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4932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

《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文档格式.docx

3.鱼藤酮是电子传递抑制剂,其抑制电子传递的机理是()。

A.让线粒体内膜穿孔

B.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

C.抑制NADH-CoQ氧化还原酶活性

D.同CO的抑制机理相同

4.下列那个物质属于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链的解偶联剂?

()

A.乙醇

B.乳酸

C.酮体

D.寡霉素

E.2,4-二硝基苯酚

5.Q循环发生在()。

A.ComplexⅠ和Q之间

B.ComplexⅡ和Q之间

C.ComplexⅢ和Q之间

D.ComplexⅣ和Q之间

6.电子从NADH传递到O2,下列叙述较正确的是()。

A.有质子被泵出到线粒体的内膜外,这种质子梯度是ATP合成的唯一能量来源。

B.有质子的转移,造成线粒体内膜内外的电位差,该电位差是ATP合成的主要能量来源。

C.有质子的转移,同时造成线粒体内膜内外的电位差,ATP合成的能量来源与电位差无关。

D.质子泵出的同时,造成了膜内外电位差,质子梯度和电位梯度共同促进了ATP合成。

7.线粒体在执行氧化功能提供大量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

A.大量的酮体物质

B.大量的还原态辅酶

C.自由基

D.脂肪酸

E.以上都不对

8.葡萄糖经过TCA循环,电子并不是直接交给氧,而是转移到()上。

A.FAD

B.FADH2

C.NADH

D.NAD+

E.NADP+

F.NADPH

9.下列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内的是()。

A.柠檬酸循环B、脂肪酸氧化C.脂肪酸合成

D.电子传递

E.糖酵解D.PPP

10.下列哪种跨膜转运系统是胞液中NADH转运到线粒体基质中的途径?

A.尿素循环

B.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C.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D.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11.一个葡萄糖分子经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完全氧化成CO2和H2O,如果P/O按照2.5或1.5计算,产生ATP的分子个数为()。

A12

B18

C32

D38

E无法确定

12.苍术钳是一种抑制剂,它的作用位点在()。

A.钠钾ATP酶

B.线粒体ADP-ATP载体

C.蛋白激酶C

D.线粒体呼吸链还原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

13.辅酶Q是()。

A.NADH脱氢酶的辅基

B.电子传递链的载体

C.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

D.脱羧酶的辅酶

14.辅酶Q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组分,其化学本质是()。

A.硫胺素

B.异咯嗪结构

C.含异戊二烯单位的醌类

D.铁、硫

15.线粒体内膜ATP合成酶合成ATP的过程中,有一步是需要能量的,它是()。

A.酶与Pi结合

B.酶与ADP结合

C.Pi与ADP在酶上生成ATP

D.生成的ATP从酶上释放

16.抗霉素A对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

A.NADH脱氢酶附近

B.琥珀酸脱氢酶

C.Cyt.b附近

D.细胞色素氧化酶

17.下列不属于电子传递抑制剂的是()。

A.2,4-二硝基苯酚

B.鱼藤酮

C.氰化物

D.安密妥

18.生物体中产能最多的生化反应过程是()。

A.EMP

B.TCA

C.HMS

D.Theglyoxylatecycle

19.不能通过线粒体膜的有().

A.α-磷酸甘油

B.天冬氨酸

C.苹果酸

D.谷氨酸

E.α-酮戊二酸

20.胞液里产生的NADH可以()。

A.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

B.交给FAD进入线粒体氧化

C.由肉毒碱帮助进入线粒体

D.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相应载体而进入线粒体

E.以上都不对

21.下列关于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的化学渗透学说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B.呼吸链中各递氢体可将H+从线粒体内转运到内膜外侧

C.在线粒体内膜内外H+形成跨膜梯度

D.线粒体内膜外侧pH比膜内侧高

22.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通过下列哪个学说被阐述的?

A巴士德效应

B化学渗透学说

C波尔效应

D共价催化理论。

23.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意味着()。

A、线粒体氧化作用停止

B、线粒体ATP酶被抑制

C、线粒体三羧酸循环停止

D、线粒体能利用氧,但不能生成ATP

E、线粒体膜的钝化变性

参考答案:

1.B2.B3.C4.E5.C6.D7.C8.AD9.ABD10.D11.C12.B13.B14.C15.D16.C17.A18.B19.A20.E21.D22.B23.D

二、是非题

1.氰化物和CO能抑制ATP的生成是由于它们是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

2.氰化物引起缺氧是由于抑制底物磷酸化。

()

3.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蛋白在促进ADP由细胞质进入完整线粒体基质的同时ATP由完整线粒体基质进入细胞质的过程是耗能的。

4.虽然抑制剂与解偶联剂的作用机理不同,但其结果都是没有ATP的产生。

5.呼吸链中电子传递链的顺序既由氧化还原电位决定,又由氧化还原酶对底物的特异性来决定。

×

√√√

三、问答题

1.将电子传递链中的各个组分纯化后重新在质膜上组装,如果O2存在,请判断下列四种电子传递系统中电子的最终受体。

(1)NADH,Q,复合物Ⅰ、Ⅲ和Ⅳ;

(2)NADH,Q,Cyt.C,复合物Ⅱ和Ⅲ;

(3)琥珀酸,Q,Cyt.C,复合物Ⅱ、Ⅲ和Ⅳ;

(4)琥珀酸,Q,Cyt.C,复合物Ⅱ和Ⅲ。

2.细胞质中的NADH通过哪些途径参与到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简述其原理。

3.

(1)在25℃,线粒体的内外膜电位差为-0.18V,膜外pH值为6.7,膜内pH为7.5,请计

算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驱动力(Protonmotiveforce)。

(2)其中化学(pH)梯度对能量的贡献比例是多少?

电位梯度对能量的贡献比例是多少?

(3)该质子驱动力用于ADP磷酸化的自由能是多少?

4.线粒体内膜ADP-ATP载体蛋白在促进ADP由细胞质进入完整线粒体基质的同时ATP由完整线粒体基质进入细胞质的过程是需要能量吗?

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