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84803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高中自主招生模拟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C.输送的氧气事先保存在蓝色钢瓶内

D.b导管应与供氧的钢瓶相连

7.科学研究表明,氮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氮,液氮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2X+6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氨气在常压下液化是物理变化,液氨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B.在生成X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热能,X的化学式为N2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液氨属于混合物

8.有机物X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图中每个“●”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C5H4

B.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C.X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是5:

4

D.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H2O和NO

9.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不一定是酸和碱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10.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反应的是(  )

A.Na2CO3、NaClB.Cu、H2SO4

C.BaCl2、Na2SO4D.KNO3、NaCl

1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KNO3、NaOH、HCl、MgO

B.Ca(OH)2、HCl、NaCl、CaO

C.H2SO4、Na2CO3、Ba(OH)2、CO2

D.HNO3、KOH、CuSO4、CO

12.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C.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13.打雷闪电时,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变为臭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氧气和臭氧是性质相同的物质

14.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测定溶液pHC.

称量固体D.

稀释浓硫酸

15.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卫生间的大理石地面有污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

B.自来水可以不经过煮沸消毒直接用于洗涤衣物

C.油锅内的油着火可以用水灭火

D.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32―

B.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C.某溶液中滴加了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验证碱溶液中是否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17.如图所示图象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恒温蒸发不饱和的食盐水至有晶体析出

C.

向一定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加入稀盐酸

D.

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

8g

35g

5g

反应后质量

2g

X

42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剩余乙物质的质量X=7g

C.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D.在该反应中,甲、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

l4:

l7

1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C.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发生变化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二、多选题

20.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B、C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B.T2℃时,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将T3℃等质量的A、B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溶液析出的晶体质量更大

D.将T2℃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后,A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三、填空题

21.如右图所示,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1)若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为空气,将金属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

则A是_______(填物质类别),金属固体C是_______(填物质类别),发生反应的化学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2)若B为空气,将黑色的氧化物固体C倒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

则A是_______(填化学式),黑色固体C是______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C倒入试管中,因发生化学变化使气球很快被吸入试管中,则气体B是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C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2.下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A不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Mgb.Fec.Ag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_种。

四、流程题

23.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某工艺如下:

已知:

锡(Sn)能和四氯化锡(SnCl4)反应生成二氯化锡(SnCl2)

(1)步骤①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

(3)相比于直接焚烧废旧旧电路板回收金属,该工艺主要优点是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24.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a的成分是_____,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一定有_____。

(2)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它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

(以上均写化学式)

五、科学探究题

25.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

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蛋壳中的CaCO3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CaCO3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4-17%。

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90%~93%。

(设计方案)

方案一:

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方案二:

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测量处理。

(进行实验)

称取12.0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16g。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称取12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③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

向蛋壳样品中滴入5%的稀盐酸,直到________为止;

④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D中质量不再增加为止;

⑤称量装置D及其中药品的质量。

(数据处理)

该小组同学认为固体减少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据此求出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91.7%

测得反应后D装置及其中药品的总质量增加了4.4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评价反思)

(1)方案一:

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方案二:

装置A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装置C中的药品为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酒精具有可燃性,氧化钙有吸水性,铝粉涂在铁栅栏可上防锈,因为铝的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不是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详解】

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A正确;

B、氧化钙具有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C正确;

C、铝粉涂在铁栅栏可上防锈,因为铝易与氧气反应,铝的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故C正确;

D、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而NaHCO3与盐酸的反应属于酸和盐的反应,故不是中和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C

A、白酒是乙醇和水的混合物,故错误;

B、牛奶是乳浊液,故是混合物,故错误;

C、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故是纯净物,故正确;

D、可口可乐是碳酸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错误。

故选C。

3.C

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错误;

②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属于氧化物;

含有化合物指的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正确;

③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不是并列关系,错误;

④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属氧化反应,故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不是并列关系,错误;

⑤化合物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故化合物与酸碱盐属于包含关系,正确。

4.B

【解析】A.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故判断的标准有物质的类别和是否相互交换;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所以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

C.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存在单质,如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选B

5.D

鉴别不同物质时,要根据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分,现象要明显,方法要简便;

主要通过颜色变化、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沉淀产生等现象来区别。

A、用火烧的方法区分黄铜(Cu、Zn)和黄金,黄铜中的铜和锌和氧气反应,金和氧气不反应,方法可行,故A正确;

B、用水可以区分面粉与蔗糖固体,因为蔗糖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而面粉不会,故B正确;

C、硬水和软水中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或没有的是硬水,故C正确;

D、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因为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不正确。

6.D

氧气不易溶于水,若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会使水从a管中排出;

若钢瓶中的氧气从a进入该装置时,b导管口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通过冒出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输出氧气的速度;

同时气体和蒸馏水充分接触,还可以达到洗气的目的。

A、根据冒出气泡的快慢,可以判断该装置输出氧气的速率,故A正确;

B、能用该装置输氧,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正确;

C、输送的氧气事先保存在蓝色钢瓶内,故C正确;

D、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上,会使水从a管中排出,导管b应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故D不正确。

此装置作用主要是输送氧气,并对氧气润湿,解题时要注意进气的方向,与洗气是相同的(长管进气,短管排出)。

7.D

氮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氮,属于物理变化,液氮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在生成X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因此X的化学式为N2;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液氨属于纯净物质的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

A、氮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氮,属于物理变化,液氮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

B、在生成X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因此X的化学式为N2,故B正确;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因此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正确;

D、液氨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不属于混合物,故D不正确。

8.D

A、由该物质的分子模型图可知该物质的分子由五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所构成,因此该物质的化学式可写为C5H4,故A正确;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5H4,所以X的相对分子质量=12×

5+1×

4=64,故B正确;

C、由该物质的化学式C5H4可知该分子由5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因此该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是5:

4;

故C正确;

D、由该物质的化学式C5H4可知,该物质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没有氮元素,所以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H2O,而没有NO,故D不正确。

9.D

A、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不一定是酸和碱,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也能生成盐和水,正确;

B、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正确;

C、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比如硫酸铜与氢氧化钡的反应,正确;

D、A、B各取10克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不一定等于20克,也可能小于20g,错误。

10.C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A、碳酸钠和氯化钠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不反应,故A不正确;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铜排在氢后面,不能与酸反应,故B不正确;

C、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正确;

D、硝酸钾和氯化钠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不反应,故D不正确。

11.D

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KNO3属于盐,NaOH属于碱,HCl属于酸,MgO属于氧化物,故A不正确;

B、Ca(OH)2属于碱,HCl属于酸,NaCl属于盐,CaO属于氧化物,故B不正确;

C、H2SO4属于酸,Na2CO3属于盐,Ba(OH)2属于碱,CO2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

D、HNO3属于碱,KOH属于碱,CuSO4属于盐,CO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

12.D

图片所表示的信息为:

苯分子图象,物质苯由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物质硅由原子直接构成;

NaCl晶体模型,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水受热蒸发,水由水分子构成,构成水的水分子间存在间隙且在无规则运动,受热时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A、由苯分子图象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都可获得:

分子之间有间隔,故A正确;

B、由苯分子图象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可得物质由分子构成;

由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的图片,可得物质由原子构成;

由NaCl晶体模型的图片,可得物质由离子构成;

因此,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正确;

C、由水受热蒸发的图片,可得知受热时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C正确;

D、由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的图片,可得物质由原子构成,但却不能得到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信息,故D不正确。

13.B

臭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的物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氧气转化成臭氧,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A、因放电时氧气转化为臭氧,臭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的物质,因此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正确;

C、氧气和臭氧是同种元素的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不是同种物质,二者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氧气和臭氧是同种元素的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不是同种物质,二者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因此氧气和臭氧的性质不完全相同,故D不正确。

故选B。

14.B

A、加热液体,外焰加热,试管倾斜,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

B、测定溶液pH,试纸放在点滴板上,用滴管滴加待测液,故B正确;

C、用天平称量药品,应左物右码,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故D错误。

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15.B

A、卫生间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洁厕净显酸性,会发生化学反应,不可以用洁厕净清除,错误;

B、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可以直接用于洗衣服,正确;

C、油锅内的油着火不能用水灭火,要用锅盖盖灭,错误;

D、因为亚硝酸钠有毒,有致癌性,故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炒菜,错误。

16.B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可能有CO32-、碳酸氢根、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或者是活泼金属和稀盐酸反应,选项A不正确;

B、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的溶液,选项B正确;

C、某溶液中滴加了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有银离子、也可能有SO42-,无法确定,选项C不正确;

D、验证碱溶液中是否有Cl-,先加稀硝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Cl-。

要检验氯离子,加盐酸带进了Cl-,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选项D不正确。

17.C

A、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过程中pH逐渐的变小,但不会变成中性或酸性,选项A错误;

B、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选项B错误;

C、向一定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氧化镁反应,没有氢气生成,再与金属镁反应,生成氢气,但反应结束后氢气质量不再增加,选项C正确;

D、铝的活动性比锌强,故反应速率更快,选项D错误。

18.B

反应物质量减小,生成物质量增加,质量不增加不一定是催化剂,催化剂还要有改变反应的速度,求化学计量数的计算,应需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前提。

A、在反应中甲质量减小了6g,是反应物,丁增加了34g是生成物质量,所以乙一定要减小是反应物,则反应的表达式是甲+乙→丁,是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依据质量守恒中的质量关系可知,

,故B正确;

C、质量不增加不一定是催化剂,因为催化剂还要有改变反应的速度等特征,故C不正确;

D、求化学计量数的计算,应需要事先知道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但条件中没有,故D不正确。

19.A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错误;

C、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错误;

D、物质构成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A。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20.BC

A、T1℃时,等质量的B、C溶液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不能确定,故A错误;

B、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正确;

C、T3℃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T3℃等质量的A、B溶液分别降温至T1℃,A溶液析出的晶体质量更大,故C正确;

D、T2℃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剂质量相等,所以将T2℃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后,A、B溶液中溶剂质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

BC。

21.酸活泼金属置换H2O2MnO22H2O2

2H2O+O2↑CO2NaOH

(1)因为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可确定A是酸性溶液,C为金属,则说明AC反应生成了氢气,导致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变大,所以A是稀酸C是氢前的金属,两者反应时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由所学可知双氧水分解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进行,二氧化锰属于黑色氧化物,所以可猜想A是双氧水,C是二氧化锰,其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3)从现象可以看出该过程的完成是由于容器内压强的变小,所以可以考虑碱液能吸收酸性气体而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的情况,所以气体B可以是二氧化碳,C可以是氢氧化钠(合理即可)。

22.cFe2O3+6HCl=2FeCl3+3H2O复分解反应2HCl+Ca(OH)2=CaCl2+2H2O(或“2HCl+Ba(OH)2=BaCl2+2H2O”)3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银位于氢的后面,故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c;

(2)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