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安全知识Word格式.docx
《计量安全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安全知识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为主”就是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辩证地处理防和消的关系,依靠作业人员重视安全及可靠的技术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将事故防患于未然。
事前把工作做得周全一些,变被动为主动,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具体方法,即“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全员动手”就是依靠全体职工,做到安全生产人人重视,人人自觉,互相监督,将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工作全过程,“综合治理”就是针对生产中的所有不安全因素,有计划地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改进设备,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管理手段,将安全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2.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安全管理实行“四全原则”即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
全员:
即企业的所有职工,无一例外。
全过程:
即在形成生产力的全过程需要抓安全;
在形成商品的全过程要抓安全。
全方位:
涉及安全活动的各个专业、各个方面必须按照分工抓好自己的安全工作
全天候:
指石油生产具有连续性,只要有生产活动,就要求永远延续下去。
因此,安全生产有起点没有终点。
1.编制安全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2.制定和贯彻安全规章制度
3.进行安全教育
(1)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
(2)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
(3)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
4.对事故进行调查、登记、统计和报告,以调查、统计和报告,以调查、统计和分析的方法查清事故原因,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然后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5.对生产作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或事故隐患进行安全检查,然后组织整改,消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安全检查的对象,主要是人、物、环境、管理四因素,也可以从“五查”的范围进行,即查思想、查领导、查纪律、查隐患。
6.生产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
7.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事故隐患进行有效治理。
8.做好事故预测工作,判明生产装置中所存在的各种危险,研究这种危险将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酿成事故,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先进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推行HSE管理体系是国际上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管理的现代模式,也是当前进人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
1.什么是HSE管理体系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办法。
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精神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
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把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形成的一
个整体管理体系,称做HSE管理体系。
HSE作为一个新型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石油石化公司的共同认可,从而成为石油石化公司共同的行为准则。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目前已全面建立自己的安全、环境、健康HSE管理体系。
2.销售企业的HSE管理体系要素
销售企业HSE的管理体系由下列要素组成:
(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5)设施设计和建设;
(6)运行和维修;
(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8)检查和监督;
(9)事故处理和预防;
(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安全防护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设备安全防护;
操作时的安全防护;
自身安全防护。
1.设备安全防护
(1)在工作区域内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做到按规定检修和检测,使设备始终保持完好工况;
(2)通路梯、油罐梯、平台和栏杆在结构上要处于安全状态,应有良好的照明;
(3)按规定检查储油罐呼吸阀工作状态,尤其是冬天要防止呼吸阀被冻死失灵,造成油罐变形事故;
冬天做好防水管、阀的保温,避免管线和阀门被冻裂;
(4)按规定周期对非动转油罐进行计量,以及早发现跑油、混油事故的发生;
(5)采用在输油管道上安装波纹管等应力补偿方法,防止储油罐受应力变化造成局部变形或破坏;
(6)输油管线上采用两段式或多段式控制阀,防止由于水击现象造成储油罐、输油管线、流量表等设备损坏;
(7)便携式金属取样器应采用不打火花的材料制造,降落取样器的绳子应是导电体,不得完全用人造纤维,最好用天然纤维,如剑麻。
2.操作时的安全防护
(1)油罐输转后须静止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计量操作;
(2)当用测深量油尺进行测量时,在下尺和提尺操作期间,尺带应始终保持与检尺口的金属相接触;
(3)为了使人体的静电接地,在进行检尺前人体应接触金属结构上的某个部件;
(4)当对盛装可燃性液态烃的容器进行检尺时,如果液态烃的储存温度高于其闪点温度时,为避免发生静电危险,应再次检查容器的静电接地状况。
检尺时需在正确安装的计量管进行测量;
(5)工作场所如有非挥发性油品散落在容器顶上,应立即擦拭干净。
工作中擦拭过计量器具的已浸了油的物质或废棉纱不应乱放,应集中放入容器中;
(6)清洗油罐是石油库的一项重大作业。
要做好防中毒、防窒息、防火防爆、防静电等预防工作。
按照石油库管理规定进行罐内油气浓度的检测和检测工作。
3.自身安全防护
(1)认真遵守进入危险工作区的各项安全规则;
(2)进入工作区要求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静电鞋;
(3)作业人员上罐时,所用工具仪器应装在包内,以便空手攀扶梯子;
上罐时用手握一下扶梯下部静电导出装置,以导出人体静电。
(4)在室外作业时,操作者一定要在上风口位置,以减少油蒸气的吸入;
在室内作业时,要求作业场所保待良好的通风状态,使油气尽量散开;
(5)取样时注意避免吸入石油蒸气,戴上防护手套,在有飞溅危险的地方,应戴上眼罩和面罩;
(6)在罐内进行清洗等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以防止罐顶构架或其他构件掉落到作业人员身上;
进罐穿带防毒面具,攀高作业要有安全措施,同时设专职监护人员。
(7)在锥形或拱形罐顶走动时,应小心随时会遇到的特别危险,如霜、雪、滴落的油、大风、腐蚀了的钢板等;
(8)在雷电、冰雹、暴风雨期间,不应进行室外检尺、采样、测温等项操作;
(9)计量员需在外浮顶油罐罐顶进行计量时,应有另一名计量员在罐顶平台上监护。
在下列情况下,计量员应佩带安全带或呼吸器:
①当浮顶停止在支架上或局部浸没时;
、
②当浮顶不圆或浮顶密封全损坏时;
③当油罐内油品含有挥发性硫醇时;
④当油品蒸气达到危险浓度时。
石油库安全管理技术主要包括石油库电气安全技术和防火防爆、防静电、防雷以及防杂散电流危害等技术。
石油库电气安全技术主要是指绝缘防护、接地接零保护、电气安全装置等。
1.绝缘防护
电气设备和线路都是由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组成的。
绝缘防护是保证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之一。
绝缘材料的主要问题是老化过程。
在高压电气设备中主要是电老化,一般而言,电压越高,对绝缘材料的要求也越高;
在低压电气设备中,一般是热老化。
每种绝缘材料都有一个极限的耐热温度,如超过这一极限值,绝缘老化就会加剧,寿命缩短。
石油库常见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材料常用E,B,F三级,其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见表3-1。
表3-1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
(1)绝缘指标
电气设备和电工材料的绝缘指标是指在不同的电压、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它们所具有的绝缘电阻值,其值等于加在绝缘体两端的直流电压与流经绝缘体的泄漏电流之比。
石油库爆炸危险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带电体与设备外壳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2)屏障防护
在不便于将带电体包以绝缘或者带电体外虽有绝缘但仍不足以确保安全的场合,可用遮栏、栅栏、护罩、护盖和箱匣等将带电体隔离开来。
安装在室内或室外地面上的变、配电设备均应作屏障防护,网眼遮栏高度不低于1.7m,下边离地不超过0.lm,网眼不大于40mm×
40mm。
户内栅栏高度不低于1.2m,户外栅栏高度不低于1.5m。
由于屏障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连接,因此对材料无严格要求;
但所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火能力,若材料是铁质的,则应接地或接零(接地和接零知识在后面介绍)。
屏障防护设备应挂上警示牌。
(3)间距
石油库内的电气设备属于低压电器,其配电室内配电屏前后的通道最小宽度如表3-2所示。
表3-2配电屏前后通道的最小宽度单位:
m
2.接地接零保护
(1)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
我国石油库大都设有独用的变压器,并采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的Yyno(即原Y/Y0-12)接线方式,构成三相四线制系统。
该系统三根相线分别为L1、L2、L3,中性线(N)与接地保护线(PE)合一,称为PEN线,亦称零线。
保护接零就是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壳体部分与供电系统的零线作电气连接。
电气设备外壳保护接零后,若因某种原因造成相线碰壳即相线短路状态,由于零线的阻抗与大地电阻、人体电阻相比是极小的,所以短路电流Ik很大,通常比额定电流大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样,就能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从而切断故障电路的电源,避免触电或电火花事故。
如图3-1所示。
保护接零适用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电压为220/380V的三相四线制(Yyno)供电系统,为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用电设备外壳均应接零(接PEN线)。
图3-1Yyno系统电气设备外壳保护接零
(2)重复接地
在采用保护接零的情况下,除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外,还必须在PEN线(零线)上进行一处或多处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的作用是:
①当发生相线—机壳短路故障时,可以降低零线、机壳的对地电压;
零线一旦断开时,可以减轻故障的危害程度;
②在保护接零系统中,如果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将造成“零点飘移”,零线上也会产生对地电压,存在产生电火花的危险。
零线(PEN线)重复接地可以限制因“零点飘移”引起的零线对地电压。
③当发生短路故障时,重复接地与工作接地构成零线的并联分支能加大短路电流,从而迫使设置在电气线路上的保护装置更快动作,切断故障电路。
(3)三相五线(TN—S)供电系统
对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国家标准GB50256-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中5.1.1指出“在爆炸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配线管及其配件、电缆保护管、电缆的金属护套等非带电的裸露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5.1.6指出“电气设备及灯具的专用接地线或接零保护线,应单独与接地干线(网)相连,电气线路的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接地线用”。
该系统的特点是把工作零线(也称中性线,N线)和保护接地线(PE线)分开,比三相四线制系统多一根保护接地线(PE线),PE线在中性点与供电系统连接,称为三相五线(TN一S)供电系统。
如图3—2所示。
图3-2TN-S系统原理图
N线用于流过负载电流。
由于导线存在电阻,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N线将有电流流过,导致N线带有一定电位。
而电气设备处于正常工作时,由于PE线没有电流流过,即PE线与设备外壳不带电位。
当发生相线与电气设备外壳相碰时,此时即使N线处于断线状态,短路电流仍可沿PE线构成回路。
由于回路阻抗小,短路电流较大,可使供电系统保护设备如熔断器或自动空气开关可靠动作,切除故障。
目前在石油库中广泛采用的三相四线制(Yyno)配电系统也称为TN一C系统。
把TN一C系统更改为TN一S系统,需从变压器中性点处增敷一根PE线到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困难。
可以采用过渡措施来达到目的,即TN-C-S系统,如图3—3所示。
TN一C一S系统前一部分N线与PE线合为PEN线,而后一部分N线与PE线分开敷设,对电气设备的安全保护性能介于TN一S和TN一C系统之间。
图3-3TN-C-S系统原理图
3.电气安全装置
电气安全装置可分为漏电保护装置、电气安全联锁装置和信号报警装置三类。
(1)漏电保护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图3—4所示。
设备漏电时,出现两种异常现象:
一种是三相电流不平衡,即出现零序电流Io(I0=IL1+IL2+IL3);
另一种是在正常时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壳体产生对地电压Ud=I0×
Rd。
漏电保护装置是通过检测机构取得两种异常信号,经中间机构转换和传递,促使执行机构动作断开电源。
漏电保护装置按反应信号种类可分为三种:
①以反映外壳对地电压大小为基础的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
②以反映零序电流大小为基础的零序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
③以反映泄漏电流大小为基础的泄漏型漏电保护装置。
图3-4设备漏电图
(2)联锁装置
凡装置的动作取决于另一装置的动作者,就称另一装置对该装置联锁,它们统称为联锁装置。
以安全为目的的电气联锁装置称为电气安全联锁装置。
电气联锁装置一般装设于设备本身以及各设备之间或附在其他设备上。
按用途可分为四种:
①以防止人体直接接触或接近带电体等事故为基础的防止触电事故的联锁装置,如变电所的防误操作联锁装置和电容器自动放电联锁装置;
②是以排除短路、过载、缺相运行等故障为基础的排除电路故障的联锁装置;
③以供电安全和自动化需要为基础,实现一定动作程序、执行安全程序的联锁装置(母联开关、分段投切联锁装置、电焊机空载自停装置等);
④借助电气安全联锁装置来防止机械伤害、爆炸等非电气事故的联锁装置,如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化学有害物质增加到危险值时的电气联锁装置等。
(3)信号报警装置
一般以光、电、机械掉牌和音响报警显示为内容。
当故障发生时,发出信号警告,指示事故性质和自动装置的动作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消除危险。
石油库和加油站是储存、运输、供应、销售石油产品的场所,由于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以及带有一定毒性等特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重大灾难性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重大损失。
究其事故原因,一方面是有些操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不按油库操作规程操作,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工作人员对油库及加油站安全技术不了解造成的。
因此对于计量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油库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安全防护以及油库消防等方面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1.燃烧条件
燃烧是一种同时有光和热产生的快速氧化反应。
燃烧必须具备放出热量,发出光和氧化反应剧烈这三个特性。
通常所见的燃烧仅指可燃物在空气中与氧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热源。
当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时,燃烧就不能进行。
油库防火与灭火也常是从这三要素着手进行控制。
然而新的研究表明,某些液体燃料可以长期接触氧气而不发生燃烧,而有些液体燃料却能在氧气含量不足的空气中继续燃烧,原因在于有无自由基的存在,说明自由基也是燃烧的附加条件。
(1)可燃物质
无论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都是可燃物质。
如木材、纸、沥青及各种油品都是可燃物质。
可燃物存在是燃烧发生的基础。
(2)助燃物质
助燃物质就是支持物质燃烧的另一种物质。
一般是指氧或氧化剂,主要是空气中的氧。
氧在空气中的含量,按体积比为21%,按质量比为23%。
可燃物质没有氧助燃是不会燃烧的,只有当氧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时,才会连续燃烧。
在可燃性混合气体燃烧中,助燃物质和可燃物质必须具备一定比例。
可燃性混合气体是指燃烧极限浓度以内混合物气体。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只有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混合气体,才能被点燃并传播火焰。
这个混合气体的燃料的浓度范围就称该燃料的燃烧极限。
例如在油气混合物中,当氧气浓度小于9%时,燃烧就不能继续,或者当混合气体中惰性气体浓度达到一定值,如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35%时,水蒸气体积浓度大于30%时,燃烧也会中断。
燃料的燃烧极限是受混合气体的种类和氧气、惰性气体等浓度的影响而变化的。
(3)着火热源
着火热源就是把可燃物质的一部分或全部加热到发生燃烧所需要的温度和热量的热源。
各种可燃物质的性质的不同,着火时所需要的热量和温度也不同。
如木材一般加热到280~350℃时着火,煤炭一般在400℃时着火,而石油产品的着火温度高于闪点l~30℃。
闪点:
石油产品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加热,油蒸气与周围空气形成混合气接近火焰时,开始发生瞬间闪火的最低温度成为闪点,用℃表示。
它是衡量油品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
闪点的高低反映油品蒸发性的好坏,闪点越低,蒸发性越好,火灾危险性越大,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来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的为易燃物,45℃以上的为可燃物。
(4)活性基因
燃烧实际上是气体分子间的活性基团相互作用。
要维持燃烧,必须保证活性基因链锁反应的连续性。
燃烧过程中如受负催化剂作用,活性基因不能连续供给时,燃烧就会中断。
如汽油在燃烧时,碰到干粉等负催化剂,灭火剂就会吸收大量活性基团,破坏链锁反应,造成活性基团缺乏而中止燃烧。
2.爆炸极限与爆炸机理
(1)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在某一浓度范围内,遇到火源将引起爆炸,此浓度范围称为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当浓度高于或低于某一极限值时,火焰便不再蔓延,所以这个能使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或氧气组成的混合物在点火后可以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
同样能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混合气体的爆炸上限。
这种油气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以内的混合气体称为爆炸性混合气体。
混合物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因含有过量的空气,空气的冷却作用阻碍了火焰的蔓延。
当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空气含量不足,火焰也不能传播,所以当浓度在爆炸范围以外时,混合物就不会爆炸。
对于浓度在爆炸上限以上的混合物还不能认为是安全的,一旦补充进空气就有危险性。
爆炸浓度极限是爆炸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可燃液体除爆炸浓度极限外,还有爆炸温度极限,因为液体的蒸气浓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的。
可燃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由于蒸发而形成等于爆炸浓度极限的蒸气浓度,这时的温度即为爆炸温度极限。
爆炸温度极限有上限和下限之分。
爆炸温度下限,即液体在蒸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下限的蒸气浓度时的温度。
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即是液体的闪点。
爆炸温度上限,即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等于爆炸浓度上限的蒸气浓度。
例如,汽油的爆炸温度下限是-38℃,上限是-8℃。
在这个温度范围之内,汽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都有爆炸危险。
爆炸极限是实际测定出来的,某些油品的爆炸极限参考数据如表3-3。
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
各种不同的可燃气体或液体,由于它们的理化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爆炸极限。
同一种可燃气体或液体的爆炸极限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例如大气压力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所测得的爆炸极限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表3-3油品的爆炸极限
(2)爆炸机理
爆炸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油蒸气存在,且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有足够的引爆能量。
油品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一接触火源便先爆炸后燃烧。
当混合气体浓度超过极限的上限时,接触火源后先燃烧,当浓度降到上限以下,或空气继续补充,浓度稀释到上限以下,就发生爆炸;
当混合气体浓度低于下限时,既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引起燃烧。
爆炸极限除了用油品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浓度表示外,还有相应的温度,因此也存在爆炸温度极限,如表3-3,汽油爆炸温度极限在-38~-8℃,煤油在40~86℃之间。
3.油库危险区域的划分
石油库经营的汽油、溶剂油、煤油、-35号柴油等轻质油品挥发出来的油蒸气与空气混合后,极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并存在于一定的区域内。
为了便于正确合理地进行电气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运行、检修、维护、储输作业和安全管理,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在生产作业区出现和积聚的可能性,我国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将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为三个区域:
(1)爆炸危险区
①区域划分原则
油库爆炸危险区域是指油品蒸气与空气混合后,有可能达到爆炸极限的区域。
包括易燃油品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性油品的生产作业区及其周围的有限空间。
油库内经营的汽油、溶剂油、煤油、-35#柴油等挥发出来的气体,按其在生产作业区出现和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爆炸危险区划分为三级。
a.0区: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b.l区:
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c.2区:
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在这里,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以及所有油库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②石油库内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示意图图例如下:
③油库主要作业场所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a.地面储油罐
地面储油罐主要有钢质拱顶油罐及内浮顶油罐,储存易燃油品时,属爆炸危险区域。
拱顶油罐在正常储存易燃油品的情况下,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0区:
以呼吸阀为中心半径1.5m的空间和防火堤内地坪以下的坑、沟划为1区;
距离储罐的外壁和顶部3m的范围内及防火堤至罐外壁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划为2区,如图3—5所示。
内浮顶油罐在正常储存易燃油品的情况下,浮盘上部至罐壁顶部空间及爆炸危险区域内的坑、沟划为1区;
储罐外壁和顶部3m范围内及防火堤至罐外壁,其高度为堤顶高的范围内划为2区,如图3—6所示。
图3-5图3-6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呼吸阀半径r向上延伸范围如图2区半径R2=R+3向上延伸范围如图;
0区半径R0=r+1.5向下直到地面向下直到地面
1区半径R1=r+4.5注:
量油孔平时处于密封状态视为2区
2区半径R2=r+15
b.易燃油品泵房
易燃油品泵房是输转、灌装、储存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易燃油品作业区,泵房内地坪以上划为1区,地坪以下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