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磨课研课活动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园磨课研课活动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磨课研课活动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汇高中的磨课活动从其功能和实施形式上分析,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首先是“重研究,淡评价,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原则,反映了学校对教师心理和需求的准确把握,对教师思考研究问题的充分尊重。
如果过于突出评价功能,急于打造出一批理想中的“精品课”,教师势必增加了许多顾虑,从而阻断“言路”。
只有积极倡导“言者无过”“__”,才能营造出当前这种浓厚研究氛围。
有的教研组出现了一下课就“磨”,有时争论交锋的激烈程度使得老师不得不采用举手和站立的方式来争取发言的机会。
数学组的张依昕是该组唯一的青年教师,他曾多次利用课余时间找我谈磨课中的一些疑问,“我感觉磨课越磨问题越多,可选择的解决途径也越多”“平时听课时感觉你的一些办法和表述有时不够规范,甚至缺乏数学的严谨性,想不到背后还藏着那么多的玄机”。
由此可以看出磨课营造的研究氛围,对教师思想产生的影响,和教师对教学策略、方法的深层感悟。
从功能上分析磨课,它不仅仅是澄清模糊认识,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困惑,由于我们并不刻意追求结果与形式的完美,而更注重过程中老师们的收获与积累,因此磨课成为新理念新思想产生的“培养基”。
磨课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成为新一轮磨课主题的产生的基础,这些新问题是教师们在磨课实践中发现的,或是由思想观点的碰撞诱发的,它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研究探索欲望,源于实践而又立足于实践的学习研究使教师不再拘泥于抽象、晦涩的理论阐述或一些没有个性的一般化道理的演绎,而经常能从鲜活的事实中抽取其灵动的智慧成分,获得理论上的感悟,从而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
磨课活动中,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在逐渐发生变化。
过去,学校的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研究总有一定的距离(许多学校都存在教学和研究“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培训缺乏有效的形式,教师缺乏参与的热情。
磨课活动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有的课题本身就是磨课过程中发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如数学组发现:
学生学习数学普遍困难,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将知识结果完全呈现出来,他们只需记住,然后进行一定的模仿性训练,学生的任务往往就是记住—模仿—套用,长此以往,学生就进入一种被动接受而总是不名所以的恶性循环之中。
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改善学习方式入手,于是《建立数学学习实验室,优化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确立为全组的研究课题,磨课和日常教学就紧密地围绕着课题进行,教师设计的一则则教学方案,制作的课件,撰写的诸如《数学实验的适用范围》《高中数学学习实验的特征》等论文直接成为教师的研究成果,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能及时得到课题组骨干教师的帮助,培
训工作就这样自然而有效地进行。
磨课使得研究、培训和教学实践有机整合,使得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工作成为一个高效率的联动体系,使得教师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对研究工作的价值认同。
根据本届磨课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征询表中反映的情况以及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的建议,我们应思考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及时分析磨课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比较筛选后,为新一轮磨课作尽可能充分的准备
2.加强过程性资料成果的总结,使其成为文本型成果
3.研究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磨课的具体方案
4.尝试进行一些典型现象、方法、言论和课堂教学主题性优秀片段的音像资料制作
磨课总结
接到磨课通知后,我们组的几个老师立刻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学校有关磨课的要求,课题确定后,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集体制作课件,为磨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
“一磨”结束后,老师们都觉得教学过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环节布局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但教师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时间较紧张等,学科带头人汤老师提出了一个让师生互动的建议,又花了很多时间帮我们改进课件。
针对这些情况,“二磨”的教师调整了教学结构,加大了课堂容量,把课堂设计为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师生互动操作恰到好处。
课堂环节有条不紊,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探索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
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揭开教材的高度。
经过磨课,我们感触颇多:
一、点滴收获:
1、感悟磨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
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
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其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2、感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由于新教材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弹性较大,教材内容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有较大的空间。
在磨课中,我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灵活处理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教学特色,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平台。
二、需要努力的地方。
1、教学旧模式的惯性定势还在教学中出现。
2、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3、备课中备学生没有备教材处理得好。
4、教学中的“问题”意识还需加强,提高提问艺术。
这次磨课,我们累着,但快乐着,因为我们有了收获。
语文组第一轮磨课总结
——语文教学研究之二
11月,语文组进行了第一轮磨课。
备课组全体人员从备课到覌课再到评课,一次次精雕细琢,使课堂教学逐步提升。
一、优势
1.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念在发生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在淡化,而将学生的学放在了主要的位置,为学生的学搭建平台。
这正是实现
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的核心与关键。
2.课堂上孩子的交往有了味道,有条不紊有所体现,可见平时的训练所在。
特别是几位老师做得非常扎实,给我很深的感动。
3.一年级的新教师正在从原有的对于交往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有交往的意识,并开始扎扎实实进行小组训练。
从四个人分组开始训练,如一号读生字,二号组词,三号说识记方法,四号评价,轮流训
练,孩子们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
4.教材研读有了很大提升。
从过去的关注教法和学法,到现在的钻研教材,提升了教师本身对教材的感悟力,从而能够引导学生走进
文本,以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深入交往。
5.虽然对交往式的理想课堂有所迷茫,但是在磨课中,教师们渐渐懂得什么样的课堂不算交往,__让教师、文本、学生之间交往起来。
在交往中应该采用哪些常用的交往方式,特别是语文学科的“思考——讨论——交流”、“MORDER”、“两人互查”、“内
外圈”等方式,开始得心应手。
二、存在问题:
1.学生的训练不到位,致使预设不能很好地实现。
2.研读教材时核心问题的设计不能很好地把握。
3.交往的目标与交往主题有所混淆,不能明晰地区分。
4.备课中的“设计依据”一栏很难填写,不知如何下手。
5.《语文园地》中的“核心问题”如何确定?
6.磨课中发现五个班级巩固的效果不尽相同,如何效果一致?
7.教材的研读虽然有了升华,可是如何利用交往式学习来突破文
本呢?
8.关于小组的交往有些迷茫,怎样让小组之间能够交往起来?
9.怎样让学生的读与说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如何在一堂课中实
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呢?
三、改进策略:
1.文本的研读高度不够,应该站在单元目标、课文目标的角度去看,看到大门和二门。
去、先读透单元内容,再走入文本。
2.文本的研读做到抓住特点,从整体入手,再到细节,最后再回到整体,体现语文阅读的独特性,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交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课后题的把握要到位,认真对待,交给孩子学习语文的方
法,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交往式学习的训练常抓不懈。
一是交给孩子如何交往,怎么做,让孩子明晰;
二是做到小组成员分工到位;
三是训练做到细节入手;
四是按照五个步骤一一对应,“准备交往—初步交往—广泛交往—深入交往—评价交往”步步推进,实践与理论结合,让自己的实践有理论的提升,在第四环节“深入交往”上下功夫,做到点上打洞,这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驾轻就熟,珠帘地指导小组的交
往活动。
4.注意抓好交往的细节,从细节入手,逐一指导,深入到每一个
小组中,逐个突破,随时积累有效地经验。
5.要有整合的意识,简单而结构类似的文章可以补充材料,以充
实内容。
6.抓住自己的优势不放松,保持自身独有的教学风格,抓住语文的提点,稳定地走下去,做到在继承的基础上提高。
7.教师要转变观念,交往即是生活,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自
然化、生命化,天然去雕琢,做到返璞归真。
8.下一轮的磨课做到同课异构,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做到别有
洞天。
9.提升教师教材解读的内驱力,通读小学阶段的所有教材,甚至初中教材,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看待问题。
同时大量读书,提升自身修养,做到用一辈子的时间备课,使自己特别是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
有自己独有的解读能力,不至于成为本组人员的传声筒。
附交往式学习五个阶段分解:
阶段板块过程教师学生
一
二
三
四
五
磨课总结反思
进入xx年9月下旬,参与第一次远程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磨课活动,由张老师执教低年级段阅读教学课《北京》。
接到通知后,研修组的全体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张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进行了课堂观摩、评课议课。
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获颇多。
一、总体感觉:
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指导教师、教研组长制定完善了
语文教研组研课磨课活动总结
语文教研组结合学校工作,在前一段时间进行了磨课,磨课教师是青年教师王晓磊和刘菲。
磨课按照“六步骤教研法”展开,即:
个人备课——备课组讨论——集体听课研讨——二次教学——三次教学——反思总结。
首先由执教教师个人精心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确实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落到实处,备出最初执教方案,各备课组老师围绕执教老师的说课进行交流,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到教学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一一做出相应的预设及处理措施。
然后由执教教师按照磨课第一方案的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教研组教师分工合作,从教师的课堂引导组织、对于生成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分别进行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
执教教师上完课,教研组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集思广益。
评课教师全面、辩证、理性、透彻地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进行深入剖析。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分享,绽放群体智慧的光芒。
评课后,教研组教师再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根据改进的方案,对课堂教学重新、构建,准备第二轮的磨课。
第一轮的磨课意在尝试、实践与反思,有抛砖引玉的意思,第二轮的磨课旨在深化、创造与再提升。
磨课的六个环节有如一条精品课的流水生产线,将教师的课堂教学打磨成“精品”,最后教研组教师共同反思总结,形成全面的过程性资料。
三轮磨课之后,我们进入了集体研课时段,分为两个小组,一四级部一组、二三级部一组,利用周二教研时间,一节听课,一节评课研讨。
在反复磨课研课中,无论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是受益匪浅,“磨课”活动让我们经历了不置可否的迷茫;
经历了痛苦的思索;
经历了进退两难的纠结;
经历了同伴互助的感动;
更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领导亲力亲为、参与其中一次次鼓励与点拨,更增添了我们努力探究的信心,也是我们收获了很多。
一、在磨课研课中我们对“三课四步”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之路更加明
朗。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教材大胆取舍和整合,把单元主题教学与我们的“三课四步”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变原来的一课一课的上为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构建了语文教学的五种单元主题课型,即单元预习课、单元精读课、单元阅读课、单元综合性学习课、单元作文课,这样一单元读写结合,读为写服务,既节省了课时,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磨课研课使我们的展示课教学流程更加清晰。
1、课前默写
语文背诵默写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的做法,充分利用每一块黑板,每节课课前让学生爬黑板,默写内容根据所学内容,可以是古诗、文言文,也可以是文学常识、字词或词语解释,也可以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默写完后黑板上的相邻检查,下面的各小组循环检查,1组给2组检查,2组给3组检查,依次类推。
默写对一个词语得1分,多写多得,由组长计入小组课堂评价表。
2、分配任务。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配任务,简单的问题大号回答,稍微难点的问题小号回答,大号回答不对或不完整由小号同学补充。
3、组内交流――导师辅导:
小组内按照分配的任务讨论交流,不会的问题请教导师,导师也不会的用红笔标画出来。
4、学生展示,暴露问题。
学生根据分配任务分组到黑板上板书,板书完毕由导师检查,错误用红笔改正。
5.点拨引导――释疑解难:
将展示中暴露的问题,通过教师启发、引导来解决,教师的关键在于启发、引导,能通过学生讲解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讲,教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
6.课堂小结——归纳梳理: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小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据学习目标进行知识理解、回顾、归纳。
7、当堂检测。
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练习、消化当堂所学知识,形成能力,基本实现当堂揭示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注意保证时间,促进学生当堂、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同时要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
训练要注意动态分层,可以包括基础知识检测、变式训练检测、拓展延伸检测。
三、存在问题。
学生质疑环节要不要?
应该在什么地方出现?
如果在展示前质疑,学生已经会了,那学生上黑板板书的内容就起不到暴露问题的真正作用,充其量只能改改错字。
如果放在板书之后,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有些问题的答案比较长,板书到黑板上是不对的答案,会不会浪费时间?
[磨课活动总结]妹冢联校开展“磨课”活动总结
为了全面、扎实、高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联校尝试和探索着一种新的校本教研模式:
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磨课活动总结。
活动方式有集体研讨式和校际间联合式。
本次以集体研讨式为主,确定的主题是“磨课”;
校际间联合式各校要自主结合,长期开展活动。
活动内容有教研人员参观承办校的校园文化、观看“阳光大课间”、听评课。
执教教师熟悉教材、教学方法灵活、能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教学效果好;
听评课教师踊跃参与,认真听课,评课时积极发言,收获颇多。
这种方式利于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们互相学习与交流,能切实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主动发展,工作总结《磨课活动总结》。
开展活动前联校把活动方案发到各校,通知承办学校,做好教研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也是对该校的校园环境、教学常规、学生良好习惯、课堂教学改革等进行检查和督导。
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也就对该校的各项工作起到了督导的效果,发挥了“教研+督导”的作用。
通过听课、集体评课、问题交流和写听课心得,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和困惑,一次一主题,一次一活动,有效地指导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发挥了“教研+反思”的作用。
通过搭建教研交流的平台,学校对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学生良好习惯、备课作业材料等进行展示和交流,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发挥了“教研+提升”的作用。
通过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联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更真、更实、更高效,较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疑难和困惑,对提高办学质量和学校内涵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全体听课教师反映和听课评价表量化评价的结果,两位教师教学效果好。
吴明国、王维两位教师被评为镇级优质课教师,特发奖状以资鼓励。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快速发展,结合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各校校长要把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向教师讲明白,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活动;
承办学校要充分准备,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示出来,以此来提高学校的品味;
参加活动的教师要按时到达指定的教研地点,要按规定上交活动材料。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