,同时给以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B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B处氧气浓度高于D处,D处CO2高于B处。

(3)开关①关闭,②③打开,同样光照条件下,Ⅰ中生物叶肉细胞光反应加强,由于CO2被NaOH溶液吸收,绿色植物因缺少CO2,叶绿体基质中C3生成减少,消耗不变,所以含量减少。

(4)在(3)中条件下,Ⅰ中生物刚开始产生O2较多,装置中CO2量被NaOH溶液吸收越来越少,暗反应下降,导致ATP和[H]积累,进而使光反应下降,故随时间延长,O2产生量越来越少。

【点睛】本题关键要明白每个装置的作用和整体设计原理,进而结合植物发生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小鼠发生呼吸作用的生理过程,分析密闭装置内的气体变化情况。

8.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信息分子A、D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信息分子C由______细胞分泌

(2)图中①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___。

(3)寒冷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E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4)A、B、C、D、E是否都需要血液运输?

________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________,

【答案】

(1).神经递质

(2).淋巴因子(3).下丘脑(4).肾小管重吸收水增强(5).浆细胞和记忆细胞(6).大脑皮层(7).神经-体液调节(8).否(9).特异性受体(10).灭活

据图示可知,A为刺激下丘脑的信息分子,故为神经递质;

B为调节甲状腺的信息分子,故为促甲状腺激素;

C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且能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为抗利尿激素;

D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淋巴因子;

E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含量,为神经递质或者某些其他化学物质。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信息分子A、D分别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

能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且与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有关的信息分子只有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产生。

(2)图中①过程表示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调节使水分保持平衡,②为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

(3)寒冷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故位于大脑皮层。

E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为神经递质或者某些其他化学物质,所以胰岛素的分泌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

(4)信息分子A、B、C、D、E有的需要血液运输,有的不需要,如神经递质A就不需要血液运输。

靶细胞识别信息分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与之结合后会立即被灭活。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确定图解中各种信息分子以及参与的调节过程。

9.某山谷因泥石流而导致植被毁灭,若干年后在人为干预下,又恢复了盎然生机。

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入倍,图甲为入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乙图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

J/(cm·

a)],请分析回答:

(1)山谷中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_____段最大,____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多,c~d段种群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

(2)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

(3)第三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中的能量。

【答案】

(1).S

(2).bc(3).d(4).增长型(5).自我调节(6).负反馈调节(7).5.5%(8).草食动物的粪便

据图分析:

图1中曲线中的λ值是变值,说明该种群数量在不断变化。

在a~d内,λ>1,种群数量增加;

在O~a内和e之后,λ=1,种群数量不变;

在d~e内,λ<1,种群数量减小。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主要有:

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1)结合前面的分析,图中曲线的λ值是变值,说明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是S型;

由于增长率=λ-1,所以在bc最大;

由d到e,λ值先降后升,但始终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在该段时间内一直在减少,所以种群数量在d点最大。

c~d段种群数量一直增加,所以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2)d~e段入值先降后升,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变化,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根据图2分析,第三营养级即肉食动物的同化能量为272+90+16+5=383J/(cm2·

a),而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5=21J/(cm2·

a),所以第三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1/383≈5.5%。

(4)生产者(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应该包含草食动物(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对λ值含义的理解,λ-1即是种群增长率。

当λ>1,种群数量增加,为增长型;

λ=1,种群数量不变,为稳定型;

λ<1,种群数量减小,为衰退型。

10.果蝇(2N=8)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因为果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点因此常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至少答2点),果蝇的单倍体基因组包括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____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卷翅基因A与野生型翅基因a的根本不同在于____________。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纯合致死基因B,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______________(上升/下降/不变)。

(4)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也是纯合致死,从而培养出如(3)图示“平衡致死系”,欲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DD和Dd不影响翅型,dd决定新性状翅型。

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实验步骤:

P“平衡致死系”果蝇(♀)×

待检野生型果蝇(♂)

/

F1选出卷翅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

F2?

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答案】

(1).假说-演绎法

(2).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生长周期短、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3).5(4).不相同(5).碱基排列顺序不同(或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6).2/3(7).不变(8).卷翅:

野生型=2:

1(9).卷翅:

野生型:

新生性状=8:

3:

1

根据图示中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由于A和b连锁,a和B连锁,再加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所以亲本AaBb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

aB=1:

1,互交产生后代的基因型有三种:

AAbb、AaBb和aaBB,比例为1:

2:

1(不考虑致死情况)。

同理分析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三对基因产生配子的情况以及产生后代的情况。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果蝇有常用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是因为其具有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生长周期短、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果蝇的单倍体基因组包括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即3条非同源的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

(2)杂合的说明2号染色体上含的是等位基因,所以其上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相同。

(3)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进行互交,由于雌雄亲本都只产生Ab和aB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再结合题意“后代中因为BB出现纯合致死”,所以后代(三种基因型及比例1AAbb:

2AaBb:

1aaBB)中只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成活,即AaBb和AAbb,比例为2:

1。

由此可得,子代出现杂合子的概率为2/3。

由于有关A与a基因没有致死的情况,所以子代与亲代相比A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

(4)如果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即待检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两者杂交所得F1中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野生型翅aabbDD淘汰)。

F1中卷翅果蝇随机交配,由于F1只产生两种配子AbD:

abD=1:

1,所以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DD(致死):

AabbDD:

aabbDD=1:

1,所以成活的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翅∶野生=2∶1。

如果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即即待检野生型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两者杂交所得F1中卷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

AabbDd=1:

1(野生型翅aaBbDD和aaBbDd淘汰)。

F1中卷翅果蝇随机交配,由于F1只产生三种配子AbD:

abD:

abd=2:

1:

1,所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翅∶野生∶新性状=8∶3∶1。

(详见棋盘法表解)

雌雄配子

2/4AbD

1/4abD

1/4abd

4/16AAbbDD(致死)

2/16AabbDD(卷翅)

2/16AabbDd(卷翅)

1/16aabbDD(野生)

1/16aabbDd(野生)

1/16aabbdd(新)

【点睛】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都要按照正常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在分析致死类型后,再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

其中致死基因的类型总结:

异常情况

基因型说明

杂合子交配异常分离比

显性纯合致死

1AA(致死)2Aa、1aa

2∶1

隐性纯合致死

1AA、2Aa、aa(致死)

3∶0

伴X染色体遗传的隐性基因致雄配子死亡(XAXa×

XaY)

只出现雄性个体

1∶1

11.I、根据下面的实验装置图(图甲、乙)和果酒的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图丙)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装置可用于提取____________(填“橘皮精油”、“玫瑰精油”或“胡萝卜素”),此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

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____________;

(3)图丙为樱桃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樱桃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和___________________.

II、在培养菌种时,为了检测菌种,以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①将1g样品溶于无菌水,定容为10ml。

②对上述菌液进行4次梯度稀释:

取1ml前一种稀释菌液+9ml无菌水,摇匀。

③吸取0.1ml最后一次稀释所得菌液涂布于细菌培养基平板上。

④将平板放在37º

C恒温环境中培养24h后,计数平板上菌落数目。

假如计数得平板菌落数为5。

(1)由实验可知样品含活菌数约为________个/g。

样品的实际含菌数比这个数据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答案】

(1).玫瑰精油

(2).水蒸气蒸馏法(3).先打开后关闭(4).碳源、氮源(5).5×

106(6).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7).无菌水

分析甲图:

图甲是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芳香油的装置图,适于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的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分析乙图:

图乙是制作果酒的装置,加入原料后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后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弯管起排气和防止污染的作用。

分析丙图:

图丙为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为防止被微生物污染,应在冲洗水果后再去除果柄,榨汁时加入果胶酶可提高出汁率。

I、

(1)根据三种提取物的理化性质,提取方法依次是压榨法、蒸馏法、萃取法,图中所示装置甲为水蒸气蒸馏法,故可用于提取玫瑰精油。

因为蒸馏法适于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的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即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

(2)制作果酒时可选用图乙的装置,为适当提高果酒的生产速率,进气口应先打开,增加氧气量,促进酵母菌繁殖,后关闭密封进行酒精发酵;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既可以放气,又可防止污染。

(3)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樱桃果汁能够为酵母菌的生长提供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II.

(1)根据题意,题目中的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样品稀释4次,说明总共被稀释了10000倍,所以样品中含活菌数约为5÷

0.1×

104×

10=5×

106个/g。

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样品的实际含菌数比这个数据要多。

(2)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点睛】本题关键要理解装置设计原理,理解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计数原理。

12.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能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②过程常选取牛的______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Ⅱ最可能是______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④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⑤所指技术包括____________过程,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检测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转录。

【答案】

(1).受精卵

(2).受精卵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