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838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

《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docx

隆回县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湘教版选修5

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自然灾害的类型,解释每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世界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洪涝、地震、海啸、蝗灾等灾害图片、音像资料、动画课件的呈现,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着感性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

3.利用地图进行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以文释图”或“以图释文”的能力;利用表格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防御,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洪涝、地震等灾害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呈现,刺激学生的感官,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强化学生灾害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目的。

2.通过对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灾害及其关联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树立全球合作,共同防灾、减灾的思想。

(1)气象灾害的灾因、灾兆和分布

(2)地质灾害的灾因、灾兆和分布

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断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灾害与资源、环境、人口被认为是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四个主要因素。

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才能使自己的损失降至最低。

你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区域分布吗?

【板书】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讲述】自然灾害的类型划分,由于分类的角度不同,类型也就不一样。

【思考活动】下面是研究者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些其他分类。

你知道这些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请把它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自然灾害类型

分类依据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点拨】

自然灾害的类型

分类依据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自然灾害波及范围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陆地地形类型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出现时问的先后和灾因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自然灾害出现时期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度)

【讲述】自然地理环境共有四大圈层,每一个圈层要素发生异常变化都会形成灾害,按照与人类生存活动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及成灾原因来划分,大体可以把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型。

首先我们来学习气象灾害。

【板书】一、气象灾害

【思考】你知道的自然灾害中,哪些是气象灾害?

【学生回答】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15页正文内容,填写下表。

项目

干旱

洪涝

热带气旋

成因

危害

分布

防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项目

干旱

洪涝

热带气旋

成因

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积水、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

热带洋面的空气漩涡,受低气压影响。

危害

农作物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

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

强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分布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防御

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使之耐旱

加强预报、绿化、防洪工程

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

【阅读】阅读课本第10页材料“世界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旱灾”,通过阅读了解到世界现代史上最严重的旱灾发生在非洲萨赫勒地区,时间长达20年之久。

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干旱带来的危害。

【思考活动】阅读课本第10页材料“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并思考:

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哪两种类型?

【学生回答】土壤缺水导致根部缺水引起水分收支平衡失调;空气缺水导致水分不足引起水分收支平衡失调。

【思考活动】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①在农业生产上,只要满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降水量需要,就算作风调雨顺。

因此,即使全年降水量很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没有降水而造成缺水,仍然会发生干旱。

相反,全年降水量不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有了及时雨,农业生产也不会出现干旱………()

②干旱区发生的干旱不算干旱,湿润区发生的干旱才算干旱……()

③一般来说,达到干旱标准的干旱都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

因此,对干旱和旱灾没有必要进行严格区分……………………………………………()

④少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城市火灾及农林病虫害等次生灾害……()

【点拨】①√②×③×④√

【承转】水过少导致干旱,水过多则就会出现洪涝。

【思考活动】读下表,说一说,雨涝等级划分是以什么作为标准的?

雨涝等级

轻涝

中涝

重涝

积水深度(厘米),

<3

3~5

>5

积水时间(天)

1~2

>2

【点拨】雨涝等级划分是以一昼夜积水深度来划分的。

【阅读】阅读课本两则材料“雨涝是如何危害农作物生长的”和“洪涝灾害’”的来历”,通过阅读,认识到:

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

第一,自然条件。

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

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等。

第二,社会经济条件。

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

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思考活动】读图l-12,说一说世界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

图l-12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

【点拨】通过读图,可以看出:

世界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这些地区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探究活动】1.读图1—13,找出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三个地区,分析这些地区的纬度位置有何特点。

2.从气压状况分析,热带气旋属于低压系统还是高压系统?

【学生回答】1.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

2.低压系统。

【投影】龙卷风远观图

【阅读】阅读课本第15页材料“美国:

多龙卷风的国家”,思考:

(3)形成龙卷风的天气系统。

(4)美国多龙卷风的原因。

【学生回答】

(1)龙卷风是热带气旋的另一种常见表现形式

(2)美国多龙卷风的原因:

主要与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

美国国土大部分处于北纬20°~50°之问,而南部为墨西哥湾,其海面上的暖湿空气在春夏季节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大陆,当与西面或西北面越过落基山脉而来的干冷空气相遇时,因暖湿空气急剧上升而出现强烈的对流,不断产生作为“龙卷风之母”的雷雨云。

此外,人工改造下垫面,如草原垦荒、地面硬化等,也为龙卷风的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思考】除了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外,你还知道哪些气象灾害?

【学生回答】还有大风、冰雹、低温冷冻、雪灾、干热风、雷暴、沙尘暴、连阴雨、冻雨、雾等。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与人类生存活动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形成自然灾害,岩石圈的异常变化形成地质灾害。

【板书】二、地质灾害

【启发提问】说出你知道的地质灾害类型。

【学生回答】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过渡】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地震。

【投影】汶川地震图片

【板书】1.地震

【阅读】结合图1-16地震构造示意图,阅读课本第17页材料“地震小词典”,了解:

(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前震、余震等基本概念。

(2)说明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6页正文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是什么?

如何确定?

(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

如何确定?

(3)你知道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

(1)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

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

可以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2)地震烈度:

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

(3)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思考】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

几个烈度?

【启发学生回答】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激烈的形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因此震级也只有一个。

但不同地区受同一次地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地震烈度有多个。

【思考】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启发学生回答】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有关,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

【思考】你认为同级别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者中,哪一种地震的破坏性最大?

【学生回答】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阅读】阅读课本第16页材料“地震级别与人的感觉”,了解以下内容:

里氏3级以下的地震为微震,3级以上的地震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探究活动】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

读图l-17,回答问题:

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地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

图1-17日本神户地震示意(1995年)

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两地测得的震级和烈度哪里大,哪里小?

【点拨】1.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2.九州岛和北海道;

3.A、B两地震级相同,A由于离震中近,所以烈度大于B。

【讲述】世界上地震的分布很不均衡,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读图分析】读图l-18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图,分析:

世界上地震分布有何规律?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激烈的形式。

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相关,地球内能选择地壳薄弱地带进行释放,而地壳薄弱地带主要在板块的边界,板块运动造成岩石圈发生断裂或错位,引发地震。

【探究活动】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区多地震。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3年12月26日早晨5点28分,伊朗东南部古城巴姆遭受强烈地震袭击。

这次地震震级在里氏6级以上,死亡人数超过3万。

巴姆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今巴姆古城的大部分建筑已被地震摧毁。

地震还切断了巴姆的水、电和天然气供应,使成千上万人失去了家园。

(1)伊朗为什么多发地震?

(2)地震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