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0913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检测试题 附解析文档格式.docx

B、对比

C、联觉

D、后像

4、钱老师上课时经常先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一会儿,然后再叫学生回答,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好地维持在教学活动中,钱老师所采用的课堂管理方式是()。

A团体警觉

B.替代强化

C最小干预

D处理转换

5、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称为()。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6、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提出“当事人中心”观点的是()。

A.罗杰斯

B.沃恩

C.布洛克尔

D.马斯洛

7、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

D.程序性

8、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9、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叫作()。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0、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1、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应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12、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中的是()。

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13、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

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4、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15、体育教师认为又瘦又高的学生跑步一定较快,并在运动会中优先选拔这类学生。

该教师的看法属于()。

A.刻板印象

B.认知失调

C.扇贝效应

D.从众心理

1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7、张老师发现。

小雨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喜欢第一个举手发言,但是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并不高,那么小雨同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8、人本主义心理学按照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

A.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D.认知学习和动作学习

19、小黄在学习时关注的是知识的内容和价值,而不是为了获得分数和奖励。

根据成就目标理论,小黄的目标导向属于()。

A、成绩趋近

B、成绩回避

C、掌握趋近

D、摹握回避

20、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

21、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

这种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个人修养法

D.情感陶冶法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2、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2、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3、简述系统脱敏法。

4、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材料一:

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入了迷,问这位讲课的老师准备了多长时间。

讲课老师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个题的准备只用了l5分钟”。

材料二:

有人认为,看看教材,翻翻教参(教学参考书),写份教案就是备课。

材料三:

苏联一位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

“我正式登台演出时,我的劳动实际上早已完成了。

请谈谈上述材料对你的教学有何启发。

2、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

“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

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

(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D

2、B

3、C

4、A

5、A

6、A

7、答案:

D程序性知识

8、A

9、C

10、答案:

B经验课程

11、B

12、答案:

A

13、答案:

D

14、B

15、【答案】A

16、答案:

B

17、C

18、A

19、C

20、C

21、D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此说法是正确的。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2、【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

而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除了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包括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制定者的教育思想;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因此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3、此题说法错误。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

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

4、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以发挥其补偿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2、答案: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

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等。

3、正确答案: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系统脱敏法的步骤包括:

(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

(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

(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4、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

(1)从教育的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与材料三体现了备课的重要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备好了课,教师便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且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教师应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把备课看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从教育意义上而言,材料一中的老师与材料三中的芭蕾舞大师的话语体现了他们对备自我的重视。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材料二中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教师要想教好一节课不仅仅是写一份教案的问题,而且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如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此外还包括备教学行为、备自我、备检测等;

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姿态置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2、

(1)学生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

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

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体验敏感,多疑。

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得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

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应该争取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

“×

×

同学的作文这次写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

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