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52696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Word格式.docx

《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产量形成要素分析Word格式.docx

因此,一切栽培管理措施,都要围绕着为小麦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及群体结构来进行,小麦的生产亩地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而小麦的籽粒产量又是有一穗穗,一粒粒积累形成的,因此,穗数,穗粒数是构成小麦产量最基本的因素。

同时籽粒大小和饱满程度也影响产量的高低。

因此粒重也是构成产量的重要条件。

现在我们知道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共同构成了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更直接的说小麦产量等于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乘积。

对于单位面积来说,不论改变哪个因素,都可使单产增加,但是,上述三个因素对小麦产量的形成,造成的影响力

是不同的。

那么,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大小又是怎样的呢?

小麦的产量潜力可以从生态环境影响和品种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所谓生态环境是指有自然气候和生态措施所营造的生态环境,而品种影响则是由小麦自身特性和品种决定的。

小麦的有效穗数主要受环境条件制约,而较少受品种条件影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则更多的受品种特性影响,而千粒重的潜力则主要是受品种特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环境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力度最大,对穗粒数的影响次之,而对粒重的影响最小,从小麦实际产量构成来分析,穗数影响约占47.5%,穗粒数影响约占29.5%,粒重仅占23%。

可见,穗数因素对产量影响最大,也是最容易通过栽培措施来实现的因素,也就是争取穗数,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我国小麦生产实践也表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小麦由低产到中产再到高产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增穗增产,同时也可以看到,单位面积的粒数在产量中比重可占到77.7%。

这就是说穗数和穗粒数的形成对产量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小麦产量潜力的发挥,只有通过各产量因素协调的,成比例的改善,才能完整实现。

一般情况下,单位面积上的穗数主要表现群体密度,而穗数和穗粒数主要反映一定条

件下的个体健壮程度,那么又是哪个因素决定着小麦产量呢?

小麦产量因素分解:

小麦各产量因素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按照形成的时间顺序可分为:

穗数形成的过程,穗粒数形成的过程,籽粒和粒重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因子之间有什么关系,又是那些因素在产量形成中起主导因素呢?

首先是决定小麦产量近五成的穗数,小麦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组成,主茎穗的数量决定于基本苗数,其主导因素是播种密度,而分蘖穗的数量取决于分蘖的数量和质量,分蘖数量取决于播种密度和分蘖数量,其次单株分蘖数也是制约分蘖数量的主要条件,它决定于小麦的播种数,品种特性,播种期,栽培措施以及时间和强度,分蘖数量人们常用成穗量来衡量,其制约因素主要有,冬前分蘖量,品种特性,栽培措施以及栽培时间和强度,可见控制小麦穗数的主要因素是播种密度,播种期、品种特性和具体栽培措施的时间和强度;

决定小麦产量近三成的穗粒数,小麦的穗粒数决定于小麦结实小花的数量,穗粒数是由结实小穗数和小穗结实粒数决定的。

结实小穗的数量决定于品种特性与生育条件,在品种一定时,生育条件好,有效结实小穗也就多,不育小穗也就少,每个小穗的结实小穗数可育小花数为基础,一般有2-3多小花能够正常发育,它的主导因素是品种特性和生育条件。

同样,在品种一定的条件下,生育条件好时,可育小花就会增加,不育小花就会减少。

所以与穗粒数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品种特性和孕穗发育过程中生长发育条件。

决定粒重的主要因素:

小麦粒重的大小决定于籽粒的容积和光合产物的累积数量籽粒的容积相当于籽粒的体积,它与小麦的品种特性与籽粒的形成期的条件有关,而光和物质累积量则有见光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两部分组成,对灌浆强度来说它既取决于品种特性和籽粒活性和生育条件,同时还取决于有群体结构和生育条件控制的光和作用生产物的多少。

而持续时间则主要取决于光合产物生产与分配情况和营养体衰老状况,从粒重因素可以分析,与粒重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品种特性,群体结构,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营养器官衰亡与后期生长条件。

影响小麦高产的这些因素和因子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

要想使小麦达到高产的目的,个产量因素均应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既要适宜,又要易于获得。

所谓适宜即:

稳妥,不因倒伏而减产,同时还要有益,有益于协调三个因素的关系,有益于增加产量。

所谓易于获得即:

把握性大,措施简便易行,经济效益高。

第二,先形成的产量因素影响后形成的产量因素的发展,而后产量因素又可弥补前产量因素造成的不足。

例如:

小麦根、叶、孽等营养体生长状况,又影响穗数、穗粒数生长发育的作用。

当某一因素造成穗数不足时,往往粒数和粒重会较高些。

第三,个产量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小麦的产量虽然正比于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但也受限于一个范围内,不可能无限增长。

同时三个因素之间又存在着矛盾,穗数增高会造成穗粒数和穗重的减少。

相反,对穗粒数和穗重要求过高时,穗数往往达不到高产要求。

只有限制小麦高产的三个产量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协调发展,才能发挥增产潜力。

生产中,三个产量因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高产类型,例如:

可以通过每亩35万穗,每穗32粒,千粒重45克的产量组合形成每亩500kg的产量,也可通过每亩55万穗,每穗23粒,千粒重50克的产量组合形成每亩500kg的产量。

产量和产量因素的形成与群体、个体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单位面积穗数与基本苗数,冬前茎数,最高茎数,成穗率密切相关。

同样每穗的粒数又与小穗数,小花数,结实率密切相关。

因此生产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基本苗和分蘖途径获得相似的穗数。

在相似的基本苗时获得不同的穗数。

小麦生产是一个有效的

生产系统,应根据苗情发展和生育环境条件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各产量因素的关系,使其在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获得充分发展。

小麦的开花结实除要求一般生育所需的光照,水分,空气、热量及矿物质营养等条件外,往往在生育的某个时期,对低温和光照都特殊的要求,如果这一特殊的生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小麦就不能抽穗结实,这就是春化现象和光照周期现象。

春化现象和光照周期现象有哪些规律?

小麦的种子萌发出苗后,需要经过一定程度和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在来年春天使发育继续进行,形成结实器官,否则植株只能停留在分蘖状态,这种现象就是春化现象。

很据不同品种通过不同的春化温度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春性品种等三种类型。

冬性品种经过的春化温度是0-3度,持续时间35天,这一类品种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过低,春化速度缓慢,温度过高,又不能完成春化,冬性品种未经春化处理,春天不能正常抽穗。

半冬性品种经过的春化温度是0-7度,需要15-35天,半冬性品种未经过春化处理,春播时一般不能抽穗,即使能抽穗,也在时间上延迟,形成的麦穗参差不齐,春性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可分为北方春性品种,只要温度适宜都可以感受春化作用,萌动的冬性小麦种子放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后,进行春播,或在冬前平均气温3-4度时播种,出苗后均能正常抽穗结实,冬性品种适时秋播时,由于当时平均气温较高,种子出苗后,生长点不能立即感受春化作用,只有当夜间温度低于7度时,春化过程才能开始,当日平均温度低至0-5度时,这时春化作用完成,冬性品种的春化过程,也就是小麦形成根、叶茎、孽的时期,当春化过程完成后,小麦的叶原基,孽原基,原始茎节的分化也就完毕,因此春化过程时间的长短,也是决定叶片、分蘖数量的重要时期,一般来说,春化时间长的冬性品种小麦的叶片数和分蘖数比春化时间短的春化品种要多,因此能够延长春化时间的因素都能够促进单株分蘖数的增加,处于春化时期的冬小麦,能够忍受零下20度以下的低温,一旦通过春化进入光照时期,抗寒能力则大为降低,半冬性品种播种过早,或春性品种在冬性品种时期内播种,往往越冬前就完成了春化,抗寒能力下降,造成越冬期死苗,小麦在通过春化后,如果条件适宜,则可感受光周期,小麦是长日照植物,需要每天的光照大于一定的时数,才能抽穗开花,通常又可分为反应敏感型,反应迟钝型,反应中间型,反应敏感型的小麦要求每天的光招数大于12小时,历时

30-40天才能完成光周期,冬性品种一般属于此类,部分春性品种也属于此类型,但只需12-15天即可通过光周期,反应迟钝的小麦品种每天只要8-12小时的光照时间即可感受光周期,不因光照时间长度呢而有明显差异,通过光周期也只需10天以上,春性品种一般属此类,反应中间型的小麦,每天光照达12小时,就可以感受光周期,一般24天即可,半冬性品种多数此类,光周期的长度呢又与温度有关,温度在20度左右时,完成光周期时间最快,温度低于10度,高于25度时趋向缓慢,温度低于4度以下,基本停止,冬小麦的光周期一般从春季的小麦的返青期开始,拔节前结束,拨接开始标志着完成了光周期的发育,这一时期是决定小麦穗数和小花数的重要时期,小麦产量的形成可分为,出苗到穗分化之前是营养生长阶段,这个阶段基本决定了小麦了单位面积上的基本苗数和分蘖数,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穗率,所以,这一时期是对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期决定作用的时期,从穗分化到抽穗开花时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也是决定每株穗数和每穗可育小花数的重要时期,所以这个时期是对小麦产量形成影响最大的时期,它不仅决定了穗数,也为穗粒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小花开花后进入了生殖生长阶段,这一时期决定了每穗的粒数,和粒数的储藏能力,千粒重的时期,是产量形成的保证时期。

返青和拔节期是小麦穗数。

穗粒数形成的决定阶段,日平均气温高于2度时,小麦开始返青。

小麦返青后,植株有5各方面的特征。

秋播小麦,已完成春化,开始光周期。

不再分化新的分蘖原基。

返青起身时决定麦穗小穗数的关键时期,根系开始活跃生长,初生根和次生根继续生长,按照生根和长叶同时进行的原则,随着叶片的生长,新根系和不定根开始增长,发生新根是麦苗返青的标志。

跨年度的芯。

及春生第一叶、第二叶陆续长出,当第一叶长至3-5cm时,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也就是生产上常说的起身期,当春季温度回升至2-4度以上时,主茎和年前的分蘖恢复生长,春季分蘖也开始陆续出生,进入春季分蘖的生长阶段,到起身期,分蘖停止,叶片分化停止,基部第一生长节间开始缓慢生长,进入拔节期,春季一般出生6片叶,6片叶与小麦穗的形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春季第一叶片伸出时,小麦正值返青期后,不久穗就分化出单棱期,这时施用肥水开促进第3、4叶的伸长,肥水量大时的可促进5、6叶的生长伸长,当春二叶伸出时,小麦正值起身期,穗分化正值二棱期,此期施用肥水主要是促进4、5叶伸长,肥水量大时也可促进6叶伸长,二棱期末,基部节间开始生长活动,分蘖生长基本停止,此时是保孽增穗的重要时期,当第3叶伸长时,小麦处于小花原基分化期,此期施用肥水主要是促进5、6叶伸长和节间生长,当春4叶伸出时,小麦处于雌雄蕊分化期,植株处于拔节前期,此时施用肥水主要是促进6叶和第2、3节间伸长,当春5叶伸长时,小麦穗处于药隔形成期,植株处于拔节期,此时施用肥水可促进第3、4节间伸长,具有保花增粒的显著效果,当春6叶展开不久,植株处于孕穗期,穗分化进入四分体期,这是小麦一生的水肥进入临界期,也就是肥水最关键时期,此时肥水促进上部节间伸长,并对穗粒重有重要影响,

拔节到抽穗前是小麦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拔节期是小麦幼穗进入药隔形成期,这是时期是小花分化最集中的时期,也是提高小花结实率的重要基础,因此拔节期是保花增粒的关键时期,此期对每穗粒数形成关系很大,小麦拔节后,分蘖呈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有效孽的拔节后迅速生长,追赶主茎,无效孽的短时间退化衰亡,拔节后春生3、4、5叶片陆续出生,这些叶片是小麦拔节抽穗的主要功能叶片,小麦拔节后,当春生第一节间长出地面2cm后,第二节间进入快速生长期,第三节间正处在缓慢伸长期,第4节间也进入伸长活动,此期对第3、4节间影响较大,此期肥水可制约穗下节间的伸长,及叶片在空间的分布,次生根的发根节位也依次上移,拔节后主茎根系基本停止生长。

整个植株群体的根系生长到孕穗期。

从小麦产量形成的各要素分析来看,小麦产量形成的决定因素并不是由哪一种单独因素所决定的,它是由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小麦生育期特点,结合本地域气候状况,有选择性根据小麦生育期特点进行栽培和病虫害管理才是高产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