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35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做到活学活用。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目的是探究地形地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

通过虚拟研学的形式,带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

切身感受不同地区发展的面临的不同的问题,思考应对解决措施。

一、学生对虚拟研学这种形式并不是很熟悉。

在课堂开始为学生展示某一班级海岸虚拟研学之旅。

回顾学过的典型海岸地貌,让学生更顺利地融入虚拟研学的教学情境。

二、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

本节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

老师制定好研学的线路,线路有两条:

第一条顺我国的西北风考察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地貌和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

第二条沿我国的长江考察青藏高原的冰川地貌及长江沿江河流地貌。

三、活动展开:

1、每个小组按分配到的任务制定研学计划,让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将要学习探讨的内容进行准备与预习。

每组选一代表,汇报自己组的研学计划。

2、研学开始:

老师配合各小组充当导游解说对各地区进行研学。

3、第一站西北地区。

地点一新疆地区摩鬼城让学生感受风力作用形的侵蚀地貌,让学生思考新疆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的原因。

地点二内蒙古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观察那里的新月型沙丘,分析流动沙丘对当地生产生活影响。

第二站到我国黄土高原。

让学生思考黄土高原黄土层和千沟万壑地貌景观的成因。

学生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出合理的整治措施。

第三站到我国的青藏高原。

观察青藏高原的冰川地貌,分析高原地区人口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第四站我国的长江沿江一线。

观察不同河段的河谷形态,河流不同的位置人们的生产活动。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人口密集、工业发达,让同学们借助谷歌地球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与长江的关系。

 

课后反思

本节课借助谷歌地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地貌特征。

学生们近似身临其境,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效率相对较高。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实景展示,要比知识点和语言的堆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本节课素材地点的选取现在看有些不是非常典型,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与误导,这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地形地貌及对区域发展影响--作业测评

姓名:

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深厚、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正确的是( 

A.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B.是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C.是风力沉积而形成的D.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

2.以下对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发育着黑土

C.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成土过程影响很大

D.淋溶作用很弱,不易被侵蚀

3.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

A.河流阶地、大峡谷B.喀斯特地貌、陡崖

C.角峰、U型冰川谷D.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4.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

A.断层上升B.褶皱隆起C.泥沙沉积D.火山喷发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在出山口处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

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

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下面左图为干旱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干旱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

A.干旱区人类活动少、开发少B.干旱区流水作用弱

C.湿润区河流落差小D.湿润区冲积扇面积小

6.干旱区绿洲易出现在(  )

A.冲积扇扇缘B.冲积扇扇中C.冲积扇扇顶D.山谷中

7.横断山脉冲积扇易发生(  )

A.渍涝B.台风灾害C.旱灾D.泥石流灾害

8.下列四幅图所示的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下图为渭河平原及渭河某段河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河床横剖面的是

C.

10.与图中渭河平原在成因上相似的是

A.汾河谷地B.洞庭湖平原C.珠江三角洲D.黄土高原

二、综合题

1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的一些原则:

“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

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攻位于汭”(汭:

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等。

材料二 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

(2)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某大型水库位置示意图,该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设过程中当地大量村镇人口迁移离开。

该区域山清水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旅游景区。

(1)黄土峁(呈孤立的黄土丘)、黄土墚(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和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这三种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2)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水库往往因为泥沙沉积导致库容不断减少,但图中水库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成至今,库容并没有明显减少。

试推断其原因。

(3)图中季节性河流夏季暴雨过后河水浑浊且流量大,冬季断流。

请为该河的整治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1.C

2.A

【分析】

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而形成的厚厚的黄土层,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流水侵蚀是现在沟壑纵横地貌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1.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沉积而形成的厚厚的黄土层,C正确,D错误。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与板块碰撞无关,A错误。

流水侵蚀是现在沟壑纵横地貌的形成原因,不是高原的形成原因,B错误。

2.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A正确。

自然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发育着黄土,B错误。

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成土过程影响小,C错误。

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D错误。

3.D

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冲积扇位于山麓地带河流出山口处,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河流阶地、大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详解】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形有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河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冲积扇位于山麓地带河流出山口处,D对。

河流阶地、大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A错。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形成,陡崖可能是内力作用形成,B错。

角峰、U型冰川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C错。

4.C

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河流泥沙沉积,是外力作用形成,C对。

与断层上升、褶皱隆起、火山喷发等内力作用无关,A、B、D错。

5.B

6.A

7.D

本题主要考查山前冲积扇。

冲积扇是流水地貌中重要的类型,对干旱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5.干旱区河流水量较少,流出山口之后,河流一般也比较短小,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较弱,碎屑物质不会被搬运很远;

而湿润区相反,所以干旱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干旱区流水作用弱,故选B。

冲积扇最主要的形成原因是自然原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故A错。

河流落差主要受地形影响,所以湿润地区不一定落差小,故C错。

湿润区河流流量大,长度较长,所以冲积扇的面积会较大一些,故D错。

6.在干旱区,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有利于形成绿洲。

在冲积扇的形成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冲积扇扇缘的颗粒最小。

河流从山口流出,顺着地势流往地势最低的冲积扇扇缘位置,所以扇缘位置,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都较好,最容易出现绿洲。

扇中,扇顶,山谷中都不具备形成绿洲的两个条件,所以BCD错语,A正确。

7.横断山脉地处山区,地形坡度大,不易发生渍涝。

故A错。

横断山脉距离沿海较远,不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故B错。

该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不易发生旱灾,故C错。

该地地形坡度大,山体中碎屑物质多,降水多,强度大,所以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故D对。

第2题容易选错,有些学生容易认为扇顶水量最充足而形成绿洲,其实绿洲的形成不仅对水源有要求,对土壤颗粒物质也有要求,颗粒小的地区,土壤比较肥沃,有利于形成绿洲。

8.B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

A为风化石,主要是风化作用。

B为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形成。

C为海蚀柱,海浪侵蚀形成。

D为沙丘,风力沉积形成。

B正确。

【点睛】

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地貌。

风力侵蚀常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9.D

10.A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

9.一般河流在凹岸处以侵蚀为主,则水深较深,凸岸处堆积为主,则水深较浅。

E处为凹岸,水深较深,D正确。

10.渭河平原断层下陷形成,与汾河谷地相似。

A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11.

(1)安全:

凸岸天然水面围绕,有利于军事防御;

农业:

凸岸河水流速较缓,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

(2)凹岸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烈,水域较深,利于修建港口。

考查影响聚落形成的区位因素,河流形态与外力作用。

(1)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可依据提示从安全和利于农业生产(水、土壤)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2)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的原因与港口城市强调河流的交通运输价值密切相关。

突出考虑凹岸河受侵蚀作用强烈,水深利于建港口。

凹岸和凸岸是针对河流弯曲处来讲的,流水对河岸的作用符合“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

凹凸岸的判读可根据不论河流流向,河岸向哪边弯曲,哪边的岸就是凹岸进行辨别。

12.

(1)名称:

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墚、丙为黄土峁。

形成过程:

黄土土质疏松,且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易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

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墚;

黄土墚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水库建设时,当地大量村镇人口迁移离开,减轻了环境压力;

水库建成后,当地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善(原先的耕作业被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替代),开荒种粮破坏植被的现象减少;

水库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了植被的保护和生长;

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水库流域的综合治理,集水区域植被覆盖率很高,几乎没有水土流失现象,水库淤积的泥沙很少。

(3)①工程技术措施:

主要是对河流两岸陡坡地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在河流上游峡谷处修大坝、建水库,调节河流径流。

②生物技术措施:

对全流域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③农业技术措施:

主要是流域内农业生产耕作中采用农业技术手段,如免耕技术、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等,减少对土壤的翻动,降低地面坡度,增加农作物覆盖地表的时间,保持水土。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形及其成因、水库建设、流域的综合治理等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课本相关知识的能力。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顶面平坦宽阔,为黄土塬;

乙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黄土墚;

丙是浑圆状孤立的黄土丘,为黄土峁。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且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易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

(2)原因最有可能是水库建成后,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控制住了水土流失,减少了水库中泥沙的沉积。

(3)图中季节性河流为一小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和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大。

从工程措施来看:

从生物措施来看:

从农业技术措施来看:

1.黄土高原基本地貌的形成与其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相关。

应从流水侵蚀的角度分析黄土地貌的形成过程。

2.关于流域的治理,可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方面考虑。

《地形地貌及对区域发展影响》课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识别常见的地形地貌能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成因

2、会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各种地形对区域发展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互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能识别分析常见地形地貌

,通过活动分析其对区域发展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景展示祖国状美河山,培养学生的祖国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的地形地貌能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成因

(五)教学难点: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各种地形对区域发展影响

《地形地貌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常见的地形地貌,能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成因。

并能够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并能提出应对措施。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

《地形地貌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情分析

通过对必修一第四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的一些地形地貌的知识。

但地形貌知识相对比较浅,更别说分析地形地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了。

本节课做为一节知识的整合课。

将前面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貌分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本节授课班级为一选课走班班级人数不是很多。

完全可以很好采用小组分组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