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955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物理安徽省皖中地区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皖中地区2019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物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处理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要将足球看成质点

B.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

C.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平均速度

D.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运动员在处理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要考虑足球的旋转,不可把足球看成质点;A错误。

B、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B正确。

C、对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指瞬时速度;C错误。

D、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运动员所站圆心到落地点的位移;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瞬时速度,质点,参考系多个知识点: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通过某段位移时的速度叫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对应时间段或位置段,而瞬时速度对应时间点或位置点.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答案】D

【解析】

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为,在前2s内的位移为,故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AB错误;对比公式可知,所以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为,C错误;因为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D正确.

3.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4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

B.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C.两车相遇两次

D.乙车的速度不断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车的x-t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乙做的是反方向的直线运动;A错误。

B、由题图可知,甲车在前6s内做的是反方向的匀速运动,以后处于静止状态;B错误。

C、在x-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C正确。

D、乙车图象的倾斜程度逐渐增大,说明其速度逐渐增大;D错误。

故选C。

【点睛】对于位移时间图象,关键抓住斜率等于速度,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来分析两车的运动情况.

4.一个物体自由下落6s后落地,则在开始2s内和最后2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5B.3∶5C.3∶11D.1∶3

【答案】A

【解析】

物体下落前2s的位移为:

物体下落6s的位移为:

物体下落4s的位移为:

所以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为:

h6﹣h4=180﹣80m=100m

故开始2s内和最后2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0:

100=1:

5

点晴:

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关系求出下落2s的位移,而物体自由下落最后2s内的位移等于6s内的位移减去4s内的位移.

5.如图所示,一物块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物块,物块仍静止不动,则F推物块后与推物块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B.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小

C.斜面对物块的静摩擦力一定变小

D.斜面对物块的静摩擦力一定变大

【答案】A

【解析】

没有推力时,物块静止不动,受力平衡,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设斜面的倾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N=mgcosθ,在沿着斜面方向有:

f=mgsinθ;推力F作用后,根据平衡条件得:

在垂直斜面方向上,N′=mgcosθ+Fsinθ,则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一定变大;在沿着斜面方向有f′=mgsinθ-Fcosθ,当mgsinθ>Fcosθ时,摩擦力变小,当mgsinθ<Fcosθ时,摩擦力方向变化,若Fcosθ>2mgsinθ则静摩擦力反向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注意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会改变,难度适中.

6.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

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A.保持不变,不断增大B.不断增大,不断减小

C.不断增大,先减小后增大D.保持不变,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先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FN、拉力FT组成一个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如图:

由于重力不变、支持力FN方向不变,斜面向左移动的过程中,拉力FT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减小,当β=θ时,FT⊥FN,细绳的拉力FT最小,由图可知,随β的减小,斜面的支持力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故选C。

【点睛】本题是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容易产生的错误是不能准确把握小球的受力特征,特别是FN与FT组夹角的变化,认为拉力FT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减小,拉力减小而错选.

7.如图,两个质点P、Q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一定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此时分别作用水平向左的力F1、F2,其中F1的大小不变,F2大小由零逐渐增大,它们恰好同时向右运动到最远,且位移大小相等,在此过程中,两质点的瞬时速度vP与vQ的关系应该是()

A.vP>vQB.先vP>vQ,后vP

C.vPvQ,最后vP=vQ=0

【答案】B

【解析】

【详解】两个质点运动的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在vt图象上,任一点的切线的斜率数值上等于在该时刻的加速度,由于Q的加速度由零不断增大,曲线切线斜率的绝对值也应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即曲线的切线应从水平状态开始不断变陡,那么只有向右边凸出的下降的曲线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又因Q与P的运动时间相等,所以曲线的终点也应在t0,Q与P的运动位移大小相等,所以曲线包围的面积应等于ΔP0Ot0的面积,根据这些要求,曲线的起点,即质点Q的初速度vQ0必定小于P点的初速度vP0,且两条vt图象必定会相交,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图中的两条虚线表示的质点Q的vt图象都不满足题设条件(P与Q的位移大小相等),所以B正确。

故选B。

【点睛】这是用解析法很难下手的题目,但若能利用题设条件,分析并画好两个质点的v-t图像,就能很快找到答案。

8.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

A.小球在2s末的速度是8m/s

B.小球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

C.小球在第2s内的位移是2m

D.小球在5s内的位移是50m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题意知第5s内的位移是18m,根据自由落体公式有:

,其中t1=5s,t2=4s,解得g=4m/s2,所以2s末的速度v=gt=8m/s,故A正确。

B、第5s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小球在第2s内的位移,故C错误。

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注意星球上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不同。

9.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都是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的上抛初速度大小和物体B落地时速度的大小相等,都是2v

B.物体A和物体B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

C.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物体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等

D.两物体在空中相遇处一定是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的中点

【答案】AC

【解析】

设两物体从下落到相遇的时间为t,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为,则由题解得,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知B从相遇点到地面的时间和A在地面到相遇点的时间相等,可知B落地的速度为,即为2v,A正确;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可知,B自由落下到地面的速度为2v,在空中运动时间为,A竖直上抛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B错误;物体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B开始下落的高度,知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和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C正确;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同一高度为,D错误.

10.如图所示,A是一质量为M的盒子,B的质量为m,A、B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置于倾角为α的斜面上,B悬于斜面之外而处于静止状态,斜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在向A中缓慢加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

A.绳子拉力逐渐增大

B.A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始终为零

D.A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绳子拉力等于B的重力,保持不变,故A错误。

B、A对斜面的压力等于A及沙子的总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随着沙子质量的增加,A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故B正确。

C、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所受的合力为零,则地面对斜面没有摩擦力,故C正确。

D、由于不知道A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与细线拉力的大小关系,故不能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故随着沙子质量的增加,静摩擦力可能增加、或减小,故D错误。

故选BC。

【点睛】对于连接体的平衡问题和连接体的运动问题,可从整体法和隔离法考虑,特别是隔离法也要从受力较少的B物体开始。

11.如图,一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斜面垂直,则(  )

A.滑块不可能只受到三个力作用

B.弹簧可能处于伸长状态

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

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mg

【答案】BD

【解析】

A、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所以弹簧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因为弹簧的形变情况未知,所以斜面与滑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不确定,所以滑块可能只受重力、斜面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而平衡,此时弹簧弹力为零,处于原长状态,故A错误,B正确;

C、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滑块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mg),不为零,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D正确.

点晴:

滑块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处于平衡,弹簧处于原长,弹力为零.滑块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四个力处于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进行分析.

1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答案】BD

【解析】

【详解】

(1)由v-t图像可知,甲车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题意可知,甲乙两车在t=3s时相遇,在前3s内,甲车位移,乙车的位移,故在t=0时刻,甲乙相距L=52.5-45=7.5m,且甲在乙的前面,故B正确;

(2)前1s内,甲车,乙车,此时,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1s,故A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