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074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全单元教案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伟人”为主题,所有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本单元要求会认5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会写24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3、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和励志名句,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4、能看图讲故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2、能看图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四、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围绕“伟人”这个主题,《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五、课时安排:

《大禹治水》3课时

《朱德的扁担》3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15、大禹治水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自主识字、写字,通过边读边想,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法】引导,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老师大家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怎样治水的?

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自主读文,自主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怎样治水的?

结果如何?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

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

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可同桌互相讨论)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深对字的记忆。

]

4、老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书上描红。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

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

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

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

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

(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认读生字。

2、读记课后习题三的词语和词语表上的词语。

3、抄写字词。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

作者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

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能获得那些信息?

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大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

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完成课后习题第二题。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第3课时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教学反思: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生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过程与方法:

自主识字、写字,通过边读边想,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意革命领导人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教法】引导,感悟。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

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

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3、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

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

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

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

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4、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

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

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

这段讲了什么?

(3)指读第三段,正音。

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

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4.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

扩词。

5.生描红、临写。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凭借情境,自主构建。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

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

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

山下是日本鬼子。

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

(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

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

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

(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

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

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

(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

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

(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

(必须)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

(只能、只有、一定……)

6.再指读第一句。

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

你知道了什么?

(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

(山下很远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