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61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护理学》人卫版课程标准sqyz.doc

《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名称及代码

中文名称:

《基础护理学》

英文名称:

《BasicNursing》

课程代码:

630201

(二)学时及适用对象

课程总计136学时,其中理论课56学时,实验课80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三年制护理专业。

(三)课程的地位及性质

基础护理学(basicnursing)是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现代护理教育中一门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护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并能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操作中,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

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基础、技术操作,并贯穿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增强护理工作中的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职业修养及初步的沟通能力。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教学根据《基础护理学》的特点及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护理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基本原则包括:

1.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2.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理解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课程的前沿内容外,突出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突出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结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

合理地运用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实训等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的衔接,注意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紧密联系,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临床案例讨论分析,不仅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

(2)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在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达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3)实训课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素质。

①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独立观察、发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首要过程。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今后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③通过实训课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逻辑的思维、结果的分析和推理方法、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引导他们参与科研活动。

(五)设计思路

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紧密围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护理岗位任职要求以及护士执业标准设置课程内容,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重要项目增加随堂考核,实现对护理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形成职业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达到教学标准。

1.框架设计

《基础护理学》课程要体现“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新观念,力求构建我校新的基础护理学课程体系,更新、拓展课程内容。

2.开设课程的主要形式、内容安排

(1)主要形式基础护理学有理论、实训等形式。

护理专业的《基础护理学》课程以突出培养实用型人才教育为主。

结合学生状况和教学资源等实际,紧紧围绕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利用信息化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基本技能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内容安排《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训课、专题讲座、教学视频点播、网络课程自学辅导等形式。

理论课的安排,一般是先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再学习实践技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强化理论知识,二者齐头并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课程教育已成为教育的新手段、新模式,是教育面向大众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指导学生通过浏览护理学网络课程,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视频点播可以让学生和在课堂上一样看到教师的讲解,可对不懂的内容反复观看,并可通过留言、论坛进行讨论,教师给予答疑解惑;视频和动画可以生动具体地演示操作步骤,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知识;能规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在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能熟练运用护患沟通技巧;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不怕脏和累的观念,养成初步的护理行为意识,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基础护理中的主要概念;以护理程序的方法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知识;入出院护理、分级护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压疮等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饮食与排泄、药物治疗、药物过敏反应预防及抢救、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等相关基本知识要点。

(2)熟悉常用护理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医院内感染的内涵、发生因素、控制环节;书写护理病案、处理医嘱的基本要求及基本方法。

(3)了解护理学的目标、任务、范畴及内容;医院的人文及物理环境。

2.基本技能

(1)熟练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各种铺床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各种注射法及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导尿术等操作。

(2)会规范进行吸氧、吸痰、雾化吸入、口服给药、输血、清洁护理技术、冷热疗法、鼻饲、洗胃、灌肠、临终护理、标本采集等操作。

(3)初步学会输液泵、注射泵、静脉留置针、呼吸机等新仪器的使用。

(4)在操作中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查对制度、节力原则、消毒隔离制度;能进行一次性医疗用品如注射器、输液器的处理,并做好自我防护。

(5)具有规范书写护理文件的基本能力。

(6)能联系实际,灵活的把护理基本知识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中;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正确评估患者需求,判断存在的健康问题,选择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7)初步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护理专业,热爱患者、有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有慎独的品行。

2.具有刻苦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关心体贴病人。

3.树立良好的护理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

4.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理论

实训

小计

第一、二章

绪论环境

2

14

16

第三章

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2

2

4

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4

2

6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6

10

16

第六章

病人的清洁卫生

4

2

6

第七章

 休息与活动

2

2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4

6

10

第九章

冷热疗法

2

2

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

4

2

6

第十一章

排泄

4

10

14

第十二章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6

10

16

第十三章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

6

8

14

第十四章

标本采集

2

2

第十五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

2

2

4

第十六章

临终护理

2

2

第十七章

医疗护理文件记录

4

4

实训考核

12

12

合计

56

80

136

(二)内容要点与基本要求

1.理论课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

基本要求:

让学生熟悉患者出入院护理的一般程序,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

重点:

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的铺法;有人床的整理,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各种运送患者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

人体力学原理的应用;分级护理的护理级别、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掌握

熟悉

了解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

方法:

讲授、讨论

第二节学习该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

 

方法:

讲授、示教、回示、练习、讨论等;教学做考一体化。

手段:

电子幻灯、图片、Flash课件,网络课程教学。

视频录像

一、环境的含义与范围

√ 

二、环境中影响健康的常见因素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医院环境

一、医院的物理环境

二、医院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提供舒适的病人单位

一、病人床单位及设施

二、铺床法

第三章入院与出院病人的护理

基本要求:

让学生熟悉患者出入院护理的一般程序,按照整体护理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

重点:

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的铺法;有人床的整理,卧有病人床更换床单法;各种运送患者法及注意事项。

难点:

人体力学原理的应用;分级护理的护理级别、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掌握

熟悉

了解

第一节入院病人的护理

 

方法:

讲授、示教、回示、练习、讨论等;教学做考一体化。

手段:

电子幻灯、图片、Flash课件,网络课程教学。

视频录像

一、入院的程序

 

二、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三、分级护理

 

第二节出院病人的护理

一、出院方式

二、出院护理

第三节运送病人法

一、人体力学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

二、轮椅运送法

三、平车运送法

四、担架运送法

第四章舒适与安全

基本要求:

让学生能评估和发现影响患者舒适与安全的因素,并提供适当的护理措施,以满足舒适与安全的需要。

使学生理解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