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9735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员考试模拟试题知识点整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选择题(单选题)(10*2=20分,请将答案填入制定答题栏内)

1、请识别下列哪项是范围2的温室气体排放源(B)。

A)制造电力、热、蒸汽或其他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B)外购电力、热、冷和蒸汽等;

C)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D)组织拥有或控制原料、产品、固体废弃物与员工通勤等运输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SZDBZ69第6页6.3运行边界

范围2:

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组织消耗的外部输入的电力、热、冷或蒸汽生产所产生的间

接温室气体排放。

这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并非发生在组织边界内部,但应予以量化。

2、下列哪项不属于温室气体(D)。

A)PFCS;

B)CH4;

C)N2O;

D)SO2;

(SZDBZ70第1页3.1温室气体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

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

注:

一般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

和六氟化硫(SF6)。

3、使用模型或设备特定的关联属于下列哪一种量化方法(A)。

A)计算;

B)测量;

C)测量和计算相结合;

D)不属于上述三种量化方法;

(SZDBZ69第7页8.1选择量化方法)

4、核查组应确定各排放源/设施的抽样比例额,下列关于抽样比例描述不正确的是(D)。

A)组织因外购电力、热、冷或蒸汽等能源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所有月度汇总活动数据进行核查,即抽样率为100%;

B)如食堂燃气灶使用化石燃料,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锅炉、窑炉、转炉、发电机以及其他固定燃烧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原则上应对所有相关活动进行100%核查,如果活动数据的核算单据量很大,抽样比例至少为60%,且为典型排放的月份;

C)制程排放原则上应对所有相关活动数据进行100%核查,如果活动数据的核算单据量很大,抽样比例至少为60%,且为典型排放的月份;

D)如空调制冷剂逸散、高压开关SF6逸散、灭火器逸散、管道连接处的无组织排放等等,抽样比例至少为40%,且为典型排放的设备;

(SZDBZ70第8页5.3.3.2抽样方法)

5、下列温室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中哪一项属于固定排放源(D)。

A)汽油割草机;

(范围1移动燃烧排放源)

B)以CO2为推进气体的防锈油;

(范围1逸散排放源)

C)柴油货车;

D)乙炔焊接;

(范围1固定燃烧排放源)

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部分温室气

体排放应予以量化。

a)固定燃烧排放:

制造电力、热、蒸汽或其他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b)移动燃烧排放:

组织拥有或控制的原料、产品、固体废弃物与员工通勤等运输过程产生的温室

气体排放;

c)制程排放:

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d)逸散排放:

有意或无意的排放,包括设备接合处的泄露、制冷设备冷媒的逸散、污水处理厂厌

氧处理过程中甲烷的逸散等排放。

6、应对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过程中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国家排放因子在对排放因子数据质量评分时应为分(B)。

A)1;

B)2;

C)3;

D)4;

(SZDBZ69第10页表2数据质量评分表)

数据种类

数据质量等级评分

活动数据

评分

类别

连续测量的数据

间歇测量的数据

自行推估的数据

排放因子

测量/质量平衡获得的排放因子

相同工艺/设备的经验排放因子

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排放因子

区域排放因子

国家排放因子

国际排放因子

 

7、温室气体清单的质量等级定性描述组织编制的温室气体清单的质量,数据等级共6个等级,下列哪个选项为L3等级的数据质量总评分(S)的数值范围(B)。

A)25-30;

B)19-24;

C)13-18;

D)7-12;

(SZDBZ69第10页表3温室气体清单质量等级表)

按照数据质量评分表获得温室气体清单的质量等级,定性描述组织编制的温室气体清单的质量。

数据等级分为L1~L6共6个等级,数据质量依次递减。

组织应将此过程形成文件。

温室气体清单质量等级表

数据等级(L)

数据质量总评分(S)数值范围

L1

31-36

L2

25-30

L3

19-24

L4

13-18

L5

7-12

L6

1-6

8、温室气体清单应分别按照和组织层次形成排放源识别表、活动数据收集表、排放因子选择表、排放量计算表和温室气体排放汇总表(A)。

A)设施层次;

B)边界层次;

C)控制层次;

D)管理层次;

(SZDBZ69第11页10.1编制温室气体清单)

9、核查机构应做好对记录和文件的安全保护工作,记录和文件可以是电子的或纸质的,应至少保存年(C)。

A)3

B)4

C)5

D)6

(SZDBZ70第16页5.10核查记录与保存)

核查机构应做好对记录和文件的安全保护工作。

记录和文件可以是电子的或纸质的,应至少保存5

年。

核查机构应至少保存下列记录和文件:

a)核查活动的相关记录表单,如组织基本信息表、文件审核表、抽样计划表、核查计划表、核查

发现表等;

b)组织温室气体报告;

c)核查报告;

d)核查陈述(如有);

e)现场核查记录;

f)对核查的后续跟踪(如适用);

g)信息交流记录,如和委托方、专家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书面沟通副本及重要口头沟通记录,核

查的约定条件和内部控制的实质性弱点;

h)其它备份文件。

10、为了确保组织对其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和报告基于相同的思路和方法,下列哪项不完全是组织应遵循的原则(D)。

A)相关性和完整性;

B)一致性和准确性;

C)准确性和透明性;

D)严密性和保密性;

(SZDBZ70第16页5.5.1概述)

二、选择题(多选题)(10*2=20分请将答案填入制定答题栏内)

11、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程序文件至少包括下列那些内容:

(A、B、C)。

A)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B)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程序;

C)数据质量管理程序;

D)核查人员管理程序;

(SZDBZ69第6页5.3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程序)

a)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应建立和保持用于文件和记录的保管程序。

应保存和维护用于温室气体清单设计、编制和保持的文档,以便核查。

该文档无论是纸质的、电子的还是其他格式的,均应按照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

b)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程序

应包括组织边界、运行边界、基准年的设定、排放源的识别和排放量的计算等。

c)数据质量管理程序

应对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常规检查,定期进行评价,寻求改进数据质量的机会。

12、以下针对排放因子数据质量等级评分描述正确的为:

(A、B、C、D)。

A)测量/质量平衡所得的排放因子评分为6;

B)相同工艺或设备的经验排放因子评分为5;

C)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排放因子评分为4;

D)区域排放因子评分为3;

13、碳核查过程中的原则:

(A、B、C、D)。

A)独立性;

B)守信用;

C)公正性;

D)专业性;

(SZDBZ70第5页4原则)

14、核查程序包含以下哪些程序:

A)文件核审;

B)抽样计划;

C)核查计划;

D)现场核查;

(SZDBZ70第6页图1组织温室气体核查流程图)

15、核查组应对组织提交的下列哪些文件进行审核:

(A、B、C)。

A)温室气体报告(包括温室气体声明)和此前相关的核查报告和/或陈述;

B)温室气体清单和此前相关的温室气体清单;

C)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包括职责权限确定、人员培训、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温室气体量

化和报告程序、数据质量管理程序等);

D)其他相关资料(包括设备清单、燃料清单、冷媒清单等)。

(SZDBZ70第8页5.3.2文件审核)

16、核查者应制定书面核查计划,并将抽样计划作为一项重要输入信息。

核查计划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保证等级及核查目的;

B)核查准则及核查范围;

C)实质性偏差;

D)核查活动及日程安排;

(SZDBZ70第9页5.3.4核查计划)

核查者应制定书面核查计划,并将抽样计划作为一项重要输入信息。

a)保证等级;

b)核查目的;

c)核查准则;

d)核查范围;

e)实质性偏差;

f)核查活动及日程安排。

17、第一阶段现场核查计划内容不用重点考虑下列哪些方面:

(A、D)。

A)现场重要排放源的核查;

B)抽样计划中的待核查点;

C)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

D)温室气体数据和信息;

(SZDBZ70第9页5.3.4.2第一阶段现场核查计划)

第一阶段现场核查计划内容宜重点考虑下列方面:

a)组织边界,包括地理、多场所信息、设施和排放源;

b)运行边界;

c)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

d)文件审核的发现;

e)抽样计划中的待核查点;

f)温室气体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得性等。

18、温室气体资源评价中核查者宜按下列进行评价:

A)确定职责和权限的方式;

B)确定人员资格的方式;

C)时间和资源配置决策方式;

D)人员培训;

(SZDBZ70第10页5.4.1温室气体资源评价)

19、核查活动一般根据核查计划中规定的步骤收集哪几种类型的证据:

(A、B、D)。

A)物理证据;

B)文件证据;

C)客观证据;

D)证人证据;

(SZDBZ70第13页5.5.2.2证据类型)

20、排放源包含以下那些:

A)固定排放源;

B)移动排放源;

C)制程排放源;

D)逸散排放源;

三、判断题(15*2=30分,请将答案填入制定答题栏内,正确的以“T”表示,错误的以“F”表示)

21、各种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增强的贡献,可以按CO2的排放率来计算,这种折算量就叫二氧化碳当量。

(T)

(SZDBZ70第3页3.15二氧化碳当量)

22、核查机构应在核查开始之前与委托方共同商定核查的保证等级,保证等级一般分为两级,即合理保证、一般保证。

(F)

(SZDBZ70第7页5.2.4保证等级)

保证等级一般分为两级,即

——合理保证;

——有限保证。

23、在开展碳核查活动前,组织宜填写《组织基本信息表》,并提交给核查机构,核查机构应按照文件审核,编写核查计划以及现场核查的程序对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核查。

(SZDBZ70第7页5.3.1核查程序概述)

在开展核查活动前,组织宜填写《组织基本信息表》,并提交给核查机构。

核查机构应按照文件审核、编写抽样计划、编写核查计划以及现场核查的程序对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核查。

24、在给定条件下,如果报告中的一个偏差或多个偏差的累积,达到或超过了规定的实质性偏差,即被认为具有实质性,并视为不符合。

(T)

(SZDBZ70第7页5.2.5实质性)

25、核查组在制定抽样计划时低风险因素也应考虑在内。

(SZDBZ70第8页5.3.3.1抽样计划概述)

核查组在制定抽样计划时,应考虑:

a)核查范围;

b)核查准则;

c)保证等级;

d)达到保证等级所需的定量或定性数据的数量和类型;

e)确定有代表性样本的方法学;

f)潜在错误、遗漏或错误解释的风险;

g)先前的核查结论,如适用;

h)高风险因素。

26、如果组织包含多个场所,应首先识别和分析各场所的差异,仅当各场所的业务活动、设施、设备以及温室气体源的类型均相似时,才对场所进行抽样;

被抽样的每个现场均应考虑制定单独的抽样计划。

27、燃烧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各排放源活动数据的数量水平,原则上应对所有相关活动数据进行100%核查,如果活动数据的核算单据量很大,抽样比例至少为80%,且为典型排放的月份。

(SZDBZ70第9页5.3.3.2抽样方法)

原则上应对所有相关活动数据进行100%核查,如果活动数据的核算单据量很大,抽样比例至少为60%,且为典型排放的月份。

28、建立抽样计划是一个一次性制定的过程。

(SZDBZ70第9页5.3.3.3抽样计划的修订)

建立抽样计划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在核查中,当发现温室气体信息和数据有实质性偏差和控制等方

面的问题时,应对所选择的抽样方法和信息样本做出相应的更改。

29、原则上现场核查宜分为两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现场核查均应指定核查计划。

如果组织的运行边界比较简单,排放源较少,或组织温室气体管理体系较完善,则可只进行一次现场核查。

(SZDBZ70第9页5.3.4.1核查计划概述)

30、现场核查工作应以首次会议开始,并以末次会议结束,在末次会议上,核查组应总结本次现场核查发现。

(SZDBZ70第10页5.3.5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工作应以首次会议开始,并以末次会议结束。

在首次会议上,核查组向组织介绍本次现场核查的工作范围、核查准则、保证等级、实质性偏差、

核查方法、核查组成员和核查流程等。

第二阶段现场核查的首次会议,核查组还应总结第一阶段现场核查的发现事项。

此外,组织应介绍其指定的现场核查的温室气体小组和负责人,以便双方进行有效沟通。

在末次会议上,核查组应总结本次现场核查发现。

31、核查中可采用多种检验方法,检验的类型不包括寻求第三方的书面确认。

(SZDBZ70第13页5.5.2.3检验方法)

核查中,可采用多种检验方法,如对数据进行交叉检查,以检查是否有遗漏或抄写错误;

对历史数

据进行验算;

或对证明某项活动的文件进行交叉检查。

a)寻求根据:

通过追溯原始数据的书面材料来发现所报告的温室气体信息中的错误。

例如:

对用

来计算报告中二氧化碳排放的外购燃油数量,通过付款部门保存的供方发票进行核实。

由此断

定所报告的温室气体信息都是有依据的。

b)验算:

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c)数据追溯:

通过交叉检查原始数据记录检查所报告的温室气体信息有无遗漏。

对测量多

个排放源所测得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检查,以便核查者核实所有排放源都纳入了清单

之内。

d)确认:

寻求独立第三方的书面确认。

这可以用于核查者无法进行实际观测的情况,例如:

对流

量计的校准。

32、核查者只需检查正常运行条件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SZDBZ70第13页5.5.2.4抽样计划的修订)

33、核查者应评估在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温室气体数据和信息的评价过程中收集的证据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支持温室气体声明,核查者在评估收集的证据时应考虑实质性。

(SZDBZ70第14页5.7温室气体声明评价)

34、如果责任方对温室气体声明做出修改,核查者应对修改后的温室气体声明进行评价,以确定所提供的证据能够支持这些修改。

35、核查者宜先将核查报告提交责任方,如果责任方对其正确性满意,方可公布核查最终版本。

如责任方要求对报告草案做出重大更改,修改后的内容在发布前应取得核查组长的同意。

(F)

(SZDBZ70第15页5.8.1核查报告)

核查者宜先将核查报告草案提交责任方,以确认相关信息的正确性。

如果责任方对其正确性满意,

方可公布核查最终版本。

依据《京都议定书》内容,中国不具有强制性碳减排目标。

四、简答题(2*5=10分)

36、请简述三类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并按数据质量递减排列。

(三条各1分,排序2分)

答:

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分为下列3类,数据质量依次递减:

A)连续测量的数据:

仪器不间断测量的活动数据;

B)间歇测量的数据:

仪器间歇工作测量的活动数据;

C)自行推估的数据:

未经仪器测量的、根据一定方法自行推估的活动数据。

(SZDBZ69第8页8.2收集活动数据)

37、请简述组织三个类别的运行边界。

(范围1、2各2分,范围3计1分)

A)范围1: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B)范围2:

组织消耗的外部输入的电力、热、冷或蒸汽生产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C)范围3:

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除范围2之外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SZDBZ69第6页6.3运行边界)

请简述实质性与不确定性的区别。

不确定性:

与量化结果相关的、表征数值偏差的参数。

实质性:

由于一个或若干个累积的错误、遗漏或错误解释,可能对温室气体声明或目标用户的决策造成影响的情况。

请简述GWP的定义与计算二氧化碳当量时GWP取值。

全球增温潜势(GWP):

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

计算二氧化碳当量时的GWP值为1。

请简述温室气体量化步骤。

选择量化方法、收集活动数据、确定排放因子、计算排放量、汇总排放量。

请简述组织边界与运行边界的定义

组织边界:

确定量化和报告其拥有或控制的业务的边界;

运行边界:

应确定其拥有或控制的业务的直接与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边界,并形成文件。

请回答深圳市碳核查实质性偏差与量化排除门槛

实质性偏差:

5%

量化排除门槛:

0.5%

五、案例题或阐述题(2*10=20分)

38、在某机构对一家连接器制造企业的核查过程中,经核证,该企业运行边界内2011年全年共消耗汽油6581.3升,外购电力10,292,000KWh。

已知汽油密度为775kg/m3,单位热值含碳量为18.9tC/TJ,碳氧化率为98%,热值为43070kJ/kg,排放因子为2.92tCO2/t燃料,2011年外购电力排放因子为0.9489tCO2/MWh。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排放因子法”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

(2)请简述“排放因子法”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各因子概念;

(3)请根据所给条件,计算该企业2011年全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1)排放因子法,公式如下:

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活动数据×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全球增温潜势(GWP);

(2分)

(2)各因子概念如下:

温室气体活动数据:

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活动的定量数据;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将活动数据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联的因子;

全球增温潜势:

(3分)

(3)汽油为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2011年消耗汽油质量:

6581.3升×

775kg/m3=5.1t

汽油排放源温室气体排放:

5.1t×

2.92tCO2/t燃料=14.89tCO2(5分)

外购电力能源间接排放:

10,292,000KWh×

0.9489tCO2/MWh=9766.08tCO2

2011全年温室气体排放:

9766.08tCO2+14.89tCO2=9780.97tCO2

(SZDBZ69第7页8排放量的计算)

请说明第一阶段现场核查计划与第二阶段现场核查计划内容。

第二阶段现场核查计划内容宜重点考虑下列方面:

a)重新检查和跟踪第一阶段现场核查发现的问题;

b)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过程,包括选择量化方法学、收集活动数据、确定排放因子以及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等;

c)基准年的重新计算及行动方案的实施,如适用;

d)现场重要排放源的核查;

e)温室气体数据和信息;

f)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

g)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与报告。

请简述间接排放源电力的多种收集方法,以及数据对比和选择分析。

国家电力部门出具的抄表记录,可以直接读出电力消耗,此为连续测量的数据;

企业电力缴费发票,以时间段为单位,也可以直接读出电力消耗,此为间歇测量的数据;

企业ERP系统录入的电费数据,此数据需根据参考电价转换为电力消耗,为自行推估数据;

在选择数据时,应当优先选择数据质量高的活动数据进行量化。

核查机构如何对核查结果进行审查

对历史数据进行验算;

对用来计算报告中二氧化碳排放的外购燃油数量,通过付款部门保存的供方发票进行核实。

对测量多个排放源所测得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检查,以便核查者核实所有排放源都纳入了清单

对流量计的校准。

请简述基准年的选取原则

应规定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基准年,以便提供参照或满足目标用户的预定用途。

选择和设定基准年时,组织应:

a)使用有代表性的温室气体活动数据(一般可以是典型年的数据、多年平均值或移动平均值),

对基准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

b)选择具有可核查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基准年;

c)对基准年的选择做出解释;

d)如果出现对基准年改变的情形,应对其中的任何改变做出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