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883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docx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

2021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

核能

核能

  ①核能俗称电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A和B时释放出来的能量。

核能分为两类:

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②核能有巨大的威力。

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

一座100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吨到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10辆卡车;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炭,要1000列火车。

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

据测算,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出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1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③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他们的裂变充分利用,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

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万亿吨的核聚变资源——氢的同位素氚,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氚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要。

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

聚变能称的上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

  1.将“组合”“分配”分别填入第①段AB两个空格内。

  答:

AB

  2.本文第①段说明了什么是核能及,第②段说明了核能,第③段说明了核能(3分)

  3.第②段中加点词“据测算”三个字能否去掉?

请说说理由。

  4.第③段中说聚变能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说它“理想”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它是“未来的”,文中的依据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分配B:

组合

  2.核能的种类(其种类)威力巨大(有巨大的威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3.不能。

因为“据测算”准确科学地说明了下文的一系列数据来源于科学的推测估算。

  4.反应过程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资源蕴藏量大或资源消耗少或可利用时间长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

2021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

  ①如果未来有一天,汽车不再燃烧油料,你也许会以为这是科学幻想。

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巨大市场利润的刺激,这种工业神话正在成为现实。

  ②谁都知道汽车是燃烧汽油、柴油等燃料的,由于人类一百多年的疯狂使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威胁,终有一天,汽车会无油可用。

同时,它们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每天都在制造着污染,并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要想改变这种困境,的出路在于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

  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目前认定的可替代性的能源是氢。

该公司已经研制出“氢动力燃料车”,称作“氢动力概念车”。

该车造价极高,但物有所值,它实现了零污染。

负责“氢动力概念车”项目的总工程师对这种车做了这样的判断:

“我们正在进入汽车时代的一个新纪元,氢能源替代石油能源是人类在未来最合乎逻辑的选择。

  ④氢能源的开发技术是氢动力汽车最终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关键。

氢能源不像埋藏在地下的石油,只要简单开采,再经过提炼就可使用。

虽然氢无处不在,比如,水就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的,但是把氢提取出来制成液态,并安全地存储和使用,成本是非常高的。

要想大规模获取液态氢,目前的开发成本是以“亿美元”为计算单位的。

然而它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一旦攻克了大规模获取液态氢的难题,人类在21世纪就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汽车时代。

  1.第②段中“要想改变这种困难,的出路在于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

”这句话中的“的”三个字能否去掉?

请说明理由。

  2.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用简明的语言说明氢动力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的原因。

  3.在第③段中,负责“氢动力概念车”项目的总工程师认为“我们正在进入汽车时代的一个新纪元,氢能源替代石油能源是人类在未来最合乎逻辑的选择。

”他这一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结合全文回答。

  4.第④段的中心句是:

  参考答案

  1.不能。

因为“的”即“独一无二”,准确地说明了要改变这种困难,除找到既环保又可再生的替代性能源外,别无他法。

  2.因为氢燃烧后产生的是水,而这种水对自然界完全无污染,所以氢动力汽车可以实现“零污染”。

  3.①科技的发展和巨大市场利润的刺激;②石油面临枯竭的威胁,汽车终有一天会无油可有;③氢既环保又可再生;④氢无处不在

  4.中心句是:

氢能源的开发技术是氢动力汽车最终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关键。

2021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

路面上的新科技

路面上的新科技

  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

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②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

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

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

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③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

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

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④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

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

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⑤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

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第②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

“各行其道”和第①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4分)

  2.阅读第②③两段,任选一题回答。

(3分)

  

(1)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

请简要概括。

(不超过20个字)

  

(2)第③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

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3.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

(2分)

  4.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参考答案

  1.颜色不同(或“呈暗红色”)、材料不同(或“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

  2.

(1)①美化市容(1分)②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或“防滑并提示司机减速”)(1分)③方便交通管理(1分)

(2)①透水②分流(或“回收”)③密封(或“防渗”)

  3.说明透水路面的特点及发展趋向

  4.C

2021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

水葫芦之灾

水葫芦之灾

  

(1)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

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

水葫芦外表并不丑:

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2)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

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

但养分低。

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3)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

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

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

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

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4)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

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

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

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

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

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

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5)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

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

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

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6)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

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

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7)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第(3)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2.本文重点说明了水葫芦的哪一个特点?

  3.第(4)段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4.文章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5.根据要求,品味语言。

  

(1)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

  (“疯狂”一词如果换成“迅速”,表达的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2)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竟然”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我们爱科学》2003年第9期上有一篇题为《水葫芦喊冤》的文章,它的结尾一段在写了自己给人类造成的灾害和人类对它的斩杀后写道:

  “但这能怪我们吗?

我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又不是到中国以后才形成的。

是你们请我来之前,自己没有对我进行充分的了解,没有做好调查研究。

现在出了问题就全推到我的头上。

我不服!

我冤!

请读者朋友们给我评评理吧!

  请你站在公正的角度上,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作出自己的评判。

  参考答案:

  1.“籍”改为“藉”“脑”改为“恼”

  2.生命力旺盛(答“繁殖快”和“疯长”都可)

  3.总分结构(先概括说明,后具体说明)

  4.逻辑顺序

  5.

(1)“疯狂”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水葫芦繁殖的没有节制,带有感情色彩。

“迅速”只是表示快,缺乏这种形象的表达效果,没有如此强烈的感情色彩。

(2)“竟然”一词,写出了事情结果的出乎意料。

  6.从人类自身失误(始料不及)的角度来谈,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2021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

地球公民当警醒

地球公民当警醒

  顾玉清

  ①地球,人类生命的摇篮。

在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00多公里的小小星球,却为孕育和维持一个奇妙的生命系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当宇航员们乘坐航天器遥望地球时,都为我们大家能共同拥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家园而赞叹!

  ②前不久,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