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735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抗日战争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抗日战争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抗日战争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抗日战争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试题.docx

《抗日战争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日战争试题.docx

抗日战争试题

抗日战争

[单项选择题]

1、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初的南京时说:

“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

”该材料()

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

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

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判断出:

AB两项的表述具有夸大性,不能直接题干材料意思反映出来,排除。

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无关。

日本侵华士兵的回忆录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故,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C项表述客观,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单项选择题]

2、2014年4月,吉林省档案馆公布89件日本关东军留下的侵华档案,涉及伪满洲国中央银行、731部队、残酷奴役劳工等内容。

吉林省还有许多日本侵华的历史遗址,如伪满洲国宫廷旧址长春伪满皇宫、日军奴役劳工留下的辽源矿工墓地遗址等。

综上所述,日军的侵略罪行无法否认。

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有力依据是()

A.历史档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

B.历史遗址客观公正,真实可信

C.档案来自侵华日军,不容否认

D.历史遗址与历史档案互相印证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吉林省档案馆公布89件日本关东军留下的侵华档案”“吉林省还有许多日本侵华的历史遗址”“综上所述,日军的侵略罪行无法否认”可以分析出历史遗址与历史档案互相印证,所以本题选D,A、B、C没有全面的概括材料的信息。

[单项选择题]

3、“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童谣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答案选D。

[单项选择题]

4、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是指中共开展的敌后抗战——百团大战。

蒋介石看到百团大战对日寇的沉重打击,于是命令各战区采取百团大战的作战原则——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实行交通破袭战。

由此可以得出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C正确。

[单项选择题]

5、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在此期间,上海市民积极运送物资进行支援,女童子军冒险渡河送上一面国旗,中外媒体对此次作战都不乏溢美之词。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

B.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整个抗战的主要任务

C.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

D.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分析选项,A项错误,淞沪会战中国战败;会战只是抗战的一部分,得不出B项的结论;C项符合题意,军队的坚持抗战,民众的支持;D与题意无关。

故应选C。

[单项选择题]

6、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A.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

B.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

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

D.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

材料中的时间是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这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发动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抵抗日本侵略者。

所以答案选A。

[单项选择题]

7、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由此最能说明()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

材料反映的是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即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的次数、规模以及伤亡情况的数据。

这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

这足以说明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所以C符合题意。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单项选择题]

8、下图反映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图片中有火车,但是火车道却不见了,只能选A百团大战,因为百团大战的作战目标就是要毁掉火车道,破坏交通线。

[单项选择题]

9、下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

其研究主题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图片中的晋察冀军区是典型的敌后战场,所以其研究主题是C.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中国的抗日战场共分两个,一个是正面战场一个是敌后战场。

[单项选择题]

10、“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春的这段话说明了()

A.打垮日本是美国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B.中国的坚持抗日使盟国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兵力

D.开辟第二战场迫在眉睫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

”,一定要注意里面所说的“兵力”二字,所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春的这段话说明了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兵力。

[单项选择题]

11、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

这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超过苏军

B.苏联军队作战实在浪费弹药

C.中国国力孱弱不如苏联发达

D.德日热衷战争中国热爱和平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整个抗日战争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反映了中国军队的装备劣于苏军,军事实力的差距反映了中苏两国的国力悬殊,故选C;ABD项都是错误的认识。

[单项选择题]

12、中国共产党曾提出:

“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13、右图为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

这说明()

A.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列强侵华直接摧残民族工业。

C.外国列强限制中国机器进口

D.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反日斗争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准确获取能力。

从图片“1937年8月上海”“先施公司”“被炸后的惨景”可以看出列强侵华直接摧残民族工业。

[单项选择题]

14、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说明在上海的战役打了有3个月之久,应该指的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选B。

[单项选择题]

15、1940年5月,延安各界公奠一位抗战时为国捐躯将军,“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鞠躬尽瘁,卒以身殉,全国人民同声哀悼!

”这位将军是()

A.佟麟阁

B.左权

C.张自忠

D.杨靖宇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16、红岩革命纪念馆曾经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毛泽东在渝市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C.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与各民主党派共商民主建国大业

参考答案:

C

[单项选择题]

17、不同时期的中国教科书对美国有不同的解释,反映了中国对美国的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

下列哪一项反映的是抗战时期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西方列强,积极侵华

B.政治典范,民主楷模

C.战略伙伴,强大盟国

D.霸权主义,超级大国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主要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抗战期间,中美都是反法西同盟的重要成员,是重要的战略伙伴和强大的盟国。

所以答案选选C。

[单项选择题]

18、“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

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全中国都在动”、“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场战争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抗日战争。

故选C。

[单项选择题]

19、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