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5534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叶片分裂成带状、线状或很薄;

植物体抗扭曲能力强。

13.植物的需水量:

植物生产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量,即在整个生长期或某一发育阶段所吸收的水分总量与该时期所生产的总干物质量的比值。

14.火强度(fireintensity):

燃烧时热能产生的速度。

通常是一个理论估测值。

15.火频度(firefrequency):

又称火周期,指同一地区两次着火的时间间隔。

16.盐生植物:

适应于多盐环境中生长,在生理上和形态上具有一系列的抗盐特性。

17.聚盐植物:

在强盐渍化的土壤中生长,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盐分并将其积累与体内而不受害。

例:

碱蓬属(Suaeda)、滨藜属(Atriplex)。

18. 泌盐植物:

能够吸收大量的盐分,但并不完全积累于体

19.耐盐植物:

在非盐碱生境中生长良好,但能够忍受一定的盐碱生境的植物。

这类植物通常没有特殊的抗盐结构,但生理上具有一定的耐盐特性。

20.适应(adaptation):

有机体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生殖的任何可遗传的特征都是适应。

适应特征可以是形态的、生理的或行为的。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趋同适应(Convergentadaptation):

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相似特征的现象。

22.趋异适应(divergenadaptation):

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长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在个体群之间会产生相应的生态变异和分化。

这种现象称为趋异适应。

趋异适应导致生态型的形成。

23. 生态型(ecotype):

一个物种对于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Turesson,1922)。

24.气候生态型:

当种的分布扩展或栽种到不同气候地区,由于主要长期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所形成的生态型。

25.生物生态型:

主要由于生物因素作用形成的生态型。

如缺乏受粉昆虫限制种内基因交换、种间竞争等。

26.种群(population):

同种生物在特定环境空间内的个体集群。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7.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

究种群的数量、分布及种群与其栖息地环境中诸多因子的相互作用。

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8.种群遗传学(Populationgenetics):

研究种群的遗传过程,包括选择、基因流、突变和遗传漂移等等。

29.分布格局(distributionpattern):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分布格局的基本类型:

均匀型(uniform)随机型(random)集群型(clumped)

30.密度(density):

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的个体数。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种群特征。

31.出生率(natality):

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

生理出生率:

是种群在理想条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

32.年龄结构:

种群内各个年龄级个体数目与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关系。

33. 生命表:

简单、直接反映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

最早应用于人口统计学。

34.动态生命表:

根据对同一时期(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目的动态监测资料而编制的一种生命表。

它能追踪同生群直至全部个体死亡的全过程的存活、死亡数目。

因此也成为同生群生命表。

着生于海螺上的藤壶

35.存活曲线:

借助于存活个体数量来描述特定年龄的死亡率。

具体地,以特定年龄组的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为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

36.死亡曲线:

以生命表中的年龄或年龄组为横坐标、以相应的死亡率qx为纵坐标作图。

37.生命期望:

该年龄期开始时平均能活的年限。

38.静态生命表:

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所做的年龄结构调查资料而编写的。

表中的个体出生于不同的年份(或时期)。

因此,个体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实际上是不同的。

这里潜在的假设就是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年复一年地没有变化的

39.图解生命表:

用简单、直观的图示反应种群个体的出生、死亡与存活状况。

40.内禀增长率(innaterateofincrease):

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或其他个体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41.生态位是“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而这种位置和状况则决定于该生物的形态适应、生理反映和特有的行为(包括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42. 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niche):

在没有竞争和捕食的条件下,有机体所占有的生态位空间。

43.实际生态位(realizedniche):

当有竞争和捕食者出现时,有机体所占有的生态位空间。

44.生态对策(bionomicstrategy)(生活史对策lifehistorystrategy):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

一般划分为繁殖对策、取食对策、避敌对策、扩散对策、r对策和K对策等类型加以分析和研究

45.r-对策(r-strategy):

生活在条件严酷和不可预测环境中,种群死亡率通常与密度无关,种群内的个体常把较多的能量用于生殖,而把较少的能量用于生长、代谢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46.r-选择(r-selection):

采取r-对策的生物称r-选择者,通常是短命的,生殖率很高,可以产生大量的后代,但后代的存活率低,发育快,成体体形小。

47.K-对策(K-strategy):

生活在条件优越和可预测环境中,其死亡率大都取决于密度相关的因素,生物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种群内的个体常把更多的能量用于除生殖以 外的其他各种活动。

48.K-选择(K-selection)者:

采取K-对策的生物称K-选择者,通常是长大寿命的,种群数量稳定,竞争能力强,个体大但生殖力弱,只能产生很少的后代,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关怀,发育速度慢,成体体形大。

49.r-K连续体:

-K连续体(r-Kcontinuum):

r-选择和K-选择是两个进化方向的不同类型,从极端的r-选择到极端的K-选择之间有许多过渡类型,有的更接近于r-选择,有的更接近于K-选择,两者间有一个连续的谱系,称r-K连续体。

50.竞争对策(competitivestrategy):

植物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生产力高,资源消耗快,竞争力强。

通常具有茂盛的地上部分和较发达的根系,是群落内的优势植物。

又称C-选择。

51.胁迫对策(stress-tolerantstrategy):

能承受严重的胁迫和有限的干扰,能在极其 有限的营养和其他资源的情况下生存。

通常是长绿植物,寿命长,生长缓慢。

又称S-选择。

52.杂草对策(ruderalstrategy):

能承受有限的压迫和严重的干扰,但竞争不是环境中的主要因子。

它们以短的生命周期、高的相对生长率以及高的种子产量为特征。

又称R-选择。

53.密度制约(densitydependent):

当种群密度增加时,不利效应表现为出生率下降而死亡率上升。

54.逆密度制约(inverselyd.d.):

出生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死亡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55.非密度制约(densityindependent):

出生率、死亡率与密度无关。

56.领域(territory)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

动物保护领域的各种行为称为领域行为(territorialbehavior)。

鸟类、兽类、某些昆虫。

57.社会等级(socialhierarchy)是指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等级顺序。

灵长类具严格的等级制(图)。

优先等级的个体往往先占据“最适”生境,而低等级个体占据“次适”生境。

58.自然稀疏(selfthining)是指同一种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体数的增大而种群的密度下降的现象。

自疏现象是密度制约作用的结果。

59. -3/2幂定律:

日本学者Yoda等认为,植物种群在其自疏过程中,植物个体平均重量(W)与存活个体的密度(d)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表示为W=Cd-a或者㏒W=㏒C-a㏒d:

60.自然界的种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以形态标准和繁殖标准来识别种.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组成,同种个体可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异种杂交则不育.

61.哈代-温伯格定律(Hardy-Weinberglaw):

在一个巨大的、随机交配和没有干扰基因平衡因素的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62.渐变群(cline):

选择压力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变异梯度,称为渐变群。

63.生物群落:

为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李博,2000;

孙儒泳,2002)

64.机体论观点:

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一样。

65.个体论观点:

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

优势种(dominantspecies):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

66.建群种(constructivespecies):

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67. 亚优势种(subdominantspecies)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其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

68.伴生种(companionspecies):

群落中的常见种类,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可能阶段性作用)

69.偶见种或稀见种(rarespecies):

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体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盖度(coverage)

70.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

71.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或biodiversity):

“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也可定义为“多样化的生命实体群或级的特征”。

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拥有的基因和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72.均匀度(speciesevennessorequitability):

一个物种在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量的分配状况,反映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

73.α-多样性 是在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其计算方法正如上面所叙述的一样。

74.β-多样性 是度量在地区尺度上物种组成沿着某个梯度方向从一个群落到另一个群落的变化率。

定义为沿着某一环境梯度物种替代的程度或速率、物种周转率、生物变化速度等。

β-多样性还反映了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不同群落或某环境梯度上不同 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

75.γ-多样性 反映的是最广阔的地理尺度,指一个地区或许多地区内穿过一系列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76.生活型(lifeform)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

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

 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趋同适应的结果

77.生活型谱(biologicallifeformspectrum)Raunkiaer将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生活型谱进行比较,

78.层片(synusia)是群落的结构单元,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

79.生态位:

有机体在其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即动物生态位描述的是在所处的生物群落中动物的状态,

80.不明显波动特点是群落各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81.摆动性波动特点是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波动(1-5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

82. 偏途性波动是气候和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变更的结果。

通过群落的自我调节作用,群落还可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这种波动的时期可能较长

83.定居(ecesis):

植物繁殖体到达新地点后,开始发芽、生长和繁殖的过程随着裸地上先锋植物定居的成功,以及后来定居种类和个体数量的增加,最终各物种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群落。

84.原生裸地(primarybarearea):

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

85.进展演替(progressivesuccession)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生产力由低到高,群落趋向中生化,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趋于强烈的过程例如,一般的水生、旱生演替过程。

86.逆行演替(retrogressivesuccession):

演替进程与进展演替相反,.出现导致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产力下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群落趋向旱生化;

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的过程.例如,松嫩平原羊草草甸草原的放牧演替。

87. 植被型组(vegetationtypegroup):

凡建群种生活型相近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

生活型是较高级的生活型¡

ª

¡

针叶林、阔叶林、草原、荒漠等。

88.植被型(vegetationtype):

植被型组内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

89.生态系统是生物个体、种群与群落发育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自然界中生物圈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所以,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学单位,而非生物学中的分类学单位。

 

90.生产者(producer)是指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以及蓝藻、细菌等自养性(autotrophic)生物生产者是系统基本“食物”的制造者,生态系统中最积极的因素。

森林、草地与农田中的绿色植物,蓝藻、细菌(硫细菌等),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等)。

91.消费者(consumer)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的各类异养性(heterotrophic)动物。

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依赖生产者来获得自身的能量与营养需要。

  

92. 分解者(decomposer)又称还原者(reductor),是生态系统中起分解作用的异养性生物。

分解者将土壤中生物残体,从复杂的有机物逐步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最终以无机物形成归还于环境。

93.非生物组分:

非生物组分是指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的构成因子。

这些非生物组分既可构成生物组分存在的环境,又能参加或影响生物代谢生产活动过程。

非生物组分可包括能源、代谢原料、气候与基质或介质等诸多方面。

94. 食物链:

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形顺序结构。

95.第一性生产:

第一性生产是生态系统整个生物生产的第一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实现太阳辐射能到植物化学能的转变,同时也将水、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96.总初级生产量(grossprimaryproduction,GP)指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绿色植物生产的物质总量或固定的总能量。

总初级生产量包括植物由于呼吸而消耗的物质量或损失的能量。

单位为克/米2¡

¤

年或焦耳/米2¡

年。

97.净初级生产量(netprimaryproduction,NP)指绿色植物在一定时间生产的用于植物生长与繁殖的物质总量或能量。

净初级生产量是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消耗的物质量或损失的能量。

98.生物量(biomass)指生物所包含的物质总量或能量。

生物量是度量生物生产的基本参量之一,有时间、面积、生物部分与层次的限定,例如,有季节生物量与年生物量,地上部 与地下部生物量,个体与群落生物量。

99.生产力(productivity)是指在单位面积与时间内生产的物质总量,表明了生物或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或潜力。

100.总初级生产力(grossprimaryproductivity)则是初级生产者在单位面积与时间内生产的物质总量。

101.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是初级生产者在单位面积与时间内生产的物质总量减去呼吸的消耗量,净初级生产力能直接准确地反映植物或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或潜力。

102.能量流动(energyflow)自然生态系统首先接收来源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辐射能依靠绿色植物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行吸收、固定,再经过动物消费者与微生物分解者的不断 转化,归还于自然环境之中,从而形成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过程,即能量流 

103.生态效率(ecologicalefficiency)生态系统含有多个营养级,每一营养级内与各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与物质运转都存在转化或传递效率。

104.摄取量(ingestion,I)指营养级中生物所摄取的能量或数量,对植物来说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量;

对动物来说是被吃进的食物能量。

105.同化量(assimilation,A)指营养级中生物同化的数量,对植物来说是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

对动物来说是消化道中吸收的食物能量。

106.呼吸量(respiration,R)指营养级中生物在新陈代谢(包括呼吸)和其它各种活动中所消费的全部能量。

107.净生产量(netproduction,NP)指营养级中生物呼吸消耗后净同化量,也称作可利用生产量。

108.同化效率(assimilationefficiency,AE)指在营养级中被生物固定或同化的能量比率。

109. 生长效率(growthefficiency,GE)是营养级中生物的净生产量占其同化量的比率

110.消费效率(consumptionefficiency,CE)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具体是一个营养级摄取量或消费占前一个营养级净生产量的比率 

111.物质循环(cycleofmaterials)概念物质循环又称物质流动(materialflow)或营养循环(cycleofnutrients)——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经过食物链或营养级的不断被吸收、贮存、释放再吸收利用释放的过程。

112.流通率(fluxrate)是指在库或某一环节物质在单位时间与空间的转移量。

113.流通量与流通率都是描述物质循环强度或效率的有效参数。

114.周转率(turnoverrate)是某种物质出入库的流通率与该库中该种物质总量之比。

115.库(pool)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元素或化合物构成。

116. 气体循环(gaseouscycle),又称气相循环,即多以气体形态(碳、氮、氧、氯、氟等)参与物质转移的循环。

特点是物质流通速度快,循环周期短,物质的蓄库通常以大气和水体为主。

117.水循环(watercycle),是水分在各库之间的转移形成的,水循环既实现水分本身的循环,又推动其它循环形成的完成,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循环形式之一。

118.沉积循环(sedimentarycycle),以土壤与岩层为主要蓄库的物质循环,象硫、磷、钙和金属类元素参与的物质循环。

这类循环的特点是物质流通速度慢,循环周期长。

119.氨化作用(ammonification)是蛋白质通过水解降解为氨基酸,然后氨基酸中的碳(不是氮)被氧化而释放出氨(NH3)的过程。

植物通过同化无机氮进入蛋白质,只有蛋白质才能通过各个营养级。

120.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是氨的氧化过程。

第一步是通过土壤中的亚硝化毛杆菌(Nitrosomonas)或海洋中的亚硝化球菌(Nitrosococcus),把氨转化为亚硝酸盐(NO2-);

然后进一步由土壤中硝化杆菌(Nitrobacter)或海洋中的硝化球菌(Nitrococcus)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NO3-)。

121.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第一步是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释放NO。

这出现在陆 地上有渍水和缺氧的土壤中,或水体生态系统底部的沉积物中,它由异养类细菌,亚硝酸盐进一步还原产生N2O和分子氮(N2)。

122.生态平衡定义: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各组分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与反馈等相互作用,而处于最优化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状态,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与稳定性,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接近相等,信息传递流畅。

123.正反馈是指一个变量增加的结果是又使这个变量继续增加。

例如,一个生物种群,其个体数量增加导致繁殖率提高,又加剧这种种群不断增大。

124.负反馈则是增加的结果反过来限制这个变量的增加。

如果由于个体数量增加,所需要的食物资源减少,出现个体不断死亡,从而导致这个种群的减小,就产生负反馈。

125.生态阈值(ecologicalthreshold):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都存在一个临界限度,这个临界限度就称作“生态阈限”

126.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CH4,CFCs,N2O,O3)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从地球反射的波长有吸收与散射作用,导致地球表面热量不断积累,破坏了原来的热量平衡,直接导致大气温度升高。

127. 生态系统服务,即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生物或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或生态系统功能,具体可以理解是生态系统的直接的生物生产与间接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功能。

128.生态工程:

工业化革命以来,地球上无论是自然生态系统,还是人工与半自然生态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干扰,不仅影响了生物生产,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产生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是人口增长、资源破坏、生产不足与环境污染。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