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24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docx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

特点。

1921年07月的中共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议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但是,由此所点燃的革命的火把,给黑夜沉沉的中国大地带来了一道光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也由此谱写出了灿烂的篇章。

出席中共一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有13人,另有共产国际及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两名外籍人员。

中共一大代表的曲折经历,尽现了复杂离奇的社会变迁,折射出剧烈动荡的时代

李达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

1890年10月2日生,湖南零陵(今永州)人。

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

1913年后,两次赴日留学。

1920年8月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当选中央局宣传主任。

9月,创办人民出版社。

1922年7月出席中共二大,后到长沙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

1923年4月,任《新时代》月刊主编。

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随后离开中共组织。

1923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

1927年1月,任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5月,任国民党湖南省党校教育长。

9月回到武汉,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1928年到上海创办昆仑书店。

1930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

1932年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学系主任。

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1年9月后,长期困居家乡。

1947年任湖南大学教授。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同年12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任北京法政大学副校长,1950年任湖南大学校长,1953年任武汉大学校长。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诬陷和迫害,同年8月24日在武汉含冤去世(1980年平反昭雪),时年76岁。

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号汉俊,又名人杰。

1890年10月12II生,湖北潜江人。

1902年去H本读书,1918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上海。

随后,从事翻译和撰稿工作。

1920年,与陈独秀等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同年8月创办《劳动界》周刊,任主编。

年底陈独秀赴广州后,负责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工作,并任《新青年》编委。

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作为上海组织的代表出席中共一大。

1922年,因与陈独秀的意见不一,离开上海到武汉,在武昌中华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执教,10月,湖北工团联合会成立,任执行委员、教育主任委员。

1923年2月,参与京汉铁路大罢工。

二七惨案后,潜居北京。

6月,当选中共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同年秋返回武汉,继续在武汉高师任教。

1924年中共中央鉴于他自动脱党,正式将其除名。

1925年底,主持武昌大学校务工作。

1926年春,任教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同年夏,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

9月,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后兼任教育科长。

1927年1月,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委。

2月,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委员,主持校务。

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7月,任改组

后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委员、青年部部长,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进行了抵制和斗争,掩护了大批中共党员。

11月,南京国民政府组织的西征军攻占武汉后,离职躲避于汉口日租界内。

12月17日,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部杀害。

时年37岁。

董必武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董必武,原名董贤琮,字洁畲,号壁五。

1886年3月5日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1903年考中秀才。

1905年入读武昌文普通中学堂。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1月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4至1918年间,两次东渡H本攻读法律,并参加中华革命党。

1920年秋,在武汉参与创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

后回武汉任中共武汉区委执委。

1924年国共合作后,参与筹建国民党地方党部工作。

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执委。

1927年4月,任湖北省政府常委兼农工厅长。

大革命失败后,赴苏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特别班、列宁学院学习。

1932年初回国到中央苏区,先后任红军大学上级干部队政委,中央工农检查委

员会委员、主任,中央党校教务长、副校长。

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二大上当选苏维埃政府中央执委、最高法庭主席。

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0月到陕北后,任中央党校校长、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代主席。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

1945年4月,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

1947年3月后,任中共中央工委常委、华北财经办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等职。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法委副主任、最高法院院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1945年6月、1956年9月、1969年4月、1973年8月,在中共七大、八大、九大、十大上连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监委书记,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H病逝,时年90岁。

陈潭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陈潭秋,原名陈澄,字云先。

1896年1月4日生,湖北黄冈人。

少时在乡读书,1912年入读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学,1914年进武昌中华大学补习,1916年秋考入武昌同等师范。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参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爱国学生运动。

1920年10月,与董必武等在武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

同年冬,任中共武汉区委组织委员。

1923年2月,参与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后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兼安源路矿俱乐部代理窿外主任。

1924年秋,任中共武昌地委委员长。

1925年秋,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

1926年10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

1927年4、5月间,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大革

命失败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1928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中共顺直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

1930年9月,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同年12月被捕。

1932年经中共组织营救获释出狱,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

1933年初夏到中央苏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1934年2月,在中华苏维埃二大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粮食人民委员等职。

1935年8月,赴苏联出席共产国际七大,会后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

1939年夏奉调回到国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

1942年9月17II,被新疆地方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

1943年9月27II,在迪化(今乌鲁木齐)

遭秘密杀害,时年47岁。

何叔衡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何叔衡,又名启璇,字玉衡,号琥璜。

1876年5月27日生,湖南宁乡人。

少时读过八年私塾,1902年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后在乡间私塾教书。

1909年春受聘云山高小任教,1912年辞教奔长沙。

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后并入第一师范)学校。

1914年提前毕业,7月受聘于长沙楚怡学校,任主任教员。

1918年4月,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

1920年8月,参与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

9月,参加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

会后回到长沙,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并先后主持湖南自修大学和湘江学校。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到上海创办聚成印刷公司,开展地下工作。

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

9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

1930年7月回国,在上海负责中国革命互济会总会工作,营救被捕人员,组织已经暴露了身份的革命者转往苏区。

1931年秋,离开上海,经香港、广东、闽西到达江西中央苏区。

11月,在中华苏维埃一大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工农检察人民委员。

接着又被任命为内务代理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务。

1932年冬,在中央苏区受到错误批判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斗争。

1935年2月260,转移途中在福建长汀的水口镇附近

被敌人包围,突围时牺牲,时年59岁。

毛泽东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湖南湘潭人。

幼读私塾,后停学务农。

1910年秋考入湘乡东山高小,1911年入读湘乡驻省中学。

辛亥革命后,在湖南新军当兵半年。

1913年春,进湖南省立第四师范(翌年该校并入第一师范)求学。

1918年夏毕业,4月组织新民学会,同年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创办《湘江评论》。

1920年先后在长沙筹建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

1922年5月任中共湘区委书记。

1923年6月在中共二大上被选为中央局委员,旋任中央组织部长。

在1924年1月、1926年1月国民党一大、二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委,曾任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X1926年5月,在广州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同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

1927年4—5月间,出席中共五大,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6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

8月参加中共八七会议,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9月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后率部进军井冈山。

1928年4月下旬,接应朱德、陈毅部在井冈山会师后,组编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中共前委书记。

6—7月间,在中共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成立,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

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共总前委书记。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随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常委、代理书记、书记,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中革军委副主席,中革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革委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政治

时年83岁o

局委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结束长征,同年12月被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43年3月,任中央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

8月下旬,与周恩来赴重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10月返回延安。

1947年3月后,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至197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至1959年4月)。

同年12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至1976年9月)»1956年9月、1969年4月、1973年8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九届一中全会、十届一中全会上,连任中共中央主席。

1976年9月9II病逝,

王尽美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又名王烬美,字灼斋。

1898年6月14H生,山东莒县人„1918年考入山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