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6415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试题美学与美育文档格式.docx

  1.美育的功能和任务是什么?

①美育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情感生活和人格模式。

它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它的教育功能,是青少年感性教育和人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是它的社会功能,它是对社会关系状态的美化;

三是最高层面的功能,它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②美育的任务是:

从人这一现实主体入手,不断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发展和完善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人们的审美生活,使之不断定向高度自由的审美世界、真正的人性世界。

2.俄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用音乐的语言来描绘夕阳西下莫斯科的色彩画面,这体现了美感的什么样的心理功能?

这体现了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感”。

它是指五官感觉在感知中互相挪移,各感官交相为用,互换该官能的感受领域。

例如,用“甜”形容歌声,用冷暖、轻重区分颜色。

在审美活动中,运用通感的心理功能可以使人产生新鲜隽永的意象,用于文艺创作会收到料想不到的效果。

康定斯基就是用音乐的语言来描绘夕阳西下莫斯科的色彩画面。

(参阅116页第三自然至117页第一自然段)

3.以马克思、恩格斯对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评价,说明美育对智育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在评论19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萨克雷等人的现实主义作品时说,他们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

  恩格斯在评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时说,他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的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说他提供的上升资产阶级时期的阶级冲突、生活方式变革等法国社会历史,使恩格斯学到了许多东西,这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所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这说明了美育所凭借的感性材料和艺术作品为智育提供丰富的内容。

4.说明波提切利、乔尔乔内和提香的维纳斯对爱的不同理解?

这三幅不同的维纳斯画面(参阅书本235页第二自然段至236页第三自然段),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的个性和对爱的不同理解。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还是半人半神,把人置于神的环境中,她既有中世纪妇女那种古典规范缠身,又有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精神光辉闪耀;

说明人们对爱的理解的矛盾心理,要从封建的束缚中求解放的愿望。

乔尔乔内的维纳斯,神灵消融于大自然中,只有淡淡的余味,说明人们对爱的理解是很自然的。

而提香的维纳斯,神的味道荡然无存了,完全是一个世俗的、现实的女人,说明人们对爱的理解走向世俗化,与物质因素,尤其与金钱、财富连在一起了。

四、论述题

  1.在现代,如何塑造你的心灵美(内在美)?

  (1)人的精神分为知、意、情三大领域,因而,心灵美大致可包括知识(智慧)美、意志(道德)美和情感的美。

  (2)人类社会即将步入21世纪,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包括审美观也就迅速发生变化;

知识的价值,包括知识的审美价值也日显突出;

拥有知识经济时代所要具备的知识的人,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

因而,塑造心灵美,必须学习知识,拥有知识,成为有知识的人。

  (3)在当前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独立人格,竞争意识,不知满足、不断进取精神的人,也就书本中讲的浮士德精神。

另外也需要我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伦理道德遗产,对他人的关爱。

(参阅书本P68~70页第一自然段)

  (4)美的情感不是纯粹由个人随意渲泄的。

而是从个别性中抽象出来的得到社会认可的一种普通的情感。

如对真、善、美爱的情感,对假、丑、恶恨的情感。

(可自已发挥)

2.试评述表现论(或现代派)的艺术观。

表现论是一个相当现代的概念,主张自我表现,毕加索的一句名言:

“表现就是一切”,可以看作现代派的艺术纲领,依其发展过程,表现论大概有三种形式:

  第一,认为艺术是人类情绪的渲泄或情感的展示。

直接的先驱者是晚期浪漫主义者,如欧盖尼·

弗尔龙等人认为艺术表现是指人的一种内在感情因受“挤压”而喷涌和流淌出来,从人的心中进入艺术品内。

作品的价值来自于它表现的感情的“质量”,而最终是归结于创造这种艺术品作者的“质量”。

  这种艺术观合理之处在于上把注意力放在艺术家内部的主观世界,即人的情绪、情感方面,反映了人的意识已上升到自我意识的层次,是人的意识发展程度高的体现。

其不足之处有二点:

①没有说明人的情感如何从心中进入艺术品。

他们只好说是在“神性的疯狂”中完成,就如拍拉图讲的“迷狂”状态。

②这种理论使人注重于对艺术家的本人欣赏。

因为作品的价值在于情感的“质量”,而情感“质量”在于艺术家的本人的“质量”,这就形成艺术批评的“索隐”派,专门搜寻艺术家的私生活。

  第二,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审美理解。

苏珊·

朗格认为,纯粹的发泄情感不需要艺术。

在艺术活动中,我们是处在一定的“审美距离”上,能对一些相对比较弱的感情作出反思或观照,从而把这些感情转化为审美感情,使之在某一艺术品中体现出来,这就是从某种情感状态向审美理解的转化。

情感的外化不是情感的释放或涌出,而是改变它的性质,使它从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变成一种艺术的理解。

这种观点比较合理,因为它把情感和理解,非理性和理性交融在一起,这是合乎实际的。

而且也把创作过程说得很清楚,先是把原始的强烈情感作为创作的动力,然后予以冷静思考,寻找一种意象把这种理解了的情感表现出来。

  总的说来,表现论合理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内容上挖掘了艺术家丰富内心世界,体现了人的意识从对象意识向自我意识的发展,这是进步的。

二是在形式上有许多创新。

  不足之处,一是个别艺术家忽视社会生活,胡思乱想;

二是在形式上某些艺术家也走向极端,变成形式主义者,如抽象时达到无的程度。

模拟试题

(二)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美学》专著第一卷中首次提出

2.柏拉图早年著作《大希庇阿斯篇》集中探讨了美的本质的问题。

3.社会美的特征是与社会直接联系、与社会功利性联系和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联系。

4.鲁迅先生说,喜剧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

5.历史的积淀可分为原始积淀、艺术积淀和生活积淀。

6.审美意识共性指它的历史继承性、统一性和永恒性。

7.体育运动美的特点是它具有表演性和竞技性。

8.西方文学评论界奉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的《尤利西斯》作者是爱尔兰的小说家乔伊思。

9.《米洛的维纳斯》是爱和美的象征;

《掷铁饼者》是优秀运动意志和创造力量的象征;

《萨莫特拉克的尼凯神像》是胜利的象征;

《自由女神像》是民主、自由的象征;

罗丹的《思想者》是反思的象征。

10.东方舞蹈,尤其中国舞蹈的内聚性,可抽象概况为拧、倾、曲、圆四个字作为它的形态特征。

11.无声电影时代最辉煌是1912年至1930年的美国好莱坞的喜剧片,最著名的喜剧大师是卓别林。

1.形式美的三要素是:

形状、色彩和声音。

1.对。

视觉和听觉是人的主要审美感知器官,视觉可感知到色彩和形状,听觉可感知到声音,三者构成了形式美的三大要素。

  2.从美感的内容上看,美感具有个人非功利性。

  2.错。

审美感受对于个人而言是无功利性的,但就在美感的个人无功利性中,却以曲折、隐晦、复杂的方式潜藏着社会功利性。

  1.我国美学界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主观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主观论代表人物是吕荧和高尔太。

  (2)他们认为,美是入的一种观念,它是物质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人对事物自发的评价,离开了人就没有美,美的规律只有在人的主观中寻找。

2.以日心说为例说明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

2.答案参见书本164页至167页第二自然段。

3.什么是“迪扎因”活动?

3.迪扎因活动是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

在现代化大生产中,无论什么产品都必须事先设计,因为它是批量生产,设计事关企业产品销路和企业命运。

同时,现代人审美需求日益增长,有些产品的审美价值基至超过使用价值。

现代产品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现代工艺品设计艺术化,把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结合,这种现代化工业“迪扎因”活动最早始于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包豪斯”工艺学校。

现在,迪扎因活动已渗透现代社会生活的广大领域,大至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小至作为餐具的汤匙这类日用品,都要进行艺术设计。

4.如何理解建筑是“凝固是音乐”?

4.(1)建筑的形式中的韵律感同音乐的和谐有共同的规律。

建筑的空间序列由窗、柱、门等构成,它们组成天然的节奏。

这些节奏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就给人以韵律的感受。

音乐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变化和重复,二者都有相似的数的结构。

建筑的外观洽如音乐旋律那样富有个性色彩,有不同的风格。

  (2)建筑具有空间的延续性,它以巨大的形体给人的感官以感觉和接受,建筑的感知和领悟,是人们在观赏的运动过程中,随建筑空间的延续而逐渐铺陈开来,如同感受音乐般的时间延续:

从远到近,从外到内还要回绕重复,最后终结。

在这个过程中,酝酿人的情绪,加深印象,达到高潮,留有余味。

建筑艺术的空间序列的上述处理,有如交响乐的序曲、扩展、渐强、高潮、渐弱、休止。

  1.以古人的两句六言诗“骏马秋风翼北,杏花春雨江南”为例,说明优美和崇高的审美特征。

(1)“骏马秋风翼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向只举三个具体形象,然而却分别象征两种不同状貌的美:

崇高和优美。

  (2)“杏花春雨江南”诗句展现出迎风带露、含羞的杏花,浙浙沥沥、缠绵的春雨,流水弯弯、玲珑的江南的优美画面。

其形式是显示客体的运动状态是渐次性的变化,相对静止的,显现出美的自由形式,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没有痕迹和谐统一的静态成果。

这是其内容,即客体内部矛盾处于统一状态决定了的。

从审美的主客体关系看,人们在欣赏过程中,是直接地从对象身上获得快感,很容易造成了感官感知的宁静和谐,情感上的平和愉悦,因而有如梦的感受。

  (3)“骏马秋风冀北”诗句展现出仰天长啸、奔驰的骏马,拉枯催朽、萧杀的秋风,一望无际、辽阔的冀北平原的壮丽景观。

其形式显示客体的运动状态是剧烈的变化。

这是其内容,即客体内在矛盾双方是处于孤立和激烈的斗争冲突之中,表现出强烈的动感。

从审美主客体关系看,在欣赏过程中,起初崇高是以现实客体压倒主体为其外部特征,我们为眼前对象震撼、惊异,但由于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理性力量被激起,转而抵抗客体的支配,试图去超越它、掌握它。

人们从欣赏崇高初始产生的恐惧,转为自豪和胜利的喜悦,即由痛感转为快感。

2.试评述再现论(或古典主义)的艺术观。

2.再现论是西方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艺术概念,依其发展过程可分成三种形式:

第一是单纯的模仿,它主张艺术形象与原型极其相似。

对原型的酷似是模仿者追求的目标,也是评论作品成败的标准。

这种试图忠实地模仿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

①人感知外物总是模糊性的;

这是人感觉器官的局限性;

②人感知外物要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③艺术作品都要受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的影响。

柏拉图批评他们说,艺术品不过是,客观世界的镜像,这也道出单纯的模仿的实质。

  第二是本质的模仿,这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艺术家的职责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也就是描述对象的必然性的东西、本质的东西。

因此只要满足艺术品本身内在的需要,可以改变对象的外部特征,对象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传说的或想象的样子,甚至它今后应该的或可能的样子,都可以描述。

应该说,本质的模仿比单纯的模仿高明得多,发挥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把艺术不是看成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能动地反映,这无疑是正确的。

  第三是理想的模仿。

认为模仿时应该:

一是艺术所描写的事件本身是令人钦佩的,它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的片断;

二是要把模仿对象身上的缺点去掉,把现实生中的对象理想化。

但是,任何一种把“模仿”当作中心概念的艺术理论,它强调的东西是艺术品之外的被模仿的原形事物,这种理论要求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家客观世界,而对艺术家自身丰富的主观世界漠然处之,这在自我意识日益觉醒和充分发展的时代,其欠缺之处逐渐暴露出来

模拟试题(三)

1.美学是研究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2.黑格尔把美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其理念是指客观精神或绝对精神。

3.优美是最早被人们注意,我们可以用和谐来概括古希腊人对美的本质看法,中国古代最早也强调和谐美,在“和”和“中”之中寻找美,“太和”指至高无上的和谐,“中”指事物的度,既不过,也不要及。

4.美感的本质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关照。

5.审美经验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即审美能力、审美倾向和审美感受。

6.奥匈帝国的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其短篇小说《变形记》是荒诞艺术的典型之作。

7.以南唐中书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面成的《韩熙载夜宴图》一画,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的稀世珍品。

8.音乐是擅长于抒情的,其根本动力在于旋律。

9.西方戏剧可分为舞剧、歌剧、话剧,而中国的戏曲具有歌、舞、白综合的艺术特征。

10.电影写实主义传统的代表是卢米埃尔、弗拉哈迪等;

而技术主义传统的代表是梅里爱、格里菲斯等。

二、辩析题

  1.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埃斯特惕卡》,此书被誉为“第一部美育宣言书”。

1.错。

被誉为“第一部美育宣言书”的是德国美学家席勒著作的《审美教育书简》。

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的《埃斯特惕卡》是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2.美感的心理诸要素在审美活动中是先后起作用的。

2.错。

美感是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矛盾统一体。

他们相互诱发、相互渗透,不分先后共同在审美活动中起作用。

  3.舞蹈偏重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或再现

3.错。

舞蹈本质上更类似音乐,宜于偏重表现和抒情。

  1.如何理解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或“自由的象征(显现或形式)”?

1.(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合规律性(真)与合目的性(善)的统一,它是美的本质内容。

  (2)人的本质力量与感性的形式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是美的本质。

  (3)这种统一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实现的,美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4)当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当作人的本质力量,则美可以表述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当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当作人的自由,则美的本质可表述为“美是自由的象征(显现或形式)。

  2.试述黑格尔的悲剧观。

2.黑格尔对悲剧理论作出重大贡献在于,他是用辩证的矛盾冲突的观点来说明悲剧的本质。

他认为,悲剧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相互对立的人物各自代表一种伦理力量,这两种伦理力量既是合理的,但又有缺点。

在各自坚持自己理论和所代表的普遍力量而发生冲突过程中,同归于尽,造成了悲剧结局,从而双方的片面性得到克服,永恒正义取得胜利。

  黑格尔最推崇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提戈涅)(参阅第84页)。

具有片面性的国法和宗法两种合理论理观念的冲突,造成矛盾双方的毁灭而重新获得二者的和谐统一。

3.原始积淀、艺术积淀和生活积淀的辩证关系如何?

3.(1)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最初的美,同时也创造了人类最初的美感。

因此,原始积淀是发生在物质生产中。

  这种最初的美感还没有从实用感中独立出来,要独立出来,必须借助精神生产,将其产品固定下采,于是产生了艺术,艺术积淀是发生在精神生产中。

  (2)原始积淀是艺术积淀的基础,而艺术积淀反过来巩固了原始积淀,它为美感提供了集中的形式,使审美活动更加自觉。

  (3)作为集中的审美形式艺术,必须有丰富多采的内容方能万古长青,而提供给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就是生活。

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不断提供活生生的内容,为人类审美意识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

4.现代派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4.现代派或表现论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第一,在内容上体现了它的内向性。

现实主义是把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作为他的艺术对象,是反映现实生活,体现了它的外向性。

而现代派是把注意力转向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内心世界,把自己的内在情感渲泄、展示出来,或者予以审美理解。

  第二,在形式上表现出抽象性。

由于现代派强调艺术形式不一定要模仿表现的物象,而是要表现人的情感、内心世界,必须分清什么样的情感,这相对于具体的客观对象是抽象的,比如说爱的情感或恨的情感,现代派艺术表现这些情感一般不会十分具体描述它,只是借助某物大概地表征它,因此,在形式上比较抽象,也比较多样性。

  1.论述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1)柏拉团的《大希庇阿斯》以对话体形式,由哲学家苏格拉底和诡辩论者希庇阿斯就美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2)希庇阿斯古讨中提出了“美是一位擦亮的小姐”、“美是黄金”、“美是恰当”三个定义,但都最终被苏格拉底驳倒。

  苏格拉底也提出了“美就是有用的”、“有益就是美的”、“美就是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快感”等三个定义,但也难自圆其说。

  最后,“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无着落,以“美是难的”作结。

  (3)《大希阿斯篇》乃不失为古希腊探索美本质问题的重要文献,其重要意义还在于:

(参阅教科书第34页,第二、三自然段)

2.论述美育对智育的重要作用

2.美育对智育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

第一,美育可引发人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追求。

在自然科学领域,通过追求美去发现真成为科学界美谈,许多年的科学家以美学作为科学创造的动力,他们用审美的眼光透视自然界,常为自然界永恒的和谐而陶醉,为描述这种和谐而进行充满激情的探索,例如,古希腊天文学家深受毕达哥拉斯美学观念的影响,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的完美的信仰,对于宇宙和谐、比例和完美结构的信仰,几乎有一种宗教的虔诚。

  毕达哥拉斯认为球形是-切几何立体中最完善的形体,因此,他们认为,天体和宇宙应该是球形的。

这是天才的猜测,二千多年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后才证实。

哥白尼把美学作为他研究天体运动的动力,认为科学家必须研究他认为最美的东西,而他认为天空是最美的,因此:

他毕生献身于天文学。

不仅视美学为科学研究动力,他还将它作为方法,追求完美的宇宙模型,使之超越地心说,还有开普勒、爱因斯坦等(自由发挥)。

不仅在自然科学,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追求未来社会的美,成为人们进行社会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由于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执着的向往和追求,才去指导和直接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业。

  第二,美育可以完善人们的认识结构,发展智力。

现代脑科学证明,美育可以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调动大脑两半球的互补作用。

大脑左半球是“语言脑”,司言语、逻辑推理、数学和其它逻辑思维功能。

右半球是“非语言脑”,主要识别图形,感知音乐等完形知觉能力,司形象思维。

科学研中,我们平常多用左半脑,因而压抑了右半脑脑细胞的“积极性”,使之巨大的潜能不能发挥出来。

左半脑脑细胞在长久的逻辑思维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碍而处于疲劳状态,这时,如障碍而处于疲惫状态,这是,如果暂时停下来听听音乐,读读诗歌,跳跳舞蹈,或者去领略自然风光,就会使被压抑的右半脑脑细胞活跃起来,频频向左半脑发射模糊的、多义的信号。

而处于休息状态的左半脑脑细胞虽然进入潜意识,但还没有“沉睡”,而是在继续工作,它会对右半脑脑细胞发来的信号进行积极的处理,当发现对解决问题恰恰有好处的信号时,就会进发出“耀眼的火花”,从潜意识中跃起,这就是灵感,是问题的解决,是真理的发现。

  第三,美育凭借的感性材料和艺术作品为智育提供丰富的内容。

文学艺术自产生那天起,它就是反映人在的实践活动中,尤其把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智慧、情感、价值取向,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把它固定下来,继承下去。

所以,我们可以从文学艺术作品中看到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国内与国外的社会风貌。

从中获得政治的、经济的、伦理的、宗教的、文化的等各方面知识。

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都称赞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文学作品为马、恩提供了比当时一切政治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统计学家提供的还要多的东西。

模拟试题(四)

1.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文艺美学的最早经典。

2.美的特征是美的客观性、美的社会性和美的形象性。

3.对崇高范畴作出重要论述的有博克和康德。

4.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美感称为审美意识,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核心和基础。

5.依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的高低层次不同,可将审美意识分为审美经验和审美理论。

6.毕加索的一句话:

表现就是一切,可以说是现代派艺术的纲领。

7.《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

画中所描绘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事。

8.现代舞的先驱是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

9.“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这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的一佳句。

10.蒙太奇这一技巧的革命是有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电影开始,它改变了电影的构成单位,由原来的场景变为镜头。

  1.现代派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内容上的内向性。

现代派艺术家把注意力转向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和内心世界,也强调反映现实,但这现实是“内心的现实”、“内省的现实”或“心理的现实”。

  2.凡高、高庚和德加是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