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267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docx

《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docx

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

市委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把**市学习贯彻中央六中全会和省八届十三次全委会议精神及当前所抓的几项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认识到,这些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系列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的,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正确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保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山东实际。

坚持这些行之有效的思路,就一定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真正从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我们认为,中央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从投资过快容易导致经济过热,以至于导致经济危机的经济发展规律上来把握的,是从全国发展大局来把握的,是从资源、能源和环境的支撑能力上来把握的。

中央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从思想、政治、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并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力求收到更好的工作成效。

我们认为,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保持一致,而是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努力做好中央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的文章。

从我市情况来看,正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就像是刚刚烧开的一壶水,既没有达到过热,更没有水沸出来,整体上不存在过热的问题。

但是,在某些行业、某些企业、某些项目,确有投资过热的现象,有环境保护不到位的地方。

有些项目存有低层次、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的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护短,要重视存在的问题,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决克服存在的问题,又不能因噎废食,停止不前,放弃发展,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我们在工作指导上,要求各级既要真正吃透“上情”,弄清国家禁止类项目、限制类项目、鼓励类项目的内涵和要求;又准确把握“下情”,坚持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把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凡不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的项目,比如小水泥、小化工、小钢铁、小煤矿、小炼焦等“五小”企业,坚决关闭、停建;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项目,就是投资数额再大也坚决不能上。

二是对一些无污染、能耗低、附加值高的好项目,要千方百计尽快建成投产达效。

三是以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为契机,变挑战为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新上一批规模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率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轻的大项目、好项目。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二)做好中央政策与枣庄实际结合的文章,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这条主线不动摇。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这几年枣庄的经济发展,不依赖资源的产业其产值比重越来越高;依赖资源的产业其产值比重越来越低,这就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良好发展趋势。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煤炭资源是有限的。

按现在的预测,已经探明的15亿吨地质储量和14亿吨可预测的储量,加起来29亿吨,可以采三十到五十年。

如果等到煤炭挖完了,土地塌陷了,项目没上去,让子孙后代怎么生存?

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对枣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们明确提出要牢牢抓住结构调整优化这条主线不动摇,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

在发展中调整,就是一方面在现在煤炭形势很好、我们的煤炭资源还没有枯竭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非煤产业。

另一方面利用现有企业搞资源的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比如,以煤炭为原料搞结构调整的典型,就是发挥鲁南煤化工基地的优势,搞煤的深加工,搞甲醇,搞醋酸,一直到醋酸乙烯、醋酸纤维、醋酸酐,甚至再发展精细加工。

在调整中优化,就是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优化我们的经济结构,在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投资结构的优化。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未来的经济结构。

只有投资结构优化了,未来的经济结构才能优化。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不动摇。

招商引资是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快捷之路。

我们要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做到力度不能减、方式要转变、质量要提高。

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结合起来,努力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占地少、投资回报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

譬如,我们通过办好泰国工业园现有的项目,吸引了一批泰国商人来枣投资。

目前,泰国工业园已有十几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四十多亿元。

又有十几个项目即将在泰国工业园落地。

1—9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25.8%,其中外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增长118.4%。

三是坚持“三个一批”、“工业强市”、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工作思路和决心不动摇。

首先,坚持“三个一批”不动摇,即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论证储备一批项目。

实行市、区(市)领导同志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充分发挥中央、省属驻枣大企业的优势上项目。

今年市、区(市)共安排重点项目367个,1—9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02.9亿元。

其次,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通过发展第二产业来壮大我们的综合实力。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从农业直接跳到服务业上去的,必须经过工业化阶段。

没有工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就没有产业支撑。

譬如,金融保险业、运输物流业、中介服务业等都需要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来支撑。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市”的理念,但在“工业强市”的过程中,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工业发展转移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三,坚持繁荣发展服务业不动摇。

目前,我市服务业呈现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重点行业全面发展”的好势头。

1—9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9%。

四是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新农村建设不动摇。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态度要积极,操作要稳妥,核心是发展,重点是增收”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有条件的地方,搞好村镇规划,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但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个模式。

今年以来,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10个配套文件,搞好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会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举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

大力实施百个强村竞赛、百个经济薄弱村帮扶和百个文明生态村创建“三百”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百强村集体经济收益在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所占比重达到81.82%;帮助96个经济薄弱村实现了集体经济“零”的突破;全市近300个村达到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6.2万人。

1—9月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13元,增长16.5%。

五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心不动摇。

首先,着力加强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硬环境建设。

研究宏观调控形势下城市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

通过城市的发展,为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承载能力,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创造更大的空间。

其次,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和河流污染治理,大搞植树造林,保持山清水秀,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

目前,全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稳定下降,森林覆盖率达到27.5%。

第三,加强软环境建设。

严厉打击“三强五霸”等各种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机关效能监察、服务经济转变职能大家评等活动,加大对服务环境的治理力度。

投资者和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在2019年浙商大会暨浙商论坛、首届浙商投资博览会上,我市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

六是实行高效集约用地、确保好项目开工建设的信心不动摇。

我们牢固树立依法用地的观念,上项目必须取得合法的用地手续;牢固树立“惜地如金”的思想,凡是给投资商提供土地,一定要算好投资回报率。

像枣庄高新区,一亩地投资强度应在二、三百万元以上才行。

同时,认真搞好土地复垦整理、挂钩试点,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潜力,努力使好项目落地。

通过以上措施,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1—9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50.11亿元,增长16.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8.4亿元,增长3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0.3亿元,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36.65亿元,增长42.7%,实现利润75.2亿元,增长51.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5.46亿元,增长30%以上。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2元,增长11.8%。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和谐枣庄”建设

我们把认真贯彻中央六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召开了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枣庄市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和谐枣庄”建设的决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实工作,稳步推进。

我们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要素:

一是必须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做支撑。

只有经济发展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比如今年春节前,我市一些市属困难企业职工生活十分艰难,市财政一笔拨出近600万元给予救济,使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精神上得到安慰。

今年以来,我们还提高了医疗保险大病救助额,将大病救助最高支付限额由2019年初的9.2万元提高到了20.2万元。

如果没有我们这几年经济上的快速发展,财政上就没有这么多钱,群众的事情就办不好,群众就不会满意。

群众不满意,社会就难以稳定、难以和谐。

二是必须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几年,我们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安排更多的职工就业再就业,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4.67万人。

坚持教育为先,教育为本,三年解决了全市16.7万农村孩子上学自带桌子凳子的问题。

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到9月底,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乡镇扩大到47个,覆盖率达到81%,参加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9.42%。

三是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

中央《决定》中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其中一句就是“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管理问题。

没有强有力的社会管理,完全靠群众的觉悟,整个社会就是一盘散沙,不可能形成“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局面。

文化建设问题是一个大文化格局的概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主要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建设等。

要引导大家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素质。

制度建设问题就是用制度来保障和谐。

比如一些企业排出工业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必须严查到底,严厉惩罚,不能手软。

今年以来,我们对全市80家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月检查、月通报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不和谐的行为,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经济不发展,就没有物质基础作支撑;社会事业不发展,老百姓就会怨声载道;各项管理制度跟不上,社会就会一团糟。

要在发展好经济的同时,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因此,通过学习中央六中全会精神,我们深切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加强社会管理。

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