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459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教学设计

第4单元:

平行与相交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围绕主要内容,本单元设计了三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常用的交通设施中的线,通过“图中的几组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通过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现象,体会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

借助“你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这个问题,教学平行线的画法。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借助问题“这几组直线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现象,学习垂线。

借助“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教学如何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交通中常见的隧道,借助问题“为什么要修隧道呢?

”学习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结合生活情境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教材特点:

1.素材的选取密切联系生活。

教材以交通中的线为素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交通设施、交通标志呈现出探究的素材更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知识,同时将生活情境融入学生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也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

2.以问题解决为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

教材有现实情境引发问题,通过操作、思维等学习活动解决问题、生成知识、理解知识。

如通过“为什么要修隧道呢?

”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给予解释,完成对“两点间的距离”等知识的学习。

3.重视直观操作在学习中的作用。

教材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做数学。

如学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画线,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平行与相交。

再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引导学生画出几条不同的线段,通过测量、比较,理解掌握知识。

4.练习形式多样化。

自主练习设计了“画一画”“折一折”“在生活中找例子”等多种形式的练习题,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形式灵活多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

能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初步认识平行与垂直的特点;学绘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2.画垂线;理解“同一平面”。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有许多平行或垂直的现象,教材选取“交通中的线”这一现实素材,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极地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将学与用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如,教学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时,可以给学生创设模拟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素材中体会平行的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的这一特点。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探索、去想象。

如,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画、去想,然后通过充分的交流,体会平行与相交的含义。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去体验。

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是学好本单元知识的重要方法。

教学中应尽量创造学生动手操作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如,教学“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测量、思考、交流的过程,在直观体验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

4.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对本单元的评价,我们要关注学生是否系统地掌握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和平行的位置关系等基本知识,借助工具画平行线和已知直线的垂线等基本技能,同时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观察、操作、想象等学习活动,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教材通过有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发展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教学,机动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

认识平行线

1

认识垂线

1

学习两点间的距离

1

合计

3

4.1认识平行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认识平行线,会画平行线。

⏹教学提示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以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这一特点是学习相交与平行的基础。

看到“直线”马上就想到“无限延长”,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究竟是相交还是平行,避免了停在表面只看现状而发生错误判断的现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的概念,建立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平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认识平行与相交

1.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大家手里都有两根小棒,如果我们把这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那么,请你摆一摆,看看这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请同桌两人合作摆一摆,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学生同桌合作,边摆边画。

教师把学生所画的位置关系画到黑板上。

预设如下几种情况:

∥∕﹨∣_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让学生用小棒代替两条直线,摆一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使抽象的认识具体化了。

教师把学生的摆法全部罗列出来,为后面的分类感知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分类感知,初步认识平行与相交。

谈话:

我们摆出了这么多种位置关系,同学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请你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

根据两根小棒是否靠在一起分类,把

(1)、(3)、(5)、(6)、(7)分为一类;

(2)和(4)分为一类。

根据两根小棒所摆成的图形来分类,把

(1)、(5)分为一类,两根小棒组成了几个角;

(2)、(4)分为一类,两根小棒不靠在一起;(3)、(6)、(7)分为一类,两根小棒都形成了一个角。

根据两根小棒代替的是直线,直线是可以延长的,把

(1)、

(2)、(3)、(5)、(6)、(7)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交叉在一起的;(4)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不会交叉在一起的。

学生交流各自的分法,对出现的不同分法暂时不予评价。

反思:

刚才我们说把两根小棒看作两条直线,也就是每个图中的两条线都应看作是——直线。

直线有什么特点?

提问:

如果把每个图中的两条直线都向两端无限延长,结果会怎样?

(把图中的直线两端延长)

追问:

现在再让你来分类,你会怎样分?

(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小结:

像图

(1)、

(2)、(3)、(5)、(6)、(7)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称它们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像图(4)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称它们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板书:

不相交)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板书: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提问:

那么你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平行线吗?

(教师给两条直线写上字母:

a和b)

指名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观察、探索、想象、归纳等活动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点在数学教学领域已经达成了共识。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来理解相交与平行的概念。

先要求学生自主给它们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发现,因为小棒代替的是直线,而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因此,把这些直线都延长以后,它们的位置关系实际上只有两种,一种是相交,另一种是不相交,并由此引出“平行”的概念。

这样,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纷繁的位置关系进行归类,有利于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本质区别。

3.联系生活,找出实例。

出示以下5幅图:

运动场跑道、高压电线架、黑板、秋千、五线谱。

谈话:

你能从这些图中找到相交或者相互平行的例子吗?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再全班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及时评价,并捕捉有效的资源。

例如:

学生说到五线谱上的平行线时,提问:

谁能具体说一说,在五线谱中,哪条直线和哪条直线互相平行啊?

(学生说说)追问:

那一组平行线应该有几条呢?

(可以是两条,也可以是三条、四条、五条等。

再问:

一条直线行不行?

(不行)小结:

对,平行指的是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只有一条,就谈不上位置关系

了。

因此,一组平行线至少要有两条。

提问:

那同学们能从生活中找到一些平行与相交的例子吗?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教师注意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谁是谁的平行线。

设计意图: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

现实生活是学生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

因此,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相交与平行的例子,并利用这些生活实例获得对平行线的初步认识,让学生更好地建构平行的概念。

4.自主探究,认识“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图(如右图)。

谈话:

刚才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平行和相交的例子,那我们现在看一下这个长方体,请你判断一下,a和b是什么关系?

a和d是什么关系?

提问:

那a和e又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在这里会出现不同的意见:

有的学生会认为它们相交,有的学生会认为它们平行,有的学生感觉到它们既不相交,又不平行,但不知道原因,等等。

谈话: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两条直线有点奇怪,不相交,但是也不平行,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模型,仔细观察,互相讨论,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组织学生先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a和e在不同平面上,所以它们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小结:

我们今天研究的都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也就是说,在“同一平面内”(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到中学还要继续研究。

下面我们一起把这句话一起读一读。

提问:

那你还能在模型上找到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例子吗?

指给小组里的同学看看。

(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

理解平行的概念,关键有两点,一是“在同一平面内”,二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关于“在同一平面内”的认识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若是在课的开始就进行教学,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在同一平面内”的含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后,教师用了一个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讨论:

“a和e所在的直线是什么关系”,学生发现用原有的知识无法解释这里的问题,a和e所在的直线既不是相交的,也不是平行的,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生通过小组观察、讨论、探究,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两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