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767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docx

语法讲义第四章句子成份

语法讲义:

第四章句子成份

第四章

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份的性质

(一)配对性

句子结构中的直接构成成分,往往是两两相对的,是同现的,相互依存的,这就是句子成分的配对性。

句子成分的配对性通常体现在,具有直接关系的句子成分之间往往是对应关系:

句子成分配对性的特点是:

具有配对关系的句子成分之间是同现的,相互依存的,离开了一方,另外一方也就无所谓存在了。

这一点,在前边的“语法概说”中,已经有所表述,这里不再讨论。

(二)应对性

句子成分的应对性,指的是某些句子成分之间可以互易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汉语句子成分应对性通常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主—宾应对:

主语、宾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如:

三个人坐一条凳子。

→一条凳子坐三个人。

西昌通火车了。

→火车通西昌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

→自古少年出英雄。

2.定—中应对:

句子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如:

水汪汪的眼睛。

→眼睛水汪汪的。

朵朵白云,阵阵春风。

→白云朵朵,春风阵阵。

3.状—中应对:

句子中状语和中心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你错写了几个字。

→你写错了几个字。

四周出奇地肃静。

→四周肃静得出奇。

车子很慢很慢地开着。

→车子开得很慢很慢。

4.主—谓应对:

句子中的主语、谓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如:

一斤白菜三元钱。

→三元钱一斤白菜。

一张死契六十块大洋。

→六十块大洋一张死契。

上述各种应对关系的事实都是存在的,语法研究要做的是:

进一步找到上述各种易位的条件

二.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语法构成

总体上说,可以充当汉语主语的语言成分很多。

在汉语的词类中,除了副词、叹词和各种虚词之外,其他各类实词和词组都可以充当主语。

就此而言,汉语的“主语”似乎是比较讲究“民主”的——汉语的主语不是“名词性成分”的专利。

从具体情况来看,汉语主语通常由以下各种成分来充当。

1.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语。

这是汉语最为常见的主语构成形式。

如:

他松了一口气。

小王走了。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这来的便是闰土。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2.数词、量词、数量词组作主语。

如:

九是三的三倍。

个个是英雄。

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3.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组作主语:

郊外很干净。

中午太热。

村子的东面是一条河。

与这类主语相配和的谓语通常是描写、判断或者说明性的。

4.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主语。

如:

去是正确的。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写得清楚不等于写得好。

向群众宣传是对的。

我们讨论讨论好不好?

俭朴是一种美德。

聪明伶俐是他的天性。

5.介词短语充当主语。

如:

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

靠西墙是一片竹林。

上边较为详尽地讨论了汉语主语的语法构成情况。

之所以要如此细致地分析汉语主语的构成情况,目的还是在于提醒人们:

汉语的主语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都是由名词性成分充当的,一些非名词性成分,甚至于个别由虚词参与构成的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主语。

隐含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最为基本的原因还在于:

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一对多的或者交叉的关系。

课前提问

(1)词和短语的相同点有哪些?

(2)词和短语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3)句子成分的两种特性是什么?

(4)主语的语法构成说明什么问题?

(二)主语的语义类型

上边谈到的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主语的自身来讲的:

汉语的主语都是由哪些成分充当的。

此外,汉语的主语还可以从它与句中动词的逻辑、语义关系上来观察。

这就是主语的语义类型。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汉语的主语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施事主语:

句子的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如:

小王已经吃完饭了。

他走了。

2.受事主语:

句中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如:

信写完了。

饭吃过了。

他被人推醒了。

3.当事主语:

交际双方交谈时涉及到的第三者。

如:

这个学生我教过。

老张这个人我听说过。

4.工具主语: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工具。

如:

这把刀我切过菜。

那个筐子只能装菜。

5.时间、处所主语:

主语表示时间、处所。

如:

中午太热,就不要来了。

山顶上是一片树林。

通过上边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

在语义上,汉语的主语不一定都是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等等也都可以充当主语。

研究汉语主语的构成,可以明确汉语主语在语法构成方面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并以此印证汉语语法的特点。

(三)谓语的语法构成

1.在通常情况下,汉语的谓语由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构成,如:

他来了。

我愕然了。

他能干、会说。

故乡好多了。

2.主谓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他神色慌张。

什么事他都明白。

3.有时谓语可以是谓词性代词,如:

他怎么样?

他这人就这样。

4.此外,数词、量词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他二十三。

歌声阵阵,白云朵朵。

5.有时,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谓语:

他四川人。

那个人黄头发。

分析表明:

汉语的谓语不都是动词、形容词性的,一些名词性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充当谓语。

当然,在语法研究上,这种条件是值得研究的。

三.动语和宾语

(一)动语的语法构成

如前所述,动语是带宾语的成分,它和宾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可以带宾语的角度来观察、研究汉语句子成分中带宾语的成分——动语,可以发现动语在构成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动语最常见的语法类型是动词性成分:

他是矿工。

我知道他来了。

桥上站着一个人。

大家学习讨论了这个问题。

他学会了做饭。

2.个别情况下,动词性的代词也可以带宾语:

我怎么他了。

从上边的讨论基本上可以看出:

汉语的动语基本上是动词性的。

(二)从宾语的角度看动词的类

从带宾语的情况,可以看到动词内部的种种差异。

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宾动词:

可以带上宾语的动词。

有以下几种:

(1)单宾动词:

只带一个宾语的动词。

a.体宾动词:

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

如:

种庄稼拔草写信穿衣服建设国家垄断市场

b.谓宾动词:

只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禁止吸烟企图反抗感觉身体不舒服

渴望自由予以驳斥严加防范

c.自由动词:

可以带上述两种宾语的动词,又称“万能动词”。

如:

喜欢:

喜欢数学喜欢小孩(+名词性宾语)

喜欢打球喜欢热闹(+名词性宾语)

怕:

怕热怕水(+名词性宾语)

怕冷怕挨打(+名词性宾语)

(2)双宾动词:

可以带两个宾语的动词。

如:

我给他一本书。

我送你一支笔。

我借给他三十块钱。

2.无宾动词:

不带宾语的动词。

有两类。

(1)典型的无宾动词:

不带宾语,也不能扩展。

如:

病醒休息出发发抖

(2)离合词:

通常不带宾语,有时可以扩展出宾语来:

睡觉→睡了一觉革命→革他的命上当→上了别人的当

其他还如“结婚、打仗、作主、走路”等等。

三)宾语的语法构成

汉语宾语的语法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

1.最常见的宾语当然是名词性的:

我是教师。

他写完信了。

我正在打电话。

他打了一场篮球。

2.动词、形容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宾语:

他们开始行动。

我学会了开车。

他认为干得不错。

自己觉得很美。

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上边的讨论证明:

汉语的宾语不都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的。

语法研究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在何种条件之下,汉语的非名词性成分可以充当宾语。

(四)宾语的语义类型

宾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宾语自身来考察宾语的情况。

而宾语的语义类型则是联系它与动语的关系而进行的。

从这一点出发,汉语的宾语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受事宾语:

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这是最典型的宾语,有人称为“逻辑宾语”。

如:

他打人。

我吃饭。

小王写字。

老李打井。

2.施事宾语:

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如:

前面走过来一个人。

胡同里飞出来几只燕子。

3.工具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工具,如:

他在刻钢板。

我用毛笔,你用钢笔。

4.处所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

我一直吃食堂。

5.原因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原因,如:

他正在笑自己。

他一直呆在家里养肝病。

6.目的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如:

他在跑调动。

我去忙器材。

7.角色宾语:

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角色,如:

他唱青衣。

小李踢中锋。

研究表明,汉语宾语的语义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具体语义类型一时难以列举完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汉语的宾语在语义上不都是受事。

课前提问

(1)汉语谓语构成情况怎样?

(2)汉语谓语构成情况体现什么原则?

(3)动语和谓语什么关系?

(4)汉语动语的构成情况怎样?

(5)单宾动词的情况怎样?

(6)无宾动词的内部情况怎样?

(7)宾语从语法构成上说明什么问题?

(8)宾语的语义类型根据什么划分的?

(一)定语的含义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

如:

(桌子的)材料是木头的。

我喜欢(大)房间。

我想找点儿(吃的)东西。

(二)定语的构成

汉语定语的构成成分范围比较广泛,在各类实词、短语中,除了副词和“的”字短语之外,其他各类实词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定语。

如:

他买了些新鲜水果。

一连开了三天的会。

他们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朋友。

正在跑过来的小女孩是他的孩子。

(三)定语的种类

定语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1.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定语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

“组合式定语”和“粘合式定语”。

(1)组合式定语:

直接附加在中心语之前,中间不加“的”的定语。

即“定+中”。

比如:

(他)弟弟考上清华了。

我喜欢看(古代)小说。

(2)由结构助词“的”与中心语连接的定语。

即:

“定+的+中”。

如:

《呐喊》是(鲁迅的)小说。

(黑色的)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

他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

2.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定语也可以区分为两个种类:

“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

(1)限定性定语:

从领属、时间、处所、范围、数量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限定的定语。

在形式上,限定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具有应对性。

如:

(他们的)教室很大。

(领属)→*教室他们

(今天的)事情都做完了。

(时间)→*事情今天

(中间的)商店是卖花的。

(处所)→*商店中间

(所有的)报纸都卖光了。

(范围)→*报纸所有

(十二个)月是一年。

(数量)→*月十二个

(2)描写性定语:

从性质、状态、特征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描述、说明的定语。

在形式上,描写性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具有应对关系。

如:

女孩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

(性质)→衣服漂亮

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

(状态)→庄稼绿油油

(脖子上吊着望远镜的)连长过身来。

(特征)

→连长脖子上吊着望远镜

此外,一些数量短语充当的定语似乎也可以看作是描写性定语:

他拿出来(几件)东西。

→东西几件

今天买了(两条)长裤。

→裤子两条

屋子放得下(四张)桌子。

→桌子四张

其实,将上边的两种定语——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